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階段轉變理論指導的照顧者賦能教育模式聯合個體飲食計劃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方法:將2021年3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39例血液透析患者納入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將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1例血液透析患者納入觀察組,實施階段轉變理論指導的照顧者賦能教育模式聯合個體飲食計劃;比較干預前及干預2個月后兩組患者營養狀況【血鈣、血磷、血紅蛋白(Hb)、血漿白蛋白(Alb)】以及疾病感知【采用疾病感知問卷(BIPQ)】、應對方式【采用醫學應對問卷(MCMQ)】、自我管理行為【采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HD-SMI)】、生活質量【采用腎臟病專用生活質量簡表(KDQOL-36TM)】。結果:干預2個月后,兩組患者血鈣及血磷水平較干預前降低(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Hb及Alb水平較干預前升高(Plt;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干預2個月后,兩組BIPQ評分及回避、屈服評分低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干預2個月后,兩組面對評分、HD-SMI評分、KDQOL-36TM評分高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結論:階段轉變理論指導的照顧者賦能教育模式聯合個體飲食計劃能夠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況,提高其疾病感知水平,促進患者采取積極應對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
血液透析;階段轉變理論;賦能教育模式;個體飲食計劃;疾病感知;自我管理;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9.004"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9-0014-04
Effect of Caregiver Empowerment Education Model Guided by Phase Change Theory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 Diet plan on Hemodialysis Patients
Ding Xuan,Yu Jing,Han Qia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Jiujiang Jiangxi 33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aregiver empowerment education model guided by phase change theory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 diet plan on hemodialysis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39 hemodialysis patients admitted from March 1 to December 31,2021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given routine intervention.A total of 41 hemodialysis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anuary 1 to December 31,2022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 caregiver empowerment education model guided by phase change theory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 diet plan was implemented.The nutritional status(blood calcium,blood phosphorus,hemoglobin,plasma albumin),illness perception(BIPQ),coping style(MCMQ),self-management behavior(HD-SMI) and quality of life(KDQOL-36TM)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2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2 months of intervention,the levels of blood calcium and blood phosphoru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Plt;0.05),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lt;0.05);the levels of Hb and Alb were increased(Plt;0.05),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lt;0.05).After 2 months of intervention,the BIPQ scores,avoidance and yield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Plt;0.05),and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lt;0.05).After 2 months of intervention,the FACE scores,HD-SMI scores and KDQOL-36TM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Plt;0.05),and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lt;0.05).Conclusion:The caregiver empowerment education model guided by the phase change theory combined with individual diet plan can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improve their illness perception,promote patients to adopt positive coping styles,and can improve their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as well.
【Key words】
Hemodialysis;Phase change theory;Empowerment education model;Individual diet plan;Perception of illness;Self-management;Quality of life
