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楊琛,女,1986年4月生,中共濟南市市中區委黨校館員
紅色檔案是記錄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資源,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深化對紅色檔案的認識和激活其多元價值,傾力培育紅色文旅產業,對于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紅色檔案的價值
(一)弘揚中國革命精神和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
紅色檔案記錄了眾多革命先烈的事跡和貢獻,鼓舞人們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奮斗。紅色檔案的研究和利用可以激勵人們傳承和弘揚中國革命精神,堅持奮斗不止,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紅色檔案還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歷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和重要貢獻。
(二)提升廣大黨員群眾的思想境界
紅色檔案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如磐信念和初心使命,收集并利用好紅色檔案資源,一方面有助于維持廣大黨員干部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堅定廣大黨員群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自覺和理論自信。
(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紅色檔案記錄了中國革命歷史中的眾多先進事跡和優秀品質,這些事跡和品質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要義。通過學習和感悟紅色檔案,能夠更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民群眾中倡樹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有利于鞏固和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帶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的廣泛傳播和深入實踐。
二、當前紅色檔案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濟南市市中區為例
市中區做為濟南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機構舊址、烈士陵園、紀念場館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具有代表性的中共山東首個早期組織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就成立于市中區經七路103號(現濟南育英中學校內),早在1921年王盡美等黨的早期革命活動家就在這里進行革命活動,宣傳革命思想,傳播馬列主義;位于我區的濟南戰役紀念館目前入選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教育廳聯合公布的首批45家“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專題實踐教學基地”;還有坐落于清真北大寺內的我黨早期女革命家郭隆真紀念館等。近年來,紅色檔案資源活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挖掘整合力度不夠
當前大多數紅色檔案資源開發程度低、規模小、分布比較零散,部分檔案保存狀況較差,亟需進行修復和數字化處理。一方面,有的紅色檔案零散分布在各部門并且在數字化利用方面工作進展不平衡,導致一些檔案無法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市中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拍攝了紅色檔案類專題片,但因為紅色檔案零星分布在不同部門,存在多頭管理、多線聯系等問題,加之在紅色檔案數字化利用方面缺乏全域統籌,導致宣傳效果打了折扣。另一方面,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現有紅色檔案資源的社會效益遠遠大于經濟效益,如宣傳教育、展覽展出等公益事業,但在服務地區經濟發展方面還比較欠缺,與區內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深度融合不夠,沒有叫得響亮的紅色檔案品牌,沒有形成文化創意、旅游觀光等多業態協同發展的檔案產業體系。
(二)影響力不足
對于普通大眾而言,大多數人無法直接接觸到紅色檔案,無法深入了解其中的珍貴資源和歷史價值,造成紅色檔案在普通大眾群體中的影響力尚顯不足。比如市中區檔案館舉辦了第十六個國際檔案日宣傳周活動,向外界展示了單位捐贈和個人捐贈的諸多紅色檔案,十分亮眼,有效推動了紅色檔案活起來、熱起來,充分發揮了紅色檔案存史資政育人的作用,但由于場地有限、資金不足,紅色檔案的展示利用主要集中在各個機關部門之間,對于普通公眾的展示渠道有限。據粗略統計調查,對我區有關紅色地名檔案回答知道或了解的人群比例中,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園能達到百分之九十,而像經二緯一路口西北角的“黃河九烈士”關押地、中山公園內由王盡美組織發起“勵新學會”成立大會的“四照亭”等紅色地名檔案,知道或了解的人數只占統計總人數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區內大多數紅色檔案社會覆蓋面較窄,影響力較弱。
(三)宣傳立體性不足
部分單位在紅色檔案宣傳方面重視程度不夠、多樣化宣傳手段尚顯匱乏。一些單位對紅色檔案的教育和宣傳工作重視不夠,未列入年度整體工作安排,人財物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不足,另外在拓展利用立體化的紅色檔案傳播新媒體平臺方面能力不足,導致紅色檔案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發揮。調研得知,紅色檔案館藏主體還不能很好適應新媒體搭建的立體宣傳模式,紅色文化的宣傳依然依賴于觀光旅游、電視等傳統媒介,缺少如網絡直播、視頻平臺、數字出版物、社交媒體等新媒體的廣泛參與,文化宣傳模式過于單一。
三、探索深化紅色檔案資源的有效路徑
(一)共建共享,提高檔案效能
一方面要樹立檔案開發利用的共建思維,協同各相關部門提高紅色檔案規范化的整合、組織和管理工作力度,不斷提升紅色檔案的利用效能并與外界形成合力,可將紅色文化在不同產業中滲透,打造連鎖產業鏈,創建新的文化收益模式。另一方面要深度挖掘紅色精神和革命事跡中蘊含的文化旅游熱點,深入分析吸引客流的措施方法,結合日漸興起的旅游休閑模式,聚力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傾力推動紅色文化產業發展。同時,還要注重建立檔案共享技術標準,更好保護和利用紅色檔案資源,實現紅色檔案利用的最大效用。
(二)多種形式,傳承紅色文化
移動互聯網和新型社交媒體的發展壯大,為紅色檔案資源的數字化展示和傳播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通過建立專門的網站、社交媒體賬號、檔案主播宣傳等,可以將紅色檔案資源進行數字化展示和傳播,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如四川南充市檔案館聯合市檔案局精選全市各級檔案館、紀念館館藏的14件珍貴紅色檔案制作讀檔視頻,僅在“南充見”APP上的瀏覽量就接近200萬次。又如天津積極探索宣傳紅色檔案文化新途徑,開通“天津市檔案方志”抖音號,發布紅色短視頻,在“天津市檔案方志”微信公眾號開設“紅色記憶”“追尋先輩足跡”等專欄,生動傳播紅色檔案文化。此外,還可以探索建設5G高新視頻紅色教育基地,如VR體驗廳、4D電影、多媒體沉浸展館、全息展室、沉浸式演播室等,采用聲、光、影、電視現代技術,讓沉睡的紅色檔案資源“蘇醒”過來,將紅色檔案資源中的故事和歷史情節進行再現,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紅色檔案資源背后的價值和意義。
(三)數字賦能,助力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利用
首先,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大量的紅色檔案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數據分析,可以識別出其中的關聯性和規律性,從而得出更深入的研究成果。其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紅色檔案資源進行自動分類和索引,搭建自動化智能化的分類與索引功能,實現對紅色檔案資源的自動化智能化歸類與標注,提升檢索的精準性和時效性。讀者還能憑借關鍵詞、時間、地點等信息進行檢索,快速找到所需的紅色檔案資源,提高其利用效能。再次,還可以借助新技術新手段豐富參觀方式,上線數字展覽館,通過3D拍攝和VR技術開發“線上觀展”項目,制作紅色微視頻,再利用各媒體教育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推送,充分積蓄“數字賦能”,助力紅色檔案資源開發利用。
(四)關注受眾,構建全方位紅色教育體系
充分發揮紅色檔案資源的教育功能,就要做好頂層設計,運用系統性和鏈條式思維對市中區的教育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力爭把教育、科研等機構部門融入紅色教育鏈條中,搭建全方位的紅色教育體系。同時還要做好受眾的細分工作,充分掌握不同受眾的個性化需求。一方面,對于類別不同的受眾群體,可以進行市場調研和需求分析,了解他們對紅色檔案資源的興趣點、需求和喜好。另一方面,可以組織專門的研究人員,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目標,進行紅色書目的編寫,經教育和出版等相關部門審核后,列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助類教材,深入學習并活化掌握包含黨初心使命的紅色檔案相關教材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