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22年中泰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建立10周年之際,兩國宣布推動構建更為穩(wěn)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xù)的中泰命運共同體。自2001年中泰兩國就推進戰(zhàn)略性合作達成共識至今,中泰雙邊關系發(fā)展大致可分為戰(zhàn)略性合作共識形成、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建設和中泰命運共同體構建3個階段。尤其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余年來,中泰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取得積極進展,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福祉,成為國家間睦鄰友好、互利共贏的成功典范之一。雙方政策溝通不斷深化,戰(zhàn)略互信不斷增強;設施聯通提質增效,軟硬聯通協調發(fā)展;貿易暢通日益便捷,相互投資規(guī)模不斷擴大;資金融通拓展升級,金融合作便利化提升;民心相通增進認同,人文交流走深走實;助推中泰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質”的飛躍,為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奠定了良好基礎。未來,兩國加快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的大局穩(wěn)定、趨勢向好,但同時也面臨來自政治、經濟和文化3個方面制約因素形成的內外挑戰(zhàn),對中泰關系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產生一定影響。為此,文章提出新時代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應更加重視可持續(xù)發(fā)展領域的合作,雙方應不斷增強政治互信,繼續(xù)完善互聯互通建設,加快提升貿易投資合作水平,持續(xù)優(yōu)化跨境金融服務,深化人文旅游交往合作,推動兩國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升級發(fā)展,朝著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穩(wěn)步向前,以更高質量的合作共同迎接2025年中泰建交50周年。
[關鍵詞] “一帶一路”;可持續(xù)發(fā)展; 泰國;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簡介] 唐卉,廣西社會科學院泰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東南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廣西 南寧 530022
[中圖分類號] D822.3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2479(2024)05-033-16
1975年7月1日,中國與泰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自此翻開兩國友好交往的新篇章。2012年4月,中泰雙方發(fā)表了《關于建立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并就一系列合作領域達成共識。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泰國政府的積極響應。2023年,在中泰共建“一帶一路”10周年之際,泰國總理賽塔應邀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并把中國作為東盟以外首個正式出訪的國家。長久以來,中泰戰(zhàn)略性合作務實推進,取得了豐碩成果。尤其共建“一帶一路”10余年來,兩國高質量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效:雙方高層互訪頻繁,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經貿合作與雙向投資日益拓展,互聯互通與資金融通更加協調,人文交往與旅游合作走深走實;雙方共同見證了泰中羅勇工業(yè)園快速發(fā)展、中泰高鐵建設穩(wěn)步推進,兩國人民攜手共渡新冠疫情難關,傳統友誼不斷發(fā)揚光大,助推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質”的飛躍。2022年11月,中泰發(fā)表了《關于構建更為穩(wěn)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xù)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簽署戰(zhàn)略合作聯合行動計劃,兩國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進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階段,賦予“中泰一家親”新的時代內涵,開啟中泰關系發(fā)展的新階段。為實現中泰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繁榮的中泰命運共同體,本文以兩國建立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與共建“一帶一路”10周年為重要契機,深入分析和總結新形勢下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的實施進展、制約因素及策略優(yōu)化,展望中泰關系美好未來。
一、關系升級:21世紀中泰戰(zhàn)略性合作越走越親
中泰建交40多年來,無論雙方國內形勢如何發(fā)展,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泰關系始終保持著健康穩(wěn)定勢頭,在國家互惠互利、睦鄰友好方面樹立了良好榜樣。自2001年中泰兩國就推進戰(zhàn)略性合作達成共識至今,中泰關系發(fā)展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即戰(zhàn)略性合作共識形成階段、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建設階段及中泰命運共同體構建階段。
(一)戰(zhàn)略性合作共識形成階段
2001—2011年是中泰戰(zhàn)略性合作共識形成階段。進入21世紀,中泰兩國本著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進一步擴大了雙方之間友好互信的全方位合作關系,從而使中泰關系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時期1。2001年8月,中泰兩國發(fā)表政府《聯合公報》,就推進戰(zhàn)略性合作相關事項達成共識。2011年12月,雙方簽署了《關于可持續(xù)發(fā)展合作諒解備忘錄》,合作領域主要包括發(fā)展教育及人力資源、構建水資源綜合管理體系、發(fā)展高鐵和其他交通系統等,進一步落實兩國開展戰(zhàn)略性合作的共識。這一時期,雙邊經貿關系進一步發(fā)展。2003年10月,中泰兩國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框架下,對水果、蔬菜等農產品貿易開始實施零關稅政策;2004年6月,泰國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2009年6月兩國正式簽署《擴大和深化雙邊經貿合作的協議》;2011年兩國央行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2。雙方在文化、安全和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逐漸深化。兩國政府先后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關于文化合作的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關于互設文化中心及其地位的協議》等一系列促進文化交流合作的文件;兩國國防部門建立起安全防務磋商機制,定期開展軍隊聯演聯訓;雙方還簽署了《刑事司法協助條約》《教育合作協議》等其他領域的合作文件。至此,兩國就加強戰(zhàn)略性合作形成重要共識,為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礎。
(二)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建立階段
2012—2021年是中泰關系發(fā)展的“黃金十年”。在這一時期,中泰兩國開始進入全面戰(zhàn)略性合作階段。2012年4月,中泰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正式建立,雙方簽署了《中泰戰(zhàn)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12—2016)》,旨在推動和落實兩國在各領域的全面合作。為加強發(fā)展戰(zhàn)略對接,兩國政府于2013年10月正式發(fā)表《中泰關系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2014年12月,雙方發(fā)表《政府聯合新聞公報》,簽署并續(xù)簽《中泰農產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等一系列合作文件。2017年9月,兩國政府簽署《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雙方進一步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2019年11月,兩國政府發(fā)表《聯合新聞聲明》,成為中泰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發(fā)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3。中泰兩國在地區(qū)與國際多邊事務中保持密切的磋商與合作,共同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努力通過合作與對話,致力于解決南海爭端,參與推動南海合作;積極落實《大湄公河次區(qū)域經濟合作新十年戰(zhàn)略框架(2012—2022)》,繼續(xù)推進大湄公河次區(qū)域經濟合作(GMS),為消除地區(qū)貧困、推動區(qū)域經濟協調發(fā)展作出貢獻。在現有的次區(qū)域合作機制如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簡稱瀾湄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CAFTA)和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fā)合作(AMBDC)等框架下開展多邊和雙邊合作,共同推動區(qū)域一體化進程。為建立和實施瀾湄合作機制,中泰雙方在這一時期參加了近10次瀾湄合作相關會議,形成一系列惠及各國民眾的合作成果。至此,兩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得到全面發(fā)展,為中泰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與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中泰命運共同體構建階段
