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基于肯定效果多維度縱深強化護理在肺癌預防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收治的130例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參考組和實驗組各65例,參考組予以常規護理,實驗組實施基于肯定效果多維度縱深強化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及纖維蛋白原濃度)、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及靜脈血栓發生情況。結果:護理后,兩組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及纖維蛋白原濃度均優于護理前(P<0.01),且實驗組優于參照組(P<0.01);護理后,兩組SF-36評分高于護理前(P<0.01),且實驗組高于參照組(P<0.01);實驗組靜脈血栓總發生率低于參考組(P<0.05)。結論:基于肯定效果多維度縱深強化護理能夠降低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有效提升治療效率效果,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提升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
肯定效果;多維度縱深強化護理;肺癌;生活質量;靜脈血栓形成;凝血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54"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9.050"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9-0159-04
近年來,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在所有惡性腫瘤中,肺癌的發病率居于首位[1]。據臨床調查統計發現,我國肺癌發病率占全部惡性腫瘤第一位,且男性普遍高于女性,同時肺癌也是最易發生靜脈血栓的疾病之一。肺癌患者的血液多呈現高凝狀態,血液流通不順暢,致使靜脈血栓的形成,且癌細胞也會形成癌栓。目前臨床上主要采取放療治療,幫助患者緩解病情,增加存活概率,但經過長期的治療易并發靜脈血栓形成、異位激素分泌綜合征等癥狀,嚴重威脅其生活質量,對其心理造成負擔。研究顯示[2],針對患者實施有效護理措施,能夠減少發生深靜脈血栓風險。基于肯定效果多維度縱深強化護理模式是近年來臨床學者新總結的護理模式,通過優化及完善對具有肯定問題解決因素的護理模式,從而獲得更突出護理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本院收治的130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9版)》[3]中診斷標準者;②預計生存時間>5個月者。排除標準:①已發生靜脈血栓者;②有精神類疾病者;③依從性差者;④合并重大疾病者。使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參考組和實驗組各65例。參考組男35例、女30例,年齡42~73(53.25±3.41)歲;疾病類型:腺癌35例,鱗狀細胞癌20例,小細胞癌10例;病程(12.87±2.11)個月。實驗組男36例、女29例,年齡43~72(51.85±3.23)歲;疾病類型:腺癌34例、鱗狀細胞癌21例、小細胞癌10例;病程(13.21±1.87)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同意書。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
1.2.1 參考組 實施常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生命體征與環境管理:細致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包括心率、血壓等,并定期進行心、腦電圖檢查。確保治療環境的清潔與衛生,嚴格限制探視人員的數量與探訪次數,以維護患者的休息與康復環境。在患者接受降低顱內壓治療時,護理人員需精確控制輸液速度,并密切關注輸液部位,及時發現并處理發熱、腫脹等異常情況。②呼吸道護理:定期清理患者口腔內的粘液、嘔吐物等分泌物,防止誤吸事件發生。必要時采用口咽或鼻咽氣道輔助呼吸。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定時協助其翻身、拍背,并進行皮膚護理,預防壓瘡等并發癥。拍背時手掌呈弓形,五指并攏,從肺底自下而上輕柔拍打,以促進痰液的順利排出,保障患者的呼吸道暢通。③心理護理:積極聯合心理咨詢師,每2 d與患者展開一次深入而溫馨的對話,構建基于信任與理解的和諧護患關系。細致的觀察患者的情緒波動與個性化治療需求,為患者量身定制心理支持方案,確保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溫暖與關懷。對情緒波動較大的患者,給予及時的安撫與鼓勵,幫助其調整心態,積極面對治療。在必要時遵照醫囑為患者提供小劑量的鎮靜藥物,以緩解其緊張情緒,確?;颊吣軌蛟谄胶偷臓顟B下接受治療與護理。④健康教育:護理人員以每次30 min、1次/d的頻率采用書籍、短視頻等形式,向患者詳細講解相關疾病的健康知識,確?;颊叱浞掷斫獠⒄莆掌漕A后護理措施、注意事項及自我管理能力。在解答患者疑問時,采用簡單易懂的語言,確保信息傳遞的準確性與有效性。⑤康復訓練:待患者病情平穩后,根據其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的康復訓練計劃。以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如滾筒訓練(于桌上置訓練用滾筒,患者取坐位并雙手插握,用健側帶動患肢向前方滾動滾筒,促進上肢伸展運動)。
