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泰國能源轉型戰略:戰略目標、戰略實施與戰略合作

2024-11-05 00:00:00鄧秀杰
東南亞縱橫 2024年5期

[摘要] 在能源革命的新形勢下,確保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及促進經濟現代化構成了泰國能源戰略調整的三大驅動力?;跁r代需求和國內能源現狀,泰國明確能源轉型戰略,并設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同時,泰國完善能源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通過多元化的措施和手段,積極調整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多年來,泰國能源轉型成果日益顯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擴大,能源結構持續優化,位居東南亞地區能源轉型國家前列。然而,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泰國也面臨諸多的挑戰,如治理能力不足、資金短缺、技術滯后、人才匱乏以及環保組織的抵制等。盡管如此,泰國借助持續的政策扶持、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有望在未來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國是泰國能源轉型的重要合作伙伴,中泰兩國應加強規劃對接和政策協同、加大生產要素投入與創新、擴大民眾參與和支持、推動全球能源治理改革及合作,這不僅有助于雙方能源結構優化,還能為全球能源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 泰國;能源轉型;可再生能源;能源戰略

[作者簡介] 鄧秀杰,韓山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副院長,講師,博士,廣東 潮州 521041

[中圖分類號] F426.2;F4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2479(2024)05-098-13

21世紀,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的背景下,能源轉型成為國際共識和共同任務。在全球能源轉型進程中,泰國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國家。作為東南亞地區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泰國傳統化石能源比較有限,能源短缺成為制約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為擺脫對進口油氣資源的依賴,最大限度實現能源“自足”,泰國調整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加快能源轉型,成為東南亞地區可再生能源投資的熱土。然而,受新冠疫情和經濟動蕩影響,泰國近年來能源轉型進展緩慢。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促進有效的能源轉型2023》1,在120個國家和地區中,泰國能源轉型指數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2019年的排名(第54位)3下降了3位。

針對泰國的能源轉型問題,國內外學界關注較少,研究成果有限。國外研究者主要從泰國可再生能源稟賦、能源戰略政策及公眾參與3個方面展開研究,強調泰國(特別是農村落后地區)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在能源轉型中的重要性12,關注可再生能源制度或政策對泰國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影響345,并通過案例分析公眾參與能源轉型、促進能源民主的價值678。在國內,部分學者關注泰國能源轉型,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910、產業投資11和國際合作1213等方面??傮w而言,這些研究主要采用規范性分析方法,以問題分析為導向,基于泰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經濟,提出相應的方向、路徑和政策建議,但缺乏針對泰國能源轉型戰略的系統性研究。本文旨在分析泰國能源戰略調整的背景與訴求,明確其能源轉型戰略目標及內容,根據國際能源機構最新數據,評估其能源轉型戰略的成果和挑戰,進一步探討其能源轉型戰略前景,以及中泰兩國在能源轉型領域的合作策略。

一、泰國能源轉型戰略背景與訴求

21世紀以來,加速能源轉型、實現綠色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廣泛共識和共同追求。為應對氣候變化和保障能源安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制定了能源轉型目標,并采取措施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部署。2023年12月,在迪拜舉行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上,COP28主席宣布“全球脫碳加速計劃”,100多個國家簽署了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增加兩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諾”,向世界發出了“加速綠色轉型”的信號。然而,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地緣政治沖突、氣候災難頻發、經濟增長乏力等不利因素疊加,全球能源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國際能源轉型在曲折中艱難前行。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發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14,全球能源危機帶來的一些直接壓力已經緩解,但能源市場、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仍不穩定,不確定的風險依然存在。國際能源格局的這些根本性變化對世界各國產生深遠影響,引發國際上一系列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化。

泰國位于中南半島中南部,擁有較好的資源稟賦,但高碳特征突出、對外依存度高、電力短缺問題嚴重。推動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對泰國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化石能源有一定規模但相對匱乏,可再生能源開發潛力較大。根據泰國能源政策與計劃辦公室發布的《2023年度能源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年底,泰國的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原油探明儲量分別為0.13萬億立方米、1.31億桶和0.77億桶1,油氣儲量較少且逐年遞減。與相對匱乏的化石能源相比,泰國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與東盟能源中心聯合發布的《東盟可再生能源展望:邁向區域能源轉型》(第2版),泰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潛力如下:太陽能3509吉瓦、風能62吉瓦(其中陸上風能32.4吉瓦、海上風能29.6吉瓦)、生物質能18吉瓦、水能15吉瓦2。泰國地處低緯度熱帶地區,日照時間長、輻射強度大,太陽能資源豐富,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年平均輻射量高達每平方米1200千瓦時~1400千瓦時。泰國農業基礎扎實,生物燃料原材料如稻草、甘蔗渣、玉米稈、木薯根,以及油棕、天然橡膠和椰子的樹干、枝葉和碎屑等十分豐富。此外,大量的城市固體廢棄物也是泰國生物質能的重要來源。受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泰國風能資源豐富,但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中部山地地區,地形復雜、地勢陡峭,建設難度較大。水能主要集中在湄公河和湄南河等河流區域,但湄公河水能在泰國的分布比重較小,湄南河河流落差較小,且降水時間分配不均,水電開發潛力相對周邊鄰國較小。此外,泰國還蘊藏一定的地熱能和潮汐能,但技術不成熟、開發程度有限。

第二,能源和電力供應主要依賴化石能源。根據《2023年度能源統計報告》,2022年,泰國一次能源生產量為5935萬噸油當量,其中化石能源占57.27%;發電總量為215.8太瓦時(進口35.5太瓦時),其中化石能源占70.4%。泰國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增加,2003—2022年,泰國與能源相關的碳排放量由1.71億噸增加到2.48億噸,年均增長率接近2%。同時,化石能源的使用引發環境、生態和氣候等多方面問題,反過來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根據德國觀察(Germanwatch)的研究,2000—2019年,泰國是全球最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十個國家之一(排名第9位),年均經濟損失高達77.1915萬美元3,位居全球經濟損失榜首。

