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驅動圖書館建設數實融合的智慧化閱讀場景。研究通過“理論、價值與困境”的思辨邏輯,分析智慧圖書館閱讀技術治理進路和閱讀服務增能創新等核心要素構成的閱讀服務架構,提出圖書館智慧閱讀場景應用包括:優化閱讀資源供給與館藏服務、提供多維素養學習的社會教育、依托新媒體加快知識全域傳播和以共同體增進個性化閱讀行為。智慧圖書館閱讀場景服務需要增強技術開發應用、探索社會倫理規制、完善閱讀用戶服務規范體系和消弭數字鴻溝,以打造圖書館智慧化服務生態。
[關鍵詞]閱讀服務;智慧圖書館;場景應用;服務治理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41(2024)05-0067-06
1 引 言
圖書館之所以積極擁抱并謀篇布局數字化戰略主導的智慧化轉型工作,是因為數智技術構建的虛實結合的服務體系給圖書館閱讀為核心的知識與文化服務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這不僅與圖書館職業特有的文獻、信息、知識與數據管理素養有關,還與圖書館將促進社會文化元素與人的交流置于重要位置的核心價值有關[1]。2023年,在荷蘭鹿特丹舉行的第88屆世界圖書館與信息大會討論了AR/VR、元宇宙、沉浸式技術等新興技術對于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助益[2]。如何將這些技術納入圖書館閱讀服務體系與閱讀場景建設中,對于中國圖書館界在數字化教育和創新[3]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從空間場景視角審視圖書館閱讀與知識服務創新,需要以智慧圖書館作為未來圖景的治理思想。圖書館空間規劃和使用的核心問題是現有物理空間如何更好滿足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和服務模式。在圖書館向數智化轉型發展實踐中,圖書館借助重要數字科技、人文與藝術的技術性手段,構建數字與實體場景融合共生的智慧閱讀體驗空間,已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等各方力量的合作下取得初步進展。圖書館的智慧空間場景建設及其閱讀服務的創新是一個復雜的話題,其中不僅有具體的運營思維模式、目標功能理念、資源組織體系、空間布局形態、空間運行范式與策略問題,還有技術、政治、經濟、社會等背景帶來的重要影響。圖書館作為信息傳播的場所、終身學習的平臺以及知識服務的空間,在智慧化的數字時代利用新興技術構建立體化閱讀服務環境是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突破點。
2 相關研究
為了解相關研究進展,筆者在中國知網以“智慧圖書館+閱讀”為檢索詞檢索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論文”,共獲得文獻204篇。這些論文主要從智慧圖書館在AIGC人工智能環境下的閱讀服務[4]等角度展開研究和分析,從而提出智慧圖書館閱讀服務的理論因應、實踐進展、現實梗阻、特色案例與未來發展策略等。而圍繞“智慧圖書館閱讀場景”展開理論分析的相關研究主題,則是高度聚焦于元宇宙場景擘畫、閱讀服務實現路徑與空間作用機制等維度。
2.1 智慧圖書館元宇宙閱讀場景擘畫
智慧圖書館的主要應用場景之一是元宇宙。元宇宙概念最初被表達為“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它指的是人們在其中可以擁有自己的虛擬替身,這個虛擬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5]。元宇宙是數智時代被創造出來的平行于自然宇宙的虛擬空間,正在不斷改變人類生產、生活、學習和創造方式[6],當然也必將對圖書館閱讀與知識服務的獲取、理解、分析、使用帶來革命性變革。
目前,在智慧圖書館建設不斷深化的情況下,元宇宙閱讀場景這一概念在圖書館界獲得了廣泛關注,關注點包含元宇宙圖書館的內涵演變、建設發展與問題應對[7]、壁壘突破、體系構建與路徑探究[8]。圖書館學界和圖書館用戶服務領域的實踐專家共同探討了如何通過聚焦圖書館未來閱讀發展需要如何與元宇宙相融合,真正打造符合用戶認知特征的圖書館智慧化閱讀空間圖景[9],進而發揮元宇宙技術為圖書館與圖情學科帶來的巨大正向影響[10],這也是理論層面解決圖書館閱讀場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