1.2.2 實驗組 實施基于肯定效果多維度縱深強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組建小組:由多名醫護人員組成基于肯定效果多維度縱深強化護理小組,對組員進行相關知識的系統化培訓,使其能夠對護理內容及執行意義有著明確的認知,并定期進行考核,鼓勵組員及時發現該護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通過對患者個人信息(包括病情發展情況、自身恢復狀況、對疾病的耐受度等)進行分析并制訂護理方案,在對其臨床信息收集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的調整和選擇,將預防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縱深強化護理模式融入其中,過程中也需對其心理狀況進行實時監測。②干預時,應注重科學分析病癥進展及并發癥發生的處理:基于肯定效果的多維度縱深強化護理,不僅是對患者實施淺表的常規臨床護理,還是縱深至個體化的疾病進展探索,對癥護理和對因護理共同實施,兩者相輔相成。由于在分析并發癥形成原因及病情進展中會涉及多個科室和不同方面的心理內容,因此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醫護人員要更加細致化、科普化進行教導,確保每一位患者能夠清晰地了解疾病。③心理護理:醫護人員要注重細節,不僅是簡單實施護理,還要將護理細節及護理要點及原因告知患者,如在預防靜脈血栓時,除了要告知其要定期翻身、肢體活動,還要為其講解這樣做的原因及靜脈血栓形成機制,構建護理細節,并在護理過程中不斷詢問并聽取其意見或建議,以提升護理效果。④康復訓練: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病程進展及身體狀態,制訂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如呼吸訓練(雙手于上腹部疊放,吸氣與呼氣時配合腹部收縮與隆起,用力咳嗽,每次1 min)、腹式呼吸(取半坐位,雙手分別置于腹部和上胸部。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內收,輔助手稍用力幫助回復,8次/min,3次/d)等,過程中護理人員需隨時觀察其呼吸頻率、血壓等體征變化,若發現異常,立即停止。⑤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采用本院自制的《肺癌健康手冊》(包含病因病癥、診療方法、預后護理、注意事項及預后并發癥情況),與患者及家屬開展30 min的健康教育宣傳,幫助其掌握肺癌及預后靜脈血栓復發癥狀的危害。同時結合科普短視頻,利用場景、人物及生動講解引導患者認知消極健康行為(以治療依從性差,對治療、預后康復有危害的行為為主),告誡其預后配合性差可導致的不良后果,如延長治療周期等。以1次/5 d、每次45 min的頻率開展健康專題講座,通過腫瘤科與呼吸科主治醫師專門講解肺癌與靜脈血栓預后康復治療,邀請獲益治療者開展分享案例,利用同伴健康教育激發患者對預后康復干預的良好結果預期。⑥合理飲食:癌癥屬于慢性消耗病,患者需攝入充足的營養,以清淡的飲食為主,不可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以減少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并積極補充維生素。
1.3 觀察指標 ①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4]評估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該量表包含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疼痛、氣促5個維度,每個維度的分值均為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健康狀況越好。②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及纖維蛋白原濃度。③靜脈血栓發生情況:包括肺部靜脈血栓形成、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及上肢靜脈血栓形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凝血功能比較 見表2。
2.3 兩組靜脈血栓形成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3。
3 討論
肺癌的具體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已知的危險因素有空氣污染、吸煙、遺傳因素、接觸放射性物質及慢性肺部疾病,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增加了肺癌的發生風險[5]。靜脈血栓形成是惡性腫瘤較為常見的并發癥,是一類由血液凝滯、血管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等因素導致的疾病,這種病理狀態導致血液在靜脈內異常凝結,進而造成靜脈血管的部分或完全堵塞,導致循環系統及相應器官功能的障礙,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的危險因素之一[6]。靜脈血栓的出現,往往預示著患者病情的加速進展以及生活質量的下降。因此,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對預防靜脈血栓形成有意義。
