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書出版過程環節眾多,圖書編輯作為其中的核心角色,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對適應新媒體時代變化、確保圖書質量、滿足讀者需求等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采用系統分析、質性分析、經驗總結等方法,結合相關理論,從選題策劃、內容審校、作者資源、宣傳推廣四個方面,提出圖書編輯提升主觀能動性的一系列策略:認清自身特點,精準定位,結合出版社情況選擇出版方向,做好圖書市場的調研并分析市場數據;多渠道開發作者資源,擴展人際網絡,通過建立合理的激勵和表彰機制、提供合理的培訓和支持等方法維護作者資源;主動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能力和素養,認真仔細修改文稿,積累工作經驗,以提高稿件審讀和編輯加工能力;積極參與后期的營銷和宣傳,提升宣傳推廣圖書的能力;等等。同時,文章提出編輯要保持創新精神、深入了解讀者需求、增強溝通能力等建議,旨在提升編輯的主觀能動性,使其適應時代的變化和行業的發展趨勢,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多具有“雙效”的、引領時代潮流的精神產品,推動出版業的發展。
關鍵詞:圖書編輯;策劃;宣傳;出版;主觀能動性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8-0176-05
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中國從“大出版”時代[1]進入削減書號數量、緊抓圖書質量的精耕細作階段[2]。編輯作為圖書出版環節的核心崗位,除了要在出版過程中做好內容審校、跟蹤出版流程等基本工作之外,更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3],這對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圖書質量、構建作者與讀者之間溝通的橋梁、推動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圖書的出版流程從指定選題和組稿(或自投稿)、編著、編審加工,到出版發行,要經過許多環節和一系列手續。以筆者所任職的出版社為例,圖書的大致出版流程為市場調研→策劃選題→組織稿件→審讀評價→簽訂出版合同→稿件初審→復審→終審→整理發稿→排版、設計封面→一校→二校→三校→質檢→申書號→簽字付印→印廠出藍樣→核實藍樣→印刷、裝訂→樣書檢查→圖書入庫→宣傳推廣→對外發行。
編輯的工作貫穿從選題到出版的全過程,如三審三校環節中文稿里出現的問題,編輯都要整理出來,再與作者溝通解決。編輯是整個出版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參與裝幀設計、印刷、市場銷售部門的工作,甚至財務部、總編室等部門的工作。出版社的圖書出版直至最終發行到讀者手中的流程很長,涉及的人員和部門很多,而編輯從流程的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都必須參與,是連接各個部門的負責人。
圖書編輯日常負責眾多工作,其最主要、最本質的工作,即對稿件的選擇、取舍和審查。選題策劃、組織稿件、審讀稿件、編輯加工、宣傳營銷等工作,同樣需要編輯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其間,編輯傾注心血,凝聚智慧,以敏銳的洞察力、深厚的專業素養和不懈的創新精神,在出版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充分發揮著主觀能動性,以期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為讀者帶來更多優質的精神食糧,共同推動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圖書市場環境和讀者需求也快速變化。為了適應這樣的變化,圖書編輯必須保持高度的敏銳性和創新性,用積極主動的態度應對挑戰[4]。編輯的日常工作瑣碎繁多,但編輯應敏銳捕捉主要方面,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具體工作實踐中,編輯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在選題策劃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本好書首先源于好的選題策劃,而好的選題靠的是編輯的深厚素養與獨到眼光。編輯的能力作為這一創造性過程的核心驅動力,體現在對內容和資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上,也體現在把握時代脈搏、精準對接市場需求上。編輯的主觀能動性是推動這一切向前發展的關鍵。它驅使編輯自我革新,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和對市場的研判能力。
1.尋找方向,精準定位
