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中醫護理策略對強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影響。方法:本研究選取2021年6月1日~2023年8月1日治療的120例A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中醫護理策略;比較兩組臨床體征指標、關節功能[采用畢氏強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數(BASFI)]、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及中醫癥候積分、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I-74)】、滿意度。結果:干預后,實驗組胸廓擴張度、枕墻距、晨僵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lt;0.01);干預后,實驗組BASFI評分、PSQI評分、中醫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lt;0.01);干預后,實驗組GQOLI-74中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1);實驗組患者意度高于對照組(Plt;0.01)。結論:中醫護理策略可改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臨床體征,提升關節功能和睡眠質量,提高生活質量、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中醫護理策略;強直性脊柱炎;生活質量;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9.006"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9-0022-04
Effect of nurs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CM theory o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Zhang Ruyu,Zhang Yan,Kang Liqi,et al
(He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Henan 450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CM theory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Methods: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treated from June 1,2021 to August 1,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taken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nurs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CM were adop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clinical signs,joint function,sleep quality(PSQI),the syndrome score of TCM,quality of life(GQOLI-74) and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thoracic expansion,occipital-wall distance,and morning stiffness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lt;0.01).The BASFI score,PSQI score and syndrome score of TCM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Plt;0.01).The scores of material life,physical function,psychologic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in GQOLI-74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Plt;0.01).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lt;0.01).Conclusion:Nurs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CM theory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igns,joint function,sleep quality,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Key words】
Nurs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CM;Ankylosing spondylitis;Quality of life;Satisfaction
強直性脊柱炎(AS)作為一種慢性、進行性、炎癥性關節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2]。AS的主要特征為脊柱和骶髂關節的炎癥和纖維化,導致關節僵硬和疼痛,甚至引發脊柱畸形,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3-4]。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如何通過有效的護理策略來改善AS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特別是在慢性疾病管理中,護理策略的選擇與實施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5]。中醫護理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AS患者的護理中展現出獨特的優勢。中醫護理強調整體觀念和個體化治療,注重通過調整患者的氣血、陰陽平衡,疏通經絡,調和臟腑功能,達到緩解病痛、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中醫護理通過綜合調理,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提高應對疾病的能力。基于此,本研究選取120例A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中醫護理策略對AS患者生活質量提升的影響及機制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6月1日~2023年8月1日治療的120例A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AS診斷標準[6];②年齡≥18歲;③患者意識清晰,具有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嚴重軀體疾病或精神障礙;②哺乳或妊娠期婦女;③伴有其他嚴重疾病或重要器官合并癥;④中途因自身原因退出研究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實驗組男34例(56.67%)、女26例(43.33%),年齡(31.57±5.88)歲;病程(6.53±1.42)年;受教育程度:初中6例(10.00%),高中23例(38.33%),專科及以上31例(51.67%);骶髂關節分期:Ⅰ期21例(35.00%),Ⅱ期29例(48.33%),Ⅲ期10例(16.67%);合并癥狀:腰背痛26例(43.33%),外周關節炎19例(31.67%),其他15例(25.00%)。