2.2 圖書館智慧閱讀服務實現路徑分析
智慧圖書館賦能用戶閱讀服務,將有效推動圖書館突破傳統文獻閱讀服務的時空邊界,更新傳統的紙質或數字文獻資源建設優化模式,以及促進基于這一閱讀服務相關的公共文化服務質變增效[11]。圖書館界積極研究大閱讀時代的圖書館在智慧化建設過程中的構建和服務模式變革[12]。在圖書館基礎理論的融合上,有研究從內涵特征、體系結構與發展趨勢三個角度探析圖書館智慧閱讀服務的實現路徑,提出圖書館須全面感知人、機、物、環境等要素及其彼此之間的關聯,鏈接現實世界與虛擬空間,以挖掘融合共生價值路徑[13]。
圖書館如何打造沉浸式智慧閱讀服務模式[14]等的相關研究也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例如李洪晨等[15]以沉浸理論挖掘和分析圖書館面向未來圖景的基礎性架構模型,探究圖書館中涉及用戶、機制和設施等不同要素之間的關系。這些研究成果有效地分析了智慧圖書館的創新發展路徑,為打造沉浸式體驗創新發展新形態,實現智慧圖書館轉型升級[16]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2.3 智慧圖書館閱讀空間作用機制研究
在數字化技術對圖書館形態將會帶來的改變上,有研究者從技術歷史演變的視角分析了圖書館如何切入智慧城市的虛擬服務體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數字化轉型價值,并提出數據確權、數據治理、數據共享中的角色機制[17]。有研究者認為,可以借助新興技術建設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信息共享或知識創新空間,以及發揮虛擬數字人的技術優勢[18],實現用戶行為需求驅動的未來學習中心閱讀空間[19]持續健康發展。學界對智慧圖書館閱讀場景建設模式的觀點在于,整合多種新技術打造虛實相融閱讀空間場景新形態[20]。例如,從智慧圖書館的元宇宙用戶行為理論角度,吳江等[21]從用戶、信息、技術三個維度研究元宇宙視域下的用戶信息行為,實現更有效的信息資源管理與用戶行為理解,實現智慧用戶角色精準定位;結合各種數字技術,實現各種服務信息的精準投放;增強用戶虛實交互感,實現全方位感知。
2.4 現有研究局限
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的閱讀空間標志著圖書館從傳統的用戶文獻服務邁向新的知識創新服務[22]。智慧化的數實融合閱讀空間場景在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消弭讀者閱讀參與障礙方面的現實價值[23]已經被相關研究所證實。然而,雖然有學者從圖書館理論基礎、圖書館場景、虛擬服務、智慧圖書館、用戶行為等角度對智慧圖書館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索,但是圖書館閱讀場景相關的研究鮮有從閱讀場景建設的角度切入,難以為智慧閱讀服務的深入應用奠定理論基礎,并且尚未有研究展望在“大閱讀觀”“大閱讀時代”視角下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閱讀場景建設的現實邏輯、基本框架、未來圖景與實現策略等。因此,本文通過“理論、價值與困境”的思考邏輯,分析基于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整體性治理的智慧圖書館閱讀服務架構等,具有理論與實踐價值。
3 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閱讀場景建構邏輯
當前,數字化發展驅動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發展的模式進路日漸清晰,即逐步以數據為底層運維邏輯、以用戶服務為核心導向構筑“物理空間+數字空間”的二元空間架構,形成數智閱讀場景建設的新模式。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空間建設既有館藏優化、社會教育和知識傳播的現實必要,也有虛擬圖書館底層技術集聚創新人機交互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網絡計算技術實現信息低延遲等提供的現實可能,更是形成公共素養教育新場景的現實路向。
