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提升和拓展青少年數字素養教育和服務,通過探究青少年數字素養結構,為打造青少年數字素養教育和服務提供理論依據。對19名青少年進行深度訪談,將訪談內容整理成文本,采用扎根理論對文本資料進行編碼分析。研究發現,通過對數字知識和技能學習的輸入,經過數字意識與數字思維的輸出,產出青少年的數字安全、數字健康、數字創作與表達、數字化合作與交流以及數字社會責任的展現,形成圖書館角度的青少年數字素養結構關系。
[關鍵詞]青少年;數字素養結構;圖書館;扎根理論
[中圖分類號]G254.9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41(2024)05-0021-07
1 引 言
隨著數字時代的發展,青少年的數字素養不僅關乎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更關乎其以后數字社會的融入以及個人競爭能力的提升?!?022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要點》[1]標志著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公民的數字素養提升工作。2018年國際圖聯發布的《國際圖聯0—18歲兒童圖書館服務指南》[2]提出,圖書館應該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和實施數字素養培育服務,數字素養教育已經成為圖書館承擔的重要工作。目前,針對青少年數字素養結構進行的教育和服務研究仍在探索階段,以圖書館角度探索青少年數字素養結構的研究并不多見。文章試圖從圖書館的培養服務角度對青少年數字素養結構進行研究,以期為打造青少年數字素養教育和服務提供理論依據,更好地為青少年提供數字素養服務,同時,通過探尋青少年數字素養結構,回答在青少年數字素養結構構成與關系方面產成的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對青少年訪談,將訪談內容整理成文本,并運用扎根理論分析,得出青少年數字素養的維度結構和關系模型并提出培養策略。
2 青少年數字素養相關研究
2.1 青少年數字素養研究
“數字素養”概念由以色列學者Yoram Eshet-Alkalai于1994年首次提出[3]。楊文建[4]通過對數字素養概念整理,將信息技能、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判斷能力等作為數字素養的基本要素。徐斌艷[5]對青少年數字素養評價進行研究,將青少年數字素養評價指標分為搜索、處理與存儲、交流與合作、創建與展示、保護與安全行事、解決問題與采取行動、分析與反思。吳砥等[6]、宋靈青等[7]將青少年數字素養評價結構進行整理并提出目前教育環境下針對青少年的數字素養教育策略。上述的研究從數字素養的評價結構給探析青少年數字素養結構的形成提供了參考。
2.2 圖書館青少年數字素養研究
圖書館作為青少年數字素養培育的提供者和青少年數字鴻溝的包容場所,有義務和責任讓青少年融入數字社會,提升其數字素養。張娟[8]、蔡韶瑩[9]對美國圖書館的青少年數字素養培育和服務現狀進行研究,提出圖書館應緊跟數字發展,制訂教育內容框架,完善設施等方面的策略方案。雷雪[10]、陳香[11]關注圖書館青少年數字素養培育服務,對培育內容框架、活動品牌等進行研究,提高了圖書館對青少年數字素養培養服務的效能。
上述研究為有效構建青少年數字素養的針對性和明確性教育以及服務提供了參考。
2.3 研究評述
上述研究為以圖書館角度的青少年數字素養結構與培養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為數字素養結構的搭建和培養提供了指導和啟示。但以圖書館的角度運用扎根理論進行的相關結構研究還比較少。本文通過對青少年進行訪談,對訪談錄音整理形成文本,并進行扎根理論分析,從研究原始數據到提煉數據再到精簡其結構以及研究其與數字素養關系模型的展示,以期給青少年數字素養結構研究和提升和拓展青少年數字素養培養和服務提供參考。
3 研究設計
3.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扎根理論的方法論框架進行分析。青少年數字素養維度評價的青少年數字素養能力是概況,即利用數字知識與技能了解青少年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潘勝清[12]、胡雅萍等[13]運用扎根理論的方法進行數字素養相關研究,為數字素養維度的研究提供很好借鑒,有助于研究框架的搭建。陳向明[14]認為質性分析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研究者需要在特定情境下系統地探究其意義。本文以研究者本身作為工具,在自然環境下進行資料收集,可以深入探究青少年數字素養的構成,符合扎根理論的質性研究情境和研究目的。