對照組男41例(68.33%)、女19例(31.67%),年齡(32.32±6.25)歲;病程(6.80±1.23)年;受教育程度:初中9例(15.00%),高中27例(45.00%),專科及以上24例(40.00%);骶髂關節分期:Ⅰ期14例(23.33%),Ⅱ期30例(50.00%),Ⅲ期16例(26.67%);合并癥狀:腰背痛28例(46.67%),外周關節炎25例(41.67%),其他7例(11.67%)。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病程、受教育程度、骶髂關節分期、合并癥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患者對本研究內容詳細了解并簽署同意書。本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健康教育、基本護理(生活護理、飲食護理和心理護理)。實驗組給予中醫護理策略,具體內容如下。①成立中醫護理策略小組:該小組由經驗豐富的中醫醫師、資深護士以及專業的康復師組成。對小組成員進行中醫護理策略內容培訓,共同負責制訂和執行護理計劃。小組通過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患者的病情進展、護理效果及可能存在的問題。②收集患者資料:設計詳細的調查問卷,內容涵蓋了患者的病史、家族病史、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心理狀態等多個方面。通過患者填寫問卷,初步了解患者的整體狀況,與患者進行深入的訪談。在訪談過程中,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關注其感受和需求,進一步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挑戰,并將防控腰部僵痛作為循證護理的核心問題。③分型及癥候:a.腎陽虧虛證。患者表現為腰脊活動受限,腰骶疼痛,晨僵明顯,畏寒怕冷,局部冷痛,足跟痛,腰膝酸軟無力,精神萎靡不振。這是由于腎陽不足,溫煦失職所致。b.痰瘀痹阻證。患者腰脊活動受限,腰骶疼痛,關節疼痛并伴有麻木感,晨僵現象明顯,肌膚干燥無華。這是由于痰濁瘀血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c.濕熱痹阻證:患者腰脊活動受限,腰骶疼痛,晨僵明顯,伴有發熱、口渴、肢體困乏沉重等癥狀。這是由于濕熱之邪痹阻經絡,氣血壅滯所致。d.寒濕痹阻證:患者腰脊活動受限,腰骶疼痛,遇寒或晨起時晨僵加重,四肢冷痛,活動不利。這是由于寒濕之邪侵襲機體,痹阻經絡所致。e.肝腎不足證:患者腰脊活動受限,腰骶疼痛,晨僵明顯,伴有耳鳴、腰膝酸軟、關節攣縮、形體消瘦等癥狀。這是由于肝腎陰虛,筋骨失養所致。④實施護理措施:通過辨證分型,針對患者的具體腰部疼痛屬性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據此提出了相應的護理問題。首先,采用中藥熏蒸的方法。通過加熱中藥至約60 ℃,產生持續蒸汽,使患者在仰臥狀態下接受熏蒸治療。在此過程中,嚴格監控溫度,避免過熱導致燙傷,并確保患者舒適。熏蒸時間為30 min。a.穴位敷貼療法:將適量中藥調制成糊狀,然后敷貼在患者的督脈穴上。此療法每日進行1次,通過藥物的直接作用,刺激穴位,調和氣血,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b.拔罐刮痧技術:在患處進行拔罐刮痧操作,舒筋活絡,活血化瘀,進一步減輕患者的腰部僵痛。c.針灸治療:選取患者腰背脊柱處的督脈、足少陰腎經及足太陽膀胱經進行針刺。這一療法能夠散寒鎮痛,舒筋活絡,對于緩解腰部疼痛具有顯著效果。d.口服中藥:根據患者的不同疼痛類型和證型進行辨證分型論治。總體以滋補肝腎為基礎,并根據具體證型輔以清熱利濕、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等藥物。e.柔韌運動:主要包括四肢伸展、擴胸、彎腰等動作,每次運動時間為30 min,3次/d。通過堅持運動,患者能夠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力量,促進康復進程。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1個月的護理療程。
1.3 評價指標 ①臨床體征指標:記錄比較兩組臨床體征指標。包括胸廓擴張度、枕墻距、晨僵時間。②關節功能:記錄比較兩組干預前后關節功能。采用畢氏強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數(BASFI)進行評估。BASFI 0分表示患者能夠輕易完成該活動,10分表示患者完全不可能完成該活動,其他分數則0~10分,表示患者完成該活動的不同程度困難。③睡眠質量:記錄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7]進行評估。PSQI由7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根據患者的回答有不同的評分范圍,通常是0~3分。每個部分的得分相加,最終得出PSQI總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④中醫癥候積分:記錄比較兩組干預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等指導文件,為不同的中醫癥候表現設定了分級量化指標。這些指標包括腰、臀、髖疼痛、晨僵、夜間疼痛、怕風怕涼、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等。每個癥狀都有不同的分級,從0分(無癥狀)到3分(癥狀嚴重),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⑤生活質量:記錄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I-74)[8]進行評估,包括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4個部分。這4個部分的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⑥滿意度:記錄比較兩組滿意情況,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并統計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將統計數據錄入Excel 2010表格中,通過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算。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體征指標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BASFI評分、PSQI評分、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見表2。
2.3 兩組GQOLI-74評分比較 見表3。
3 討論
AS作為一種慢性、進行性脊柱關節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近年來,中醫護理策略在AS患者的康復過程中逐漸受到關注[9]。本文旨在探討中醫護理策略對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并深入剖析其潛在機制。
