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海洋牧場;網箱養殖;網箱類型;苗種選育;水產品加工;煙臺市
0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對海水產品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海水網箱養殖成為了獲取海水產品的重要方式[1]。海水網箱養殖是將網片裝配成的網箱放置在海洋中,以網箱的網眼交換內外的水體,促使網箱內產生一種適宜魚類生存的養殖環境而進行的一種養殖活動[2]。
隨著海洋捕撈強度的不斷增大及沿海海域水質污染日益嚴重,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惡化,野生漁業資源逐漸缺乏,不斷增長的海水產品市場需求催生了沿岸海水養殖業的過度膨脹,帶來了魚類種群數量驟減、種群低齡化小型化、漁業海域生態環境破壞、魚類棲息地遭到破壞等一系列副作用[3]。基于這種現狀,我國大力發展海洋牧場。海洋牧場是基于海洋生態學原理和現代海洋工程技術,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在特定海域科學培育和管理漁業資源而形成的人工漁場,通過科學利用海域空間,提升海域生產力,建立生態化、良種化、工程化和高質化的漁業生產與管理模式,打造海陸統籌、三產貫通的海洋漁業新業態,作為一種新型海水養殖產業模式,被廣泛寄予厚望[4-5]。
與零散的個體網箱養殖相比,海洋牧場依托政策支持,養殖規模更大,并且具有更強的經濟實力與科技支撐。因此,海洋牧場在發展網箱養殖尤其是深遠海網箱養殖方面擁有巨大優勢,其更加標準、規范,有利于減少網箱養殖中存在的問題。
2018年,國家海洋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印發《關于農業政策性金融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大力發展深水抗風浪網箱建設,拓展網箱休閑娛樂等功能,加強海洋文化旅游開發。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突破一批關鍵海洋工程技術,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據2022中國漁業統計年鑒,2021年全國普通海水網箱養殖面積3783萬m2,產量62.67萬t;深水網箱養殖水體3965萬m3,產量33.72萬t[6]。以深水網箱養殖為代表的海洋牧場建設工程成為海洋漁業發展新趨勢,將為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及海洋強國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本研究以煙臺市海洋牧場為研究對象,對其網箱養殖進行全面的調研與分析,歸納總結煙臺市海洋牧場網箱養殖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助力煙臺市海洋牧場的發展,為煙臺市打造“海洋牧場示范之城”貢獻一份力量。
1 發展現狀
1.1 海洋牧場概況
煙臺市海岸線長1038km,海域面積26000km2,海洋浮游動植物及底棲生物種類和數量繁多,漁業資源豐富,發展海洋牧場具有明顯的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截至2022年底,煙臺市共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43處。本次調研了煙臺市4大海洋牧場帶中29家海洋牧場,如表1所示。其中蓬萊區10家、牟平區7家、龍口市和海陽市各3家、萊州市和開發區各2家及芝罘區和萊山區各1家,類型包括田園型、投礁型、底播型、游釣型和裝備型。依托于海洋牧場的快速發展,海水網箱養殖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進一步發展深水網箱養殖,2020年煙臺市啟動了“百箱計劃”,計劃建造100座深遠海智能化養殖網箱平臺,為我國深遠海網箱養殖提供帶頭示范作用[7]。
1.2 網箱類型
隨著近海資源的日漸緊張,依靠海上智能化平臺發展深遠海智能網箱養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根據不同的分類依據,可將網箱分為諸多種類。
根據網箱的用途,分為常規型養殖網箱和休閑型養殖網箱。常規型養殖網箱,主要的用途是產出海水產品,并直接進行銷售或進一步加工,養殖品種多為經濟價值較高的海水產品;休閑型養殖網箱,主要的用途是供游客垂釣休閑,養殖的品種一般為適合垂釣的、成體較大的魚類。煙臺孔記田園型海洋牧場常規型網箱養殖對象為海參和脈紅螺,收獲的海參和脈紅螺經過加工后進行對外銷售;其休閑型養殖網箱養殖的對象為大瀧六線魚和許氏平鮋,結合海洋牧場養殖平臺、海釣船等,發展休閑海釣。
