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在初中課程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這個階段,教師加強英語教學的優化創新,讓學生打好英語學科素養基礎,既能讓學生取得更加理想的英語成績,又能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信心,不但會學英語,還變得愛學英語。情境教學法是通過創設具體的、生動的、富有一定情緒色彩的情境,用以調動學生情緒、情感、思維,幫助學生更順利地理解教學內容、建立學習興趣、發展思維能力和心理機能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營造濃厚、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全身心參與英語學習,全面提升英語學科素養。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英語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法的重要價值,同時總結了有效的教學實施策略。
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的語言環境、學習氛圍都會直接影響其對語言的學習興趣以及整體學習效果。在我國國際化發展進程中,英語作為全球應用范圍最廣泛的語言,是我國與世界其他各國和地區增進交流、合作的一門重要語言,加強英語教學,可以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初中階段,學生開始更加系統地學習英語,這是培養濃厚的英語興趣、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能力的關鍵時期。初中生學好英語,既能提升他們在學業方面的競爭優勢,又有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要想確保較高的英語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特點、生活實際、思維品質等進行客觀評估,基于學生的英語學習起點以及發展目標,有意識地營造適宜的語言環境和學習氛圍,確保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都能全身心投入,主動與老師、同學展開有效的互動對話,在思維活躍、情緒積極愉悅的狀態下,實現高效學習。情境教學法使用靈活,形式多樣,能夠較好地滿足以上教學要求,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收獲很多樂趣,同時也能更好地發展英語思維、語感、記憶力等,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本文主要分析了情境教學法應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效策略。
1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1.1 強化學生英語學習動機
初中生的理性思維尚未完全建立,雖然在學業壓力的影響下,形成了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但是學習狀態、學習效率仍然受制于感性思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著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讓他們能夠產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形成較強的驅動力。在情境教學法下,教師可以營造的情境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多彩,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氛圍,使課堂的趣味性明顯增強,讓學生產生極大的表達欲望。另外,有了情境氛圍的支撐,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更愿意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觀察、思考、發言。這不但可以確保課堂教學實效,還能使學生對英語課程產生深厚情感,促使其始終保持較高的英語學習熱情。
1.2 發展學生語言思維能力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方面要逐漸消除母語思維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干擾作用,另一方面要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建立較強的思維能力之后,會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能保持更加靈活、高效運轉的思維,讓問題得到較好的解決。在情境教學法中,教師可以通過刺激學生視聽感官,迎合學生的表象思維、形象思維特點;可以融合有價值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梢哉f,情境教學法是提升初中生語言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可以讓學生后續的英語學習過程變得更加順利。
1.3 提升學生英語應用意識
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形成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初中生由于英語基礎薄弱,掌握的語言知識有限,且日常沒有使用英語的機會,聽說能力不夠理想,使得很多學生在生活中沒有說英語的習慣。還有的學生存在說英語的心理障礙,擔心自己發音不準確、用語錯誤而被他人嘲笑。在情境教學法中,可以給學生營造良好地使用英語的環境,讓學生能夠保持情緒放松、心態平和,主動地使用英語思維去思考問題,用自己掌握的英語與老師、同學展開互動對話。隨著學生的英語學習時間延長,他們會逐漸突破學用英語的心理障礙,形成較好的英語應用意識和習慣。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以致用,使學生免于語言知識的死記硬背,而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牢固記憶和靈活應用能力。
2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情境教學法可以為初中生學習英語提供良好條件,使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下輕松、愉悅地開展學習,持續發展英語學習興趣、語言綜合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這類教學法有多種不同形式,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進行情境的靈活設計。本文總結了如下幾種有效的英語情境教學法。
2.1 直觀化教學情境刺激感官,深化記憶
英語學習是一個持續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有大量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初中生由于英語學習經驗不足,未能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導致很多學生只能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不但會讓學生的學習負擔明顯加重,還會讓學生對英語課程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這門課程枯燥、無趣且學習難度大,因此學習信心和興趣都會受到明顯影響。且用死記硬背方法開展英語學習,會直接拉低整體學習效率,還有較高的遺忘率,學習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為了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積極性更高,記憶力更強,教師可以迎合學生的形象思維特征,創設一些直觀情境,對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產生強烈刺激。這種教學法有利于吸引學生眼球,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之上,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狀態。另外,學生接收的語言信息經過視覺、聽覺傳輸到大腦,會讓這些信息更好地經歷思維加工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更加有效地消化、吸收所學知識,形成更加牢固的記憶。直觀情境還可以改變英語課堂的沉悶氛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苦學”變成樂學。
