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全程無縫管理模式在ICU腦出血患者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1日收治的82例ICU腦出血患者,按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1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全程無縫管理模式;比較兩組通氣時間、ICU入住時間、總住院時間,入ICU及出ICU時血清中淋巴細胞計數(LY)、血紅蛋白(HGB)、血清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出ICU時簡化運動量表(FMA)、功能獨立性檢測量表(FIM)評分,肺部感染、壓力性損傷、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及意外脫管率。結果:干預組通氣時間、ICU入住時間、總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lt;0.01);干預組出ICU時LY、HGB、ALB、PA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lt;0.05,Plt;0.01);干預組出ICU時FMA、FIM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1);干預組肺部感染、壓力性損傷、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及意外脫管率均低于對照組(Plt;0.05,Plt;0.01)。結論:全程無縫管理模式應用于ICU腦出血患者護理管理中,能顯著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機體營養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及不良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
腦出血;重癥監護室;全程無縫管理模式;生活質量;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9.035"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9-0118-04
腦出血病因復雜,多與血壓異常升高、血管老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關,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產生激動情緒或過度用力時會出現腦出血現象,患者病癥較輕時臨床表現為頭痛、嘔吐及血壓升高,當患者病癥嚴重時會發生暈倒,需要立即就醫,并展開急救[1-2]。該病具有高致殘率、高病死率的特點,且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預后較差[3]。目前針對腦出血患者以手術治療為主,但人腦是極為復雜的人體組織,遭受過傷害后患者仍會出現運動及語言功能受損、意識障礙等并發癥,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對于ICU腦出血患者,一般臨床認為除急救操作外,還需同時進行護理及康復訓練,以提高患者后續生活質量,改善整體康復情況[4]。但患者在入住ICU后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如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等,這些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探討全程無縫管理模式在ICU腦出血患者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82例ICU腦出血患者。納入標準:由醫學影像學診斷為腦出血;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患者或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傳染性疾病,或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全;惡性腫瘤;嚴重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外傷并處于急性感染期。按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1例。對照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50~73(62.93±1.56)歲;病程0.5~7(4.37±0.42)d;出血量31.93~59.32(43.21±5.56)ml;其中高血壓所致腦出血33例,腦動脈所致腦出血5例,其他原因所致腦出血3例。干預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51~74(62.53±1.37)歲;病程1~7(4.27±0.51)d;出血量32.06~59.47(43.06±5.35)ml;其中高血壓所致腦出血32例,腦動脈所致腦出血4例,其他原因所致腦出血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實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遵醫囑進行針對性干預,預防不良事件發生。
1.2.2 干預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全程無縫管理模式。①組建全程無縫管理小組:由1名科室護士長、5名護士組成。護士長負責查詢、總結相關資料,研究制訂全程無縫管理模式方案,而后開組會對該方案進行討論,補充不足,并敲定細節。在方案制訂完全后由護士長帶領學習,學習的方式有視頻授課、宣教手冊等,學習的內容有腦出血患者生命體征監測、病房布置、并發癥預防、心理疏導等。②入ICU前:收集患者病歷資料,了解病史及相關禁忌事項,明確干預的要點及目標,根據患者的病史查找相關資料,并結合臨床經驗總結、制訂有針對性的干預方案。③入ICU處理:患者進入ICU后立即采取吸氧、建立靜脈通路等措施,并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定時觀察其瞳孔情況,對心率及呼吸指標進行實時監控,針對患者情況予以不同措施,如心率、血壓異常升高、呼吸異常等,提示患者存在腦疝風險,且概率較高,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并遵醫囑完成后續干預操作。