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基于集束化基礎的視頻健康教育在膽總管結石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10月1日~2023年10月31日消化內鏡室實施ERCP的200例膽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應用奇偶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100例,對照組圍術期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以集束化護理為基礎對患者實施視頻健康教育;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身心狀態\
,兩組圍術期指標(包括術中肌肉緊張度、術后首次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后,兩組ESCA評分高于護理前(P<0.01),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1);護理后,兩組PQSI、HAMA評分均低于護理前(P<0.01),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1);研究組術中肌肉緊張度低于研究組(P<0.01),術后首次進食、下床活動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1),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針對開展ERCP的膽總管結石患者,圍術期以集束化基礎開展視頻健康教育可有效強化其自護效能,緩解患者的身心狀態,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更有利于其術后快速康復,且護理滿意度高。
【關鍵詞】
膽總管結石;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集束化;圍術期;視頻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9.049"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9-0157-03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常見的一類結石病變,主要發生于患者膽總管當中的結石,發病后,癥狀主要表現為腹部疼痛、高熱寒戰、黃疸等,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疾病持續進展,可誘發膽道感染、出血等并發癥,嚴重者甚至發展成為膽管癌,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正是近年來被臨床廣泛用于膽總管結石治療的一種微創手術,不僅操作簡單、術后恢復快,且療效優異[2]。但ERCP屬于創傷性操作,外加患者的健康知識儲備不足,易對手術出現身心應激反應,增加手術風險,因此,臨床認為必須針對此類患者加強圍術期的科學護理與健康教育,幫助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狀態配合手術。集束化護理是一種以循證醫學作為依據的護理方案,其強調依據患者的真實情況與循證證據進行護理計劃制訂,以確保護理的針對性與有效性;而視頻健康教育是強調利用新型媒體工具,以視聽聯合的方案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讓患者正確認知疾病與手術,以減輕其身心應激反應,最大程度避免手術風險[3]。基于此,本研究以2021年10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實施ERCP的膽總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其圍術期以集束化為基礎開展視頻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取得院內倫理委員會支持后,選取同期本院消化內鏡室實施ERCP的膽總管結石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影像學檢查、臨床癥狀等確認符合《肝膽管結石病的診斷與治療》中膽總管結石診斷標準者;②符合ERCP手術指征,于我院擇期手術者;③患者具有良好意識與理解能力,可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與膽囊結石、急性胰腺炎等其他疾病合并者;②存在手術禁忌證者;③合并重大心腦血管疾病者;④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的重大障礙者;⑤合并惡性腫瘤者。分組應用奇偶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100例。對照組男53例、女47例,年齡24~82(48.91±4.33)歲;受教育程度:小學或初中26例,中專或高中43例,大專及以上31例。研究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24~83(48.96±4.38)歲;受教育程度:小學或初中23例,中專或高中45例,大專及以上32例。兩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各項基線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人及(或)家屬已對研究內容充分知悉,且同意參與。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模式開展護理,即:接待患者后,以口頭方式向其介紹疾病、手術等健康知識,將宣傳手冊發放給患者,同時告知圍術期需要注意各類事項;術中密切關注患者情況,及時處理異常情況;術后給予常規的飲食、生活等指導。研究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再以集束化為基礎對患者開展視頻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如下。①組建專科護理小組:成員包括科室護士長1名(組長),消化內科醫師1名,年資不低于3年的專科護士5名。由組長進行人員調配,與小組成員共同將教育視頻、護理措施、執行計劃等內容制訂出來,并監督各項工作的執行。②集束化內容:疾病方面需要涉及病癥的特點、危害講解;ERCP手術方面,則需要涉及操作的原理、適應癥、效果、優勢等。術前,協助患者完善各項檢查,并進行術前準備,主動與其溝通,了解其負性情緒,可向患者分享自我進行情緒調節的方法,同時指導其健康飲食與生活。讓患者了解手術室環境、主治醫師及手術流程,告知術中可能產生的不適感與并發癥,并耐心講解對應的處理措施;介紹手術中需要患者的配合要點及如何正確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術后,內容需涉及留置膽管的原因、目的及自護對策,病情監測、疼痛護理的具體方案,可能的不適感、并發癥、對癥處理措施等;此外,術后科學的體位、睡眠、飲食、運動等恢復對策也是護理宣教必不可少的內容。③制作視頻:視頻教育的需涉及術前、術中及術后全過程所有內容,將集束化內容全部融合到視頻當中,由小組成員作為講解員與動作示范員,以簡單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同時配合以生動明了的表演動作,請專業攝影師進行制頻錄制,再配上字幕、圖片、視頻、背景音樂等,確保患者及家屬都能夠充分理解。④健康教育: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宣傳教育方式,若患者年紀輕,其接受與理解能力極強,可以自由使用手術微信功能,直接通過微信將視頻發送給患者,以便其多次觀看,反復學習,并鼓勵患者進行學習經驗分享;若患者年齡較大,不會使用智能化手術,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則于病房的電視系統向患者反復播放視頻,要求患者及家屬一起觀看≥2次,每次≥3 min。護理小組則定時評估健康教育的效果,依據效果決定是否需要再次觀看和學習;同時以集體或一對一等多樣化的形式進行健康教育,進一步提升宣傳教育效果。護理持續至術后1周