自2022年起,中泰關系進入全面深化戰(zhàn)略性合作的新時期,即中泰命運共同體構建階段。2022年11月,兩國正式發(fā)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構建更為穩(wěn)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xù)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同時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泰王國政府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guī)劃》,在中泰關系升級發(fā)展的同時,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繼續(xù)走深走實。2023年10月,兩國發(fā)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聯合新聞公報》,并簽署了一系列涉及外交、文化、旅游、媒體、電影、數字經濟、共建“一帶一路”、海關檢疫檢驗等領域的合作文件1。2013—2023年,兩國外交部已共同主持了6輪戰(zhàn)略對話,雙方通過加強溝通合作,不斷深化重要共識,至此,中泰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度過了“黃金十年”。2024年,兩國正式邁入“免簽時代”,加快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步伐,雙邊關系將再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不斷朝著高質量“鉆石十年”的目標跨越式前進。
二、實施進展:共建“一帶一路”助推命運共同體建設
中泰關系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不斷提質升級,10余年來,兩國相向而行、彼此成就。在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共同努力下,中泰各領域合作與交流全方位推進,尤其在“五通”建設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多項合作項目開花結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基礎。
(一)政策溝通日益頻繁,戰(zhàn)略互信不斷增強
1.兩國高層密切交往,促進雙邊關系升級發(fā)展
中泰兩國高層通過互訪、互通電話或信函等多種方式保持密切聯系,為雙邊關系發(fā)展定向掌舵。政治交往一直是兩國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中泰建立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以來,兩國領導人始終保持密切聯系并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及時進行磋商,通過頻繁的高層會晤促進兩國關系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經研究梳理,2013—2023年,中泰兩國主要領導人之間互訪交往達70多次,中國歷屆領導人曾先后出訪泰國或赴泰國出席會議,泰國王室成員和政府歷屆總理、國會主席、軍方領導人也曾多次訪華。每逢兩國傳統佳節(jié)、重大盛會和誕辰之際,雙方高層均通過互訪、互通視頻電話和信函等多種形式相互問候。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雙方仍然通過視頻電話和互通信函的方式保持溝通渠道暢通,鞏固了兩國友好交往關系。尤其是作為中泰友好使者的泰國公主詩琳通于1981年5月首次訪華至2023年5月,42年里共訪華50次2,為兩國人民相知相親和推動中泰關系友好發(fā)展作出杰出貢獻。2019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長期致力于推動中泰傳統友好合作和兩國關系發(fā)展作出杰出貢獻的詩琳通公主頒授“友誼勛章”。近年來,兩國領導人互訪更加頻繁,尤其在2022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泰國進行正式訪問以后,兩國關系實現“質”的飛躍。2023年10月,泰國新任總理賽塔將中國作為東盟以外首個正式出訪的國家,充分體現了泰國新一屆政府對中泰關系的高度重視。高層頻繁交往不斷提升雙方政治互信水平,促進多個領域達成合作共識,推動雙邊關系從“全面戰(zhàn)略伙伴”升級到“命運共同體”,進入全新發(fā)展階段。
2.對話機制健全完善,促進戰(zhàn)略互信水平提高
中泰兩國通過雙邊和多邊對話機制加強政策溝通與戰(zhàn)略對接,政治互信不斷鞏固深化,為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是雙邊層面,兩國定期舉行政治對話,通過雙邊戰(zhàn)略對話、中泰經貿聯委會、防務安全磋商等機制平臺,及時就雙方關心的問題或重點領域進行交流磋商,加深了彼此間的了解和信任。泰國政府推出“4.0”發(fā)展戰(zhàn)略和“東部經濟走廊”(EEC)發(fā)展規(guī)劃,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為此兩國加強頂層設計,不斷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泰國新發(fā)展戰(zhàn)略對接,相繼簽署和發(fā)布了若干合作文件1。隨著2022—2023年兩國領導人開展互訪,中泰不斷加強發(fā)展戰(zhàn)略對接,進一步深化戰(zhàn)略合作及共建“一帶一路”,雙邊關系實現歷史性突破,成為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發(fā)展中又一重要里程碑2。2024年1月28日,兩國政府代表簽署了“互免簽證”協定并于3月1日正式生效,中泰邁入“免簽時代”,進一步深化了兩國友好關系,推動中泰合作邁向新的高度。二是多邊層面,中泰兩國依托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以下簡稱中國—東盟“兩會”)、中國—東盟(10+1)外交部部長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晤機制,加上外交、經貿、交通運輸等十幾個部長級會議機制,以及東盟地區(qū)論壇和依托中國—東盟“兩會”舉辦的分論壇等多個對話合作平臺機制下實現密切合作。例如,泰國作為2019年東盟輪值主席國,積極推動《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guī)劃2025》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南半島三河流域合作機制對接3。兩國通過多邊合作框架落實雙邊貿易政策,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瀾湄合作等框架下參與建立中國—東盟互利合作關系,形成了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對話合作機制。
(二)設施聯通提質增效,軟硬聯通協調發(fā)展
1.提升規(guī)則標準“軟聯通”
中泰兩國把規(guī)則標準、物流通關等“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加快對接貿易標準、金融與稅收、海關合作等層面,為基礎設施“硬聯通”提供重要保障,共同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首先,中泰鐵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在合作之初就把中國標準作為鐵路建設的前提,通過確定“單線變復線鐵路、米軌變標準軌”標準,將中泰鐵路與中老鐵路實現標準統一,為推動構建東盟鐵路“硬聯通”新格局提供條件保障。雙方高層為推進中泰鐵路建設不斷加強“軟聯通”。2014年12月,兩國簽署了《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2017年9月,雙方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國王國政府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2019年11月,雙方同意加快落實《關于廊開—萬象鐵路連接線的合作備忘錄》,截至2023年,中泰鐵路合作聯合委員會已舉行30次工作會議。2023年10月,泰國總理賽塔訪華,雙方一致同意加快中泰鐵路建設,推進中老泰聯通發(fā)展構想。其次,金融合作機制不斷完善,有效提升了中泰“軟聯通”標準。為了降低成本、提高金融產品質量和金融服務效率,中國人民銀行與泰國中央銀行于2014年12月,簽署了《關于在泰國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同時續(xù)簽《雙邊貨幣互換協議》;2015年9月泰國駐華大使醍樂堃·倪勇在北京簽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2019年,兩國央行簽署《金融科技合作協議》 1。如今,僅從這一個例子就可以看出中泰“軟聯通”的成效,中國的無現金支付在泰國得到普及,中國人幾乎不需要攜帶現金就可以在泰國使用微信和支付寶進行支付,減少了許多繁瑣的流程,為兩國金融互聯互通提供了便利。