第三,能源需求量龐大且對外依賴程度高。在城市化、工業化和電氣化的推動下,作為新興工業化國家4,泰國能源需求不斷上升,成為東南亞地區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根據《2023年度能源統計報告》,2012—2022年,泰國終端能源需求從4586萬噸油當量增加至8517萬噸油當量,年均增長率為3.3%5。隨著新冠疫情后經濟復蘇,泰國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然而,受資源稟賦限制,泰國化石能源產量并不高。2022年,泰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分別為3.38萬噸油當量、6.86萬噸油當量和23.75萬噸油當量,而消費量分別為17萬噸油當量、40.12萬噸油當量和38.33萬噸油當量。由于能源消費超過產量且差距不斷擴大,泰國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對外依賴程度持續提高。2022年,泰國能源自給率為45%,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分別為13.3%、20.2%和61.9%。

第四,電力需求穩步增長,電力不足問題日益突出。進入21世紀以來,泰國社會經濟穩步發展,電力需求逐漸擴大1。泰國政府高度重視電力事業,發電裝機容量穩步提升。據泰國能源政策與計劃辦公室統計,泰國發電總裝機從2001年的22吉瓦增加至2022年的49吉瓦;2022年比2021年新增2416兆瓦,同比增長5.2%2。然而,泰國作為中南半島人均用電量最高的國家,電力供需矛盾突出,高峰時段電力不足。此外,泰國電力主要依賴天然氣發電,2022年占比高達58.1%3。受烏克蘭危機導致的氣價上漲及泰國灣天然氣產量下降影響,泰國電價持續攀升。2023年4月,因緬甸維修管道暫停供氣,泰國儲備發電能力減弱,南部14府遭遇大面積停電。為滿足電力需求,泰國從老撾和柬埔寨進口電力以彌補不足,2022年,泰國電力進口量占總用電量的18%左右4。

在國內外大背景下,泰國高度重視能源轉型,制定和實施了相關戰略。具體而言,泰國能源戰略的調整主要源于以下多重考慮。

第一,國際能源變革促使泰國重新審視和調整自身能源戰略。泰國政府逐漸意識到發展可持續能源的重要性,著力調整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以適應國際能源格局的變化,并積極爭取國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同時,泰國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優勢,搶抓區域能源合作機遇,滿足國家清潔能源需求,并計劃通過油氣和電力跨境輸送,構建區域能源交易中心。

第二,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是泰國能源轉型戰略的核心任務。泰國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化石能源進口國。隨著國內油氣資源的逐漸枯竭,能源安全問題已成為影響泰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為應對國際能源市場波動,泰國政府主要采取以下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提高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將油氣產業發展視為國家能源政策的優先事項,實施國有能源企業的私有化改革,并強化與國際石油公司的勘探開發合作;另一方面,推進能源多元化,加速能源替代,依據地域特點發展水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

第三,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挑戰是泰國能源轉型戰略的現實選擇。近年來,泰國國內對環境保護、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的關注日益提高。這促使政府在全力保障能源供應的同時,還需關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為此,泰國政府制定了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加大對高效節能技術和設備的推廣力度,推動傳統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通過擴大公眾參與,確保利益相關方在開發建設中獲得合理利益,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公眾環保輿情的挑戰。

第四,助力經濟社會現代化是泰國能源轉型戰略的重要考量。作為東南亞地區第二大經濟體,泰國能源轉型的實現將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進而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18年10月,泰國正式批準并實施《國家20年發展戰略規劃(2018—2037)》,明確了“安全、財富、可持續”的愿景,計劃到2037年步入發達國家行列。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猶如泰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為泰國的現代化進程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持續的發展動力。

二、泰國能源轉型戰略目標與內容

由于化石能源儲量有限,為滿足經濟發展需求,泰國很早就開始關注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1964年,泰國歷經7年努力,建成第一座大型水電工程——普密蓬水電站,從而拉開泰國水能大規模商業開發的序幕。自第五個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計劃(1982—1986)開始,泰國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扶持更加明確,并提出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力求最大程度實現能源自給自足。20世紀90年代,泰國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鼓勵和引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法律法規,促進泰國可再生能源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進入21世紀,基于對能源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考慮,泰國加快能源轉型步伐。2003年9月,泰國內閣會議確定了國家能源戰略基本框架。2004年,泰國推出首個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設定了8%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量化指標1。此后,泰國每隔5年便會調整一次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不斷提升可再生能源發展量化指標。2015年10月,第33屆東盟能源部長級會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會議設定了到2025年將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23%的目標。作為東盟成員國,泰國根據自身資源條件和經濟發展階段特點,設定了高于其他東盟成員國的可再生能源量化目標。同年,泰國政府公布《泰國綜合能源藍圖》,為2015—2036年泰國的能源發展制定了一攬子5個計劃2,以構建多元化的低碳能源體系。隨后,泰國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相繼批準了《電力發展計劃(2015—2036)》3、《可再生和替代能源發展計劃(2015—2036)》和《智能電網發展總體規劃(2015—2036)》4。尤其是《可再生和替代能源發展計劃(2015—2036)》,提出到2036年泰國可再生能源占終端能源消費總量的30%,包括電耗占15%~20%、熱耗占30%~35%和生物燃料占20%~25%的目標5。

一直以來,泰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對全球的影響,是東南亞國家中率先制定溫室氣體減排“路線圖”的國家之一。2015年,作為《巴黎協定》締約國,泰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承諾,將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2021年11月,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泰國總理巴育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交“泰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長期發展戰略”,更新了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在該戰略中,泰國政府明確提出,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年排放量減少20%~25%,并致力于在2065年前實現碳中和。2022年9月,泰國啟動碳交易平臺,以助力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實現減排目標。