1.3 指標觀察 ①身心狀態: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作為工具對兩組護理前后自護能力進行評估,該量表包含健康知識知曉度、自我責任感、自護技能等內容,得分越高代表自護能力越強,量表Cronbach′s α為0.879;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作為工具對兩組護理前后進行焦慮情緒評估,最高分56分,分值越高表示焦慮情緒越嚴重,量表Cronbach′s α為0.892;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QSI)作為工具對兩組護理前后進行睡眠質量評估,評價指標包括睡眠時間、效率、睡眠障礙等,最高分21分,分值低代表患者的睡眠質量好,量表Cronbach′s α為0.916。②圍術期指標:術中借助雙手握拳方式對患者的術中肌肉緊張度進行評估,雙手處于良好的放松狀態為1分,呈輕度握拳狀2分,雙拳緊握3分;詳細記錄兩組術后首次進食、下床活動及住院時間。③并發癥發生情況:針對各項圍術期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詳細統計,包括出血、胰腺炎及膽道感染。④護理滿意度:于兩組出院前,將科室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發放給患者,指導評分方法后,由患者自主評分,內容涉及服務態度、技能、效果等,以最終得分進行滿意度等級劃分,評分標準:高度滿意(≥90分)、中度滿意(60~89分)、不滿意(lt;60分)。問卷Cronbach′s α為0.887。滿意度(%)=(高度滿意例數+中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獲得數據均輸入工具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x±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t值實施身心狀態、圍術期指標的組間比較檢驗;以例數、百分比表示計數數據,以χ2值實施組間并發癥發生率與滿意度的比較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ESCA、HAMA及PQSI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見表3。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4。
3 討論
目前,臨床針對膽總管結石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保守類藥物治療與外科手術兩種,而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保守方案難以取得理想效果,最佳方式是開展外科手術治療。但ERCP并不完全無創、無風險,尤其是對于部分身心狀態不良的患者,患者仍可能對手術產生生理、心理上的應激反應,影響手術的安全開展[4]。因此,臨床一致認為對于接受ERCP的膽總管結石患者,需要積極強化其圍術期的身心護理與健康教育,幫助患者調整好身心狀態。集束化護理是一種經由循證醫學真實驗證過的護理方案,強調針對患者的疾病、治療等實際情況采取護理措施,以全面優化整體護理效果,故有研究認為,將該護理內容作為基礎,同時借助現代多媒體對患者進行視頻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患者了解疾病與治療知識,掌握配合要點與注意事項,從而幫助患者做好身心準備,以良好的身心狀態配合手術,最大程度降低圍術期風險[5]。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1),PQSI、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研究組術中肌肉緊張度低于研究組(P<0.01),術后首次進食、下床活動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1),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以集束化為基礎于膽總管結石患者ERCP圍術期實施視頻健康教育,可有效強化其自護能力,促進其身心狀態改善,減少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為術后快速康復創造更好的條件,滿意度良好。分析原因:以集束化為基礎的視頻健康教育方法與視頻、音頻等進行了有效結合,可以將宣教內容更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最大程度突出宣教重點,更便于患者掌握與理解,且視頻方式讓宣教內容變得更有趣,患者及家屬的接受能力也更強,有利于患者主動進行多次觀看與學習,直至全面掌握與理解相關內容。同時該護理方式還可以針對患者本身的理解、接受能力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方式,可以確保每位患者都充分理解健康教育內容,強化其自我護理效能,緩解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避免睡眠障礙等不良情況的發生,讓患者整個圍術期保持更好的身心狀態,減輕其生理、心理對手術的應激反應,確保手術的安全開展,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術后的快速康復,提升臨床滿意度[6]。
綜上所述,集束化為基礎開展視頻健康教育可有效強化于膽總管結石患者ERCP圍術期以患者的自護效能,促進其生理、心理狀態改善,讓其以最佳的身心狀態配合治療,減少手術風險,促進其術后快速康復,提高其滿意度。
參 考 文 獻
[1] 戴磊.ERCP/EST聯合LC治療膽總管結石合并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6):49-51.
[2]林奕東.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取石術治療老年膽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21,34(24):109-110.
[3]梁亞麗,奚衛珍.視頻健康教育在行ERCP膽總管結石病人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21,46(3):414-416.
[4]方雅麗,王美榮,張欣.認知行為干預聯合多媒體健康教育在ERCP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26):114-117.
[5]連麗鳳,蘇秀萍,張秀桔,等.移動護理工作站多媒體模式在ERCP微創治療患者術前健康宣教中的應用效果[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19(7):134-137.
[6]張麗,王小靜.集束化護理預防膽總管結石患者膽道鏡手術并T管引流術后膽漏的效果觀察[J].微創醫學,2023,18(5):662-665.
本文編輯:姜立會" 2024-02-05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