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全方位考察了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主要制約,從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主體、內容、方法三個方面,針對性提出質量提升策略。在服務主體方面,高校圖書館應秉承多主體合作的原則,與館內外主體建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戰略合作聯盟,增強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效能。在服務內容方面,高校圖書館應在充分挖掘用戶顯性與隱性需求基礎上,定制化、個性化設計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內容框架。在服務方法方面,高校圖書館應充分依托智能化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具有較強覆蓋面與縱深度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2.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24)05-0062-06
1 引 言
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是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的重要構成。從重要性角度來看,提供高質量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提高知識產權運用、創造與保護效能的主要途徑。從必要性角度來看,隨著高校師生對知識產權信息的需求朝向分眾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高校圖書館亟須對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進行創新和升級。早在2008年6月,國務院制定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中指出,知識產權管理是我國長期戰略發展的中心工作,通過大力發展知識產權社會化服務,有助于提升我國整體發展質量[1]。《全球知識產權指標分析報告》亦指出,在2023年全年,我國知識產權獲批的總規模超過200萬件,位居全球首位[2]。2016年12月,教育部高校圖工委出臺《高等學校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要求在我國高等院校的圖書館等各類機構中構建知識產權服務組織[3]。《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要重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通過創建兼具針對性與實效性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有效地為高校教學科研提供扎實的保障[4]。在此背景下,對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質量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具有較強的實踐價值。本文對我國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主體、服務內容、服務方法進行全方位的調研,在深入挖掘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問題的基礎上,針對性提出解決之策。
2 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現狀調研
本文將我國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圖書館作為調研對象,采用網絡調研、電話調研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手段,全方位調查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總體情況。調研的過程如下。第一,采用網絡調研手段,逐一訪問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圖書館官方網站,從中獲取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主體、服務內容、服務方法等相關數據,明確當前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基本情況。第二,利用電話調研法全方位調研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問題。對網絡調研所存在的不足進行針對性補充與分析。第三,利用案例分析法,對一些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典型做法進行案例分析,為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創新策略提供數據支持。我國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概況如表1所示。
從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主體來看,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主要將校內院系和職能機構作為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重要主體。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將本校知識產權信息中心作為重要的服務主體,通過在圖書館和該中心之間建立緊密協作關系,利用該中心的技術優勢和人員優勢賦能知識產權信息服務[5]。鄭州大學圖書館與本校信息與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建立戰略合作聯盟,充分借助校內二級學院的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及專利知識來補齊館方自身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方面的短板[6]。蘭州大學圖書館與本校的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進行緊密合作,依托二級學院卓越的技術優勢,創建具有云服務功能的新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有效推動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朝向高質量發展[7]。另外,通過調研發現,僅有為數不多的高校圖書館能夠與校外的企業和機構進行合作。
現階段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內容多為專利預警、專利情報等。例如,重慶大學圖書館立足于知識產權的基礎服務,從專利查新、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和專利檢索三個方面設計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內容體系[8]。山東大學圖書館從深層次服務的角度出發,將專利代理、專利資源導航、專利文獻傳遞、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服務等作為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重要內容。有的高校圖書館從專利信息技術服務角度出發,致力于為本校師生提供專利查詢、專利核心技術分析、定題專利分析等各類型服務[9]。還有的高校圖書館為本校師生提供知識產權司法鑒定專項查新服務,此類服務不僅贏得了本校師生的廣泛認可,還為高校圖書館后續提供版權咨詢、訴訟維權、版權教育等專業化服務奠定了堅實的支撐。
從當前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方法來看,主要分為行動學習、專題講座和結構化研討三類。行動學習方面,鄭州大學圖書館定期舉辦以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為主題的行動學習項目,通過“學中做、做中學”相結合的學習途徑,有效調動高校師生參與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學習的內生性動力[10];武漢大學圖書館利用行動學習策略,打通用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理論與實踐間的內在聯系,極大增強用戶對于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理解效能[11]。專題講座方面,東南大學圖書館定期組織以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技術和信息服務課程為主題的專題講座,邀請本校知名專家學者講授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方面的專業化內容[12]。結構化研討方面,湖南大學圖書館有效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研討手段,在館員和用戶之間建立良性協作的溝通關系,讓用戶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解決[13]。
3 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問題
3.1 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主體較為單一