3.2 樣本選擇
采用訪談方式進行文本的收集:在廣州圖書館的場域范圍內選取19名初中和高中階段的青少年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訪談,在訪談過后將訪談文本編碼,生成概念。在訪談第16名受訪者后沒有新的概念生成,繼續訪談3名青少年后依然沒有產生新的概念即停止訪談。
3.3 文本收集
訪談的內容方向主要圍繞數字知識技能學習狀況、興趣、解決困難、自己的見解、對數字技能培訓活動的意見、家人態度等方面進行。每份樣本的訪談時間在30分鐘左右,在獲得受訪對象同意后進行現場錄音,將錄音用“訊飛語記”文本轉換軟件進行文字轉換,再通過撰寫備忘錄的形式修改形成文本數據,并將這些文本抄錄形成文本數據,運用Nvivo12軟件進行編碼分析。
4 文本編碼與分析
4.1 開放式編碼
本文通過開放式編碼過程,對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和分類,識別出多個副范疇和與之相關的初始概念,揭示了青少年數字素養中的具體內容和關鍵點,如安全意識、數字技能、編程思維等(見表1)。這些副范疇和初始概念是構建理論框架的基石,反映了從數據歸納出的具體概念和類別,再對數據深入挖掘和分析,通過對文本材料的處理,最終得出副范疇49個(見表2)。
4.2 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階段展示了主范疇與副范疇的關系(見表3),如“數字意識與思維”主范疇下歸納了安全意識、數字素養意識等副范疇。通過比較、整合數據,構建起理論的中心軸和它們的屬性。通過對開放式編碼中識別出的初始概念進一步整理和歸納,建立了主范疇與49個副范疇的聯系。
4.3 選擇性編碼
這一階段對青少年數字素養各范疇要素進行整合,精煉理論,構建出一個覆蓋整個研究主題的統一理論框架。通過構建典型性關系結構和內涵,展示青少年數字素養的不同方面如何相互作用和影響,如數字素養與數字意識的基礎作用,通過精煉和整合前期編碼工作的結果,為構建綜合的理論關系模型提供了依據(見表4)。[FL)][KH-*1D]
4.4 飽和度檢驗
對剩余的3份訪談文本進行概念的提煉,沒有得出新的概念,認為研究主題在這些方面已達到飽和。構建的理論框架全面覆蓋了青少年數字素養的各個維度,確保了理論的完整性。在分析過程中,每個新引入的數據點都被用來驗證和豐富理論框架,認為框架能夠全面且準確地反映青少年數字素養的多維特性。
4.5 青少年數字素養關系結構圖構建
通過對典型性關系結構的提煉得出青少年數字素養關系結構圖如下(見圖1)。[FL)][KH-*1]
5 結論與啟示
5.1 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扎根理論的方法論框架,揭示了青少年數字素養各維度的關系作用。一是青少年的數字素養不僅僅是技術技能的學習掌握,更包括對數字環境的意識、思維、健康、安全的認知以及在數字化社會中有效交流、合作、創作與表達的能力和社會責任及義務。這指出了教育者在促進青少年數字素養發展時需要關注多個方面。二是經過知識技能的輸入,數字意識和數字思維可以培養數字安全、數字健康、數字創作與表達、數字交流的能力以及社會責任和義務,最終形成適應數字社會的青少年數字素養結構關系框架。
5.1.1 數字知識與技能。數字知識與技能提供了實現提高青少年數字素養層次的工具和方法,如編程語言學習、信息技術應用、數字安全知識、數字健康知識、創作技能、合作技能等,這些技能的輸入方式和豐富程度直接促進青少年的數字思維與意識的形成,從而影響青少年在數字化世界的數字素養,它是數字素養的顯性知識與技能的輸入。
5.1.2 數字思維與意識。數字意識與思維是數字素養提升的基礎,也是推動數字健康、數字安全、數字創作與表達、數字合作與交流等維度發展的重要因素,是青少年數字素養初步的認知基礎。原始文本“現在很流行運用AI來完成作業,我的繪畫課作業就是用AI作的畫完成的”“AI雖然可以幫助解決很多問題,但是這是一種偷懶的行為,我一般不提倡使用的”表述了通過學習AI知識和技能后青少年的AI思維與意識已經形成,并影響著青少年數字素養的輸出表現。
5.1.3 數字安全。經過數字意識和數字思維的輸出作用,能夠形成青少能的數字安全意識和思維。原始文本“網絡上可能會遇到一些詐騙行為,不認識的話就不理睬”這段文本反映了數字意識與思維的副范疇“數字安全意識”有助于提升數字安全,它與數字健康是提升青少年數字素養的關鍵因素。
5.1.4 數字健康。經過數字意識和數字思維的輸出,可以形成數字健康的意識和思維。原始文本“我媽媽把我每天的上網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反映了數字健康是經過數字意識與思維的副范疇“家庭數字意識”的作用,導致上網時間受到控制。所以說,數字意識與思維有助于提升數字健康,是提升青少年數字素養的關鍵因素。
