【摘 要】 目前,已有文獻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問題、原因和對策做了深度探索,但缺少從組織文化視角去探究這些問題及其成因。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實踐雖已取得顯著成效,但同時還存在諸多問題,會計人員“三堅三守”職業道德規范的提出與踐行也正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實際上,基于組織文化視角,“三堅三守”的落地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文化建設過程。文章旨在明確組織文化建設中的“三堅三守”職業道德建設邏輯,聚焦“三堅三守”從理念、制度轉化為行為習慣的癥結所在,進而按照推進會計職業道德先“內化”再“外化”的著力點逐步將“三堅三守”轉化落地為會計人員的日常行為習慣。
【關鍵詞】 三堅三守; 新時代會計職業道德; 組織文化; 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 F230;B82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4)21-0143-04
一、問題提出
眾所周知,各行各業各單位的會計人員承擔著生成和提供會計信息,維護國家財經紀律、經濟秩序和單位正常運轉的重要職責,因此,引導會計人員形成正確的價值追求和行為規范,對于提高會計工作水平和會計信息質量,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有關巡視巡察報告、審計報告、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司法案例、監管部門處罰決定、調查研究都表明,財務管理混亂[1-3]、會計信息造假[4-6]并非個案,有的令人觸目驚心,而財務治理現代化面臨不少挑戰[7-8],有的還相當艱巨!盡管原因復雜多樣,但無不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建設緊密相關[9]。
正是基于此,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筑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將會計人員作為職業信用建設的重點人群,要求引導職業道德建設與行為規范,為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1月,財政部印發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財會〔2023〕1號,以下簡稱《規范》)將新時代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總結提煉為“堅持誠信,守法奉公;堅持準則,守責敬業;堅持學習,守正創新”(以下簡稱“三堅三守”),三條要求層層遞進,分別是對會計人員的自律要求、履職要求和發展要求。如何使“三堅三守”成為廣大會計人員普遍認同和自覺踐行的行為準則,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首要任務。
美國政治學家羅伯特·達爾(R.Dahl)在研究政府決策行為時,就明確提出了政府決策結果會受到當前價值觀、態度、期望和信息的影響,以及早期態度、價值、意識形態、個性結構等的影響。這著重強調外在規則對相關人員行為方式的約束,是一種被動式的接受過程,實踐證明這種約束與文化相對分離的安排,難以有效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因此,重視文化作用,通過文化建設克服上述問題就成為必然選擇,即從組織文化建設角度出發,探究如何推動“三堅三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這也正是通過組織文化建設研究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目的和價值所在。
二、理論分析框架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會計職業道德的提出強化了會計職業道德的理論研究、道德行為傾向研究,加快了會計職業道德建設[10]的進程。作為新時代會計人員職業行為規范和準繩的“三堅三守”進一步引領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11],對此,研究者從能力提升和加強監督,敬畏準則、學習準則與堅持準則于一體[12],動機、行動、平衡、成長“四位一體”[13],健全會計職業多方協同治理機制,做好自律、他律與互律等角度探討了如何進一步推進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
從組織文化視角看,職業道德屬于組織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層面,即任何組織的職業道德建設本就是該組織的文化建設內容之一。縱觀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歷史,不論是從社會整體層面,還是就一個具體單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成敗與組織文化建設成敗是一體的。換言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問題恰是組織文化建設問題的表現之一,也就是組織文化的導向功能、約束功能、凝聚功能和輻射功能沒能發揮出來的結果之一;反過來講,背離中國當代社會組織文化建設的目標、方略和要求,脫離組織文化建設的主旨、流程和方向去搞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都是難以成功的。因此,需要基于組織文化視角,遵循組織文化建設或管理的一般性規律,按照組織文化的分析模型及建設機制、流程等,通過如下三個方面探究如何落實“三堅三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由此確立的分析框架見圖1。
三、組織文化建設中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邏輯
要確認組織文化建設中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邏輯,需先理清組織文化建設。顧名思義,所謂組織文化建設就是要建立組織文化,其最終目標就是實現組織成員對組織的文化理念、制度規范從認知、認同到落實的具體行動,達成從理念、規范到行為的轉變,形成符合文化理念、制度規范的良好職業行為。可見,其本質也是一種管理,只不過這更多的是關注組織的氛圍、員工的培養、價值觀的選擇等比較柔軟的東西,不像其他管理方式那樣“硬”。因此,塑造符合組織文化理念、制度規范的行為既是組織文化建設的一個“終點”,也是組織文化建設的一個“起點”。