2022年11月,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面對新冠疫情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嚴峻挑戰,時任泰國總理巴育提出“生物循環綠色”(BCG)1經濟理念,致力于發展生物經濟、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以支持泰國經濟全面復蘇,促進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023年10月,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泰國公布可持續發展路線圖,強調在所有領域進行綠色轉型,力求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0%,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以及到2065年實現凈零排放。這一舉措展示了泰國積極履行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承諾的決心,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綜觀泰國能源發展歷程,其當前的能源轉型戰略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節約能源和提升能效是能源政策的核心議題。鑒于泰國在高端能源工程技術和資金投入方面的不足,其能量轉換損失相對較大。為降低能源消耗,泰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便頒布涉及白熾燈、洗衣機等產品的能源性能標準。1992年,泰國政府頒布《促進能源節約法案》,并相繼實施節能計劃(1992年),設立節能促進基金(1992年)、節能循環基金(2003年)和節能服務基金(2008年)等,以提高公眾的節能意識,并鼓勵企業提升能效?;诖朔ò福﹪?011年推出能效管理制度,制定《20年能源效率發展規劃(2011—2030年)》2,為長期實施節能政策提供國家政策框架和指導方針。此外,泰國還制定并實施能源管理體系的國家標準,鼓勵企業追求ISO 50001認證。2015年,泰國政府批準《能源效率發展計劃(2015—2036)》,設立高效能源性能標準、最低能效標準以及能源效率標簽等制度,在建筑、交通和工業部門引入能源管理系統,并提出至2036年節約近90太瓦時電力、能源強度較2010年降低30%的目標3。同時,泰國政府還鼓勵個人或科研機構開展提高能效方面的科學研究。因此,在東盟能源獎4前3名獲得者所屬國家中,泰國獲獎數量最多;在可再生能源項目上,泰國幾乎囊括2022年的所有獎項。

第二,推動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新能源電力發展。泰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開發起步較早。自20世紀80年代初在普吉島開展150千瓦風力發電小規模試點項目以來,泰國不斷探索和推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為鼓勵私人投資者參與新能源發電項目,泰國在2007年實施電價附加方案5,在常規電價基礎上,向可再生能源生產商支付“附加費”,成為東南亞地區最早實施上網電價政策的國家之一。泰國的可再生能源開發起初以水電為主,但在政策引導下,能源結構日趨多元化。目前,泰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分布均衡,其中生物質發電位列首位,水電、光伏發電和風電依次位居其后。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同時,泰國強調與智能電網建設協同發展,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投資支持等手段,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融入智能電網體系,實現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接入和消納。此外,泰國在“工業4.0”發展愿景下,及時推出能源4.0戰略,為邁向高等收入國家奠定堅實基礎。近年來,泰國充分發揮制造業優勢,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產業,致力于打造東南亞電動汽車重要生產和出口基地。2022年2月,泰國批準了一系列電動汽車優惠措施,包括降低關稅、消費稅和提供現金補貼1,旨在實現到2030年電動汽車產量占全國汽車產量30%的目標。

第三,積極與核電國家合作,探索和平利用核能的可能性。早在20世紀60年代,泰國便成立了核能委員會,并投入資金引進TRR-1型研究用核反應堆,以深入開展核能研究。然而,泰國發展核電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由于泰國民眾對安全問題的擔憂和反對,核電計劃一度被迫取消,轉向生物燃料等其他替代能源。隨后,泰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和21世紀初期兩次嘗試重啟核能發展計劃,但均未能如愿。泰國并未放棄發展核電的意愿,泰國《電力發展計劃(2015—2036)》為未來核電項目預留了5%(裝機容量為2000MW)的發展空間。鑒于核能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泰國高度重視國際合作,已與俄羅斯、日本、美國2等國家原子能公司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議, 為其建造核電站提供支持服務。2008年以來, 泰國與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在核電開發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合作內容包括人才培養、技術交流以及合資開發、建設和運營廣西防城港核電二期項目等。2015年,泰國啟動對“華龍一號”核電技術的獨立評審,并將之作為可選技術納入泰國發展核電的“短名單”。2017年,中泰兩國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泰王國政府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標志著兩國核能合作邁入新階段。

第四,依托地理優勢,打造區域能源和電力交易中心。泰國地處中南半島,雖然油氣資源匱乏,但是擁有良好的戰略地理位置,以及完善的石油運輸、煉制加工、石油化工等基礎設施。在此基礎上,泰國致力于降低馬六甲能源運輸風險,打造區域性能源交易中心3,“使泰國成為東盟與其他亞洲國家合作的一個平臺,增加能源消費、貿易和儲存的安全性,減少能源成本;為能源生產商、消費者和貿易商提供商業合作及合資的機會,爭取雙贏,從中獲得亞洲合作利益”4。此外,泰國還積極參與東盟電網(ASEAN Power Grid,APG)5北部系統建設,成立專門工作組,推動全國電網互聯和高壓輸電線路改造,加速區域電力一體化進程。目前,泰國已與老撾、柬埔寨和馬來西亞建立跨境輸電線路,雙邊電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表1)。2022年6月,新加坡宣布從老撾進口電力,正式啟動老撾、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4國電力一體化項目6,這有利于泰國鞏固區域電力交易中心地位。