④呼吸系統干預:入ICU后對患者進行呼吸道清理,此項操作可避免痰液堵塞呼吸道而導致呼吸困難等癥狀發生,時刻監測患者的呼吸狀態,出現異常時應立即處理,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若常規干預措施無法使患者恢復正常的呼吸狀態,配合專業醫生行氣管插管等操作,以維持患者呼吸穩定。⑤血壓干預:實時監測患者血壓,當患者血壓出現異常時,應及時給予相應措施,避免顱內壓過高。⑥環境干預:營造干凈、舒適的病房環境,溫濕度適宜,可適當播放患者感興趣的輕音樂,避免影響患者心理狀態。⑦心理干預:患者意識清醒后應第一時間檢查相關體征情況,及時溝通交流,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安慰患者該疾病治愈的可能性很大,無需有心理負擔,同時引導患者訴說內心想法,了解其心理狀態,并予以專業的心理輔導,答疑解惑。⑧飲食干預:由于腦出血患者自理能力較差,無法自行飲食,通過鼻飼的方式為患者輸入營養;給予營養前應根據患者的個體特征制訂相應營養方案,增加維生素與熱量的攝入,減少鹽分及脂肪的攝入,并嚴格控制攝入食物的溫度,避免食物過冷對患者造成刺激或過熱燙傷胃部及其他組織;鼻飼時若患者出現返嗆或嘔吐現象,應立即停止鼻飼操作,待患者平穩后再繼續操作。⑨并發癥及意外脫管預防措施:a.肺感染預防。由于患者長期臥床,身體機能下降,同時還存在呼吸機使用、胃管滯留、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等情況,患者容易發生肺部感染,因此在干預過程中應采取相應措施。具體如下:確保無菌操作;在鼻飼前將床頭抬高到適宜患者進食的水平,進行排痰操作,檢查胃管是否存在患者胃部,確認胃管通暢后進行鼻飼;使用呼吸機時應嚴格無菌操作,相應設備應專人專用,操作人員不得隨意更換;定期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b.壓力性損傷預防。每日定期變換患者體位,對于長期臥床患者應2 h進行1次翻身操作,同時定期更換衣物,清潔身體,保持床鋪清潔和干燥;在清潔過程中可適當輔以爽身粉、防濕乳劑等,同時在患者皮膚受壓迫位可墊軟枕頭或防護氣墊等軟物。c.泌尿道感染預防。因患者無法自行排尿,因此需留置導尿管進行輔助,但常因密封不完全等原因導致尿道口滋生細菌,進而造成泌尿道感染。故在干預過程中需執行以下操作:定期清潔患者尿道口及周圍環境,減少細菌滋生;時刻保持尿道密閉性,進行尿液樣本采集及更換尿袋的過程中應注意維持系統的密閉,對密閉出現問題的系統應及時予以密封處理;進行穿透性導尿管操作時,應嚴格按照制訂的規章制度,進行無菌操作。d.意外拔管。患者在清醒后常因陌生的環境及自身狀況而產生恐懼或焦慮情緒,部分患者會出現躁動不安的情況,當動作幅度過大時會產生脫管現象。對躁動患者應使用約束帶對其肢體及軀干進行適當約束。在約束前應對患者及家屬講解約束的重要性及脫管的危害,并讓家屬簽署約束知情同意書。注意在約束時應控制好約束帶的松緊程度,以能插入兩指為宜。⑩康復干預:待患者體征平穩,機體恢復可以進行康復訓練時,由護理人員在旁協助,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及語言訓練;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對運動量進行適量增減,康復訓練分為語言訓練、早期被動訓練及早期主動訓練。a.語言訓練:每日早、中、晚與患者進行交流,交流的同時疏導患者消極情緒,了解患者需求,同時鼓勵患者進行簡單的朗誦訓練,以15 min為宜。b.早期被動訓練:患者不能主動進行康復訓練時,由護理人員輔助患者進行簡單的拉伸運動,如頸部、踝部及膝部等關節部位適當進行活動,注意活動時應緩慢,控制力度,避免給患者帶來不適,1次/d,在訓練完成后予以10 min下肢按摩。c.早期主動訓練:在患者意識清醒且有能力下床訓練后,由護理人員在旁指導患者進行主動訓練,包括深呼吸、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背身活動、跖屈活動等,上述運動完成后對患者下肢開展肌肉長舒訓練,1次/d,待全部運動完成對患者全身進行簡單按摩。兩組均干預到患者出院。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通氣時間、ICU入住時間、總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入ICU及出ICU時血清中淋巴細胞計數(LY)、血紅蛋白(HGB)、血清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分別于患者入ICU及出ICU時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血液,使用離心機分離出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LY、HGB、ALB及PAB水平。③比較兩組出ICU時簡化運動量表(FMA)[5]、功能獨立性檢測量表(FIM)[6]評分。FMA分別對患者上肢及下肢功能進行評價,其中上肢功能評分含有10個條目,下肢功能評分含有7個條目,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運動能力越強。FIM分別從自理能力、括約肌控制、轉移、行走、交流及社會認知6個方面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每個維度有不同數目的條目,按照患者獨立性的高低分別評1~7分,滿分126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④比較兩組肺部感染、壓力性損傷、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及意外脫管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數據處理分析使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通氣時間、ICU入住時間、總住院時間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入ICU及出ICU時LY、HGB、ALB、PAB水平比較 見表2。
2.3 兩組出ICU時FMA、FIM評分比較 見表3。
2.4 兩組肺部感染、壓力性損傷、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及意外脫管率比較 見表4。