3.1 對凝血功能及預防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 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的凝血系統之間存在著平衡與調節機制,這一動態平衡受到神經體液的精細調控,確保了血液既不會無故溢出血管壁造成出血,也不會在血管內異常凝固形成血栓,從而維護了血液循環的暢通無阻。肺癌侵襲使得平衡被嚴重打破,肺癌細胞不僅促進凝血功能的異??哼M,還削弱了抗凝血及纖溶系統的正常功能,導致機體進入一種易于形成血栓的“前狀態”,甚至直接引發血栓形成。反之,這種失衡也可能導致低凝狀態的出現,增加出血風險,進一步加劇了病情的復雜性,通過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靜脈血栓的發生風險,減輕其對患者造成的負擔。在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術后由于傷口疼痛、長期臥床等因素的影響,其血液循環速度會減慢,極大地增加了血栓發生發生的風險,不僅會加重病情,更可對患者的整體預后不利,因此需要特別關注和積極預防。對患者實施基于肯定效果多維度縱深強化護理干預后,其凝血功能、生活質量及靜脈血栓有改善。本研究通過對兩組的病情進展進行評估、比較及分析,組建了多維度護理小組,對疾病進展進行深入探討,使對癥護理和對因護理相輔相成,使患者對疾病有著正確的認知,從而加強其治療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凝血功能優于參照組(P<0.01),實驗組靜脈血栓形成總發生率低于參考組(P<0.05)。說明基于肯定效果多維度縱深強化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減少靜脈血栓的發生,調節患者的凝血功能,與李華等[7]研究相符,對肺癌合并靜脈血栓患者進行干預,可降低其下肢血栓發生率,并改善凝血功能。
3.2 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肺癌屬于惡性腫瘤之一,因常合并靜脈血栓,從而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對后續的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因此,予以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其生活質量顯得尤為重要[8]。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升,生活質量這一多維度概念不僅僅局限于個體對居住環境與日常需求滿足度的主觀感知與評價,更是衡量患者所接受的醫療保健服務效能與成效的關鍵參照標準。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實驗組SF-36評分高于參照組(P<0.01)。給予患者綜合術后恢復護理,也可得到同樣效果,未來或可將其方法聯合進行研究,探究綜合術后恢復護理是否可提升基于肯定效果多維度縱深強化護理干預的使用效果。楊雯等[9]提出,肺癌的發生、進展及手術應激反應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打擊,進而引發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這些心理問題不僅影響患者的整體康復,還可增加術后出現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風險。這些心理層面的困擾不僅深刻影響著患者的全面康復進程,還可能成為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嚴重并發癥的潛在誘因,進一步加劇患者的身心負擔。生活質量的提升則標志著患者在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日?;盍Φ榷鄠€維度上的積極轉變與增強,這種全面的改善不僅為患者帶來了實質性的健康益處,更在心理上為其樹立了重獲健康的堅定信念與強大動力。
綜上所述,對肺癌患者實施基于肯定效果多維度縱深強化護理干預,不僅能有效預防靜脈血栓形成,同時還可改善其凝血功能,提升其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蔡玲玲,謝碧娥,何曉華,等.程序化模式疼痛護理對老年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7):5-7.
[2]高苗,馮娜,左秀萍,等.預防性護理對肺癌患者治療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的臨床效果:A meta-analysis[J].海南醫學院學報,2020,26(8):618-623.
[3]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9版)[J].中華腫瘤雜志,2020,42(4):257-287.
[4]李燕娟.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行微創血腫清除術后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2):220-223.
[5]段廣娟,張玲玲,鄭冬霞,等.ERAS護理模式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4):11-13.
[6]張鑫,駱寶建,韓芬,等.肺癌胸腔鏡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發生的危險因素及預測模型的構建[J].中國醫藥,2022,17(10):1477-1481.
[7]李華,鄭清華,林忠菊,等.優質護理在肺癌患者圍術期的應用及對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9,25(6):1050-1051,1053.
[8]周敏.丹紅注射液聯合圍手術期護理對肺癌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9,23(9):1882-1885.
[9]楊雯,王博.預警性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1,28(7):892-896.
本文編輯:姜立會" 2023-07-08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