2.推動基礎設施“硬聯通”
基礎設施“硬聯通”的全面推進為中泰貿易暢通及人員往來創(chuàng)造了便利的外部條件。一是雙邊互聯互通持續(xù)推進。鐵路方面,中泰鐵路項目于2017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目前在竣工時間和最終運營上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一期工程有望于2026年竣工通車,二期工程有望于2029年建成通車,最終將實現中老泰鐵路銜接,促進該地區(qū)的互聯互通和經濟繁榮。陸運方面,中泰物流雙清專線2具有清關效率高、時效性強、安全便捷等優(yōu)勢。近年來,大量泰國水果等農產品沿老撾—越南—中國(廣西)跨境陸路運輸通道經憑祥口岸進入中國市場。海運方面,國際陸海新通道建設日益完善,鐵海聯運系統及廣西欽州港智慧港口為中泰商品流通提供高效平臺和便捷通道。中國廣西北部灣港已經開通7條可以直達泰國的集裝箱航線,其中“水果專線”每周運行5個班次;從泰國林查班港發(fā)往中國欽州港的海運時間縮短至3天,為東南亞農產品通往中國搭建最便捷的“海上高速”。航空方面,中泰免簽后航班再加密,中國南方航空、北部灣航空,以及泰國皇雀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為往返兩國的人員提供便捷出行選擇。二是雙方基建合作結出碩果。泰國猜也蓬107.5兆瓦風電項目穩(wěn)定供電,東北部成品油項目全線進油圓滿完成,中泰能源合作不僅惠及當地民眾,還推動大湄公河次區(qū)域互聯互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企業(yè)承建的素萬那普機場新候機樓已竣工啟用,中國鐵建參與的EEC連接三大機場高鐵項目成功簽約。兩國在數字新基建領域展開互補合作。中國憑借數字經濟發(fā)展優(yōu)勢,與泰國合作發(fā)展海底電纜技術、互聯網數據中心、試驗場地、衛(wèi)星地面站、5G等技術,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高科技企業(yè)把新技術帶到泰國3。通過合作,泰國新興數字創(chuàng)新區(qū)——“EEC數碼園”和“泰國數字谷”成為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戰(zhàn)略性區(qū)域橋梁,是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國際數據交換網關和鏈接樞紐。
(三)貿易暢通日漸便捷,相互投資規(guī)模迅速擴大
1.雙邊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
中泰經貿關系以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為原則,雙邊貿易合作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發(fā)展格局。中國已連續(xù)多年成為泰國最大貿易伙伴、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為兩國發(fā)展和人民福祉帶來實實在在的巨大好處。進入21世紀以來,中泰經貿合作得到快速發(fā)展。雙邊貿易額從2001年的70.5億美元逐年增長至2011年的647.34億美元,貿易規(guī)模擴大了9.18倍,中泰雙方互為重要貿易伙伴。2012年中泰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以后,雙邊貿易合作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2013—2022年,雙邊貿易額從644.4億美元增長至1350億美元,貿易額翻了一番,年均增長率達到6.6%。即使受新冠疫情影響,雙方經貿合作依然強勁增長。2021年和2022年,中泰貿易額均突破千億美元,其中,2021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312億美元,同比增長33%(表1)。2022年年初,RCEP正式生效實施,中泰進出口貿易再迎來利好政策。泰國利用其優(yōu)惠政策向中國及RCEP其他成員國出口商品,創(chuàng)下全年出口總額2870.679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中國是泰國利用RCEP出口商品最多的國家,2022年,中泰雙邊貿易額達1350億美元,同比增長3%。2023年,中泰雙邊貿易額為1262.8億美元,中國向泰國出口額為757.4億美元,自泰國進口額為505.4億美元,雖受到全球經濟放緩、通貨膨脹壓力、地緣政治問題等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出現負增長,但泰國對中國的出口萎縮幅度隨中國經濟復蘇而有所收窄,中國仍有望第11年成為泰國最大貿易伙伴,繼續(xù)保持為泰國最大進口來源、第二大出口市場、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的地位1。中泰經貿合作已成為中國—東盟合作的成功典范,為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注入強勁動力。
表1 2013—2023年中國與泰國進出口貿易額、增長率及貿易逆差額
[年份 中國向泰國出口總額(億美元) 中國自泰國進口總額(億美元) 進出口總額(億美元) 增長率(%) 泰國貿易逆差額(億美元) 2013 376.10 268.30 644.40 0.50 107.9 2014 385.40 248.30 633.70 -1.70 137.1 2015 409.10 233.10 642.20 1.40 176 2016 422.60 235.80 658.40 2.50 186.8 2017 447.30 294.10 741.40 12.60 153.3 2018 502.30 297.00 799.30 7.80 205.3 2019 509.80 290.20 800.00 -0.30 219.6 2020 505.30 481.00 986.3 7.50 24.3 2021 694.00 618.00 1312 33.00 76 2022 785.00 565.00 1350 3.00 220 2023 757.40 505.40 1262.80 -5.00 252 ]
數據來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相關資料整理。
中國與泰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yōu)化,商品種類多樣化且更具互補性。一方面,中國對泰國出口商品中,車輛、化工產品、塑料制品和機械產品等成品類的份額明顯增加,成為占比較高的出口商品種類。如2022年,中國對泰國出口商品前五位分別是電氣機械及零部件、化工產品、機械加工與組件、家電、計算機設備及部件,分別占中國對泰國出口總額的12.44%、8.92%、8.75%、8.05%、5.67% 1。2023年,中國對泰國出口商品前五位分別是電氣機械及零部件、機械加工與組件、化工產品、家電、計算機設備及部件,分別占中國對泰國出口總額的12.03%、9.01%、8.23%、7.95%、5.24%2(表2)。中國對泰國出口商品增長最快的是客車和卡車,2023年出口額達到26.06億美元,同比增長490.56%;其次為化工產品、塑料制品、機械產品及零部件和金屬制品3。
表2 2022年和2023年中國對泰國出口前五位商品及占比
[占比排位 2022年 2023年 出口商品種類 占比 出口商品種類 占比 1 電氣機械及零部件 12.44% 電氣機械及零部件 12.03% 2 化工產品 8.92% 機械加工與組件 9.01% 3 機械加工與組件 8.75% 化工產品 8.23% 4 家電 8.05% 家電 7.95% 5 計算機設備及部件 5.67% 計算機設備及部件 5.24% ]
數據來源: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另一方面,中國自泰國進口的商品結構也發(fā)生重大轉變,木薯產品、銅及其制品和冷凍雞肉在中國市場上的份額減少,塑料橡膠、植物產品和機械器具的增長勢頭良好,榴蓮等水果農產品成為泰國出口中國的新亮點。2022年,中國自泰國進口商品前五位分別是新鮮水果及冷凍果干、橡膠制品、塑膠粒、木薯類制品、電腦設備及零部件,分別占中國自泰國進口總額的14.28%、9.87%、9.11%、8.26%、7.3% 4。2023年,中國自泰國進口商品前五位是新鮮水果及冷凍果干、電腦設備及零部件、寶石和珠寶、橡膠制品、電路板,分別占中國自泰國進口總額的13.93%、7.78%、6.84%、6.43%、5.85%5(表3)。中國是泰國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在所有泰國出口至中國的農產品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糯米粉,市場占有率高達99%;甜玉米罐頭及加工品,市場占有率為79%;餅干,市場占有率73%6,泰國的榴蓮、芒果、香米等特色農產品在中國成功打開銷路,2023年,泰國榴蓮對華出口迅猛增長81.7%,創(chuàng)下936.64億泰銖的出口紀錄7。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機電類產品等也逐漸得到泰國人民的青睞,雙方優(yōu)勢互補、互利共贏,成為兩國貿易合作持續(xù)向好的根源和動力。
表3 2022年和2023年中國自泰國進口前五位商品及占比
[占比排位 2022年 2023年 進口商品種類 占比 進口商品種類 占比 1 新鮮水果及冷凍果干 14.28%
新鮮水果及冷凍果干 13.93% 2 橡膠制品 9.87%
電腦設備及零部件 7.78% 3 塑膠粒 9.11%
寶石和珠寶 6.84% 4 木薯類制品 8.26%
橡膠制品 6.43% 5 電腦設備及零部件 7.30% 電路板 5.85% ]
數據來源: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2.兩國投資合作穩(wěn)定增長