中醫護理策略強調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通過中藥內服、針灸、推拿、拔罐等多種方法,綜合調理患者的身體機能[10-11]。在AS的康復過程中,中醫護理策略能夠顯著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關節活動度,進而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2]。羅宏華[13]研究表明,中醫護理策略通過調節患者的氣血運行、平衡陰陽、調和臟腑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狀況。此外,中醫護理還注重心理調適,通過心理疏導、情志療法等方式,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認為,AS的發生與肝腎虧虛、筋骨失養、風寒濕邪侵襲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導致氣血凝滯、經絡阻塞,進而出現脊柱疼痛、僵硬、活動受限等癥狀。因此,中醫治療本病主要從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通經絡等方面入手。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實驗組胸廓擴張度、枕墻距、晨僵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lt;0.0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中醫護理策略強調的內外同治原則。中醫護理不僅通過藥物調理內部臟腑功能,還結合針灸、推拿等外治法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有效促進了氣血循環,緩解了肌肉和關節的緊張狀態。這種內外同治的方式有助于快速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提高胸廓擴張度并縮短枕墻距和晨僵時間。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實驗組BASFI、PSQI評分及中醫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lt;0.0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中醫護理通過調整患者的整體陰陽平衡和臟腑功能,改善了患者的體質狀況,進而減輕了關節炎癥和疼痛,提高了關節活動度。同時,中醫護理還注重患者的心理調適,通過情志護理和冥想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焦慮和壓力,從而改善睡眠質量。中醫護理策略能夠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制訂治療方案。這種精準的治療方式能夠更直接地針對患者的中醫癥候進行干預,從而有效改善其癥候表現。中藥方劑往往由多味藥材組成,能夠綜合調節患者的身體機能,改善氣血運行、平衡陰陽、調和臟腑功能。通過長期服用中藥,患者的體質狀況可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中醫癥候自然也會相應減輕。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實驗組GQOLI-74中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中醫護理不僅關注疾病的治療,還注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通過綜合運用各種中醫護理手段,中醫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從而使患者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享受高質量的生活。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lt;0.0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中醫護理注重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制訂個性化的護理方案,使每例患者都能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同時,中醫護理還強調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關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關懷和支持。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策略在改善AS患者的臨床體征、提升關節功能和睡眠質量、提高生活質量以及提升患者滿意度方面均表現出顯著優勢。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樣本量小、觀察時間相對較短。未來研究可以針對這些局限性進行改進和優化,以更深入地探討中醫護理策略在AS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機制。
參 考 文 獻
[1] 林波,許電,陳慧珍,等.排刺溫針聯合中藥熏洗治療腎虛督寒型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世界中醫藥,2023,18(18):2666-2670.
[2]陳華英,王維,劉寶玲,等.標準化管理模式對改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21,42(6):161-165.
[3]黃小鳳,邱明山.撳針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體會[J].中醫藥通報,2023,22(2):66-67,70.
[4]李雁,韓淑花,米文安,等.中藥竹罐對腎虛督寒型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功能及中醫證候影響觀察[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3,51(5):622-624.
[5]周志鋒,郭會卿,曹玉舉,等.中醫療法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病理性新骨形成的研究進展[J].中醫學報,2021,36(12):2576-2579.
[6]王邦彥,王久存,文少卿.古代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標準及國內研究回顧[J].人類學學報,2023,42(3):422-434.
[7]程鵬,朱琦,姜婷,等.TNF-α拮抗劑對傳統治療反應欠佳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20,18(3):384-387,431.
[8]李小姣.反饋式康復護理對卒中后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評分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9):1579-1581.
[9]Nam BK,Bon SN Seoung W,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w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on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21,30(8):2299-2310.
[10]黃菊,李娟,欒桂珍,等.中醫常用護理技術在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康復護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22,36(16):2965-2967.
[11]劉艷,劉彥龍,王春芳.中醫針藥聯合柳氮磺吡啶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效果分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21,35(10):108-111.
[12]韓琪,劉華,馬彥.綜合護理措施對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癥狀與運動功能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1,45(12):1994-1995.
[13]羅宏華.強直性脊柱炎中醫護理進展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20,15(z1):143-145.
本文編輯:姜立會" 2023-12-0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