第五,秉持開放包容態度,積極參與國際能源和環境合作。在全球層面,泰國加強與IEA、IRENA和世界能源理事會等國際能源機構,以及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的能源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能源會議和論壇。同時,泰國鼓勵企業和研究機構與這些國際組織進行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推動泰國能源轉型的進程。在地區層面,泰國強化在東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下的政策交流與對話。泰國致力于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信息共享、聯合研發、技術交流和能力建設,以促進能源基礎設施和市場互聯互通,進而以區域合作應對能源轉型所遇到的問題。此外,泰國深化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和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下的電力貿易與投資、光伏技術和人才合作,以及可再生能源并網傳輸等領域的合作。泰國遵循共同開發、共同受益、平等協商的原則,推進清潔能源和生態環境協同發展。在雙邊層面,泰國與日本、美國及歐洲國家等建立廣泛、多元的合作關系,通過引入財務和非財務激勵、技術轉讓、教育和培訓以及研究和開發,在能源節約、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能源效率提升等具體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

由此可見,泰國政府高度重視能源轉型,通過實施節能提效、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探索核能和平利用以及加強能源轉型國際合作等措施,旨在優化能源結構,推動國內經濟邁向綠色發展,并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三、泰國能源轉型戰略成果與挑戰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可再生能源產業已逐漸成為泰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使泰國在東南亞地區可再生能源領域嶄露頭角。根據聯合國2023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泰國以74.7分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效率排名中居第43位,連續5年在東盟排名第1位1。

從發展速度看,泰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取得較快發展。盡管化石能源仍是泰國的主要能源來源,但可再生能源在其能源結構中的占比逐年上升。2021年,泰國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供應總量和消費總量中的占比分別達到15.2%、38.6%,與東盟平均水平持平2。同時,泰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也在逐年增長。據IRENA統計,2013—2022年,泰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從6.68吉瓦增加至12.2吉瓦,年均增長6.92%。特別是風能和太陽能,年增長率分別為24%和15.64%(表2),超過同期利用率較高的水能和生物質能,成為泰國近年來增速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類別。

從開發類別來看,泰國可再生能源擁有較為成熟的水能和生物質能技術,多年來的運營使其在成本競爭力方面具有優勢。近年來,在政府政策1、技術進步和投資增長的推動下,泰國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取得競爭優勢,多元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2022年,泰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分布比較均衡,生物質能占比最高(36.7%),水能次之,太陽能和風能分別位居第3和第4位。

從區域比較來看,泰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在東南亞地區僅次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亞,排名第3,尤其在生物質能領域,泰國的開發規模遠超資源條件更為優越的印度尼西亞,位居東南亞地區之首。

2019年4月,鑒于國內電力需求的變化,泰國政府通過《電力發展計劃(2018—2037)》2。相較于《電力發展計劃(2015—2036)》,《電力發展計劃(2018—2037)》提出進一步降低煤電在泰國總發電量中的占比,并明確提出到2037年泰國電力裝機容量將達到77.21吉瓦,可再生能源發電在總裝機容量和總發電量中的比重分別提升至36%和30%,該計劃預示著泰國可再生能源開發的前景廣闊。

近年來,泰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取得了較大發展,但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并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新冠疫情暴發后,泰國能源轉型步伐顯得乏力、進展緩慢,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府轉型決心不足、治理能力較弱。各國政府是決定能源轉型進程的關鍵力量,在很多情況下,甚至能決定整個國家是否處于轉型的軌道上1。泰國是發展中國家,政府將發展經濟視為首要任務,其能源安全目標主要是提高能源供給量。盡管泰國政府宣稱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但受到化石能源廉價易得的影響,泰國政府同時也支持擴大化石能源的使用,并為其提供燃料補貼。據IEA統計,泰國對化石能源的燃料補貼從2019年的5.471億美元激增加至2022年的81.023億美元,這無疑導致“灰色復蘇”現象2。與此同時,泰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各部門職責分散,協作和交易成本較高,難以形成推動能源轉型的合力。2013年以來,泰國啟動可再生能源機構改革,由泰國能源部下屬的替代能源開發和效率司、能源政策和規劃辦公室、能源監管委員會和國家發電局共同負責可再生能源政策。但是,負責監督可再生能源政策的能源監管委員會因缺乏自主權和獨立性而備受指責;各機構因“缺乏配套機制來確保其實現目標,且無法以最有效的方式承擔責任”3而出現功能重疊嵌套、治理碎片化等問題。同時,泰國《可再生能源法》的結構性缺失導致其可再生能源相關政策和法規連續性較差。2013年,泰國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通過新上網電價支持屋頂和社區4地面電力生產商安裝太陽能,光伏政策由高額補貼轉向低補貼和自發自用。然而,2019年5月,泰國推出住宅光伏凈計量計劃,凈計量電價(1.68泰銖/千瓦時)低于當時3.80泰銖/千瓦時的居民電價5,導致太陽能發電項目吸引力下降。此外,泰國政局不穩,執政集團施政受限,軍事政變、政黨斗爭、議會解散和提前選舉等事件時有發生,同時還存在恐怖主義、宗教沖突和民族糾紛等潛在威脅。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外資企業在泰國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和經營。

第二,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和技術滯后6。可再生能源作為新興產業,其發展需要高資金投入、人才聚集和技術支撐。然而,新冠疫情暴發后,泰國經濟遭遇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疊加能源補貼和疫情防控等支出激增,截至2023年3月底,國家公共債務為10.8萬億泰銖,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超過61.3%,接近上調后的70%的上限;政府債務8056億泰銖,占預算收入的比例為30.91%7。巨大的“收入漏洞”制約泰國對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公共投資。鑒于泰國通貨膨脹率、公共債務等宏觀經濟指標變動難以預測,國外投資者難以準確評估項目盈利前景和投資風險,長期(5年及以上)融資和借貸受限。為避免拖累國家財政,泰國政府不愿提供主權擔保,僅以電力公司的購電協議作為擔保。泰國電力市場長期實行垂直一體化單一買方模式8(圖2)。政府為保障民生實施電價管控9和電力補貼,導致電力公司無法獲得與生產成本、市場供需相符的盈利回報,甚至入不敷出,財務狀況惡化,信用等級下降,融資成本上升。此外,泰國“綠色人才”“綠色技術”資源嚴重不足。農業是泰國的主要產業,勞動力受教育水平有限,高素質技術工人短缺。盡管泰國重視高層次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積極參與中國、日本、美國和一些國際組織開展的“瀾湄合作”水資源高層次人才計劃1、中國—東盟清潔能源能力建設計劃2等活動,提升行業從業人員素質,但仍難以滿足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大量用工需要。