中國對泰國的投資總額保持穩(wěn)定增長,投資領域不斷擴大,投資成效十分顯著。泰國對華投資同樣保持良好發(fā)展勢頭,在中國投資的泰國企業(yè)主要有正大集團、盤谷銀行、三友集團、萬浦集團等,涉及制造、農林牧漁、房地產和批發(fā)零售等行業(yè)。從投資規(guī)模來看,中國是泰國主要的外資來源。近年來,中國對泰投資不斷增加。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企業(yè)對泰國直接投資流量從2013年的7.6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12.9億美元,投資存量由2013年的24.7億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70.7億美元(表4)。從投資地區(qū)分布來看,中國對泰國投資區(qū)域主要集中在泰國3個投資區(qū)中的第二投資區(qū)。從投資產業(yè)的分布來看,近5年來,中國對泰國投資最多的是金屬制品、機械和運輸設備類產業(yè),電商、5G通信、橡膠、光伏、新能源汽車等行業(yè)增長尤為突出1。根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公布的數據:2022年,中國對泰國申請直接投資項目158個,投資額773.81億泰銖;日本申請投資293個項目,投資額507.67億泰銖2;中國反超日本位列對泰國直接投資第一。2023年,中國對泰國申請直接投資項目430個,投資額達45.79億美元;實際獲批投資項目347個,投資額35.85億美元,占泰國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25%,中國保持為泰國最大外資來源3。泰國EEC地區(qū)成為中國企業(yè)赴泰國投資興業(yè)的熱土。位于EEC地區(qū)的泰中羅勇工業(yè)園是中國華立集團與泰國阿瑪塔公司合資的首批中國海外經貿合作區(qū)之一,目前吸引了包括橡膠、汽車零部件、光伏等重點產業(yè)的180多家中國制造企業(yè)和30多家配套企業(yè)入駐,為當地創(chuàng)造了超過4.5萬個就業(yè)崗位,成為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重點園區(qū)。中國投資企業(yè)正在進入泰國先進制造業(yè),與泰國本土企業(yè)優(yōu)勢互補,呈現出“量質齊升”的特點,通過就業(yè)、稅收、產能供給、技術進步為泰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發(fā)揮重要作用,為中泰經貿合作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不斷注入新動力。
表4 2013—2023年中國對泰國直接投資情況
[年份 FDI存量(億美元) FDI流量(億美元) 年份 FDI存量(億美元) FDI流量(億美元) 2013 24.70 7.60 2019 71.90 13.70 2014 30.80 8.40 2020 88.30 18.80 2015 34.40 4.10 2021 99.20 14.90 2016 45.30 11.20 2022 70.70 12.90 2017 53.60 10.60 2023 45.79 35.85 2018 59.50 7.40 ]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中國統計年鑒》相關數據整理。2023年數據來源: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相關數據整理。
(四)資金融通拓展升級,金融合作便利化提升
1.持續(xù)完善金融合作機制
中泰兩國在資金融通建設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參與合作的金融機構類型不斷增多,其中包括政策性銀行、多邊開發(fā)性金融機構、商業(yè)銀行、專項投資基金等,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包容性的金融合作機制。實現人民幣在泰國及至東盟的“金融互通性”,兩國央行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不斷深化金融領域的合作與發(fā)展。2014年至今,中泰兩國央行簽署了《關于在泰國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并多次續(xù)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幫助兩國企業(yè)和金融機構通過人民幣開展跨境貿易,進一步拓寬中泰間本幣的使用范圍,不斷提升雙邊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水平。中國在泰國曼谷設立人民幣業(yè)務清算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均在泰國多個府設有分支機構,本幣結算在雙方貿易和投資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中國銀行(泰國)股份有限公司加強與泰國證券交易所(SET)的合作,除推薦客戶赴泰國上市外,目前就人民幣結算、港股聯通、中股聯通等進行調研與推進,借以促進、豐富泰國證券市場幣別、結算與人民幣使用1。為應對數字金融時代的挑戰(zhàn),中泰兩國央行簽署《中泰金融科技合作協議》,加強雙方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創(chuàng)新聯合研究、信息共享和監(jiān)管合作,從而確保數字支付安全,保障“數字絲綢之路”“絲路電商”等合作健康發(fā)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催生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為泰國等亞洲國家基礎設施改善及經濟互惠發(fā)展增添了強勁的動力。
2.不斷拓寬金融合作領域
一是中泰金融合作為兩國貿易便利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體現在監(jiān)管、銀行、證券、保險、租賃等多個領域。比如,雙方的商業(yè)銀行之間開展金融合作。中國銀行(泰國)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就是中泰商業(yè)銀行合作的典型案例,不少中國股份制銀行與泰國本地的開泰、盤谷、匯商等銀行進行業(yè)務合作,在機構設置、業(yè)務拓展、代理行關系建設等方面實現互利互惠2。二是兩國企業(yè)在金融科技、電子跨境支付等領域合作日益增多,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支付手段全面進入泰國社會生活。尤其是中國廣西近年來深入推進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從推動面向東盟的跨境金融創(chuàng)新、擴大金融服務業(yè)對內對外開放、強化面向東盟的金融市場合作等九大方面先行先試,部署境內信貸資產跨境轉讓和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等相關方面的業(yè)務,取得一系列改革創(chuàng)新成果3。2023年7月18日,在中國廣西南寧舉辦的以“跨境貿易金融服務便利化”為主題的中國(廣西)—泰國金融洽商會上,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廣西分公司、中國工商銀行廣西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泰國股份有限公司與泰國開泰銀行共同簽署“牽手東盟金融服務”合作協議,攜手為中泰貿易投資提供便利化服務。
(五)民心相通增進友誼,人文交流走深走實
1.人文交流增進兩國民心相通
中泰兩國人文交流密切,“中泰一家親”深深扎根于兩國人民心中。兩國人文交流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取得顯著成效。一是中泰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蓬勃發(fā)展。文化方面,2012年揭牌的曼谷中國文化中心是中國在東南亞設立的首個中國文化中心,它將中泰文化交流互鑒推向更高水平。教育方面,中泰高校間交流合作日益深化,泰國漢語教育發(fā)展迅速。泰國已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當前有幾百萬民眾積極學習中文,同時,泰國是全球最先創(chuàng)立孔子課堂的國家,截至2023年,有16所孔子學院與21家孔子課堂,孔子學院數量為東南亞之冠。其次,中國赴泰國留學生人數逐年增長,保持為泰國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地。目前,中國已有幾十所高校開設泰語專業(yè),學習泰語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根據泰國高等教育與科研創(chuàng)新部(OHEC)數據,中國留學生人數占泰國外國留學生總量的比例是最高的。2009—2020年,在泰國就讀大學的中國學生人數翻了2倍,達到1.4萬人,占泰國國際學生的50%,2023年已經多達4萬人1。 二是優(yōu)秀影視和文學作品交流熱潮迭起。隨著中泰影視文化交流的快速發(fā)展,一些優(yōu)秀的中國影視劇作品被引入泰國,如《包青天》《射雕英雄傳》《陳情令》等在泰國掀起了一股觀影熱潮,產生了《泰囧》《唐人街探案》《消失的她》等以泰國為背景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國還從泰國引進了大量的影視作品,如《天才槍手》《初戀這件小事》《天生一對》等均在中國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中國書架”項目于2018年正式落戶泰國,首批展出近千本優(yōu)秀中文圖書。2023年3月,中泰兩國有關部門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署與泰王國高等教育與科研創(chuàng)新部關于經典著作互譯出版的備忘錄》,標志著中泰經典名著互譯出版項目正式啟動。中泰文化傳播的蓬勃發(fā)展促進兩國人文交流日益頻繁,不斷推動兩國文明交流互鑒。
2.旅游、衛(wèi)生、智庫等合作體現“中泰一家親”