5.1.5 數字化創作與表達。經過數字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提升之后,再經過意識與思維的數字素養轉換后的產出展現,也是青少年數字素養能力的展現。原始文本“我參加了少年宮的電腦繪畫比賽,那個比賽就是會定幾個主題按照那個主題去畫作品,雖然沒有獲獎,但我玩的很開心”這段文本反映了青少年在數字知識與技能的輸入后產出相應的創作與表達的能力,同時,創作表達能力的提升可以促進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
5.1.6 數字合作與交流。數字合作與交流能力的提升,也是青少年數字素養提升后的產出展示,同樣也是其數字素養能力的展現。原始文本“我經常把自己所學的一些東西與同學分享,在交流過程中也有學習到很多知識”“我特別喜歡幫助老師查找資料,比如與同學合作”均反映了經過知識輸入后他們的數字交流與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能夠促進他們數字社會的適應能力。
5.1.7 數字社會責任。青少年的數字素養教育是參與數字社會穩定發展的責任與義務,通過數字知識與技能的輸入與社會現象的融合,形成青少年的數字社會責任。原始文本“我覺得科技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方便,這樣是值得提倡的”標志著青少年會關注數字社會的動態,在社會事件中學習形成數字社會責任。數字社會責任的形成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數字素養,同時有助于他們獲得社會認同感,這也是青少能社會適應的重要因素。
5.2 青少年數字素養培養啟示
5.2.1 數字安全教育。從數字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層面來看,可利用多種形式的教育方式來進行數字安全教育,如開展數字安全教育講座,建立專門針對青少年數字素養的數字安全教育在線安全課程等資源庫,提供實操訓練,讓青少年學會如何設置強化密碼、如何識別危險網頁等。從數字思維與意識的培養層面來看,需要培養青少年的安全意識與思維,平時的培訓和服務講座以及資源學習庫中應加入數字安全案例教育,讓青少年直觀了解數字安全背后的潛在危害和風險。做好數字安全宣傳,讓青少年在日常數字學習與數字生活中養成良好的數字安全習慣,使他們認識到數字安全對數字學習的重要性,讓數字安全風險防范的意識和思維深扎在他們心中。
5.2.2 數字健康教育。從數字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層面來看,在青少年數字素養的資源庫中提供相適應的教育資源和易于理解的數字健康教育知識以及相關的法律內容,提高青少年對數字健康的認識和重視。在提供數字健康的知識技能教育之余,需要根據青少年的個性特征限制使用電子產品,如在青少年數字素養學習專區設置網頁敏感內容攔截,設立相應的學習時間限制,設立游戲內容限制,設置監控設施等,以保障青少年在健康的數字環境下提升數字素養的。從數字意識與思維的培養層面來看,針對青少年數字健康思維與意識的培養制訂教育內容,擴大青少年數字健康的教育范圍,如與學校和家庭建立數字健康的教育聯系,向學校和家庭反饋青少年在圖書館的數字健康狀態,學校、家庭和圖書館根據圖書館的反饋信息聯合進行反饋教育,讓青少年在數字健康教育中產生具有邊界感的意識和思維。在圖書館內和資源網站上宣傳健康教育,時刻提醒青少年數字健康的重要性,培養青少年數字健康的自主意識與思維。
5.2.3 數字創作與表達教育。從數字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層面來看,可以通過真實案例以及實際操作,讓青少年更直觀地理解數字素養的創作與表達過程。提供實際的技術指導和支持以及相應的實操訓練,如電腦實操訓練、iPad實操訓練等,同時還可提供適合青少年使用的電子設備,設立相應的技能培訓區,讓青少年更為直觀地了解數字設備的使用方式和技巧。從數字意識與思維的培養層面來看,可在青少年實際操作創作中設立實操獎勵機制,對其所達到的目的和作品進行評選,根據評選結果進行獎勵。還可以與學校或社會機構合作,將成果和獎勵作為學生在校評優、升學等的參考條件,以鼓勵青少年的數字創作與表達,從而促進其數字創作與表達意識和思維的形成。
5.2.4 數字合作與交流教育。從數字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層面來看,加強溝通技巧的培訓,可以在其中加入語言學習、青少年數字知識與技能學習、學科經驗分享等,提高其在線交流能力。建立在線交流平臺,鼓勵青少年在線互動交流、跨地域交流,讓不同地區的青少年相聚網絡和圖書館的交流平臺,同時開展合作創作比賽,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以提高協作效率,增進他們彼此的信息流通與合作。從數字意識與思維的培養層面來看,可舉辦線上或線下數字化青少年交流會,促進其知識共享與數字意識和思維的訓練,鼓勵他們互動討論、相互問答等,分享自己的最佳實踐和經驗,增加青少年的參與度。同時還可以設立獎勵機制,激勵他們做出的優秀的合作成果以刺激他們交流與合作的欲望培養他們的數字意識與思維。