根據網箱的工作方式,分為浮式網箱、沉式網箱和升降式網箱[8]。浮式網箱,即浮于海面之上的網箱,造價較低,日常管理與維護比較方便,但對框架材料要求較高;沉式網箱,即位于海面之下的網箱,可升至海面,對框架材料要求較低,但日常管理難度大;升降式網箱,所處深度可以隨著海上氣候條件進行調節,可以有效躲避惡略氣候條件,但造價較高。根據不同養殖水域水深及流速等因素,可選擇適合的網箱。目前,煙臺市海洋牧場以浮式網箱和升降式網箱較多。高山島游釣與裝備復合型海洋牧場放置的10個深遠海網箱均為重力式浮式網箱。
根據網箱的框架材質,分為天然材料網箱、金屬網箱和合成材料網箱[9]。天然材料網箱是指用天然材料制成的網箱,穩定性較低,不適合規模化、智能化的網箱養殖;金屬網箱是指用合金金屬材料制成的網箱,穩定性較好,但容易遭受腐蝕;合成材料網箱是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合成材料制成的網箱,穩定性好、耐腐蝕,但造價較高。目前,多數海洋牧場基本上已經摒棄了天然材料網箱,采用金屬網箱或合成材料網箱。山東省萊州市太平灣海域明波國家級海洋牧場已經建成網箱分類如表2所示。
1.3 養殖苗種選育
目前,煙臺市海洋牧場網箱養殖的品種主要有許氏平鮋、花鱸、大瀧六線魚、綠鰭馬面鲀、斑石鯛、半滑舌鰨、石斑魚、海參和脈紅螺等。此外,煙臺經海海洋牧場正在進行虹鱒的養殖試驗。
苗種的選擇主要受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網箱種類的影響。為了保持生產養殖的可靠性,使苗種能夠順利長大,海洋牧場會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養殖品種生物學特性來選擇培育苗種,選擇能適應當地水域條件、不需要越冬、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短的品種進行養殖。
目前,網箱養殖苗種的獲得途徑主要有海區野生和人工繁殖兩種[10]。煙臺市海洋牧場苗種的來源以人工繁殖為主,人工繁殖的苗種又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從外界購買苗種,一個是建立育苗基地進行培育。在被調研的29家海洋牧場中,只有9家海洋牧場建有深水網箱養殖苗種育苗基地,其余則需要從外界購買苗種。從外界購買苗種不僅無法保障苗種的健康情況,還增加了養殖成本,育苗基地的缺乏成為了限制網箱養殖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1.4 日常管理
網箱管理是海水網箱養殖的一個重要部分,網箱的管理情況直接決定著資金投入和海水產品的產出。5家裝備型海洋牧場均建有綜合智能網箱平臺,實現了對養殖網箱的智能化管理,方便了工作人員對網箱的日常管理及維護,提高了生產效率。高山島游釣與裝備復合型海洋牧場建設有深遠海綜合型智能網箱平臺,平臺上配備完善的生活設施,為從事深遠海網箱養殖的工作人員提供了海上庇護場所;平臺的可變載荷30~50t,是深遠海養殖油、水、飼料和養殖工具等的存儲和中轉場所,保證了在連續惡劣天氣下網箱養殖的正常進行;同時,平臺還搭載了水文、氣象監控模塊及海上微波基站,實現含氧量、水溫、流速、流向及氣象參數的實時傳輸及監控。其余的24家海洋牧場,網箱平臺的建設情況參差不齊,對網箱管理的投入較少。山東省煙臺養馬島東部海域孔記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共建設有常規型網箱和休閑型網箱18個,但僅設置了兩個普通養殖管理平臺(5m×5m),只能實現網箱的一些基本的管理工作,限制了網箱向規模化、智能化的發展。
1.5 科研創新
目前,我國海水網箱的制造已經擺脫了純進口模式,實現了國產化,但是在材料、設計及工藝方面仍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科研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1]。
在被調研的5家涉及裝備型的海洋牧場中,有4家海洋牧場與高校和科研所等合作進行深水網箱養殖的開發與創新,1家海洋牧場未進行網箱的研發,具體如表3所示。其余的海洋牧場由于網箱養殖并不是主要的經營項目,網箱研發工作大都剛起步或未進行。
1.6 養殖效益
1.6.1 社會效益
