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文獻計量學方法分析2014至2023年我國腦卒中院前急救領域的研究熱點與研究趨勢。方法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網中檢索2014至2023年發表的腦卒中院前急救研究性文章,采用CiteSpace5.7.R5軟件可視化分析作者、機構、關鍵詞。結果共納入3125篇文獻分析,2021年發文量最多(500篇);發文量前5名作者分別是郭偉、李斗、于龍娟、彭鵬、張玲娟;發文量最多的機構是北京急救中心;研究熱點主要為靜脈溶栓、救治效果、神經功能、急救護理路徑、綠色通道等;研究趨勢主要為急救質量、介入取栓術、神經功能、預后效果等。結論近10年國內關于腦卒中院前急救研究關注度逐漸增加,后續應向提高急救質量、完善取栓方法、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預后方向開展研究。
[關鍵詞]腦卒中;院前急救;文獻計量學;CiteSpace;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20.018
Pre-hospitalemergencycareresearchonstrokeinChinabasedonCiteSpacesoftware
LIJingtao1,ZHAOWenzhao1,JINYucheng1,NIUChen2
1.TianjinEmergencyCenter,Tianjin300011,China;2.ClinicalNutritionDepartment,TianjinThirdCentralHospital,TianjinKeyLaboratoryofExtracorporealLifeSupportforCriticalDiseases,ArtificialCell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Center,TianjinInstituteofHepatobiliaryDisease,Tianjin30017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researchhotspotsanddevelopmenttrendsinthepre-hospitalemergencycarefieldofstrokeinChinafrom2014to2023usingbibliometricmethod.MethodsRetrieve strokepre-hospitalemergencycareresearcharticlespublishedintheChinaNationalKonwledgeInfrastructure(CNKI),WanFangandCQVIPdatabasefrom2014to2023.Visualizeandanalyzeauthors,institutions,andkeywordsusingCiteSpace5.7.R5software.ResultsWeincluded3,125articlesforanalysis.Theyear2021markedthepeakofpublicationactivitywith500articles.ThetopfiveauthorswiththehighestnumberofpublicationswereGuoWei,LiDou,YuLongjuan,PengPeng,andZhangLingjuan,respectively.TheBeijingEmergencyCenteremergedastheinstitutionwiththemostsignificantnumberofpublications.Predominantresearchhotspotsencompassedtopicssuchasintravenousthrombolysis,therapeuticoutcomes,nervefunctions,pathwaysforemergencynursingcare,andgreenChannel.Currenttrendsaredirectedtowardsenhancingthequalityofemergencyservices,optimizinginterventionalthrombectomytechniques,improvingneurologicaloutcomes,andprognosticassessments.ConclusionOverthelastdecade,therehasbeenaprogressiveincreaseinthefocusonpre-hospitalemergencycareresearchforstrokewithinChina.Futureresearchendeavorsshouldaimatelevatingthequalityofemergencycare,refiningthrombectomyapproaches,augmentingneurologicalfunctionalrecovery,andimprovingpatientprognoses.
[Keywords]Stroke;Pre-hospitalemergencycare;Bibliometrics;CiteSpace;Nervefunction
腦卒中在全球是一種高致死、致殘疾病,嚴重影響了患者健康[1-2]。當前急性腦卒中患者救治已成為我國院前急救中十分突出的問題。院前急救指將急、危、重患者送達院內醫療急救機構前開展的醫療活動,是提升患者生存率的關鍵環節[3-4]。全面掌握腦卒中的院前救治現狀,有利于針對性的優化我國院前急救工作,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但目前我國尚缺乏此類研究。因此,為系統把握國內腦卒中院前急救領域的研究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軟件,對2014至2023年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網中收錄的腦卒中院前急救相關文獻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以期為我國腦卒中急救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數據來源
中國知網數據庫檢索字段為“主題”,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與維普網檢索字段為“題名或關鍵詞”,檢索時間為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文獻類型為中文學術期刊,檢索式為:(腦卒中OR中風OR出血性腦卒中OR缺血性腦卒中OR腦梗死OR腦出血)AND(院前急救OR院外急救OR院前救護OR院前救治OR120院前急救OR120急救OR急救中心OR緊急救援中心OR急救OR急救護理OR院前急診急救OR院前醫療急救OR現場救護OR現場急救)。
1.2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軟件(版本5.7.R5)繪制知識圖譜。首先將3個數據庫的文獻導出為NoteExpress格式,采用NoteExpress軟件去除重復文獻并導出為Refworks格式,按“download_”前綴命名。然后導入CiteSpace5.7.R5軟件轉換為WOS格式,用于作者、機構、關鍵詞可視化與突現詞分析。參數設置:時間切片均為1年,作者和關鍵詞閾值篩選方式設為“g-index,k=25”,機構閾值篩選方式設為“TopN=50”,關鍵詞剪切方式設為“Pathfinder”、“Pruningslicednetworks”和“Pruningthemergednetworks”。