3.1 催生知識閱讀服務新模態的現實必要
智慧圖書館將擴展現實、虛擬現實、區塊鏈、云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的概念具化,是在傳統網絡空間基礎上,利用多種數字技術,構建形成的既映射于又獨立于現實世界的實體與虛擬融合的場景。圖書館知識傳播與閱讀場景建構主要依托歷時的傳播(在不同歷史時間內傳播)與共時的傳播(在某一靜態時間內傳播)[24]兩種方式。圖書館知識的歷時傳播使得人類文明得以積累、繼承和發展,而共時傳播則增加知識傳遞的及時性和廣泛性。AI時代,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重構歷史空間,模擬實體屬性關系和社會活動過程,融合語義數據,再利用可視化技術予以呈現,使得信息跨越了歷史的鴻溝得以具象化、沉浸式呈現。圖書館通過引導讀者跨越時空去接觸不同的文化,為圖書館知識閱讀場景的建構帶來新突破。
催生知識閱讀服務新模態的現實必要還體現在為館藏優化提供新思路。圖書館作為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文獻收藏、整理、利用是其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館藏文獻發展建設需要空間、文獻、人員、政策的多方統一協調。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空間具備新技術、新空間、新資源和新服務四個特征,結合虛擬現實技術實現空間自由,數字化打造文獻資源,區塊鏈技術實現文獻流通等,通過構建館藏新框架解決圖書館服務中存在的空間不足、復本過多、資源流通不暢等問題,使圖書館呈現開放、共享、標準化、可創造的“智慧性”。
3.2 融聚閱讀場景營建新技術的現實可能
智慧圖書館是一個虛擬世界和實體空間高度結合的場景,打造此場景離不開底層技術的支撐。在底層技術集聚創新支持下,未來圖書館閱讀場景的形態將成為紙媒圖書館、數字圖書館、虛擬圖書館交互融合的復合體。智慧圖書館具有虛實相融性、自治性、社會性三個主要特點[25]。智慧圖書館打破傳統圖書館物理空間服務的限制,促進每位用戶可隨時隨地平等享受圖書館的服務,因而對智慧圖書館閱讀場景進行治理應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重要技術。
智慧圖書館閱讀場景是一個龐大的計算機數據運行平臺和大型在線交互平臺。其用戶訪問量龐大,數據需實時更新,需要5G/6G、云計算、邊緣計算等提供技術保障。現實世界與虛擬圖書館的入口需要人機交互等核心技術的支撐與連接。智慧圖書館通過綜合應用計算機圖形學、人機接口技術、傳感器技術、可視化技術等打造接近真實的虛擬環境,并在兩個世界中搭建起交互路徑,通過可穿戴設備實現用戶的沉浸式閱讀與交互使用體驗。
3.3 形成公共素養教育新場景的現實路向
圖書館是一個自由的、開放的公共知識教育與素養提升空間。社會教育一直是圖書館的重要社會職能之一。智慧化發展賦能下的圖書館社會教育不再局限于擁有實體文獻資源的物理空間,而是由物理空間延伸到擁有云端資源的信息空間,并擴展到不限年齡、階層、文化背景的集網絡學習、虛擬學習、協作管理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社交空間[26],為社會教育提供新的場景和模式,促進全民素養提升。
智慧圖書館以共創、共治和共享的數字化創造內容體系給予用戶充足的自由創造空間,為數字與實體空間的融合發展以及更新提供了根本動力[27]。在不同的數字場景中,用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閱讀習慣等打造自己的素養教育圖書館。虛擬現實技術和沉浸式體驗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閱讀與素養教育活動的參與感,實時交互感知激發了用戶的創造和分享欲望,分布式網絡和數字ID認證為知識分享和創造提供可靠保證。