第三,可再生能源開發面臨部分環保組織和民間團體的抵制。近年來,泰國民間社會組織日益活躍,在能源治理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水電開發在東南亞地區是一個容易引發社會分歧和政治爭端的議題3,不僅面臨征地、移民和環保等問題的挑戰,還遭到“反水電”民間組織的抵制。受到域外勢力鼓動的一些環境社會組織,如“生態修復地區聯盟”“清孔保護團體”等自20世紀80年代起便參與到泰國國內的反壩運動中4,主張“禁建水電”、還河流以完全自然的形態。從表2可以看出,近10年來,泰國水電裝機規模幾乎沒有增長。在《電力發展計劃(2018—2037)》中,泰國將水電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維持在11%。此外,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盡管過去半個多世紀里泰國在核能研究及其開發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積累了豐富的核能技術經驗,但仍受到輿論、技術與安全等多方面的質疑。核電站建設歷經波折,至今仍未建成。據調查顯示,在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泰國民眾日益積極看待本國核能開發計劃,但仍有25%以上的民眾反對建設核電站5。

四、泰國能源轉型戰略前景與合作

能源轉型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成本的不斷降低、技術裝備水平的持續提升以及民眾對能源轉型價值的認識日益提高,不斷推動泰國向綠色低碳能源結構轉型。未來,泰國政府仍需堅定能源轉型決心,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搭建包容、適應且公平的治理框架。此外,還需創新可再生能源融資模式,打造有利于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的環境,不斷協調國內不同群體利益,推動能源系統公正、有效轉型。

推動能源綠色轉型離不開國際社會的支持。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各國都在積極尋求國際合作以優化能源結構。作為友好鄰邦和戰略伙伴,中國與泰國在能源領域具有明顯的互補性和廣泛的合作空間。自20世紀90年代起,中泰兩國合作從石油貿易逐步拓展至煤炭、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等多個領域,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進入21世紀后,伴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入推進,中泰兩國能源合作迎來了新一輪發展契機,步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赴泰國投資建廠、拓展業務,積極參與泰國能源電力及基礎設施建設,在能源貿易、資金、技術和管理等領域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格局。在“雙碳”目標背景下,能源轉型已成為中泰兩國綠色發展面臨的緊迫任務。中泰兩國作為亞洲地區能源消費大國,能源轉型合作不僅有利于雙方優化能源結構,而且能為全球能源轉型作出貢獻。

為應對國際能源格局新變化,中泰兩國應攜手共進,立足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加速實現安全、公正和可持續的能源轉型。要實現這一目標,雙方仍需共同努力。

第一,規劃對接和政策協同是中泰兩國能源轉型合作的關鍵因素。一方面,中泰兩國應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泰國4.0政策在能源領域的對接,立足各自優勢,找準合作契合點。在此基礎上,共同制定有利于中泰兩國能源轉型合作的發展規劃,明確合作領域、目標和路徑。另一方面,中泰兩國應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協同和定期溝通機制,完善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適應的能源政策、法規、標準和價格體系。加大對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支持力度,分享碳排放交易、能源補貼改革、電力市場改革等方面的成果和經驗,落實雙方達成的各項協議和共識。此外,雙方還應加強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洲合作對話等合作機制框架下的能源政策溝通,推動中泰兩國在能源領域參與多邊合作。

第二,加大生產要素的投入和創新是中泰兩國推動能源轉型合作的重要支柱。針對能源轉型中的資金、人才和技術難題,中泰兩國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在項目融資方面,秉持國際通用的“赤道原則”,強化項目的社會和環境責任,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促進銀行與企業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為大型電力項目h1yFJW8RM/j1kvQA8uu9PHSZGC8woDr8Xh7o9F0m5Es=提供穩定且充足的資金支持。在人才培養方面,深化能源領域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構建多層次的高技能人才交流與培養體系,培養一批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以滿足能源轉型對人才的需求。在科技創新方面,探索設立研究基金,支持聯合研究項目,推動國家間可再生能源關鍵技術、新能源車輛、污染控制、綠色建筑等領域的標準對接、聯合研發、技術交流和信息共享等。

第三,擴大民眾參與是中泰兩國能源轉型合作的重要動力。一方面,強化宣傳和信息交流,普及水電、核電等相關知識及安全教育,提升政府與公眾對能源轉型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在能源領域深化民間交流與合作,通過旅游、文化、教育等多種形式,增進中泰兩國民眾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誼。同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合作,共同制定并實施綠色環保措施,降低新能源開發、技術和項目的環境風險,共同應對能源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生態保護、移民安置、土地征用等挑戰,妥善處理利益共享與分配問題,為雙方長遠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和社會基礎。

第四,促進全球能源治理合作是中泰兩國能源轉型合作的主要場域。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自實現能源轉型,只有通過有效的國際合作,才能確保國家能源安全,應對嚴峻的全球氣候挑戰,實現綠色、可持續的發展。因此,中泰兩國應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體系變革,盡其所能提供全球能源治理公共產品,共同推動構建“合理、和諧、共贏、穩定”的國際能源新秩序。在低碳化浪潮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有利于提升大多數國家的能源安全、緩解并化解傳統能源壓力和風險、創造新的合作模式和規則、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公平,而且有助于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全部目標1。中泰兩國能源轉型合作符合人類發展客觀規律,順應能源可持續發展歷史潮流。中泰兩國應把握能源轉型帶來的跨越式發展契機,以此提高人類福祉,激發活力和創造財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