中泰兩國在旅游、衛(wèi)生、智庫和減貧等領域加強交流合作,成為中國與周邊國家人文交流合作的成功典范,為鞏固和深化兩國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進一步夯實社會基礎。一是中泰旅游合作不斷提質增效。新冠疫情暴發(fā)前,中國多年保持泰國最大游客來源地位。2016年,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游局與泰王國旅游和體育部關于加強旅游市場監(jiān)管合作的諒解備忘錄》。2019年,泰國共計接待國際游客數量3980萬人次,其中,中國游客數量高達1098萬人次,同比增長4.2%,約占總人數的1/32。 2023年,泰國被列為中國海外游20個試點國家之首,中國全年赴泰國旅游人數351萬人次,為泰國第二大客源地,僅次于馬來西亞。2024年1月28日,中泰兩國簽署“互免簽證”協定,兩國人民互通往來更加便利,助力旅游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和民心相通。二是公共衛(wèi)生合作再次體現“中泰一家親”。新冠疫情期間,兩國人民攜手防疫共渡難關,友好情誼進一步升華。中國遭遇新冠疫情影響,泰國最先向中國伸出援手。泰國新冠疫情形勢趨緊時,中國優(yōu)先向泰國提供了5085萬劑疫苗,為泰國建立有效的疫苗屏障,促進泰國率先復工復產。三是兩國專家學者不斷加強智庫交流與合作。截至2023年,兩國專家學者通過成功舉辦15屆的中國—東盟智庫戰(zhàn)略對話論壇和3屆的中泰智庫論壇加強交流,重點關注“互聯互通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減貧與社會保障”“中泰科技合作與創(chuàng)新”等領域1,不斷推動雙方合作邁上新臺階。此外,中泰友好關系的發(fā)展離不開泰國華僑華人的勠力同心和相濡以沫。泰國華僑華人及中泰友好人士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為當地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成為兩國人民友好交流的重要橋梁,為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夯實社會基礎。
三、內外挑戰(zhàn):中泰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制約因素
當前,加快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的大局穩(wěn)定、趨勢向好,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制約中泰關系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因素,主要體現在政治、經濟和文化3個方面。它們不僅對中泰共建“一帶一路”和深化戰(zhàn)略合作產生一定的影響,也成為中泰命運共同體構建過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
(一)政治因素
1.泰國國內政治不穩(wěn)定
泰國自2014年軍事政變以來,以軍人集團與王室保皇派為核心的保守陣營就一直在努力重組政治權力結構,即使不發(fā)生社會分裂和政治沖突,也難以避免政治糾紛和相互拆臺,這嚴重影響了泰國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也會影響中泰關系發(fā)展及中泰合作項目的順利開展。例如2019年大選前后,泰國政壇出現了“保革分歧”引發(fā)的政治沖突,反對派趁機炒作中泰關系及中泰合作項目,把相關議題作為攻擊巴育政府助選的動機,甚至抵制執(zhí)政黨進一步深化對華合作。中泰鐵路項目幾經波折、反復變更,導致進度大幅度放緩,雙方利益遭受損失。在2020年2月針對巴育內閣的不信任辯論中,反對派就明確提出巴育政府對華合作有可能損害國家利益,應當暫緩并進行檢討2。盡管2023年泰國大選已塵埃落定,至少在未來幾年內泰國政治大體平穩(wěn),但從中長期來看,依然無法改變泰國政治多元化及政權頻繁更迭的特點3。泰國各黨派政治力量在如何處理中泰關系的問題上難免出現分歧,或將弱化泰國政府對華決策能力。那么,一直奉行“大國平衡”外交政策的泰國,從傳統做法來看,在中泰戰(zhàn)略合作方面選擇采取審慎觀望立場的可能性要高于保持積極推進立場。
2.來自美西方勢力的干預
一直以來,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勢力對中國在東南亞地區(qū)日益增強的影響力抱有強烈的戒心,積極對泰國展開外交行動,間或甚有離間破壞中泰關系的舉動。特別是基于地緣政治博弈的冷戰(zhàn)思維,以及美國再版“印太戰(zhàn)略”的思考,美西方始終對泰國政府對華合作的積極立場有所不滿4,企圖施以利益誘惑、制造影響、蓄意干預,間接影響中泰友好和諧氛圍,并試圖將不滿情緒蔓延至中泰合作領域。例如在近兩屆泰國大選中,作為革新派新生代力量代表的新未來黨、遠進黨開始脫穎而出,獲得較高呼聲和選票支持,成為泰國政壇中的“黑馬”。然而泰國革新派中為數不少的知識精英都有西方教育背景,容易受美西方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常常通過攻擊中泰合作方案使執(zhí)政黨的對華政策落實受限。2019年泰國大選后巴育連任總理,美西方勢力通過力挺新未來黨的“塔納通”陣營,試圖阻礙或逆轉泰國政府近年來對華合作的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1。雖然迄今為止美西方勢力并未對中泰合作產生太大影響,但也要看到,如若未來新生代政黨成長起來并有機會主導泰國政權,同時受到美西方勢力的干預影響,泰國政府將很有可能調整對華政策,進而影響到中泰合作項目的落實和中泰關系的良好發(fā)展。
(二)經濟因素
1.中泰貿易投資發(fā)展不均衡
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泰之間的貿易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但由于中國商品價格低廉,泰國同類商品無法與之競爭,導致泰國長期處于貿易逆差地位。2003年,泰國貿易逆差僅為3.13億美元,2013年擴大至107.9億美元。近年來,中泰兩國進出口貿易額雖大幅上升,但泰國貿易逆差也呈逐年擴大態(tài)勢。2020年,泰國貿易逆差為24.3億美元,2021年為76億美元,2022年擴大至220億美元;2023年,中泰貿易總額為1263億美元,泰國貿易逆差達252億美元(表1)。泰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主要分為資本貨物及原材料和成品兩大類。資本貨物及原材料主要用于泰國國內制造業(yè),生產產品供應國內市場或出口,這將對生產部門擴張和國內就業(yè)產生長期影響;成品的進口則與泰國國內產品競爭,可能對泰國制造業(yè)的產能造成影響2。投資方面,一是投資規(guī)模受客觀因素影響較大。盡管2015年以后,中國對泰國投資合作明顯的提質增量,但總量與占比仍相對偏低,投資規(guī)模低迷徘徊,項目合作進程坎坷。二是泰國投資信息獲取困難。中國投資者獲取信息渠道有限,雖然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可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一定的政策幫助,是負責監(jiān)督管理的主要部門,但稅務、海關及工業(yè)部下屬的工業(yè)區(qū)管理局等多個機構都有類似職能,導致企業(yè)在信息獲取上存在一定困難3。總體而言,中泰貿易投資合作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zhàn),是國際經濟發(fā)展大形勢、兩國國內供需結構和經濟因素多重影響的結果。
2.來自美日歐的激烈競爭
近年來,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的貿易投資合作日益密切,其中與泰國雙邊貿易額的提升最為顯著。但貿易保護主義藩籬阻礙貿易合作深化與升級,中泰商品貿易種類單一、大宗產品占據較大比例,附加值較低,競爭性突出、產業(yè)內貿易合作不足,導致中泰貿易合作仍然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當前,中美正圍繞全球地緣政治展開激烈博弈,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不僅影響了泰國經濟增長勢頭,對中泰合作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在逐步顯現。例如,RCEP生效實施對中泰貿易合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首先,進口關稅的下降有利于推進雙邊貿易投資的增長,但同時企業(yè)與行業(yè)間也會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態(tài)勢。特別是日本長期“深耕”泰國的經濟投資等領域,可能給中國對泰國投資和中泰合作帶來不小的競爭壓力,以及越南等新興發(fā)展中經濟體的迅速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中泰合作的空間。此外,原產地積累規(guī)則將進一步推動地區(qū)產業(yè)鏈的深度融合,并且還能夠帶動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轉移到勞動力及土地成本相對較低的東盟國家。比如,日本和韓國的部分先進制造業(yè)在東盟市場加快布局,將會形成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4。在中美博弈與烏克蘭危機持續(xù)延燒的情況下,包括東南亞在內的更多國家將陷入貿易保護主義與多邊體系的矛盾沖突當中1。
(三)文化因素
1.文化理念存在一定差異
東南亞各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差異較大,并且是多元文化聚集區(qū)。大多數泰國人信奉佛教,文化包容度較高。中泰兩國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中,很少出現文化上的摩擦和隔閡。然而,隨著中泰戰(zhàn)略合作逐步開展,兩國文化理念的差異性日益顯現,尤其是在價值觀取向和發(fā)展理念上存在明顯差異,對雙方在經濟社會方面的合作形成一定阻礙。雖然中泰兩國都倡導“發(fā)展”的理念,但作為佛教徒的泰國人,很少會有像中國人那樣的時代感和緊迫感。他們更多傾向于拉瑪九世國王提倡的“富足經濟”理念,認為發(fā)展是可以“差不多就行”“慢慢來”“不著急”,對待生活“知足常樂”。這使得泰國民眾難以理解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價值及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容易受到國內外反全球化思潮的影響2。由于各國文化和文明均具有特殊性,理念認同很難一蹴而就,因此,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需要和風細雨、潛移默化。
2.民心相通亟待繼續(xù)提升