從調研結果看,當前高校圖書館主要將本校二級學院和職能部門作為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關鍵主體。雖然本校二級學院和職能部門具備較好的資源和技術優勢,能夠為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提供必要的支持條件,但是,由于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較為復雜,涉及多個主體和多個學科,單純依靠高校圖書館一己之力,很難確保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取得預期效果。另外,當前較少有高校圖書館主動與校外機構建立緊密協作關系。雖然調研對象中有3[WTB3]%[WTBZ]的高校圖書館試圖通過跨界合作的手段與校外行業協會或中介機構開展合作,但是此類合作大都局限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表層,難以觸及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深層次問題,從而導致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總體質量長期在低位徘徊。
3.2 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內容體系不健全
從調研結果看,當前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內容體系存在不健全和資源配置開發利用不足的問題。例如,一部分高校圖書館的官方網站較少主動對外披露版權公告和版權政策,很多高校圖書館在提供知識產權、素養教育和相關服務內容時并不注重品牌塑造。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內容過于簡單,大多側重于專利查詢、產權咨詢、專利解鎖等基礎性服務,較少為用戶提供深層次、定制化的專利信息服務。從資源配置開發利用情況來看,盡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每年產生大量高價值的知識產權信息,但是由于高校圖書館不注重對這些信息進行采集、挖掘和利用,大量的知識產權資源白白流失。現階段高校圖書館所提供的專利信息資源和分析工具的配置程度也較低。例如,調研對象中僅有5[WTB3]%[WTBZ]的高校圖書館采購了商業專利數據庫和專利分析工具。
3.3 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方法體驗感不強
當前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方法體驗感不強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服務平臺難以有效滿足用戶需求。例如,許多高校圖書館已經初步建立知識產權信息的網絡檢索平臺和智能化檢索系統,但是,現有的知識產權信息集成服務平臺大多仍以文字介紹為主,服務功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而且,由于數據資源并不完整且欠缺一定的規范,用戶的使用體驗比較一般。另外,通過調研還發現,許多高校圖書館不善于利用網站、微信、短視頻來提供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例如,調研對象中不足5[WTB3]%[WTBZ]的高校圖書館依托微信視頻號和抖音號提供專利信息服務。而且,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并沒有單獨對專利文獻資源進行分層分類的梳理,媒介平臺利用率不高。
4 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質量提升路徑
4.1 積極對接校內外機構
第一,積極對接業內機構。周宇指出,為夯實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能力基礎,館方應善于利用圖書館及其他類型主體的比較優勢,加快形成常態化合作的良性格局。因此,高校圖書館應注重對接業內機構,通過與業內機構建立長效協同的戰略聯系,增強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總體實力[14]。大連工業大學圖書館的做法可謂典型[15]。一方面,該館在館內各部門間組建了扁平化的虛擬組織,可有效匯聚館內各類機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比較優勢,形成了館內各部門協同參與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生動格局。另一方面,該館與具備核心優勢的行業協會、公共圖書館及其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機構緊密協作,打造旨在共建共享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合作網絡,真正實現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效果的持續提升。
第二,積極對接業外機構。劉敏認為,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其不僅要求圖書館自身具備扎實的資源儲備與能力儲備,還要求圖書館擁有過硬的服務實力,確保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取得預期效果[16]。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我國部分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能力基礎不牢,突出表現為較少主動聯系業外機構。因此,高校圖書館應進一步加強與業外機構的聯系強度。大連大學圖書館的做法具有推廣價值[17]。該館與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企業建立了戰略協作關系,能夠有效利用此類機構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技術、方法和人員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夯實自身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能力基礎。同時,該館還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與部分新聞媒體開展合作,有效利用新聞媒體的信息化傳播優勢,面向社會大眾進一步宣傳推廣本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內容。
4.2 設計兼具貼近性與科學性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內容
當前,影響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服務內容。前文指出,現階段部分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內容不僅缺乏貼近性,而且相關內容的科學化與合理化程度也存在一定缺陷。長此以往,將顯著降低用戶對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體驗感。因此,高校圖書館須精細打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內容,使其更加符合用戶預期。
第一,提升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內容的定制化水平。高校圖書館應在做好用戶需求管理的基礎上,個性化、定制化開發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內容。首先,分析用戶的心理預期。
例如,燕山大學圖書館便靈活運用問卷調研、實地訪談等手段,獲取活動參與者的需求信息,據此構建了可反映用戶一般性需求與特殊性需求的畫像體系。此舉顯著提升了館方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靶向性[18]。其次,設計貼近用戶真實需求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內容。高校圖書館可秉承層次化、結構化的設計思路,打造可有效滿足用戶需求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內容。例如,河北大學圖書館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朝向體系化的方向發展,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19]。一是積極主動提供版權信息服務。該館在圖書館官方網站建立版權信息服務網頁,重點針對學生版權、教職工版權和版權基本知識進行詳細介紹。二是開展版權素養教育。該館與校內二級學院和校外機構聯合開展知識產權信息素養公開課和專題講座,面向全校師生編制知識產權素養手冊,并在校內發起以知識產權教育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活動。三是優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內容。該館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術,對本校的知識產權數據進行挖掘和整理,如進行基于智能語義分析的專利文獻梳理,有效提高了知識產權信息分析和解讀的效率。另外,高校圖書館還應該將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嵌入本校師生的教學和科研全過程,在教學、科研的前期、中期、后期等不同階段全方位分析用戶的差異化需求,針對性提供專利跟蹤預警、知識產權評估和侵權分析等定制化的服務。