4 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閱讀服務場景應用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不斷拓展技術應用場景,搶占智慧產業化建設新賽道[28]。促進閱讀一直是圖書館的第一使命。范并思[29]曾指出:圖書館為閱讀而生,圖書館學理論與人的閱讀行為密不可分。人的閱讀行為包括個體閱讀行為、群體閱讀行為和國民閱讀行為,后者也稱全民閱讀。從個體閱讀走向全民閱讀過程中,圖書館智慧化服務場景中的主客體角色由數字化在場逐漸轉化為主體在場[30],依托元宇宙的智慧圖書館數實體融合的閱讀服務場景的理論邏輯發生了根本變化,其場景應用也拓展到更廣闊的范圍。
4.1 優化閱讀資源供給與館藏服務
隨著文獻采購以及復本要求的不斷變化,現實中的圖書館面臨著館藏空間的壓力,智慧圖書館利用數字技術打造對應現實館藏資源的虛擬數字模型,用戶通過穿戴VR虛擬現實設備,以數字人身份漫游于虛擬圖書館空間內,可隨意翻看館藏資源實現沉浸式閱讀,數字化館藏資源可以無限制借閱,減輕實體空間館藏復本壓力。這為圖書館存儲知識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間,拓寬了熱門文獻、珍貴文獻的借閱渠道,提高文獻借閱率,讓借閱服務變得方便自由,也使用戶的閱讀體驗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突破閱讀載體的限制是數實融合閱讀空間的重要價值之一。以古籍為例,由于其珍貴性,大部分圖書館不提供古籍借閱服務。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的場景建設能有效解決珍貴文獻保護和利用之間的矛盾。在數實融合的新型閱讀空間里,圖書館可以模擬出形象生動的古籍文獻,讀者借閱的是數字化電子模型,不需要接觸紙質文獻或縮微膠片。元宇宙技術還可以提高圖書館古籍資源的利用率。各館將古籍目錄上鏈確權,將古籍數字資源以Web3.0的IPFS方式存到云上,這樣既能解決資源申明所有權的問題,又能加強圖書館界古籍互通開放利用[31]。智慧圖書館在做好古籍文獻原生性保護的同時,能更好地發揮古籍文獻的利用價值,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32]。
4.2 提供多維素養學習的社會教育
智慧圖書館能夠給予用戶自由個性化打造的權力,用戶可以主動作為,能有效地解決社會教育中參與者主動性低和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在社會教育模式上,用戶以數字人的身份暢游圖書館虛擬空間,根據自身需求模擬真實情境,如教師構建虛擬課堂,法律學者構建虛擬法庭,共同進行沉浸式場景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在社會教育資源上,依托現實圖書館資源構建的各類智慧化實體與虛擬融合的圖書館,擁有同樣海量且不受限于物理形態和空間場所的虛擬資源,為用戶在各種構建學習環境中提供資源基礎。數實融合的智慧圖書館超越空間限制、倡導用戶主動探索等特征使得受教育對象之間能高效地互動,極大了提高社會教育參與度。
智慧圖書館實時、共享、開放的信息流通,使得知識服務逐漸淡化現實空間資源機構的邊界。智慧圖書館不僅是多功能的信息知識存儲和檢索系統,更是新型的、結合多個知識機構的信息咨詢平臺。智慧圖書館消弭了各種信息知識機構的形式區別,元數據區塊鏈技術也建立起完整流通知識對象的管理方法。如果一個讀者想了解中國山水畫,在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場景中,他既可以借閱圖書館里有關山水畫的研究著作,也可以看到檔案館里畫家的履歷檔案,還可以欣賞博物館中古代山水畫真跡的數字藏品等,整個學習過程突破了不同學科、不同媒介的界限,使得知識獲取和傳播的效率大幅提高。
4.3 依托新媒體加快知識全域傳播
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閱讀空間支持用戶以數據人的身份在虛擬空間中進行信息傳遞,形成信息交流。用戶信息交互行為既包括文本交互,也包括語音交互,還包括融合視覺、語音及語義技術的多模態數字人交互[12]。數字化技術使得信息能夠跨越時間長河保存下來,區塊鏈技術可追溯信息來源,確保流通過程中信息不易失真,打通了全球化館藏文獻流通的渠道,館際、人際信息傳遞及時、廣泛,為未來高效的社會運行提供信息交流保障。