血液透析常應用于尿毒癥等腎臟疾病治療,利用對流和彌散幫助患者將代謝廢物、多余水分及有害物質排出體外,達到凈化血液的效果。血液透析可改善患者炎性狀態,減輕患者病痛,延長患者生存期,然而血液透析對β2-微球蛋白等中、大分子物質清除效果欠佳,長期治療易引發毒素累積、皮膚干燥、瘙癢等不良反應,影響患者治療舒適度[1]。此外,血液透析患者會因饑餓素下降、炎癥等導致食欲缺乏,進而引發營養不良、肌小癥等,降低患者生存質量[2]。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可直接影響患者血液透析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多數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欠佳[3]。疾病感知是慢性病研究的重要熱點之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應對方式[4]。階段轉變理論可以改變個體不良生活方式,賦能教育模式能夠督促患者改變自我認知和生活習慣。有研究證明,階段轉變理論、賦能教育模式均在腹膜透析患者護理中取得顯著效果,可提高患者自護能力,改善其生活質量[5-6]。為探究階段轉變理論指導的照顧者賦能教育模式聯合個體飲食計劃對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感知及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3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血液透析時間≥3個月;年齡≥18歲;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同時進行腎移植或血液透析者;合并心、腦等嚴重并發癥者;精神疾病或溝通障礙者;近期有大手術史者;生活不能自理者;嚴重消化系統疾病者;嚴重基礎性疾病者。根據階段轉變理論指導的照顧者賦能教育模式聯合個體飲食計劃在我院的實施時間進行分組。將2021年3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39例血液透析患者納入對照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46.43±4.42)歲;原發病:腎小球腎炎15例,高血壓腎病12例,糖尿病腎病8例,其他4例。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41例血液透析患者納入觀察組,男28例、女13例,年齡(46.29±4.35)歲;原發病:腎小球腎炎18例,高血壓腎病11例,糖尿病腎病6例,其他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干預。分發健康教育手冊,內容包括飲食、生活方式、運動、心理等。發放水鹽控制飲食食譜,控制水鹽攝入。講解血液透析重要事項,使患者及照顧者理解健康教育內容。
1.2.2 觀察組 實施階段轉變理論指導的照顧者賦能教育模式聯合個體飲食計劃。腎臟內科醫生、營養師、血液透析護士及心理咨詢師根據患者情況共同制訂干預措施。
1.2.2.1 階段轉變理論指導照顧者 ①無意圖期:加強對照顧者的宣傳教育,使其了解容量負荷及低鹽飲食對血液透析的重要性。②意圖期:指導照顧者辨別容量和低鹽飲食控制中產生的問題,教會其應對方法,糾正飲食誤區,告知其攝入優質蛋白、戒煙酒、適當鍛煉的益處;告知照顧者關于患者血液透析、用藥、飲食、生活等情況,并讓其定期記錄;針對血液透析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內容對照顧者進行培訓。③準備期:指導照顧者制訂短期行動計劃。④行動期:指導照顧者錄制透析過程,掌握患者飲食改變情況。⑤維持期:照顧者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肯定其行為改變,并督促其繼續堅持。
1.2.2.2 賦能教育 ①開展專題講座,強調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對血液透析的影響,每周1次,每次1 h。②舉辦血液透析患者交流會,為患者提供食物模型、食物成分表及水鹽控制圖文手冊,開展疾病知識競賽,提高患者學習積極性,請榜樣患者分享經驗、心得。③制作血液透析相關飲食教育視頻,每次進行透析時播放,加深患者理解。④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主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指導患者及家屬記錄每次抽血前患者攝入的食物、量、烹飪方法等,結合檢查結果進行針對性指導,引導患者了解自身問題,制訂計劃;耐心傾聽患者內心想法,疏導其不良情緒。
1.2.2.3 個體飲食計劃 ①依據血液透析飲食指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膳食結構、水鹽平衡控制、蛋白質攝入、磷和鉀等成分攝入、烹飪方法等。②根據本地常見食品結合患者自身飲食習慣,參照中國食物成分表制訂個體化食物成分表。選用食物包括谷薯、水果、蔬菜、奶、豆類及其制品等常見7大類食物,每類食物含20~60種,計算每種食物能量、蛋白質、磷、鉀、鈉等營養素含量,每大類食物按含磷量由高至低排序。③血液透析專職護士定期隨訪出院患者,了解其飲食及透析情況,并為患者答疑解惑。
1.3 觀察指標
1.3.1 營養狀況 采用ichem-530檢測干預前和干預2個月后患者的血鈣、血磷、血紅蛋白(Hb)、血漿白蛋白(Alb)水平。
1.3.2 疾病感知 采用簡易疾病感知問卷(BIPQ)[7]評估患者干預前和干預2個月后疾病感知情況,問卷包括認知表證(5個條目)、情緒表證(2個條目)、對病因的評價(1個條目),每個條目計0~10分,總分0~80分,分數越高表示疾病感知越嚴重。
1.3.3 應對方式 采用醫學應對問卷(MCMQ)[8]評估患者干預前和干預2個月后應對方式,問卷有面對、回避、屈服3個維度,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計1~4分,總分20~80分,分數越高表示該應對方式頻率越高。
1.3.4 自我管理行為 采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HD-SMI)[9]評估患者干預前和干預2個月后自我管理行為,問卷有伙伴關系(4個條目)、問題解決(5個條目)、執行自我管理(7個條目)、情緒處理(4個條目)4個維度,共20個條目,計1~4分,總分20~80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強。
1.3.5 生活質量 采用腎臟病專用生活質量簡表(KDQOL-36TM)[10]評估患者干預前和干預2個月后生活質量,量表有癥狀與問題、腎臟負擔、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腎臟疾病影響5個維度,共36個條目,各維度原始得分采用評分模板換算為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或Fisher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營養指標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BIPQ評分比較 見表2。
2.3 兩組干預前后MCMQ評分比較 見表3。
2.4 兩組干預前后HD-SMI評分比較 見表4。
2.5 兩組干預前后KDQOL-36TM評分比較 見表5。
3 討論
近年來,慢性腎臟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已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病重要治療手段,能夠代替腎臟排毒功能,維持患者生命,但長期血液透析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工作,也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同時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1]。有研究表明,有效的護理能夠緩解血液透析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2]。階段轉變理論能夠依據患者行為所處不同階段,給予針對性干預措施,改變患者不良飲食或生活習慣。賦能教育模式依據患者情況確定問題、設定目標、制訂計劃、表達情緒、評價效果,強調患者在治療中占主導地位。個體飲食計劃根據患者3 d飲食情況,推測營養素攝入情況,控制患者飲食。