如教學魯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 3 What does he look like?”,這單元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描述人物外貌的基本詞匯和表達方法,并能將其靈活應用到生活之中。其中涉及很多常用的與外貌描寫有關的單詞,這些都是要求學生記憶的重要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將相關英語詞匯與現實生活建立聯系,形成深刻印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營造直觀情境,讓每一個英語詞匯都有具體的形象與其對應起來。這樣能夠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更利于學生理解知識,并順利記住單詞,避免記憶混亂、遺忘等情況的出現。如thin(瘦的、苗條的)、heavy(重的、沉重的),教學這兩個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兩幅卡通人物畫,其中一個卡通人物是比較單薄瘦弱的,另一個卡通人物則看起來較胖,體重較重,這時,教師讓學生對比兩個卡通人物的身形,正確使用所學的單詞、句式去形容這兩個卡通人物的身形特征,學生不但能夠快速在腦海中構建起關于以上兩個單詞的表象,更好地理解單詞的意思,掌握單詞的用法,還能形成對單詞的牢固記憶。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觀察周圍同學的身形,并使用英語做出描述,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2.2 生活化教學情境激活經驗,強化認知
初中英語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這些知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為了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將教學與生活充分結合尤為必要。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在充分解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尋找契合點,以此拉近學生與英語之間的距離。這樣能夠有效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抵觸情緒,在相對熟悉的氛圍下,更加輕松高效地參與英語學習。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合理創設生活化情境,將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氛圍之中。這樣的情境可以提供更多學生感興趣的、有表達欲望的話題,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既有經驗與認知,讓每一名學生均積極參與到相應的學習活動之中。生活化情境,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呈現熟悉的生活場景,也可以通過語言描繪,將學生的思緒帶到特定的環境之中,促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從場景中的人物角度展開思考與對話。這樣的英語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對學習英語的價值有更加充分的認知,且由于設置的教學情境和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更容易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表達欲,是確保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措施。
如教學魯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8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單元的主題與假期生活有關。在假期的時候,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安排,很多學生在假期會有出游、探親等生活經歷,且會留下一些難忘的記憶。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回顧假期生活、深化生活感悟的同時,學會使用英語表達、記錄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受。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先創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讓學生回憶、分享一下自己在假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等,營造特定的生活化氛圍。通過這樣的導入,學生的表達欲望會被充分調動起來,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英語知識,會限制他們的英文表達質量。教師要抓住學生存在的這一沖突點,強調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如描述過去某個時間發生的動作、狀態等,需要用到一般過去時,讓學生知道,通過新知識的學習,能夠進一步提升英語閱讀、寫作、口語表達等語言能力。還要著重講解動詞過去式規則變化、不規則變化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明白學好這部分知識的重要性,并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應用訓練。在教材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以問題作為引導,幫助學生抓住閱讀重點,培養他們獲取英文材料關鍵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給學生提出如下幾項問題:“1.Where did Jean go on vacation? 2.What did Jean do on beach? 3.Who did Jean go with?”這些問題都緊扣假期生活的主題,學生通過閱讀分析,能夠較輕松地找出問題的答案。在學生完成課文的閱讀學習,掌握一些新的英語單詞、語法等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及時組織學生從自己的假期生活實際情況出發,與同學展開互動對話,圍繞相關主題,互相用英語進行提問、回答與經歷分享。這一環節可以將理論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歷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除了口語訓練外,教師還要讓學生將假期經歷作為寫作素材,展開假期生活與感想的英文寫作,通過書面表達訓練,使學生的語用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2.3 表演化教學情境增強趣味,發展素養
初中生通過英語學習,應當擁有基本的實踐應用能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說英語、用英語的地方少之又少,這使得學生平時缺少練習英語口語的環境。這也是造成學生中出現中式英語、啞巴英語等尷尬現象的重要原因。為了突破學生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障礙,讓學生愛說英語,會說英語,使用英語比較標準、流利,準確地描述事物、表達想法,與他人展開英語對話,教師可以創設一些表演情境。這種情境教學法是讓學生圍繞劇本進行情景劇表演。情景劇本既可以是英文課文節選或是適當改編后形成的,又可以是教師規定活動主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劇本的創編與排練。教師要做好英文劇本的審核,確保單詞、語法等的規范、準確,且內容編排要合理、連貫。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表演指導,如展開對話時應當使用何種表情、動作、語氣、語調等,讓學生能更好地融入劇本角色,表達得更加自然、大方、自信。除了有劇本的英文情景劇表演之外,教師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圍繞某個話題,展開即興表演。既可以隨機抽選學生上臺即興表演,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即興表演的方式Exi7ef9XOz/G3CEn3WwE2eOBHIeuEXbEhljLu1eoptQ=。這類情境教學法,可以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習慣、英語聽說能力,使學生的語言素養獲得綜合全面的發展。且由于教學形式具有新穎性、趣味性等特點,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始終保持較強的英語學習動力。