5.2.5 數字社會責任教育。從數字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層面來看,可定期舉辦相關培訓活動,利用網絡熱點事件結合現實的數字事例教育,提高青少年對數字社會的關注度。強調線上法律法規教育,明確自身責任和義務。同時以實操訓練強化青少年對數字化社會的理解。從數字意識與思維的培養層面來看,加入數字化倫理意識和思維教育,讓青少年了解在數字環境中應遵循的數字社會道德規范。教導青少年正確處理和使用數據的方法,遵守法律法規的同時還應讓青少年積極參與數wmutiLHlhj13rPQrT7Ckss7tpc9b0yNjRnDG9mPdkcs=字社會建設,在遵循社會責任的前提下推動數字社會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四部門聯合印發《2022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要點》[EB/OL].[2024-02-22].https:∥www.gov.cn/xinwen/2022-03/02/content_5676432.htm.
[2]IFLA 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Children Aged 0-18[EB/OL].[2023-11-30].https:∥repository.ifla.org/bitstream/123456789/1927/1/ifla_cya_guidelines_infographics_2022.pdf.
[3]ESHET-ALKALAI Y.Digital Literacy: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rvival Skills in the Digital Era[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2004,13(1):93-106.
[4]楊文建.英美數字素養教育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8(3):87-95.
[5]徐斌艷.德國青少年數字素養的框架與實踐[J].比較教育學報,2020(5):76-87.
[6]吳砥,李環,楊灑,等.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中小學生數字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3(7):28-33.
[7]宋靈青,許林,朱莎,等.我國初中生數字素養現狀與培育策略:基于東中西部6省市25032名初中生的測評[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3,35(3):31-39.
[8]張娟.美國數字素養教育現狀及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11):135-142.
[9]蔡韶瑩.美國公共圖書館兒童數字素養教育調研與分析[J].圖書館建設,2020(6):142-151.
[10]雷雪.圖書館未成年人數字素養培育研究進展[J].圖書館建設,2021(6):131-138,164.
[11]陳香.我國公共圖書館青少年數字素養教育調研與分析[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3(9):17-23.
[12]潘勝清.教師數字素養的概念與結構:基于扎根理論的探索分析[J].教育科學論壇,2023(31):58-63.
[13]胡雅萍,王秋云,何菊香.我國老年群體數字素養影響因素與提升路徑[EB/OL].[2024-03-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30927.1707.004.html.
[14]陳向明.如何開展高質量的質性研究[J].中國研究生,2023(8):46-50.
[作者簡介]吳 飛(1987—),男,碩士,館員,廣州圖書館。
[說 明]本文系2021年度廣東省圖書館科研課題“‘雙減’背景下公共數字圖書館基礎教育支持研究”(項目編號:GDTK2102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