編輯要結合自己的專業、興趣愛好,以及生活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尋找出版方向[5]。圖書的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圖書涉及不同的專業知識,如某些理工類、醫學類圖書要求具有相關學科背景的編輯展開編輯工作。再如,編輯在養育子女的同時,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可以憑借累積的豐富經驗策劃少兒類圖書。再如,筆者的一名同事雖不是歷史專業出身,但對歷史非常感興趣,自學歷史專業知識并接受繼續教育。其策劃的“與大師一起讀歷史”系列圖書深受讀者歡迎,多次加印,其中《與大師一起讀歷史 中國通史》加印6次,累計銷量超過5萬冊。可見,編輯只要清楚認識自身特點,尋找自身優勢,就能明確自己選題策劃的方向。
2.做市場調研與分析市場需求
在選題策劃階段,編輯要根據自己的選題方向,有針對性地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市場調研[6],以了解當前出版市場的情況。例如,到書店觀察讀者對該品類圖書的翻閱情況,與書店銷售人員溝通該品類圖書的銷售情況,制作調查問卷,通過互聯網收集數據、分析報告,關注社交媒體中的熱搜和行業相關信息,等等。例如,21世紀初,隨著全球化的加速推進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習英語的需求迅速增長。2012年,光明日報出版社策劃團隊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需求,通過市場調研和市場分析,找到了當時天涯論壇上很火的多年從事英語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的漏屋(筆名),策劃出版了《找對英語學習方法的第一本書》。該書多年來深受讀者歡迎,加印了28次,共發行十幾萬冊。同時,編輯還需多和作者、發行部門人員等溝通,多方了解信息前沿、圖書市場變化,收集反饋意見,調整選題方向和完善選題細節,確保選題更具吸引力,符合市場需求。
3.篩選、整合信息
選題策劃是一個系統工程,本質在于對周圍信息的有效捕捉和提取[7]。因此,編輯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多方了解信息,如熟悉圖書市場行情,敏銳洞察社會熱點等。以2021年建黨百年為例,人民日報出版社的編輯團隊提前布局,憑借其在黨政領域的深厚積累與敏銳洞察,精心策劃并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建黨百年主題的圖書品種,實現了內容與市場的精準對接。在選題策劃階段,編輯需要主動進行市場調研,了解當前出版市場的熱點、趨勢和讀者需求[8]。
4.結合本出版社特色和資源
出版社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教育類、文藝類、社科類、科技類、少兒類、古籍類、美術類等。不同類型的出版社有不同的出版方向和品牌[9]。例如,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出版文學類作品為主,代表出版物有“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名著名譯叢書”“茅盾文學獎作品全集”等;社科文獻出版社以出版人文社科學術文獻為主,有經典的藍皮書、白皮書等;二十一世紀出版集團以出版少兒類圖書為主,創立了“大幻想文學”“彩烏鴉”“神奇巧手”等知名圖書品牌,有“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大中華尋寶記”系列,以及《穿靴子的貓》《犟龜》《彩虹色的花》等經典繪本。編輯在選題策劃時,要結合出版社的特色,聯系已有的作者資源,發揮優勢。
(二)在開發和維護作者資源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
不管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始終是圖書出版行業的根本,而圖書的內容來源于作者的創作[10]。作者資源是出版社最重要的資源,開發和維護好作者資源是編輯的重要工作[11]。
1.開發作者資源
編輯要主動拓展人際網絡。第一,編輯要多認識一些作家、專家、學者。可通過參加文學節、作家交流會、研討會、學術會議、行業論壇等活動,與其面對面交流,并建立良好關系。第二,編輯要多挖掘潛在的作者。可通過微博、微信、豆瓣、知乎、B站等媒體平臺,關注和聯系潛在的作者,進行網上互動,并建立聯系。第三,編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精準定位目標作者。要據項目所需的作者類型、內容領域及讀者對象,精準尋找符合需求的作者進行合作。第四,編輯要積極加入文聯、作家協會、編輯協會、出版協會等專業組織,以結識更多的同行和作者。這些組織會定期舉辦交流活動,為編輯和作者提供面對面溝通的機會。第五,編輯要利用好口碑吸引更多新作者。在與現有作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后,可鼓勵現有作者推薦同領域或相熟的其他優秀作者。新媒體時代千變萬化,出版形式隨之迅速變化,固有的作者資源難以滿足各種新型選題的要求,因此,編輯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通過以上四種方法挖掘新作者,擴大作者資源庫。筆者在網上關注了一個科考團隊的公眾號,發現他們經常帶領中小學生進行科學考察,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通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后,筆者與團隊主理人取得聯系,進行了面對面交流和多次微信溝通后,基本確定了合作意向。最終,在其支持下出版了科普繪本《神奇的科考隊(全8冊)》,這套書圖文并茂、制作精美,深受讀者喜愛,印刷了10萬冊。