如教學魯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1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除了要讓學生掌握涉及的英語知識之外,還要培養學生使用英語要求、答復他人的能力,并讓學生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良好習慣。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在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文化知識等英文理論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讓各小組學生通過交流,設定一個具體的對話場景。如展開對話時幾名組員分別扮演什么身份;對他人發起聚會邀請的組員以怎樣的理由提出邀請;被邀請人是否接受邀請,若接受邀請,以怎樣的語氣、表情、語言進行表達,拒絕邀請時應當怎樣恰當、禮貌地闡述自己的理由。在教師的引導與鼓勵之下,各小組學生能夠較好地進入狀態,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較快地融入角色,從角色的角度出發進行問題的分析與思考,并與組員圍繞活動主題展開有效對話。這樣的情境任務,能夠讓學生及時將所學到的理論性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讓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語感、思維能力、想象力等素養得到較好的培養。
2.4 問題化教學情境提供動機,啟發思考
英語學習切忌死記硬背,而是要在使用大腦對獲取的各類知識、信息充分加工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形成牢固的記憶,并能較為靈活、準確、熟練地使用英語進行對話,展開寫作,進行英語閱讀分析,持續提升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在初中階段打下良好的英語知識和能力基礎,可以為其今后的英語學習掃除很多障礙,使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更加順利、高效,在學業方面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為了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較好的訓練,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習需要,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情境教學法。即在英語教學中,給學生設置具有排他性、引導性、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境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這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英語學習的重要驅動力。與按部就班的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相比較,問題情境教學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在學習中保持更加主動的狀態,也會更加自覺地調動思維,參與問題的分析與探究學習。如在英語課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文章內容,設置層層深入的問題,使學生準確抓住閱讀的重點,并認真尋找、分析問題的答案。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印象,確保較好的閱讀學習效果,又能讓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得到較好的發展。教師也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引出一些關聯性問題,達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教學目的,使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不再拘泥于所閱讀文本的表面意思,而是能夠透過現象去看本質。
如教學魯教版英語“Unit 4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s?”,單元主題與運動鍛煉、健康習慣有關。這一話題與每一名學生都息息相關,尤其是在學生學業負擔比較沉重的情況下,更應當保持健康習慣,合理安排運動,以此緩解身心壓力,提升個人健康水平。圍繞教材內容展開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作為新課導入:“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同時用多媒體出示多張與個人活動有關的卡通圖片(配有英文表達),如“go shopping,watch TV,help with housework,play basketball,exercise,etc.”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實回答自己的周末活動,并注意使用頻率詞(often,usually,never,hardly ever,ect)進行描述。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其中哪些活動健康,哪些活動不健康,并用英文描述原因。在問題的引導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較好地掌握相關英語單詞、短語、句式的使用方法。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或是完成學習后,教師可以適時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如讓學生反思一下自己的周末生活是否健康,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要如何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以更好地支撐自己的學業。教師還要讓學生思考、分析鍛煉身體的益處,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適宜自己的運動類型,自己今后參與身體鍛煉、養成鍛煉習慣的規劃等等。這些問題實現了從教材向學生日常生活的延伸,不但可以確保英語閱讀教學效果,也能提升學生的健康意識。這樣的教學讓英語閱讀文本的內涵得到升華,使課程教育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3 結語
初中英語是學生建立學習興趣、發展學習能力、打好英語基礎的英語學習關鍵期。為了讓學生今后的語言學習道路更加順暢,要具有較強的教學創新意識和踐行能力。情境教學法近年來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教師可以將其應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作為優化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這種教學方法有多種不同形式,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創設,確保英語教學更具有趣味性、開放性、實踐性、引導性、直觀性、生活性等特性。對學生來說,情境教學法可以讓他們始終保持著英語學習的新鮮感和較高的學習熱情,可以充分展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狀態下,持續提升英語學習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為今后的學習乃至個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張店區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