圖書館是人類文明的保存地。一般只有對人類有重要價值的知識才能進入圖書館的長期保存體系之中。在AI主導的知識生成時代,信息生產速度和數量陡增,必然會導致信息泛濫等現象,此時圖書館掌控知識的功能顯得尤為重要。在智慧圖書館中,區塊鏈等技術能減少信息污染,促進優質知識的生產。在讀者閱讀行為中,信息交互度高,讀者在從被動接收變為主動接受的同時自主產生知識。由于信息交流過程中一直存在及時的、不斷循環的知識反饋,圖書館保存知識時可以更有效地分析、解釋、預測用戶信息需求傾向,對知識文本進行選擇性保存,達到優控知識的目的。
4.4 以共同體增進個性化閱讀行為
個性化服務是針對讀者打造的符合自身需求的定制服務?,F實圖書館中用戶的私人閱讀助手以個人借閱賬號或語音交互的形式進行交流,整個交流過程由用戶主導。在智慧圖書館的虛擬空間用戶可定制私人擬人化閱讀助手,其通過用戶在圖書館內的一系列行為交互提取個人愛好、閱讀傾向、學習需求等信息進行虛擬畫像,為用戶提供針對性的閱讀推薦、參考咨詢等服務。擬人化閱讀助手和用戶的交流是雙向的,雙方均可主導交流過程,使得每位用戶能夠切身體會到元宇宙時代自由共創的圖書館服務模式。
一般認為,圖書館館藏資源能夠幫助用戶進行知識創造,加之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大語言模型的迭代速度加快,用戶很容易借助技術手段在智慧圖書館閱讀空間內獲得自身需要的任何知識信息[33]。在數實融合的智慧圖書館閱讀場景或空間中,用戶能夠自由添加社交元素并將館藏內容或活動交流進行分享,實現信息交互功能。用戶交流產生的信息都會被記錄形成數字知識,構成個體知識空間,這樣可以不受生理和時間的限制,推動圖書館真正成為一個“不斷生長的有機體”。
5 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閱讀圖景建構策略
推進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閱讀圖景建構需要理論和技術的支撐,更需要采取合理可行的發展策略。這些策略包括增強智慧圖書館閱讀空間技術開發應用、探索閱讀場景社會倫理規制、完善閱讀用戶服務規范體系、消弭閱讀的數字鴻溝等,以打造融合技術、人和服務的圖書館3.0智慧服務生態。
5.1 增強智慧圖書館閱讀空間技術開發應用
未來的圖書館將是虛擬空間、物理空間結合的實體場所。從數字圖書館過渡到智慧圖書館讓閱讀服務有了新的方向,重新認識閱讀才能準確定位圖書館為什么要利用各類技術創新構建閱讀場景,從而有效承擔起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的使命。數實融合場景是既依托于現實,又超脫于現實構建的虛擬空間。一方面,要打造豐富的數字化館藏,現實本體需要從現實世界遷移大量的信息和知識。為保證用戶能隨時進入,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場景還需要一直維持高速運行,其要求的計算能力將比現有水平高出好幾個數量級。另一方面,由于跨領域、跨行業數據與業務融合還處于初級階段,部分算法與模型還不夠成熟,仍有較多的技術瓶頸需要突破,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場景的構建歷程需要不斷探索。
5.2 探索智慧圖書館閱讀場景社會倫理規制
智慧圖書館并非只是單一的專業術語,其帶有強烈的社會屬性,內涵可以擴展到Web3.0、虛擬社交、時空場景、虛擬硬件、數字身份、貨幣支付系統、數字藏品等一系列的技術內容。它構建了一個新的數實融合世界,代表著超越現實的社會關系。在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的閱讀場景中,社會化教育所面向的主體將更加多元,其物化特征也會被不斷加強,智慧圖書館閱讀場景中關于用戶個人情感的內容保留、開發與應用是實現數字空間與實體空間高度融合的基本前提。智慧圖書館閱讀與素養教育中如何實現人性教育、情感教育的目標[26]將是需要不斷深入討論的議題。需要指出的是,智慧圖書館建設背后仍然是現實的館員和用戶,受現實世界道德倫理的影響。改變智慧圖書館用戶服務的形態,改變圖書館社會教育中社會關系的結構都必須要有與之相適的社會倫理保障。
5.3 完善智慧圖書館閱讀用戶服務規范體系