近年來,中泰民心相通水平不斷得到提升,特別是在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上,中國做了不少工作。但同時,中國政府在推動一些民心項目上仍有提升空間。泰國民間主流媒體受西方輿論的負面影響較深,在美西方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誤導之下,中國一些帶有政府背景的項目(如孔子學院)易引起東道國的疑慮和警惕,導致項目推進遇到不少障礙。例如泰國大選后,民間媒體分別出現了“反美親中”與“親美反中”的輿論交替3, 使得“債務陷阱論”“華人移民威脅論”“文化霸權論”“華人灰產”等謬論被大肆渲染和擴散,這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社會輿論,影響泰國民眾對共建“一帶一路”的理解與認知4。再如新冠疫情后中國赴泰游低迷,與近年來一系列負面輿論有關。謠言對中國游客對泰國旅游安全性的認知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未來如何進一步提升中泰民心相通,尤其是提高泰國新生代對“中泰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和了解水平,成為中泰關系持續(xù)友好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四、路徑選擇:中泰命運共同體構建的策略優(yōu)化
2023年10月,中泰兩國發(fā)表政府聯合公報,雙方一致同意從長遠角度和戰(zhàn)略高度來規(guī)劃和推動中泰關系發(fā)展,全面落實好雙方《戰(zhàn)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2—2026)》《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guī)劃》等文件,為下一階段雙邊關系的發(fā)展擘畫藍圖、指引方向。未來,雙方將致力于構建更緊密的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不斷豐富“中泰一家親”的時代內涵,共同構建更為穩(wěn)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xù)的中泰命運共同體。
(一)增強政治互信,加快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
一是在雙邊層面,兩國應進一步增強政治互信,密切治國理政交流,落實好領導人會晤重要共識和發(fā)展戰(zhàn)略對接;從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堅定排除外部干擾,不為風云變幻所惑,堅持友好合作、互利共贏,加快推動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二是在多邊層面,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和地區(qū)事務中的密切溝通與協作,繼續(xù)推動兩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瀾湄合作、RCEP、CAFTA3.0等多邊合作機制中的合作,共同推動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和中國—東盟關系提質升級。三是拓展多元化的外交渠道,中泰共建“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得益于泰國王室和政府長期致力于推動中泰友好關系的發(fā)展。泰國政治的穩(wěn)定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軍方與王室—保皇派的政治聯盟1,因此,中國要重視全面發(fā)展與泰國王室、政府、各黨派,以及泰華各界友好人士的合作,拓寬與泰國地方豪強黨派的溝通與交流,夯實中泰戰(zhàn)略合作的政治根基。
(二)完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互利共贏
一是加快推進中泰鐵路建設,深挖互聯互通潛力。兩國應充分發(fā)揮好中泰高鐵這一旗艦項目的引領和帶動作用,促進中老泰三方鐵路合作,推動項目早日完工并與中老鐵路相銜接,實現“通路、聯動、致富”的目的,讓中老泰鐵路成為以通道促物流、以物流促經貿、以經貿促產業(yè)的“大動脈”,也讓中國民眾“坐著高鐵到泰國”的愿望早日實現,促進區(qū)域互聯互通。二是積極深化交通物流合作,完善“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推動中老、中越國際貨運集裝箱班列和“中越老”跨境多式聯運列車常態(tài)化運行,推動中國—中南半島跨境公路班車規(guī)模化運營,繼續(xù)推動泰國積極參與國際陸海新通道建設,不斷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有效提升物流通關便利化水平,持續(xù)優(yōu)化口岸合作機制,以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為載體,將泰國林查班—中國欽州“姐妹港”打造成為示范性港口,促進兩國更多港口建立“友好港”關系2。充分發(fā)揮“欽州港+鐵海聯運”模式的重要作用。增加中泰各友好城市和重要城市之間的直飛航班,共同打造中國—東盟“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格局。
(三)加快推進經貿合作升級,合作重振經濟發(fā)展
一是拓展貿易種類和規(guī)模,促進中泰經貿邁上新臺階。隨著RCEP生效實施、瀾湄合作深入推進和CAFTA3.0建設啟動,其促進區(qū)域貿易投資增長與經濟復蘇的紅利不斷釋放,必將成為中泰兩國經貿關系發(fā)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劑。外貿出口是泰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國是泰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泰貿易品種互補性較強,應持續(xù)提升雙邊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高科技產業(yè)和農產品深加工領域實現互利共贏。抓住RCEP生效實施的契機,充分利用協定為成員國投資商提供的各種政策紅利,進一步深化中泰在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合作。鼓勵兩國優(yōu)質產品特別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進入對方市場,讓兩國人民享受到更多優(yōu)質的商品和服務。二是加大投資興業(yè),攜手“泰國制造”助力中企出海。雙方在新能源汽車、電子產業(yè)領域有巨大合作潛力。從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來看,泰國是東盟首個對供應側和需求側給予特別激勵的國家,同時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在泰國具備比較明顯的技術和創(chuàng)新優(yōu)勢。電子產業(yè)方面,中國電子電器廠家可考慮在海外打造產業(yè)鏈的延伸基地,泰國無疑是該產業(yè)合作的首選國家之一。這些因素都將不斷吸引著中國投資者。
(四)加強優(yōu)勢互補,提升產業(yè)、金融合作水平
一是加強互補性產業(yè)合作,打造新興產業(yè)亮點。首先,中泰產業(yè)互補性逐漸增強,泰國在產業(yè)產能方面依然存在缺口,中國擁有強大的制造業(yè),技術先進,產品性價比高,中國的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和綠色新能源產品在泰國大受歡迎,雙方可攜手探索建立供應鏈產業(yè)鏈合作平臺、貿易促進平臺,推動構建“東盟—北部灣經濟區(qū)—粵港澳大灣區(qū)”跨區(qū)域跨境產業(yè)鏈供應鏈。其次,隨著“綠色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落實,風能、核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兩國可圍繞綠色新能源產業(yè)開展深度合作,通過推進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環(huán)境保護協調能力,助力泰國發(fā)展“生物—循環(huán)—綠色經濟發(fā)展模式”(BCG),推動打造“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最后,旅游產業(yè)合作仍然是中泰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泰兩國應推動健康絲綢之路建設,結合地方特色,大力推進綠色旅游產業(yè)和現代醫(yī)療康養(yǎng)產業(yè)合作,共同打造健康旅游產業(yè)。二是共享金融開放門戶,暢通信息合作平臺。雙方應將金融合作視為新的著力點,通過推動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進一步加強在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5G、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和智慧城市等領域的項目合作,繼續(xù)深化中泰金融創(chuàng)新服務;通過數字金融創(chuàng)新合作,助力泰國實現“東盟數字樞紐”的宏偉目標,暢通區(qū)域經濟良性循環(huán),共推中國—東盟數字化轉型,共建中國—東盟數字絲綢之路。
(五)加強對泰宣傳工作,厚植人文基礎
一是要做好對泰國華僑華人的宣傳工作,擴大中泰人文交流渠道。泰國華人人口有1000萬左右,是全世界華人較多的國家之一。因此,加強對泰國的宣傳工作應充分利用好當地的僑力資源。如何取得華僑華人長期的信任、使其推動中泰關系持續(xù)發(fā)展,是中國開展對泰國宣傳的關鍵所在。建議繼續(xù)發(fā)揮好僑務渠道和資源優(yōu)勢,努力推動僑務外宣工作深入發(fā)展,通過泰國華僑華人、港澳同胞、歸僑僑眷和中泰友人正面宣傳中國國際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涉華輿論宣傳的主動性。二是要推動青年相知相親,確保中泰友誼薪火相傳。在2023年的泰國大選中,人們看到了新生一代與社交媒體的巨大力量。因此,持續(xù)不斷地在人文交流領域中加強兩國青年文化交流、促進相互理解,是推動中泰雙邊友好關系的最有效動力1。要穩(wěn)步推進兩國人員往來與人文合作,特別要密切兩國青年友好交往,進一步在教育、科研、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擴大兩國青年交往交流的空間,推動中泰友好薪火相繼,不斷拉緊中泰民心相通的友好紐帶,將兩國傳統友誼與務實合作推上更高層次。
五、結語