(責任編輯:劉 嫻)

Thailand's Energy Transition Strategy: Strategic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and Cooperation

Deng Xiujie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521041,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the energy revolution, ensuring energy security,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nd promoting economic modernization serve as the three driving forces of Thailand's energy strategy reset. In response to the demands of the times and the domestic energy landscape, Thailand has developed the short-term, medium-termand long-term energy transformation roadmap. Concurrently, Thailand has strengthened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policy regulations for energy transition, actively diversifying the energy structure dominated by fossil fuels through various measures and methods. Over the years, Thailand's energy transformation has yielded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esults. The installed scale of renewable energy has continued to expand and the energy mix has continued to optimize, ranking at the forefront of energy transformation countries in Southeast Asia. However, the transformation is not without challenges. Thailand faces issues such as insufficient governance capacity, funding shortages, technological gaps, talent deficiencies, and resistance from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Despite those challenges, with consistent policy suppor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Thailand is likely to achieve a green and low-carbon energy transformation in the future. China serves as an essential partner in Thailand's energy transformation. Both countries should enhance planning and policy coordination, increase input and innovation in production factors, exp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support, and promote global energy governance reforms and cooperation. This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optimization of both energy structures but also makes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global energy transformation.

Keywords: Thail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strategy

[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23年度學科共建項目“碳中和視域下東南亞能源轉型的困境與對策研究”(GD23XYJ58)

1World Econmic Forum.Fostering Effective Energy Transition 2023[EB/OL].(2023-06-28)[2024-04-20].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Fostering_Effective_Energy_Transition_2023.pdf.

2世界經濟論壇自2012年以來連續發布《促進有效的能源轉型》系列報告,提出能源轉型指數(Energy Transition Index,ETI),幫助人們了解轉型國家能源系統的表現和準備情況。能源轉型指數由2個同等權重的次級指數組成:當前能源系統性能表現(System Performance,SP)和實現能源轉型準備程度(Transition Readiness,TR),前者包括經濟發展與增長、能源獲取與安全、環境可持續3個要素,后者包括資本與投資、法規和政府承諾、機構與治理、基礎設施與創新型商業環境、人力資本與消費者參與、能源系統結構6個維度。

3World Econmic Forum.Fostering Effective Energy Transition 2019[EB/OL].(2019-03-25)[2024-04-20].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Fostering_Effective_Energy_Transition_2019.pdf.

1J. Jeslin Drusila Nesamalar,P. Venkatesh,S. Charles Raja.The drive of renewable energy in Tamilnadu:Status, barriers and future prospect[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7,73:115-124.

2Edyvean R G J,Apiwatanapiwat W, Vaithanomsat P,et al.The bio-circular green economy model in thailand–a comparative review[J].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2023(1):51–64.

3Sitdhiwej C.Thailand: Renewable Energy Law and Policy in Thailand[J].Renewable Energy Law and Policy Review,2016(2):184-189.

4Chaichaloempreecha A,Chunark P,Limmeechokchai B.Assessment of Thailand’s energy policy on CO2 emissions:Implication of National Energy Plans to Achieve NDC Target[J]. International Energy Journal,2019(2):47-60.

5Kahintapongs S.Renewable Energy Policy Development in Thailan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in Management and Tourism,2020(2):148-155.

6Delina L L.Energy democracy in a continuum:Remaking public engagement on energy transitions in Thailand[J].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2018,42:53-60.

7Wahlund M,Palm J.The role of energy democracy and energy citizenship for participatory energy transitions:A comprehensive review[J].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2022,87:102482.

8Homket Y,Sutheravut P,Nima S.Community Capacity-Building Mobilization towards Energy Transitions in the Era of Thailand 4.0:A Case Study on Biomass Power Plants[J].Energies,2021(17):5219.

9鄒春萌,孫建華.泰國新能源發展:動因、成效與前景[J].東南亞縱橫,2019(5):66-72.

10孫建華.泰國新能源發展與中泰新能源合作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9.

11贏偉聰.FDI對泰國新能源產業的影響分析[D].廈門:集美大學,2021.

12周越.中國對泰國新能源電力行業的投資機會分析[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8.

13鄧秀杰.泰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及中泰可再生能源合作[J].中外能源,2022(1):10-16.

14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23[EB/OL].(2023-10)[2024-06-23]. 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42b23c45-78bc-4482-b0f9-eb826ae2da3d/WorldEnergyOutlook2023.pdf.

1除了明確標注出處,文章中泰國能源數據均來自《2023年度能源統計報告》,見Ministry of Energy. Energy Statistics of Thailand 2023[EB/OL].(2023-06-20)[2024-06-24]. https://anyflip.com/qivjx/nvxn/#google_vignette.

2IRENA & ACE. Renewable Energy Outlook for ASEAN: Towards a Regional Energy Transition(2nd ed.)[EB/OL].(2022-09)[2024-06-22].https://www.irena.org/Publications/2022/Sep/Renewable-Energy-Outlook-for-ASEAN-2nd-edition.

3Germanwatch, GLOBAL CLIMATE RISK INDEX 2021[EB/OL].(2021-01-25)[2024-06-30].https://www.germanwatch.org/sites/default/files/Global%20Climate%20Risk%20Index%202021_2.pdf.

4新興工業化國家(Newly Industrialization Country,NIC),又稱半工業化國家,是指經濟發展程度介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報告書》最先提出這一概念。

5能源研究院.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3[EB/OL].(2023-11-06)[2024-06-25]. https://assets.kpmg.com/content/dam/kpmg/cn/pdf/zh/2023/10/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23.pdf.