第二,進一步提高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資源的建設力度。首先,高校圖書館要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和工具的配置效率。可從專利、版權、商標和其他知識產權類型等角度出發,依托新媒體、短視頻和官方網站等渠道,提供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超鏈接。其次,高校圖書館可以采購商業類的知識產權數據庫,進一步構建知識產權信息資源的整合管理平臺,對原生信息、免費資源和商業資源等各類型的知識產權數據進行充分的整合,為用戶提供一鍵檢索和導航服務。具備條件的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自主開發知識產權信息數據庫或研發信息分析工具,為用戶提供集知識產權信息普及、知識產權資源挖掘、熱點專利分析和專利分析報告等功能為一體的知識產權信息融合服務。
4.3 優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方法
第一,高校圖書館應該進一步創新知識產權管理信息服務平臺。一方面,高校圖書館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用戶的真實需求,從知識產權的創造、利用、保護和轉化等方面,開發個性化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并充分利用語義分析、人機交互、大數據等前沿信息技術,提供知識產權信息的定向推送服務。高校圖書館還應確保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能夠涵蓋版權信息服務、商標信息服務和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并為用戶提供涵蓋合同簽署、專家服務等各類型服務的一站式全流程業務。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在設計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管理平臺的過程中,應該從資源模塊、服務模塊、管理模塊等各個方面,進一步拓展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實踐邊界。
第二,高校圖書館應充分依托主流新媒體和短視頻平臺,有效提高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方法的靈敏度和柔性化程度。前文調研指出,用戶對當前高校圖書館利用短視頻平臺提供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接受度和認可度不高。因此,高校圖書館應深入研究主流的短視頻和新媒體平臺運營策略。例如,高校圖書館可以構建以短視頻平臺為核心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傳播機制,在抖音、微信視頻號、今日頭條等短視頻平臺中,開設以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為主題的賬號,及時推送相關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信息。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利用自媒體和短視頻平臺提供參考咨詢服務、信息推送服務,并引入用戶內容生產模式,鼓勵校內師生積極參與知識產權信息的生產和傳播[20]。
5 結 語
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高校圖書館增強教育科研支持效力的有效手段。研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實施路徑,對于高校圖書館提高本校師生的數字化信息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價值與現狀,指出服務主體能力不足、服務內容與用戶需求不匹配、服務方法體驗感不佳是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突出問題。本文從主體能力提升、服務內容優化、服務方法創新三個方面,提出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創新路徑。在未來的工作中,高校圖書館還需加快創建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機制,并注重夯實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資源保障,加強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對數字化信息素養教育的支持效力。
[參考文獻]
[1]李劍,葛遇春,林靜.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能力的自我評估與提升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23(10):52-64.
[2]李杉杉.中臺戰略視域下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互聯共享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3(7):64-70.
[3]鐘秀梅,龐弘燊,金銀雪,等.面向高校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模式與產品設計研究[J].圖書館,2023(4):84-91.
[4]羅文馨,劉秀文,王怡玫.面向知識產權全流程的高校圖書館在線服務探索:以北京大學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23(2):67-75.
[5]孫俐麗,盛杰霏.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2(12):43-53.
[6]張群,曹雪,姜娟.協同創新環境下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模型構建及發展對策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2(9):65-72.
[7]黃征.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協同創新發展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8):89-95.
[8]冉從敬,馬麗娜.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價值共創:過程、機制與路徑[J].圖書館論壇,2023,43(1):103-111.
[9]儲節旺,吳若航.我國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發展現狀調查研究:以60家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為例[J].圖書館,2022(2):44-50.
[10]劉媛.創新驅動視域下的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體系建設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2(1):39-44,57.
[11]吳高,韋楠華.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現狀、困境及體系構建[J].圖書館,2021(12):1-9.
[12]潘香岑,劉鳳俠.我國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發展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11):34-40.
[13]晁蓉,梁麗群,吳偉德.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門戶網站內容建設及服務模式解讀[J].新世紀圖書館,2021(10):62-68.
[14]周宇,廖思琴.基于科技創新流程的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9):30-37.
[15]晁蓉,黃筱玲,姚建文.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模式構建:基于內容分析法的嘗試[J].圖書館,2021(9):19-26.
[16]劉敏.我國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研究綜述[J].圖書館學研究,2021(16):2-8.
[17]劉敏,喻萍萍.我國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現狀及優化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21(12):51-59.
[18]申峰.“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6):120-128.
[19]張壘.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定位、邊界與路徑[J].圖書館學研究,2021(11):78-85.
[20]晁蓉,黃筱玲,周郁.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供給模式研究:基于技術創新需求的視角[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5):55-65.
[作者簡介]張 瑩(1983—),女,本科,館員,鐵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