中泰關系經過近50年的發(fā)展,由戰(zhàn)略性合作共識形成階段到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建設階段,再到如今的中泰命運共同體構建階段,走出了一條睦鄰友好、互利共贏的發(fā)展道路,成為中國—東盟合作的成功典范。隨著中泰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雙方的合作共贏充分體現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相關領域,逐漸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合作格局,兩國傳統友誼不斷發(fā)揚光大,全面戰(zhàn)略合作持續(xù)深入,雙邊關系進入全新發(fā)展階段。可見雙方構建中泰命運共同體正當其時、未來可期。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伴隨著RCEP的正式實施,以及新冠疫情后重振經濟的努力,中泰各領域交流與合作日漸頻繁,為兩國開展務實合作帶來更多新的機遇。隨著兩國互利合作不斷走深走實,共建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一帶一路”將為兩國企業(yè)合作帶來更多福利,為兩國人民創(chuàng)造更多福祉,推動雙邊關系不斷提質升級,為兩國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注入新活力。朝著這一美好的目標和愿景,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中泰雙方應鞏固合作基礎,持續(xù)推進“一帶一路”“五通”建設;深化政治互信,落實好已簽署的共建文件;拓展合作空間,深挖兩國合作潛力。雙方應高度聚焦高鐵建設、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高新技術等新興領域,更加重視可持續(xù)發(fā)展項目,不斷提高合作層次、豐富合作內容,朝著構建更為穩(wěn)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xù)的中泰命運共同體邁出新步伐,以優(yōu)異成績共同迎接2025年中泰建交50周年。
(責任編輯:張 磊)
Advancement, Challenges, and Strategic Enhancement in Constructing the China-Thailand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Tang Hui (Guangx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Nanning, 530022, China)
Abstract: On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China-Thailand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in 2022, China and Thailand announced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more stable, prosperous and sustainabl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ince both reached an agreement to bolster strategic cooperation in 2001, their bilateral ties have unfolded in three distinct stages: initial consensus on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and the aspiration towards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across various sectors has thrived, particularly in joint initiatives lik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fostering tangible progress and delivering substantial benefits to both nations' populations. This stands as a good example of good-neighborliness and mutual benefit. The two nations have deepened policy coordination, bolstered strategic trust, enhanced infrastructure connectivity, facilitated trade and investment, fortified financial cooperation, promote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nd elevated cultural ties, thus propelling China-Thailand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to a new level and laying a solid groundwork for the China-Thailand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n the future, the two countries will intensify efforts to construct the China-Thailand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maintaining a steady and positive momentum. However, they will also be confronted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stemming from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straints, which would imped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growth of Sino-Thai relations. In respons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n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a China-Thailand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should prioritize cooper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oth nations must continue bolstering political trust, enhancing connectivity, accelerat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cooperation, optimizing cross-border financial services, and deepening cultural and tourism exchanges. These efforts aim to propel the advancement and refin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steering steadily towar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hina-Thailand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to mark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in 2025 for an elevated standard of cooperation.
Keyword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ingdom of Thailan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基金項目]廣西社會科學院2024年招標課題《中泰友好關系史研究(1975—2024)》(2024-B-015),泰國國別研究系列論文成果。
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二十一世紀合作計劃的聯合聲明[EB/OL].(2000-11-07)[2024-06-15].https://www.mfa.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932/1207_676944/200011/t20001107_9304044.shtml.
2中泰關系簡況[EB/OL].(2023-12-18)[2024-06-15].http://th.china-embassy.gov.cn/ztgx/gxgk/.
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聯合新聞聲明(全文)[EB/OL].(2019-11-05)[2024-06-15].https://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t_674979/ywzt_675099/2019nzt/lkqzlcxshfwtg_698632/zxxxydlmngfg_698634/201911/t20191105_9277863.shtml.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聯合新聞公報[EB/OL].(2023-10-24)[2024-06-15].http://www.scio.gov.cn/gxzl/ydyl_26587/hzwj_26601/202310/t20231024_775959.html.
242年50次訪華,詩琳通公主一直是個“中國通”[EB/OL].(2023-06-01)[2024-06-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486285990
425256&wfr=spider&for=pc.