2結果
2.1年度文獻發表量
從3個數據庫共檢索到中文文獻4864篇,去重、格式轉換后最終有3125篇納入分析(圖1)。
2014至2021年發表的文章數量逐年增加,于2021年達到頂峰500篇,之后逐年下降,2023年發表文章261篇(圖2)。
2.2作者共現分析
節點類型選擇作者,不采用裁剪,作者共現分析得到節點數N=393,連線數E=452,密度D=0.006。節點多說明該領域關注的學者多,連線量雖也多,但過于分散,提示缺乏團隊合作。發文量排名前五位作者分別為:郭偉(7篇)、李斗(5篇)、于龍娟(5篇)、彭鵬(5篇)、張玲娟(5篇)。
2.3機構分析
節點類型選擇機構,不采用剪切,得到節點2548個,連線數3個,密度為0的研究機構圖譜。節點多說明該領域關注的機構多,連線量過少,提示機構間缺乏合作。發文量排名前5位的機構分別是北京急救中心(32篇)、沈陽急救中心(14篇)、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11篇)、鄭州人民醫院(10篇)、長春急救中心(8篇)。
2.4研究熱點分析
節點類型選擇關鍵詞,共現分析得到節點N=632個,連線E=851條,密度D=0.004。表1為高頻和高中心性關鍵詞,經LLR算法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選取前26類(圖3),Q=0.906,S=0.964,分別>0.3和0.5,說明關鍵詞聚類合理[5]。前26類可分為腦卒中種類、救治時間、急救護理路徑、溶栓治療、救治效果5個熱點范圍。
2.5研究趨勢分析
基于關鍵詞聚類結果,通過“Burstness”獲得突現詞(圖4)。2014至2020年突現詞主要為腦出血、院前急救、護理、高血壓、護理路徑、臨床分析、病死率等,2020年后主要為預后效果、卒中中心、急救效果、急救質量、介入取栓術、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3討論
本研究基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網檢索所得文獻,利用CiteSpace軟件從文獻發表量、作者合作關系、機構合作關系、研究熱點和研究趨勢方面,對我國腦卒中的院前急救領域進行了文獻計量學分析。
2014至2021年研究者對腦卒中院前急救領域的關注度逐步提升,但2021年后有下降趨勢。該領域研究者與研究機構較分散,多為小團體,各位研究者與研究機構之間欠缺合作,建議加強多方位合作與交流。
關鍵詞聚類的熱點主要集中在院前急救的護理路徑、溶栓治療、救治效果。院前急救能夠減少患者等待專科治療的時間,從而縮短了溶栓時間。常規院前急救較為被動,急救醫生與護士通常在接到急救中心通知后,被立即派遣到事發現場,經簡單評估后,實施清理呼吸道、建立靜脈通道、對癥處理操作,然后盡快將患者轉送到醫院接受院內治療[6]。護理路徑與常規院前急救護理不同,具有規范護理過程、提高護理效率的優點,是一種主動的新型護理模式[7]。多項研究顯示,將護理路徑融入到院前急救有助于提升腦卒中患者搶救有效率、生活質量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評分,降低病死率、傷殘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評分[7-9]。
院前急救時間與腦卒中治療效果相關,對預后有較好的預測價值[7-9]。研究結果表明,院前救治時間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OR=4.749,95%CI:2.533~8.905)[10]。美國國立神經病與卒中研究院建議:急診醫生需在接診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的25min內完成頭顱CT掃描,并在45min內獲得CT結果,對于有溶栓需求的患者應在入院60min內完成靜脈溶栓[11]。我國自行來院就診的腦卒中患者各環節治療時間存在延遲,而經院前急救機構接診能夠有效縮減時間,甚至低于美國國立神經病與卒中研究院標準[12]。
我國腦卒中治療相關指南建議靜脈溶栓治療時間窗應在4.5h內[13]。研究顯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時間與臨床結局存在高度的時間依賴性,溶栓時間越早結局越好,每縮短1min,健康生活壽命可增加1.8d。院前急救和院內綠色通道是縮短救治時間的關鍵環節。兩者聯合不僅可以縮減發病至入院接受治療各環節時間,還能改善神經功能,減少不良事件發生[14-16]。我國學者也在持續不斷改進創新綠色通道模式,盡管院前急救機構聯合綠色通道具有多種不同形式,但其在縮短患者自發病至溶栓時間方面具有明顯的實際效果[17-19]。
根據突現詞結果,可總結出腦卒中院前急救的研究趨勢主要在“急救質量-取栓方法-神經功能-急救預后效果”領域。2023年《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計劃(2023—2025年)》[20]將腦卒中診療模式創新納入醫療質量提升行動。院前急救作為腦卒中診療關鍵環節,醫療質量提升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命健康。院前急救質量受急救管理、急救網絡、急救人員能力、急救設施等多種因素影響。有研究者從院前急救質量控制體系建設、提升院前急救調度質量、構建院前急救護理質量指標、加強信息化建設、院前急救人力資源規范化管理、規范院前急救流程等方面提出了建議[21-26]。研究顯示,在院前急救時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急診和分類轉運評估,能夠有效改善院前分流效果,增加搶救成功率,改善不良臨床結局,降低神經功能與認知功能缺損程度[26]。
急性腦梗死治療原則是盡快開通阻塞血管,恢復腦組織血流,盡可能降低腦損傷。雖然早期靜脈溶栓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重要手段,但單用效果有限[27]。特別是對于具有高出血風險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上反而不建議使用。隨著取栓技術類型的不斷豐富,機械取栓術已成為重建腦梗死早期血運的又一重要技術[28-29]。張換立等[27]發現,當在單用靜脈溶栓治療基礎上聯合介入取栓技術,能夠有效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即刻血73cd623ec29702fc21a834b6e6b5d536管再通率、腦血流動力學,降低并發癥。
綜上所述,本研究基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網檢索到的研究性論文進行了文獻計量學分析,初步揭示了近10年腦卒中院前急救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趨勢,為該領域研究提供了方向。但受限于文獻來源和質量,尚不能完全反映該領域整體現狀,后續仍需深入研究。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GBD2019StrokeCollaborators.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burdenofstrokeanditsriskfactors,1990–2019: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9[J].LancetNeurol,2021,20(10):795–820.