首先,從組織文化的層次或結構看,“三堅三守”既包括深層或內層的精神文化,如基本信仰、價值觀念等,也包括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如基本制度、行為規范等,即理念和制度。因此,作為會計人員的自律要求、履職要求和發展要求的“三堅三守”,屬于每個單位組織文化中的理念文化和制度文化。
其次,從文化建設的內容看,“三堅三守”是“以人民為中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誠信文化”的“會計人員化”。“三堅三守”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會計人員職業化;屬于“誠信文化”的亞文化,是“弘揚誠信文化,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以及“加強誠信文化建設”[14]的會計人員可操作化;是新時代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熱情服務、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15]的會計人員具體化。因此,落實“三堅三守”是會計人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以及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有力抓手。
最后,從文化建設過程看,以落實“三堅三守”為核心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就是實現會計人員對“三堅三守”從內心的認知到認同、再落實到日常工作中的具體行動,最終養成或形成符合“三堅三守”的良好職業行為,換言之,該養成或形成過程就是以“三堅三守”為核心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過程,這就是將文化理念、制度規范轉化為組織成員良好職業行為的文化建設過程的一個縮影,即“三堅三守”的落地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文化建設過程,因此,以落實“三堅三守”為核心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不但不能游離于每個單位的組織文化建設之外,而應作為每個單位文化建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一體推進,避免文化建設的“碎片化”;同時,落實“三堅三守”也具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和推進路線,避免職業道德建設的“運動式”。
四、會計職業道德從理念、制度轉化為行為習慣的癥結
首先,會計職業道德從理念、制度轉化成為會計人員日常行為習慣難度大是個共性問題。因為在一種文化中,并非所有人都有同樣的人為現象、規范、價值觀和假設。
其次,會計職業道德從理念、制度轉化為會計人員日常行為習慣存在兩個復雜的節點。第一個是這些會計職業道德從理念、制度如何被會計人員認同、接受,即內化;第二個是會計人員如何將這些已經內化的會計職業道德理念、制度轉化為自己的日常行為習慣,即外化。其中,內化是外化的基礎,沒有內化就根本談不上什么外化;反之,外化是內化的目標,沒有外化也就失去了內化的意義。無疑,二者同等重要,但關鍵在于二者都會是一個連續不斷、循環往復的長期過程,且存在內化外不化、內不化外無所化等不對等、不協調現象。
最后,會計職業道德從理念、制度轉化為會計人員日常行為習慣呈現出兩類不平衡性。在日常工作中,會計人員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人、處理的是多種多樣的事,而職業道德理念、制度本身卻是固定的,這就綜合導致兩類不平衡,一是從時間縱向看,每個會計人員在不同時間、不同情境,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的外化程度會有所不同;二是從不同個體橫向看,會計人員之間的外化程度也會有差異,甚至是相當明顯,因此,會計職業道德從理念、制度轉化為會計人員日常行為習慣的不平衡是常態。
五、推進會計職業道德先“內化”再“外化”的著力點
基于組織文化視角,會計人員將會計職業道德通過先“內化”再“外化”,實現“知行合一”,就是實現從理念、制度到日常行為的轉化,即理念、制度的真正落地——“走心”“入腦”“見行動”!為此,應以如下著力點為抓手,按組織文化建設推進會計人員“三堅三守”職業道德建設。
首先,實施戰略統籌。這是指從戰略高度統籌包括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在內的組織文化建設。基于組織文化視角,不論是從組織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的邏輯判斷,還是從組織文化建設實際的經驗教訓總結,包括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在內的組織文化建設,都需要基于戰略視野進行統籌規劃設計。既要服從和服務于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又要著眼于行業未來趨勢、組織愿景使命,還要兼顧會計人員生涯發展。梳理近幾十年來包括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在內的各類組織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或誤區或怪圈或困境,首先就與缺乏戰略統籌規劃有關。反過來講,缺乏對組織文化建設的戰略統籌,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也往往是表面功夫,做的是應酬文章,干的是應景對付,最終結果也只能是短視化、自娛化、形式化!因此,“三堅三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必須納入組織文化建設,以戰略高度,立足于系統化、科學化,制訂中長期和短期規劃,既服從于組織文化建設決策指揮、統籌規劃和實施推進三個層面的組織體系,又將其作為組織所有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避免游離于組織文化建設之外的單打獨斗,從當下開始,以問題為導向,協調一致,循序推進。