1據泰國能源部門測算,近年來,泰國GDP每增加1%,相應的電力需求就增加1.4%。如果泰國經濟維持在4%~5%的增長率,則每年電力需求增長將達到5.8%左右,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中國駐泰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泰國(2022年版)[EB/OL].(2023-03)[2024-06-16].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taiguo.pdf.

2EPPO.Power Generation by Type of Fuel[EB/OL].(2023-09)[2024-05-15].https://www.eppo.go.th/index.php/en/en-energystatistics/electricity-statistic.

3EPPO.Power Generation by Type of Fuel[EB/OL].(2023-09)[2024-05-15].https://www.eppo.go.th/index.php/en/en-energystatistics/electricity-statistic.

4EPPO.Power Generation by Type of Fuel[EB/OL].(2023-09)[2024-06-11].https://www.eppo.go.th/index.php/en/en-energystatistics/electricity-statistic.

1通過簽署小型和微小型發電商購電協議、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和加大財政支持等激勵政策,實現到2011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提高到8%,見IEA.Policies database.[EB/OL].[2024-06-20].https://www.iea.org/policies?q=thailand.

2泰國5個計劃分別為《電力發展計劃(2015—2036)》《能源效率發展計劃(2015—2036)》《可再生和替代能源發展計劃(2015—2036)》《石油計劃》《天然氣計劃》,其中前3個計劃由泰國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批準,并每5年針對計劃目標進行對照檢查。

3泰國《電力發展計劃(2015—2036)》主要目標是通過減少對天然氣發電的依賴、以清潔煤炭技術增加煤炭發電比例、從鄰國進口電力以及發展可再生能源來提高電力系統的可靠性,提出將天然氣發電量由2015年的70%削減到2036年的40%,燃煤發電量由從2015年的7%增加到2036年的25%,非水電再生能源發電量由2015年的8%增加到2036年的20%。此外,還為未來核電項目預留2%的發展空間。見Ministry of Energy.Thailand Power Development Plan 2015—2036.[EB/OL].(2015-06-30)[2024-06-22].https://www.eppo.go.th/images/POLICY/ENG/PDP2015_Eng.pdf.

4泰國《智能電網發展總體規劃(2015—2036)》是東南亞地區首個智能電網規劃,為泰國智能電網的整體發展制定政策、方向和框架。根據該規劃,在目前和不久的將來,泰國將投資56億美元分4個階段(準備階段2015—2016年、短期階段2017—2018年、中期階段2019—2031年和長期階段2032—2036年),把可再生能源增加到主電網中,以適應可再生能源發電對供電連續性的要求。

5Ministry of Energy.Alternative Energy Development Plan 2015—2036[EB/OL].(2016-02-20)[2024-06-08].https://www.eppo.go.th/images/POLICY/PDF/AEDP2015.pdf.

1BCG是“Bio Circular Green”的縮寫,意為“生物、循環、綠色”。泰國BCG模式主要建立在該國的經濟基礎和優勢之上,包括4個具有戰略性的領域,即糧食和農業;醫療和健康;能源、材料和生物化學;旅游與創意經濟。從2021年1月起,BCG模式已獲批成為泰國國家戰略。

2Ministry of Energy.Thailand 20-Year Energy Efficiency Development Plan(2011—2030)[EB/OL].(2011-02-25)[2024-06-08].https://www.eppo.go.th/images/POLICY/ENG/EEDP_Eng.pdf.

3Ministry of Energy. Energy Efficiency Plan[EB/OL].(2016-05-20)[2024-06-22].https://www.eppo.go.th/images/POLICY/PDF/EEP2015.pdf.

4東盟能源獎是東南亞地區能源類的最高獎項,于2001年設置,獎勵東盟各國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開發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由東盟能源中心每年舉辦一次,包括東盟節能建筑獎、東盟綠色建筑獎、東盟建筑和工業能源管理最佳實踐獎、東盟可再生能源項目獎和東盟個人能源管理卓越獎等。

5通常而言,政府頒布的是上網電價政策,也就是明確支付收購價格;泰國電價附加方案是基于收購電價之上,支付額外的補貼,計算方式差異不大。前者是整個加上去,后者則是額外加上去。2013年,泰國將“附加費”改為“上網電價”,以更貼合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實際成本。

1袁春生.保革政治和解與國家發展道路轉型——泰國2023年回顧與2024年展望[J].東南亞縱橫,2024(1):9-30.

22022年11月,美國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宣布與泰國建立核能伙伴關系,將基于“用于負責任地使用模塊化小堆技術的基礎架構”倡議,支持泰國建立部署模塊化小堆的能力。

3該計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建設位于泰國東部海岸、曼谷東南的Sriacha石油交易中心,“集石油貿易、煉油化工、存儲和運輸功能為一體,連接臨近的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中國、越南和印度;從那里擬向北修建一條至中國昆明的2500千米長的成品油管道,改善向中國西南地區的石油供應”;二是修筑橫貫東西、位于克拉地峽上的戰略能源陸上橋梁,“接收來自中東和非洲的30萬~45萬噸位的油輪,將原油通過250千米的管道運送至錫春,并通過30萬噸位以下的油輪、以最近的運距運送至遠東地區;同時,還可以為用戶提供原油儲存基地”,見陳澤亞.泰國藍圖:構建互補性亞洲石油貿易中心[J].國際石油經濟,2004(7):26-28.

4陳澤亞.泰國藍圖:構建互補性亞洲石油貿易中心[J].國際石油經濟,2004(7):26-28.