3 討論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由于老年人群身體機能老化,免疫功能下降,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且老年人群體血管功能衰退嚴重,血管彈性較弱,機體血壓異常升高時可能發生破裂,腦出血患者數量逐年攀升[7-9]。腦出血具有發病急、病情危重等特點,搶救后患者可恢復生命體征平穩,但術后仍需要經過漫長的康復期,以恢復身體機能,同時患者在治療、康復期間容易發生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因此臨床對腦出血患者術后護理較為重視[10-11]。全程無縫管理模式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護理人員在護理時應以患者為中心,護理方案全面、細致,具有完整性與連續性,并將護理內容記錄在案,進而提高護理質量[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通氣時間、ICU入住時間、總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lt;0.01),表明全程無縫管理模式可縮短ICU腦出血患者的康復時間。分析原因:無縫隙式管理模式強調護理措施全面、連續、具有針對性及人性化,分析患者病歷資料,針對患者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制訂相應的食譜,治療時對患者呼吸系統、血壓、營養等給予針對性、細致的干預;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在旁協助進行康復訓練,因此干預組患者康復時間更短。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出ICU時LY、HGB、ALB、PAB水平高于對照組(Plt;0.05),表明全程無縫管理模式應用于ICU腦出血患者時能明顯改善機體營養因子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出ICU時FMA、FIM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1),表明全程無縫管理模式能改善ICU腦出血患者的運動能力及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干預組患者未清醒時有被動式康復訓練,清醒后有主動式康復訓練,且針對語言能力受損患者進行語言訓練,同時了解其心理狀況,并予以專業的心理疏導,因此干預組患者運動能力及生活質量更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肺部感染、壓力性損傷、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及意外脫管率低于對照組(Plt;0.05),表明全程無縫管理模式能降低ICU腦出血患者的并發癥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分析原因: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實施預防性護理對策,如針對肺部感染患者強化無菌操作、注意排痰護理、口腔清潔等;針對壓力性損傷患者注意勤翻身、保持床單位清潔干燥等;針對泌尿道感染患者注意保持尿道密閉等;針對意外脫管患者預防性使用束縛帶等。
綜上所述,全程無縫管理模式應用于ICU腦出血患者能縮短治療時間,促進恢復進程,有助于改善營養狀態、運動能力及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及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因此值得臨床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李雪芳,歐陽艷,許薇,等.思維導圖在急性腦出血患者急救流程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18):154-157.
[2]駱明濤,伍聰,陶傳元,等.《高血壓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急救診治解讀[J].中國急救醫學,2021,41(3):185-190.
[3]張桐桐,高旭光.腦出血后炎性反應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23,25(4):446-448.
[4]施華,符曉紅,袁冬.基于健康商數理念的健康教育結合康復訓練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心理狀況、自我管理水平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10):1486-1491.
[5]高珊珊,胡志強,王紅,等.家屬聯動干預模式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恢復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海軍醫學雜志,2022,43(2):200-203.
[6]吳毅,Peter Esselman.功能獨立性評價量表作為康復治療前后和隨訪的功能評價指標[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1,23(6):331-333.
[7]邵文,杜怡峰.老年人腦血管病的合理用藥[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5(8):573-577.
[8]楊海玲,姜索蘭,崔益秋.基于患者家屬配合的多模式精細化和延續化護理應用于老年腦出血手術的臨床觀察[J].老年醫學與保健,2020,26(4):629-632.
[9]李衛.老年出血性腦梗死患者相關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3191-3192.
[10]楊鑫,楊金連,符會濤,等.計劃性脫機與經驗性脫機在ICU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2):90-93.
[11]李艷,王艷霞,張寶琴,等.預知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出血患者救治效率、肢體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7):141-143.
[12]歐陽秋萍,邱敏,羅歡,等.環節追溯下的無縫護理在無陪護新生兒病房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1):160-162.
本文編輯:趙 雯" 2023-06-15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