其次,踐行以人為本。盡管以人為本是現代管理學的核心概念,也是各行各業組織管理的基本要旨,但組織文化建設尤其強調以人為本。因此,基于組織文化視角,“三堅三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中的以人為本,主要從兩點來掌控。一是對外和對內都要實現以人為本。即對外要服從黨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全心全意提升服務水準和服務效能;對內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發展人,不拿會計人員做手段,充分調動每個會計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實現會計人員的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的統一。二是強調全員參與。組織文化是所有組織成員的文化,也應該成為所有組織成員的文化,為此,需要利用一切手段,調動全體成員的參與,去共同實踐。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全員參與的過程就是文化建設的過程。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發揮好倡導者、培育者、推動者的作用,各個部門密切配合,所有成員廣泛參與,每個人都感受到各自崗位的職業道德建設——組織文化建設的價值和進程,同時又可以提高認識、校正行為,這也就達到了職業道德建設與組織文化建設的目的[16]。
再次,遵循建設流程。從組織文化角度,注重“三堅三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流程意味著,一是建設準備。這主要是指在對“三堅三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就“三堅三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目標、任務、原則、計劃等達成一致,并獲得組織、人員和資金等保障。二是文化診斷。這主要是指通過各種調查研究手段,進一步摸清“三堅三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現狀,找準問題,查對原因。三是示范推廣。這主要是指選取部分基層單位、科室、小組、崗位等進行試點,總結先進典型、經驗教訓,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四是完善提升。這主要是在示范推廣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職業道德建設進行評估、完善、提高,并全面推廣,整體推進。
最后,重在落地成效。將文化二字拆開,即“文”與“化”,“文”在前,“化”在后,二者同等重要。基于組織文化視角,就“三堅三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前面的“文”已形成——“三堅三守”,后面的“化”——將“三堅三守”這個“文”“化”為會計人員的動力、“化”為會計人員團隊的良好形象、“化”為會計人員對組織的優質服務,正在進行且任重道遠。那么如何通過“三堅三守”轉化落地成效來把控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呢?歸結到一點,即“三堅三守”是否與會計人員的日常工作行為實踐相融合!這具體體現為“三項融入”:“三堅三守”是否融入會計人員管理的相關制度,是否融入每個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是否融入每個會計人員的績效,只有對上述“三項融入”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三堅三守”會計職業道德才是走在了逐步轉化落地的正確路徑上,那么,具體轉化為會計人員日常行為習慣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六、結語
綜上所述,從組織文化視角出發,“三堅三守”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同其他組織成員的職業道德建設一樣,既是組織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一個典型的文化建設過程的縮影。因此,按照組織文化建設中的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邏輯,聚焦會計職業道德從理念、制度轉化為行為習慣的癥結所在,圍繞會計職業道德先“內化”再“外化”的主攻方向,逐步推進“三堅三守”具體轉化落地為會計人員的日常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浙江監管局.關于對美盛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人員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Z].2023.
[2] 嵊州市政協辦.基層反映農村財務管理混亂現象亟待改善[EB/OL].[2023-07-20].http://szx.szzj.gov.cn/art/2023/7/20/art_1229707254_58872285.html.
[3] 王芳,孫以萱.鄉村振興審計:關鍵問題與優化路徑[J].會計之友,2023(24):13-19.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第四十三號)[A].2023.
[5] 王敏.會計信息質量檢查、董事聯結與財務重述[J].財經理論與實踐,2023,44(4):65-73.
[6] 季奎明,唐天成.我國農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制度研究——以獐子島公司為例[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117-128.
[7] 楊從印,王佳琪.高校財務治理研究:現狀、問題及展望[J].會計之友,2023(8):122-127.
[8] 胡守惠.公立醫院內部財務治理現代化建設探析[J].衛生經濟研究,2020,37(5):69-71.
[9] 李居英.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41(S1):45-46.
[10] 秦榮生.數字經濟時代的會計職業道德準則建設[J].財務與會計,2022(12):5-8.
[11] 財政部.關于印發《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通知[A].財會〔2023〕1號,2023.
[12] 馬永義.漫談踐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關鍵路徑[J].中國總會計師,2023(5):49-54.
[13] 汪雅萍,何召濱.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與思考[J].財務與會計,2023(18):85-86.
[14] 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2-03-30(001).
[15]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N].人民日報,2019-10-28(001).
[16] 滕玉成,于萍.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