2.維護作者資源
在累積了各領域或某一專業領域的作者后,編輯要維護好自己的作者隊伍[12]。
第一,建立作者資源庫。整理和記錄作者的基本信息、研究領域、學術成就、作品信息、合作情況等,注意定期更新,并及時補充新開發的作者資源信息。
第二,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并定制個性化合作方案。定期與作者溝通,了解每名作者的創作風格、創作進度和合作需求,定制符合其要求的個性化合作方案。
第三,建立合理的激勵和表彰機制。建立激勵機制,確保作者獲得應得的稿酬;設立獎項和榮譽等激勵機制,表彰優秀作者;為優秀作者提供更多曝光和宣傳作品的機會,如推薦到重要平臺、舉辦新書發布會、參與重要項目等。
第四,提供專業支持與培訓。為作者提供編輯服務、版權保護等專業支持,幫助作者解決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組織作者參與在線課程、研討會和寫作工作坊等,分享行業趨勢,提升寫作技巧,促進作者成長。
第五,追求創新與多元化發展。運用新技術,與作者一起探索新的內容形式和傳播渠道,如音頻、視頻、直播等。鼓勵作者參與跨界合作,使文學與影視、游戲、動漫等融合,創造出新形式產品,拓寬創作領域,增強作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
圖書編輯在物色作者的過程中,其主觀能動性是推動出版項目成功的關鍵力量。編輯只有不斷挖掘優質作者,才能從容不迫地組織好選題,及時有效地感知相關領域的前沿動態,最終出版符合讀者需求、深受讀者喜愛的好書。
(三)在審讀和編輯加工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
1.審讀階段
首先,編輯要積極主動學習,提升專業能力和素養,以快速而準確地對稿件作出取舍。需審讀的稿件種類多、數量多,編輯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和敏銳的鑒別力,還需主動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關注出版行業和社會發展的新動態和新趨勢,以快速甄選出優質的書稿。其次,編輯要主動思考、仔細查證,分析書稿的優缺點,識別其中潛在的問題。對書稿中的論點、論據,編輯要客觀評價,對不確定的地方,要找資料主動查證,不能盲目接受或全盤否定。最后,在審讀過程中遇到疑義或不解的地方,編輯要及時與作者溝通。有需要修改或補充的地方,編輯要及時提出修改建議,與作者一起商討解決方案。
2.編輯加工階段
首先,編輯要主動學習理論知識和提升專業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編輯要加工出優秀的作品,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較強的專業能力。要積極參加專業知識培訓和研討會,閱讀相關文獻和圖書,提升專業能力,并且不斷習得新技術、新方法。其次,編輯要仔細、認真修改文稿。通過調整句子結構、優化段落布局、修正語法錯誤,提高圖書質量。同時,編輯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對稿件進行潤色,使語言更加生動有趣,優化讀者的閱讀體驗。最后,編輯應發揮創造力,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審美能力,對內容進行適當的創新,例如,優化書稿結構,豐富書稿內容,改進表達,補充必要的信息和資料,增強邏輯性和可讀性等,使內容更加精練、準確、生動,提升圖書整體質量。
審讀和編輯加工是編輯深度參與書稿完善的關鍵環節,這一過程不僅是編輯智慧和才能的充分展現,更是其專業優勢的直接應用,能幫助作者實現創作的目標和任務。書稿的每一次修改與完善都是對編輯專業能力的考驗,因此,編輯需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有認真負責的態度,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四)圖書編輯在宣傳推廣中發揮主觀能動性
“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不重視宣傳和推廣會使好的項目喪失生命力[13]。對于精心編纂的圖書而言,有效的宣傳推廣不僅是其觸及更廣泛讀者的橋梁,更是其價值實現的關鍵。在宣傳推廣環節中,除營銷人員外,編輯作為圖書內容的創造者,同樣是重要力量。編輯需要打破傳統界限,主動融入宣傳推廣工作,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成為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橋梁,將自己精心打磨的一本本圖書推薦給讀者。
圖書出版并不意味著編輯工作結束,在后期的宣傳推廣中,編輯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首先,編輯要深入分析圖書內容,結合讀者的需求和偏好,提煉核心價值、賣點,并撰寫編輯推薦語,將其作為后期宣傳的素材。其次,編輯要與發行人員或營銷人員一起擬定詳細可行的圖書宣發方案,如召開新書發布會分享會、簽售會、講座等,設計獨特的宣傳海報,撰寫引人入勝的書評,參加各類圖書展會,在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發布新書宣傳信息,等等。最后,圖書宣傳推廣和銷售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編輯需持續跟蹤市場反饋和讀者評價,根據變化不斷優化宣傳方案,調整宣傳策略。