1 初步梳理,2013—2023年中國與泰國簽署的合作文件主要有:2013年10月《中泰關系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中泰政府關于泰國鐵路基礎設施發(fā)展與泰國農產品交換的政府間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2014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聯合新聞公報》《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中泰農產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關于在泰國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諒解備忘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續(xù)簽);2015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泰王國文化部2015年至2017年文化交流執(zhí)行計劃》;2016年12月《關于中泰經貿合作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延期并制定共同行動計劃的議定書》;2017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2017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中泰戰(zhàn)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17—2021)》;2018年1月《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續(xù)簽),2018年8月《泰國輸華冷凍禽肉議定書》;2019年3月《瀾湄合作專項基金泰方項目協議》,2019年6月《金融科技合作協議》,2019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聯合新聞聲明》;2020年11月《瀾湄合作專項基金2020年度商業(yè)項目合作協議》《瀾湄合作專項基金2020年度農業(yè)項目合作協議》《瀾湄合作專項基金2020年度衛(wèi)生項目合作協議》;2021年12月《瀾湄合作專項基金2021年度職業(yè)教育項目合作協議》;2022年11月《中泰戰(zhàn)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2—2026)》《中泰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guī)劃》,以及經貿投資、電子商務、科技創(chuàng)新等領域的合作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泰王國關于構建更為穩(wěn)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xù)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泰王國政府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規(guī)劃》;2023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聯合新聞公報》,2023年10月泰國總理訪華期間,雙方簽署涉及外交、“一帶一路”、數字經濟、海關檢驗檢疫、電影、文化、媒體等領域的合作文件。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聯合新聞聲明(全文)[EB/OL].(2019-11-05)[2024-06-15].http://newyork.fmprc.gov.cn/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932/1207_676944/201911/t20191105_9304047.shtml.
3中泰經貿合作大事記[EB/OL].(2024-02-19)[2024-06-20].https://www.comnews.cn/content/2024-02/19/content_37480.html.
1中國與泰國兩國央行簽署金融科技合作協議[EB/OL].(2019-06-10)[2024-06-15].https://www.cqn.com.cn/cj/content/2019-06/10/content_7198245.htm.
2泰國陸運(中泰物流雙清專線)[EB/OL].(2019-11-21)[2024-06-15].http://nbzswl.com/news_read.php?temp_content_id=8.
3享通道新機遇 促合作開新篇[EB/OL].(2022-10-11)[2024-06-15].http://wsb.gxzf.gov.cn/xwyw_48149/dfws_48154/t13161720.shtml.
1泰國多舉措推動經濟復蘇[EB/OL].(2024-01-19)[2024-07-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8469080289881556&wfr=spider&for=pc.
1??????????????????????????.???????????? 15 ???????????????????????????2565(?.?.-?.?.)[EB/OL].(2023-01-30)[2024-07-05].https://tradereport.moc.go.th/Report/Default.aspx?Report=MenucomTopNCountry&Option=2&Lang=Th&ImExType=0.
2??????????????????????????.???????????? 15 ???????????????????????????2566(?.?.-?.?.) [EB/OL].(2024-01-20)[2024-07-01].https://tradereport.moc.go.th/Report/Default.aspx?Report=MenucomTopNCountry&Option=2&Lang=Th&ImExType=0.
3泰國對華貿易逆差逐年上升,2023年超過350億美元[EB/OL].(2024-01-31)[2024-07-03].https://mp.weixin.qq.com/s/-gOR0zYZSXv7tBxqOOLhZg.
4??????????????????????????.???????????? 15 ???????????????????????????2565(?.?.-?.?.)[EB/OL].(2023-01-30)[2024-07-05].https://tradereport.moc.go.th/(X(1)S(lnmrwmj5dybnym4zvwdimwpm))/Report/Default.aspx?Report=MenucomTopNCountry&Option=1&Lang=Th&ImExType=1.
5??????????????????????????.???????????? 15 ???????????????????????????2566(?.?.-?.?.) [EB/OL].(2024-01-20)[2024-07-01].https://tradereport.moc.go.th/Report/Default.aspx?Report=MenucomTopNCountry&Option=1&Lang=Th&ImExType=1.
6泰國成中國第14大貿易伙伴 2022年出口額達500多億美元[EB/OL].(2023-03-10)[2024-07-15].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EH46VV0552ZN48.html.
7去年中國是泰國第一大跨境貿易伙伴!貿易額增長44%[EB/OL].(2024-01-29)[2024-07-03].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hm65b7200a050f856d63f26135.shtml.
1 《中泰貿易投資聯合研究》摘要[EB/OL].(2022-11-09)[2024-07-15].http://th.mofcom.gov.cn/article/ztdy/202212/20221203372626.shtml.
2??????????????????????????????????????????????????????????????(BOI). ?????????????????????????????????????????????????? ?????????????????????? 2565(?????????????-???????????)[EB/OL].(2023-01-17)[2024-07-10].https://www.boi.go.th/upload/content/FDI%20Q4%202022_63c640735c850.pdf.
3??????????????????????????????????????????????????????????????(BOI).?????????????????????????????????????????????????? ?????????????????????? 2566(?????????????-???????????)[EB/OL].(2024-01-19)[2024-07-10].https://www.boi.go.th/upload/content/FDI%20Q4%202023_65c584ef59768.pdf.
1②中泰金融合作趨密切 “金融互通”順利推進[EB/OL].(2015-07-20)[2024-07-15].https://www.boc.cn/aboutboc/ab8/201507/t20150720_5314399.html.
3廣西深化與泰國金融合作 服務中泰貿易投資便利化[EB/OL].(2023-07-18)[2024-07-15].https://www.chinanews.com.cn/cj/2023/07-18/10045580.shtml.
1中泰永久互免簽證!2024年泰國留學火爆了![EB/OL].(2024-01-31)[2024-07-15].https://news.sohu.com/a/755417977_120250212.
2泰國歡迎您[EB/OL].(2021-10-27)[2024-07-15].http://th.mofcom.gov.cn/article/zhengwen/wenzi/202110/20211003211925.shtml.
1加強智庫交流 推動中泰合作邁上新臺階[EB/OL].(2023-07-01)[2024-07-15].http://www.cass.net.cn/yuanlingdao/zhenzhanmin/tupian/202307/t20230701_5664603.shtml.
2周方冶:泰國政治分歧及對中泰關系影響[J].當代世界,2020(7):65-70.
3袁春生:保革政治和解與國家發(fā)展道路轉型——泰國2023年回顧與展望[J].東南亞縱橫,2024(1):9-30.
4周方冶:泰國政治分歧及對中泰關系影響[J].當代世界,2020(7):65-70.
1周方冶:泰國政治分歧及對中泰關系影響[J].當代世界,2020(7):65-70.
2泰國對華貿易逆差逐年上升,2023年超過350億美元[EB/OL].(2024-02-01)[2024-07-15].http://th.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402/20240203470894.shtml.
3《中泰貿易投資聯合研究》摘要[EB/OL].(2022-12-09)[2024-07-15].http://th.mofcom.gov.cn/article/ztdy/202212/20221203372626.shtml.
4RCEP正式生效!聚焦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qū)四大看點[EB/OL].(2022-01-01)[2024-07-15].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1/01/content_5666049.htm.
1泰媒觀察:中美競爭催生多極世界[EB/OL].(2023-04-24)[2024-07-15].https://boxun.com/archives/250575.
2余海秋.中泰戰(zhàn)略合作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與對策[J].當代世界,2017(9):62-65.
3東南亞:政權更迭與國際關系重塑[EB/OL].(2023-08-07)[2024-07-15].https://boxun.com/archives/287306.
4周方冶.中泰合作對接“一帶一路”的機遇與挑戰(zhàn)[J].當代世界,2019(7):69-74.
1余海秋.中泰戰(zhàn)略合作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與對策[J].當代世界,2017(9):62-65.
2享通道新機遇 促合作開新篇[EB/OL].(2022-10-11)[2024-07-15].http://wsb.gxzf.gov.cn/xwyw_48149/dfws_48154/t13161720.shtml.
1 泰國大選后,中泰關系將走向何方?[EB/OL].(2023-07-07)[2024-07-15].https://www.tap-magazine.net/blog-cn/ca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