智慧圖書館是一個虛實結合的空間,人們可以利用數字人身份在數字閱讀場景中自由閱讀和知識共享,這催生了知識關系的新形態,給社會整體治理帶來了新挑戰。圖書館借助各類技術打造的數實融合的閱讀場景其本質屬于服務公共文化戰略、全民閱讀推廣戰略的虛擬空間,
映射了現實生活場景中的不同元素和內容,但是與現實情境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隨著智慧圖書館閱讀空間的服務外延和理論內涵被學界和業界不斷探索深化,如何應對其風險、倫理和誠信等問題也變得愈發迫切。數智技術賦予圖書館更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隨之而來的安全風險、隱私風險等也高于現實社會。數字身份在賦予人們進入某一場景權限的同時,也必須面對傳統身份所未有的諸如身份服務提供、財產流轉、隱私信息保護等問題[34]。數實融合的智慧圖書館空間法律體系的構建應該在現實生活中對元宇宙技術開發和服務運營進行約束,對構建平臺和準入標準實行監管,為追究其中的不法行為提供法規依據。
5.4 消弭智慧圖書館閱讀的數字鴻溝
已有研究[8]證實,數智技術賦能圖書館在空間、時間、交流等關鍵壁壘層面取得的突破,為智慧圖書館從技術、生態、算力、理念等視角出發構建圖書館無障礙閱讀服務體系提供思路。智慧圖書館依托的高精設備和專業技術對于國家生活水平和數字化經濟發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全球各地互聯網滲透率分布不均,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數字手段所必須依賴的互聯網普及率不高、寬帶設備比例不足[35]。未來數字閱讀場景的發展必然是全球性、共享性的虛擬社會,智慧圖書館的服務也必將是全納性的社會服務。數字鴻溝所帶來的信息滯后、信息不平等、信息素養不足等問題給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閱讀場景帶來極大挑戰,需進一步完善和推動落后地區數字生態系統建設,為改善數字閱讀生態鋪平道路。
6 結 語
智慧圖書館數實融合閱讀場景生態在不斷經歷從一維到多維,從單覺到統覺,從功利到審美的變革。圖書館在不斷突破創新、積極擁抱智慧化轉型事業。智慧圖書館緊密圍繞閱讀服務,持續優化改進技術開發、倫理治理與理論設計,為創新閱讀服務場景建設提供理論參考。在未來,相關研究應該充分關注智慧圖書館建設中的多方主體協同合作、閱讀客體畫像、設施設備軟件開發、運維規則保障、內容生產控制、場景規?;蛟臁⑻厥馊巳宏P懷與服務等,以推動閱讀服務未來圖景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吳建中.元宇宙,讓圖書館更智慧[J].圖書館雜志,2023,42(1):4-9.
[2]浙江圖書館.讓世界“圕”起來:第88屆世界圖書館和信息大會(WLIC 2023)概覽[EB/OL].[2023-11-02].https:∥mp.weixin.qq.com/s/b2DTROYJJVOPDMg4UG-0osQ.
[3]王超,劉國英,李嘉汶,等.探索圖書館新趨勢:參加第88屆國際圖聯大會的見解和反思[J].圖書館雜志,2023,42(10):4-14.
[4]劉瓊,劉桂鋒,王鵬.AIGC賦能圖書館閱讀推廣智慧服務的框架和應用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4(2):108-118,107.
[5]新華社.100秒看懂什么是“元宇宙”[EB/OL].(2021-11-21)[2023-11-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030180957492348&wfr=spider&for=pc.
[6]賈君枝,張貴香.智慧圖書館建設視角下館員元數據核心能力構建[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4,50(2):56-69.
[7]梁榮賢,李通,凌征強.元宇宙圖書館:內涵衍變、建設發展與問題應對[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6):5-10,30.
[8]郭亞軍,張鑫迪,寇旭潁,等.元宇宙賦能公共圖書館無障礙服務:壁壘突破、體系構建與路徑探究[J].圖書館論壇,2024,44(2):20-31.