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編輯更要適應時代變化,運用互聯網新技術手段對圖書進行宣傳推廣[14]。首先,仍然堅持傳統的圖書評價和圖書廣告宣傳。例如,在報刊上發布圖書簡介和亮點,在豆瓣、知乎、京東商城、當當網上撰寫書評,直擊目標讀者。其次,通過微博、微信進行宣傳推廣[15]。當前,人們常常通過微博、微信獲取信息。微博、微信的受眾多,傳播范圍廣、速度快。運用微博、微信進行宣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后,利用短視頻、直播平臺進行宣傳推廣[16]。短視頻、短劇發展如日中天,吸引了大量受眾。用短視頻介紹圖書內容概要、作者創作心得、閱讀體驗,不僅能提升圖書的權威性和吸引力,而且生動有趣,容易被讀者接受。目前一些網紅主播的直播帶貨能力非常強,尤其是一些專注圖書的網紅,如樊登、董宇輝、王芳、劉媛媛等,他們的直播經常有百萬人在觀看。在直播中,主播以飽滿的熱情講述圖書的賣點,與受眾實時互動,解答疑問,能拉近書籍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因此直播不僅可以銷售大批量圖書,也是有效的宣傳和互動。
圖書編輯在宣傳推廣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僅極大地推動了圖書的宣傳,而且促進了文化繁榮與知識傳播。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圖書的宣傳推廣是綜合出版社各個部門的資源和能量才能完成的工作。編輯要全力配合營銷人員、發行人員、印制人員的工作,發揮主觀能動性,搭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確保圖書能精準觸達目標讀者,激發讀者的閱讀熱情,傳遞文化價值。
在圖書出版過程中,編輯的主觀能動性至關重要。編輯要在選題策劃、開發和維護作者資源、審讀和編輯加工、宣傳推廣四個環節中采取相應措施,通過深入市場調研、篩選信息、精準定位、精心組稿、開發作者資源、深度加工、運用新技術、宣傳推廣等,顯著提升圖書的出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同時,編輯要持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個人素養和專業能力,以打造出有深度、受歡迎的優秀作品,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讀者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巧慧,鐘元楷.“大出版”時代下“編碼—編輯—編程—編導”一體化路徑探析:以廣西教育出版社為例[J].出版廣角,2023(10):60-63.
[2] 林郁.以精品主題出版助力出版強國建設的路徑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4,15(1):239-241.
[3] 蘇少偉.談編輯主體意識及其提升策略[J].出版參考,2023(10):45-47.
[4] 張輝紅.人工智能時代學術期刊編輯素養提升的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8):238-241.
[5] 劉莉.新時代圖書編輯提升選題策劃能力的路徑與對策[J].全國新書目,2023(6):149-151.
[6] 高顯剛.論圖書策劃編輯的市場調研內容與方法[J].傳播力研究,2017,1(9):231.
[7] 李馨馨.淺析圖書編輯的選題策劃與創新[J].傳播力研究,2018,2(20):159,178.
[8] 連幸福.圖書選題策劃研究:以市場為導向的策略與實踐[J].中國報業,2024(7):62-63.
[9] 劉隆進,黃麗艷.打造學術圖書出版品牌的思考:以“大學問”為例[J].出版廣角,2024(S1):35-39.
[10] 馮梅.內容為王:新媒體時代傳統出版社最后的立身之本[J].新聞傳播,2021(17):83-84.
[11] 張爽.出版社作者資源的開發與維護策略探析:以IT科技圖書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4,15(6):240-243.
[12] 劉揚,廖小剛.編輯實踐中的作者群體及其生態構建[J].中國編輯,2022(7):81-84,96.
[13] 董慧敏.信息時代圖書策劃編輯的市場意識[J].新媒體研究,2019,5(5):107-108.
[14] 林方麗.新媒體時代圖書宣傳推廣創新路徑研究[J].文化產業,2022(2):13-15.
[15] 陳鶴杰,閆強,張久潤.表達性社會媒體對圖書營銷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8(2):77-81.
[16] 劉璐.直播時代傳統書店的營銷創新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2(14):181-183.
作者簡介 李月娥,編輯,研究方向:編輯實務、編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