海洋牧場網箱養殖帶來的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可以增加海水魚類產量,滿足人類對于優質蛋白質的需求;二是可以促進煙臺地區網箱養殖育苗、養殖、加工、銷售、餐飲和旅游等相關行業的發展,通過與當地漁民進行合作,增加就業機會;三是有利于調整漁業產業結構,促進傳統漁業的轉型。山東省煙臺養馬島東部海域孔記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積極推動養馬島及金山港周邊漁民參與到海洋牧場的建設及管理過程當中,安排漁民轉產轉業20人,增加就業崗位100多個;山東省萊州市太平灣海域明波國家級海洋牧場吸納周邊23名漁民、退役軍人等到牧場就業,從事海洋牧場網箱的建設、看護管理、漁業生產等工作。同時通過發展休閑網箱及海水產品加工業,帶動社會增收超過3000萬元,帶動周邊刁龍嘴村、朱家村、三山島村和埠西村等鄉村經濟發展,帶動就業80人以上。海洋牧場的建設有效地保護和增加了漁業資源,使漁業增產,漁民增收,推動了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漁業經濟的發展。
1.6.2 生態效益
通過大力發展深水網箱養殖,促進網箱養殖由淺海向深海轉移,減輕近岸水域的養殖壓力,更好地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促進我國海水網箱養殖業的轉型。
所有被調研的海洋牧場在網箱養殖的過程中均注重對海洋環境的保護,積極響應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制定了嚴格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如山東省廟島群島北部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制定的工作方案中將加大國家級海洋牧場海區海洋環境監管力度,防止海洋污染,減少赤潮現象發生,避免出現海洋生物因缺氧發生大面積死亡事件列入其中。高山島游釣與裝備復合型海洋牧場在環境評估報告中對海洋牧場的水質保護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1.7 加工與銷售
1.7.1 加工情況
隨著海洋牧場的發展和深水網箱養殖技術的提高,煙臺市海水產品產量顯著增長。由于海洋牧場設施環境的開放性,主要養殖對象的產量提高的同時,也豐富了副產品產量[11]。由于海水產品內臟、肌肉等具有水分含量大、酶活性高的特點,在收獲時的保鮮處理、初加工和冷鏈運輸管理能力方面有較高的要求[12]。
目前,海洋牧場產品的特點是附加值不高,80%的海洋牧場只依靠出售海洋牧場初級產品,未涉及加工和物流產業鏈[13]。加強推進海水產品和加工副產物的高值化利用方面的探索,使煙臺市海水產品加工業不斷向精深加工方向拓展,是目前漁業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有效轉變生產方式、調整生產結構、降低產能、減少污染的重要舉措[14]。
網箱中的養殖種類豐富多樣,主要有魚蝦貝類、海藻類,以及海參、鮑魚、牡蠣等海珍品。在調研的海洋牧場中,受市場飲食習慣的影響,對于魚類基本采取輕加工或不加工的方式,以保活或冷凍處理為主,不涉及精深加工。以山東耕海裝備型省級海洋牧場耕海1號為例,養殖規模150t,目前其加工現狀是不加工,全部銷售活魚,由于優質的生長條件和良好的管理,鮮活魚類單價較高,可以保證利潤。
海珍品加工以凍干等傳統工藝為主,其中少數國家級海洋牧場企業涉及精深加工,在海參產業形成了養殖流通過程的產業鏈。如東宇海洋牧場,90%的海參進行加工,除傳統輕加工的干制海參,還研發生產了海參花壓片、海參酒及海參花系列化妝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實現原料的高值化利用。
1.7.2 銷售情況
作為漁業3大傳統產業之一,海水產品銷售是現代漁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牧場海水產品銷售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對于多數采取不加工方式的活魚及牡蠣等,海洋牧場一般選擇一部分在當地銷售,一部分經過冷凍在外地銷售。對于海參等采取輕加工及精深加工,海洋牧場選擇在當地專賣店、網店等形式銷售,前者通過游客宣傳、以質量優勢招攬回頭客等途徑宣傳,后者與前者相配合,并且通過電視、報刊、微信公眾號和抖音快手等途徑擴大傳播范圍。