51997年12月,東盟國家領導人在第二屆東盟非正式峰會上首次提出東盟電網倡議。2007年8月,各國能源部部長就東盟電網的原則目標、責任義務和實施項目等問題達成諒解備忘錄,并組建東盟國家互聯電網咨詢委員會。2008年12月,東盟電力公共事務管理總部成立,負責推動東盟電網項目的實施,促進區域國家之間的電力合作。根據《東盟能源合作行動計劃(2016—2025)》,在第一階段(2016—2020),通過雙邊、次區域、東盟整體3個層面,推進16個雙邊電力聯網項目的建設,在中南半島形成“北電南送”、馬來群島形成“中心輻射外送”的電力格局,最終建立跨境一體化的東盟電網系統。

6老撾、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4國電力一體化項目,是4國于2014年9月共同提出的,是落實東盟電網建設的重要探路工程,旨在通過現有的電力互聯設備提升互聯能力,使各國能夠得到安全、可持續的能源供應,為開發東盟區域低碳和可再生能源提供機遇,提高東盟能源的整體安全性和穩定性,促進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泰王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排名泰居東盟第一[EB/OL].(2023-07-03)[2024-06-12].http://th.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307/20230703419699.shtml.

2ACE.ASEAN Energy Statistics Leaflet 2023[EB/OL].(2023-11-01)[2024-06-16].https://aseanenergy.sharepoint.com/PublicationLibrary/2023/02.%20External%20Communications/04.%20Report/ASEAN%20Energy%20Statistics%20Leaflet%202023%20(1).pdf.

1按照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不同類別,泰國設定可再生能源電力上網的優先順序,依次為:垃圾發電、生物質發電、沼氣/廢水利用發電、小水電、能源作物沼氣、風電、光伏發電、地熱發電。

2Ministry of Energy.Thailand Power Development Plan 2018—2037[EB/OL].(2018-05-03)[2024-06-22].https://www.eppo.go.th/images/POLICY/PDF/PDP2018.pdf.

1史謝虹,周鵬超,張銳,等.碳中和背景下歐亞地區國家能源轉型的動向與展望[J].全球能源互聯網,2021(6):568-574.

2IEA.Fossil Fuel Subsidies Database[EB/OL].(2023-10-24)[2024-06-15].https://www.iea.org/data-and-statistics/data-product/fossil-fuel-subsidies-database.

3Khuong P M,McKenna R,Fichtner W.Analyzing drivers of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with correlation and decomposition method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13:710-722.

4泰國推出一項支持當地社區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由泰國能源部與清邁大學合作,根據當地社區的參與程度,為當地社區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提供財政援助。該項目不僅能有效清除垃圾廢物,為當地社區創造就業機會,而且增加利益相關者的所有權意識,有助于社區實現自我管理。

5泰國推出住宅光伏凈計量方案[EB/OL].(2019-05-29)[2024-06-26].http://www.chinajl.com.cn/haiwaifeihong/58532.html.

6鄧杰秀.中南半島五國能源轉型現狀、挑戰與展望[J].東南亞縱橫,2023(5):100-110.

7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泰王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疫情致泰國政府需要借貸1.5萬億泰銖,公共債務達到61.30%[EB/OL].(2023-06-02)[2024-04-18].http://th.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306/20230603413921.shtml.

8 由泰國能源部控制的國有企業泰國國家電力局(EGAT)作為買方,與國內獨立發電商(IPP)、小型發電商(SPP)以及鄰國進行大宗電力交易,然后將電力出售給泰國兩大配電國有企業地方電力局(PEA)和京都電力局(MEA),以及事先授權許可的直接購電客戶。

9 泰國的電費采用分時段費率計收,小型企業、商業與住宅的電費費率約為3銖/千瓦時,工業用電平均約4銖/千瓦時,商業用電約為8銖/千瓦時。

1“瀾湄合作”水資源高層次人才計劃是中國河海大學和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聯合實施的“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為湄公河國家培養掌握水領域全面知識和綜合能力的各類人才。自2017年以來,100多名湄公河國家青年官員、教師、工程師、優秀學生來中國河海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系統學習中國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設、防洪減災領域的先進經驗和技術。

2中國—東盟清潔能源能力建設計劃由水電中國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和東盟能源中心共同實施,每年組織一期能力建設交流項目,針對一個專題領域(抽水蓄能、風電、太陽能、核電、傳統水電),邀請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政策或技術官員進行研討。該計劃以“十年百位政策技術骨干”為目標,在傳統水電、抽水蓄能、風電、太陽能、核電五大專題領域為東盟國家培養百位政策技術骨干。

3張銳.東南亞水電開發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政策體系視角[J].南洋問題研究,2022(2):39-52.

4郭延軍.社會組織參與瀾湄水資源治理:倡議網絡及其影響[J].太平洋學報,2020(4):92-100.

5The ASEAN Secretariat.The 7th ASEAN Energy Outlook(2020-2050)[EB/R].(2022-09-25)[2024-06-12].https://aseanenergy.sharepoint.com/PRA/ASEAN%20Energy%20Outlook/The%207th%20AEO/Events/Launching%20Event/%5B2%5D%20AMEM/Media%20Kit/1.%20Report%20and%20Executive%20Summary/The%207th%20ASEAN%20Energy%20Outlook%20(2022).pdf.

1IRENA.A New World: The Geopolitics of the Energy Transformation[EB/OL].(2019-01)[2024-06-26].https://www.irena.org/-/media/Files/IRENA/Agency/Publication/2019/Jan/Global_commission_geopolitics_new_world_2019.pdf?rev=a12555f7a34b4258bf70de9cb9ca654c.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一级全黄毛片| 精品在线免费播放|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色综合|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国产农村1级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欧美| 国产女主播一区|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免费欧美一级|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区91|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自拍| 久草视频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在线毛片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玖玖精品在线|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美女毛片在线| 黄色片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不卡国产视频第一页|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靠逼视频|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国产三区二区| 国产不卡在线看|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欧美区国产区|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九九九国产|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爆操波多野结衣| 成人免费一级片|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日韩免费成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狠狠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