[2] 王隴德,彭斌,張鴻祺,等.《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20》概要[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22,19(2):136–144.
[3] 鄧怡,李韻,陳騰霞,等.基于CiteSpace軟件的我國院前急救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全科護理,2022,20(36):5041–5046.
[4] 張雪,嚴琴琴,吳江,等.國內院前急救體系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醫學信息,2020,33(23):12–14.
[5] 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2):242–253.
[6] 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腦卒中院前急救診療指導規范[J].中華醫學雜志,2018,98(39):3138–3147.
[7] 陳亞娜,陳瓊梅,蘇麗玉.腦卒中患者急救中院前急救護理路徑的應用及對急救效果與院前急救時間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32):74–76.
[8] 高新.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1):221–222.
[9] 李堅玲,孔建宜.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對老年急性腦卒中患者治療有效率、病死率與傷殘率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8):160–162.
[10] 袁磊.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結局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23,20(10):120–124.
[11] 劉瑤,王軍,李瑾,等.院前急救聯合綠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衛生應急電子雜志,2018,4(6):336–340.
[12] 張冬林,劉德忠,王東曉,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院前及院內急救時間節點分布研究[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22,27(6):565–567.
[13] 霍曉川,高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指南2023[J].?4139b3eea6996e344b0ceeac3e9761a578b6766bb409eedc15690fb6c8760b96;中國卒中雜志,2023,18(6):684–711.
[14] MARLERJR,TILLEYBC,LUM,etal.Earlystroketreatmentassociatedwithbetteroutcome:TheNINDSrt-PAstrokestudy[J].Neurology,2000,55(11):1649–1655.
[15] MERETOJAA,KESHTKARANM,SAVERJL,etal.Strokethrombolysis:Saveaminute,saveaday[J].Stroke,2014,45(4):1053–1058.
[16] 張烜烜,張楠楠.院前急救聯合綠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臨床醫刊,2023,36(4):61–62.
[17] 吳新利.醫聯體模式下院前急救聯合綠色通道用于腦卒中救治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1,21(13):158–159.
[18] 宋丹紅,胡凱倫,林莎莎.整合型綠色通道改善急性腦卒中溶栓效果與預后的評價[J].醫院管理論壇,2023,40(6):51–54.
[19] 何靜靜,王曉靜,周田田,等.基于物聯網的急診專病綠色通道信息系統的構建及應用[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23,34(6):803–805.
[20] 艾月仙.基層醫院影響院前急救質量因素分析與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4):190–191
[21] 楊麗娟,伍偉鋒.珠海市院前急救質量控制體系建設探討[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23,28(1):30–32.
[22] 楊翠英.提升院前急救調度質控質量的管理方法及措施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19):188.
[23] 冷志兵,蒲亨萍,蘇家瓊,等.基于Donabedian理論的院前急救護理敏感質量指標構建研究[J].全科護理,2021,19(20):2737–2742.
[24] 吳安娜,魏強,高飛,等.加強信息化建設推動院前急救機構高質量發展的思考和實踐[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22,33(9):1281–1284.
[25] 李如濤.院前急救人力資源規范化管理及繼續教育機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2,14(1):171–174.
[26] 秦吉安.規范院前急救流程對院前急救質量的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9,40(5):1100–1101.
[27] 張換立,高超,朱海偉等.急性腦梗死行機械支架介入取栓聯合靜脈溶栓的效果分析[J].安徽醫藥,2023,27(3):537–541.
[28] 鄭江環,吳邦武,楊應鏡.基于CTP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介入取栓治療的臨床預后研究[J].哈爾濱醫藥,2023,43(6):1–3.
[29] 周華勇,龍繼發,季一飛,等.動靜脈聯合溶栓及機械取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J].中國臨床研究,2018,31(2):211–214.
(收稿日期:2024–02–25)
(修回日期:2024–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