[9]李洪晨,許可,張闖,等.元宇宙圖書館 一座看得見的天堂:“天堂的具象:圖書館元宇宙的理想”論壇綜述[J].圖書館論壇,2022,42(7):1-6.
[10]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中心.學術活動|珞珈信管+青年說(第三期)共創元宇宙:理論與應用的學科場景[EB/OL].[2023-11-06].https:∥sim.whu.edu.cn/info/1242/12032.htm.
[11]文偉.元宇宙賦能智慧圖書館服務:重大變革、問題挑戰及實現策略[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3(5):120-128.
[12]陳超.大閱讀時代智慧復合型圖書館發展戰略思考[J].圖書館雜志,2022,41(6):4-8.
[13]尹克寒,陳紀文.AGI浪潮下Sora何以賦能智慧圖書館建設[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4(3):12-19.
[14]梁建春.人工智能助力閱讀體驗:沉浸式智慧閱讀服務模式創新[J].新世紀圖書館,2023(12):48-55.
[15]李洪晨,馬捷.沉浸理論視角下元宇宙圖書館“人、場、物”重構研究[J].情報科學,2022,40(1):10-15.
[16]田麗梅,廖莎.元宇宙視域下智慧圖書館的創新發展研究[J].圖書館,2022(5):54-59.
[17]楊新涯,涂佳琪.元宇宙視域下的圖書館虛擬服務[J].圖書館論壇,2022,42(7):18-24.
[18]郭亞軍,龐義偉,周家華,等.ChatGPT賦能圖書館虛擬數字人:技術優勢、應用場景與實踐路徑[J/OL].圖書館論壇:1-11[2023-11-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30706.0916.002.html.
[19]楊靜,賀聰,魏繼勛,等.智慧圖書館背景下的未來學習中心探索與實踐[J].圖書館雜志,2023,42(9):23-28,43.
[20]胡喆,溫競華.什么是元宇宙?為何要關注它?[N].新華每日電訊,2021-11-21(004).
[21]吳江,曹喆,陳佩,等.元宇宙視域下的用戶信息行為:框架與展望[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22,12(1):4-20.
[22]周綱,陳晨,蔡文杰,等.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的圖書館智慧空間服務[J].圖書館建設,2023(4):46-58.
[23]杜艷艷.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智慧圖書館產品的價值意蘊、實踐邏輯和推進路徑[J].圖書館,2024(3):70-76.
[24]王子舟.圖書館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278-279.
[25]王文玉.元宇宙的主要特征、社會風險與治理方案[J].科學學研究,2023,41(9):1537-1544.
[26]婁方園,鄒軼韜,高振,等.元宇宙賦能的圖書館社會教育:場景、審視與應對[J].圖書館論壇,2022,42(7):25-32.
[27]徐祥伍,葛萬寶,黃曉瑜.元宇宙+公共圖書館:虛實融生的社會教育發展新展望[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2(5):64-70.
[28]方向明,曹迎杰.元宇宙與圖書館:理論研究與實踐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17):129-140.
[29]范并思.從閱讀到全民閱讀: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理論邏輯[J].圖書館建設,2022(6):44-52.
[30]董同強,吳運明.元宇宙賦能圖書館智慧轉型:機理、隱憂與出路[J].圖書館學研究,2023(7):29-33,15.
[31]劉煒,祝蕊,單蓉蓉.圖書館元宇宙: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J].圖書館論壇,2022,42(7):7-17.
[32]文英子.圖書館在元宇宙中的發展展望[J].四川圖書館學報,2022(2):37-39.
[33]儲節旺,李佳軒.全智慧圖書館:元宇宙成為實現途徑[J].圖書情報工作,2022,66(9):33-39.
[34]陳吉棟.超越元宇宙的法律想象:數字身份、NFT與多元規制[J].法治研究,2022(3):43-54.
[35]王傳寶.非洲國家努力彌合“數字鴻溝”[N].人民日報,2022-06-10(016).
[作者簡介]白 薇(1977—),女,本科,副研究館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