海洋牧場產品銷售進一步傳播和影響范圍擴大都離不開冷鏈物流技術。海水產品冷鏈物流是科學管理海水產品供應鏈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煙臺市冷鏈物流起步較晚,在規模化、專業化、系統化發展方面與威海市、青島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由于產品通過冷鏈物流通道的比例較低,缺乏持續發展和改進的動力[15]。煙臺市需要不斷完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海水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構建,這對實現擴大海洋牧場產品銷售范圍,提高海洋牧場產品影響力至關重要。
2 存在問題
2.1 育苗基地少,缺乏全養殖周期品種
煙臺市海洋牧場的深水網箱養殖中主要養殖斑石鯛、真鯛、石斑魚、許氏平鲉、鱸魚、大瀧六線魚、大黃魚和大菱鲆等優質海水經濟魚類品種,由于其高質量受到當地及外地消費者的認可,顯示良好的養殖性狀及經濟效益。然而,北方魚苗種類較少,并且沒有可以越冬的養殖品種,海洋牧場只能選擇南方品種如斑石鯛,以實現當年養殖、當年生長達到商品規格、當年收獲的目的。
海洋牧場魚類養殖目前缺乏能夠在海域全年進行養殖的品種,不能實現網箱全養殖周期,以至于秋季全部收獲后造成冬季網箱出現閑置現象,須等到春季才能繼續投漁。網箱冬季閑置不僅影響產量,還制約產業化形成,更造成資源浪費。此外,網箱苗種供應不足,魚苗來源少,全市很少有專業的海水魚苗育苗生產場點。苗種供不應求,嚴重影響了煙臺市海洋牧場的快速發展。
2.2 養殖配套裝備技術有待進一步完善
深水網箱養殖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如深水網箱養殖要面對風浪沖擊,需要解決投食、固定、疫病防治等難題,這些都需要相應配套技術[16]。養殖配套裝備包括投餌機、自動監控系統、分級與起捕設備、網衣清洗機、自動報警系統、網衣防污處理、起網機和多功能工作船等,尤其是渾濁海域的水下監控設備、網箱安全警示系統和網具縫合機等[17]。目前,煙臺市海洋牧場中除少數發展快、資金充足的龍頭企業外,由于多數養殖企業規模小,養殖配套設施存在機械化與自動化水平較低、單位水體養殖產量不高的問題,養殖配套設施性能和安全系數,以及深水網箱養殖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都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外,網箱下水后對后續供給的需求量大,而配套產業供應端不穩定給海洋牧場企業帶來困擾和后顧之憂,制約了深海網箱產業的快速發展。
2.3 深水網箱養殖產業鏈不完善
深水網箱養殖是一項需要三產融合的系統工程,產業關聯度顯著。然而,煙臺市海洋牧場深水網箱養殖產業化程度不高,企業的生產環節主要集中在養殖、捕撈,個別發展較快、較好的企業涉及休閑觀光領域,在加工、銷售、物流運輸、冷鏈輸送和品牌建設等下游環節還很不健全。魚類加工產品開發較少,缺乏深加工、精加工,附加值較低,迫切需要終端產品的開發。很多網箱的養殖產品一直停留在鮮活銷售為主的情況,靠口碑吸引回頭客和口口相傳介紹新顧客。網箱產品的品牌與煙臺蘋果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較大差距,在海水產品大量集中上市時優勢不明顯。
2.4 深水網箱養殖規模化程度不高
雖然煙臺市深水網箱養殖的發展取得了很多階段性成果,出現了一批發展快、規模大的龍頭企業,但養殖總體仍然呈現出小型企業數量多、分布松散、組織化程度低的特點,還沒有產業集團的出現,不同區域之間的交流互動也不夠深入,龍頭企業對小型企業的帶動作用不夠顯著、相互間合作不夠密切及產業信息流通不夠順暢,相關合作社、漁業協會的作用有待進一步增加。相對小而散的產業布局不利于更多資金和技術人才的吸引,也造成了成本的利用效率不高,制約了產業經濟抵抗風險的能力,不利于產業的快速發展。
2.5 政府支持力度不夠,金融支撐體系有待健全
深水網箱養殖因為其離岸化、大型化、智能化的特點,養殖和海上作業固定成本高,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資金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完備的金融支撐體系是其健康長遠發展的強力保障。我國目前深水網箱養殖的金融支撐體系仍處在探索發展階段,其作用遠不及產業預期需求。由于深水網箱養殖風險高,第三方公司擔保意愿低,銀行類金融機構從自身穩健性發展角度考慮,不愿意提供大量的貸款[18]。雖然煙臺市在海洋牧場深水網箱養殖建設過程中有補貼,但在扶持產業的長期發展缺乏持久穩定的政策,財稅政策的落地速度與實施效率也有待提升。行業資金補貼有逐年減少的情況。
3 發展對策
3.1 加強苗種基地建設,重視新品種開發
海洋牧場應積極與科研院所、高校在品種選育方面進行合作,開展相關技術研究,通過多種手段如基因工程手段選育、改良野生品種;引進、開發新的養殖品種,篩選和培育適應深水網箱養殖并可耐低溫的優質魚種,使網箱實現全養殖周期以支持產業化養殖[19]。同時,煙臺市應加強扶持建設本地海水養殖苗種體系工程,扶持建設本地優良品種的原種場,為海洋牧場提高利潤和為人類提供海洋蛋白作出貢獻。