基于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能夠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低鹽飲食控制,賦能教育模式可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狀態,個體化食物成分表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飲食依從性,改善其相關指標[13-14]。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低磷飲食控制,降低其疾病感知[15]。疾病感知反映患者自身心理應對方式,水平越低患者多采取積極應對方式[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2個月后血鈣、血磷水平以及BIPQ、回避、屈服評分低于對照組(Plt;0.05),Hb、Alb水平及面對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5);表明階段轉變理論指導的照顧者賦能教育模式聯合個體飲食計劃能夠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狀況,降低疾病感知水平,促進其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這可能是因為根據患者飲食習慣及身體狀況制訂個體飲食計劃,并進行針對性飲食指導,調控患者水鹽、蛋白質等營養素攝入,改善患者營養狀態;開展專題講座患者交流會及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血液透析及相關知識,降低其疾病感知,進而改善應對方式。
有研究報道,延續性護理可以減輕血液透析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其營養狀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減少并發癥發生,進而改善生活質量[17-1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2個月后HD-SMI評分、KDQOL-36TM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5);提示階段轉變理論指導的照顧者賦能教育模式聯合個體飲食計劃能夠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改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可能是醫護人員及照顧者在患者疾病各階段循序漸進引導患者改變其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醫護人員指導患者血液透析操作,并邀請榜樣患者分享經驗,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提高了自我管理行為能力;家屬陪伴及支持,減輕患者孤獨感,耐心傾聽患者內心想法并疏導其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階段轉變理論指導的照顧者賦能教育模式聯合個體飲食計劃能夠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狀況,降低疾病感知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行為能力和生活質量,有利于疾病治療。
參 考 文 獻
[1] 劉曉琴,張潔,張曉寧.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醫行為依從性和舒適度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5):555-558.
[2]黃楊,張秀峰,程宇.延續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8,29(5):734-736.
[3]李倩云,魏翠玲,張欣,等.基于癥狀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狀況、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3,39(5):347-354.
[4]李艷艷,單巖,杜理平,等.希望水平及應對方式對血液透析病人疾病感知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16):2741-2744.
[5]蔡明玉,龔文姜,李雪,等.行為轉變理論模式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的效果研究[J].中國血液凈化,2020,19(5):305-309.
[6]田瑞杰,王薈蘋,吳歌.賦能教育在腹膜透析相關性腹膜炎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20,34(15):2752-2755.
[7]梅雅琪,李惠萍,楊婭娟,等.中文版疾病感知問卷簡化版在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信效度檢驗[J].護理學報,2015,22(24):11-14.
[8]沈曉紅,姜乾金.醫學應對方式問卷中文版701例測試報告[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1):18-20.
[9]李慧,曹迎東,姜亞芳,等.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引進及信效度檢測[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1):1392-1395.
[10]許敏,徐旭娟,施文芳,等.中文版腎臟病生存質量簡表在終末期腎臟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5,41(15):1814-1816.
[11]林晶晶,陳少華,姚曦,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早期死亡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腎臟病雜志,2020,36(8):595-600.
[12]劉思,陳蕾竹,白桂林.舒適護理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的研究[J].貴州醫藥,2020,44(12):1997-1998.
[13]李阿敏,趙云飛,周立恒,等.基于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低鹽飲食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及低鹽飲食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20,21(4):359-361.
[14]陳金霄,施素華,鄒麗敏,等.賦能教育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及營養狀態的影響[J].中國血液凈化,2018,17(2):123-125.
[15]高翠翠,曾華韞,彭紅云,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磷飲食依從性與健康信念、疾病感知的相關性[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10):1447-1450.
[16]李艷艷,單巖,杜理平,等.慢性腎臟病患者疾病感知與恐懼疾病進展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3):258-261.
[17]何莉,黃燕林,侯璐蒙,等.基于5E康復模式的延續性護理在慢性腎臟病礦物質與骨異常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廣西醫學,2020,42(5):651-655.
[18]麥建玲,桂屏,方坤洋,等.跨科延續優質護理對初始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術后并發癥、營養、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23,36(3):147-150.
本文編輯:趙 雯" 2023-05-27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