3.2 重視養殖配套裝備技術研發與推廣
深水網箱養殖系統不是一個孤立的單一養殖裝備,還應有必備的配套裝備才能提高生產率[20]。裝備型海洋牧場要堅持裝備型海洋牧場的發展,堅持現代化科研建設,掌握關鍵裝備技術,規范發展。海洋牧場企業以協同創新中心為平臺,與行業企業、科研單位、院校研究所等建立產業和科研方面的合作,重視與產業配套設施密切結合的研發工作,加強研發成果的推廣,依托山東制造大省的制造企業發展裝備,將技術與養殖實踐密切結合,用以解決實質性問題,提高生產力和養殖效率。借鑒國內外相關技術,研發適合本地環境的配套設施。同時,要加強技術龍頭的培育,堅持網箱及配套產品持續穩定的供應,并提供后續維護服務,解除中小海洋牧場企業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的后顧之憂。
3.3 貫徹三產融合理念,延伸產業鏈條
海洋牧場企業繼續加大深遠海網箱基地建設,利用網箱裝備帶動海洋牧場上下游產業聯動。利用綜合平臺向深遠海發展,拓展養殖業的發展,繼續踐行休閑漁業的理念,將產學研相結合,顛覆傳統漁業的限制,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政府部門應重視推動和扶持養殖產品的加工和綜合利用技術的開發,加快精加工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提升精深加工的能力,探索新型加工工藝,生產更多高附加值產品,延長深水網箱養殖產業鏈,增加魚類產品的價值,提高企業的利潤。同時,海洋牧場企業要重視推進品牌建設,保證產品品質,樹立品牌形象,還要運用現代化的營銷手段,持續完善直銷運輸、冷鏈物流的建設,不斷擴大銷售地區,開拓國內外市場。
3.4 堅持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深水網箱養殖的規模化、集約化是未來綠色可持續養殖的發展方向[21]。為發展和完善煙臺市網箱養殖產業,海洋牧場深水網箱養殖企業之間要加強集中度和合作度,改變小而散的分布布局,降低養殖、加工、運輸及銷售成本,充分發揮相關合作社和漁業部門的作用,加強生產信息和市場信息的流通,包括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合作層次,共享知識成果,加強區域和企業間的合作交流互助關系,做強區域漁業經濟,走標準化、合作化、品牌化道路,以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更多資金及資源的灌入,提升產業的宏觀管理水平,提高風險抵御能力,提高深水網箱養殖的經濟回報率。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深水網箱養殖金融支撐體系
健全發展深水網箱養殖金融支撐體系是一個需要長期發展的過程,政策性銀行及商業性銀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深水網箱養殖的貨幣信貸支持,積極拓展新模式如融資賃資在養殖建設上的應用,解決發展中的資金問題。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加大資金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相關財稅政策的落地速度與實施效率,加強配套設施及網箱修復等后期工作的資金支持,加大對優質苗種、優質飼料等生產方面的引導性補貼,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和杠桿作用,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提高企業生產積極性,促進深水網箱養殖持續健康發展[22]。
4 結束語
傳統網箱一般都依附于沿岸港灣,由于網箱數量多、養殖密度大,水交換能力差,以及殘餌等因素,造成網箱養殖對近岸生態環境的破壞及養殖對象的品質下降等問題。在近海漁業資源衰退及傳統海水網箱養殖發展受限的背景下,以海洋牧場網箱養殖為代表的深水網箱養殖成為我國海洋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對煙臺市海洋牧場深水網箱養殖的調研,找出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期推動我國海洋牧場深水網箱養殖的進一步發展,從而推動我國漁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