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基于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依照區組隨機化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HACCP組各39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HACCP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比較干預前后兩組血糖控制情況\
、妊娠壓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統計兩組妊娠結局。結果:干預后,兩組FPG、2 hPG、HOMA-IR、妊娠壓力量表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且HACCP組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P<0.01);干預后,兩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評分高于干預前(P<0.05),且HACCP組高于對照組(P<0.05,P<0.01);HACCP組正常妊娠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能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同時還能減輕患者妊娠壓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改善妊娠結局。
【關鍵詞】
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目標優化;妊娠期糖尿?。谎强刂?;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9.039"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9-0130-03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孕期高血糖疾病,患者孕前無糖尿病表現,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復雜,好發于高齡、肥胖、高糖、高脂飲食孕婦[1-2]。妊娠期為維持胎兒正常發育,孕婦內分泌變化明顯,抗胰島素樣物質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有所下降,自身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而在孕婦居家休養期間,受飲食、活動、自身代謝等因素影響,其血糖波動幅度較大,因此做好日常生活照護至關重要[3-4]。若孕期血糖控制不佳,極易影響母嬰健康,臨床上以控制孕婦糖脂代謝、控制飲食、改善高血糖癥狀、預防并發癥為主要治療原則。但由于孕婦孕期飲食習慣會發生較大變化,不利于日常血糖控制。因此,合適的飲食控制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而基于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以科學性和系統性為基礎,通過識別日常生活中的特定危害,制訂相應控制措施,著重于預防危害的發生,能確保護理干預的安全性以及護理目標的準確性,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但在臨床研究中HACCP相關護理應用較少。對此,本研究旨在觀察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妊娠結局的影響?,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5];年齡23~50歲;單胎妊娠;患者了解并愿意參與此次研究。排除標準:多胎妊娠孕婦;合并精神異常疾病者;胎兒發育畸形者;惡性腫瘤患者。依照區組隨機化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HACCP組各39例。HACCP組年齡(36.69±5.72)歲,孕前體質量指數(BMI)(25.80±3.15),孕周(21.03±6.72)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30.77%),高中及以上27例(69.23%);生育史:0次11例(28.21%),1次16例(41.02%),≥2次12例(30.77%);流產史:0次9例(23.08%),1次20例(51.28%),≥2次10例(25.64%)。對照組年齡(35.18±6.01)歲,孕前BMI(24.96±3.73),孕周(20.19±6.18)周;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23.08%),高中及以上30例(76.92%);生育史:0次7例(17.95%),1次23例(58.97%),≥2次9例(23.08%);流產史:0次12例(30.77%),1次14例(35.90%),≥2次13例(33.33%)。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孕婦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后,行常規健康教育、發放妊娠期健康手冊,告知患者做好日常血糖監測和積極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要求患者遵醫囑服用降糖藥物;同時為患者制訂妊娠期飲食計劃,要求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嚴格限制高糖食物、禁止暴飲暴食和不規律進食等;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久坐;同時要求患者定期產檢,檢測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和胎兒發育情況,視情況改進血糖控制計劃和后期妊娠要求等。
1.2.2 HACCP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組建專業HACCP護理團隊:由婦產科護士長為組長,其余婦產科護士為組員,組建HACCP護理小組,邀請妊娠期糖尿病專業醫生、孕期保健醫生、妊娠期心理醫療師為講師,開展妊娠期及妊娠期糖尿病專業教學,護理小組成員學習并考核,考核通過者才可參與護理。同時護理小組收集HACCP相關文獻和信息,了解HACCP體系相關知識,小組組長與講師共同探討、制訂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過程。②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實施:a.進行危害分析和風險評估。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了解患者一般資料以及日常飲食習慣、行為和運動情況,進行對應風險評估,為患者講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危害、治療以及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度,使其正確認識妊娠期糖尿病,指明遵醫囑服藥和飲食管理的重要性。b.確定關鍵控制點。制訂飲食、行為、運動等控制措施,飲食應以少食多餐為主要原則,并注意不可長時間空腹,避免發生低血糖;控制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質含量,盡量以高纖維食物為主,嚴格限制白糖、紅糖、蜂蜜等糖類攝入,忌食動物性脂肪,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禁煙禁酒,不久坐,嚴禁熬夜和處于高噪聲、高輻射環境;可根據患者體重、營養情況、孕周制訂合理的運動計劃,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要科學恰當,禁劇烈活動。c.制訂控制點限值。積極向患者宣傳日常血糖監測的重要性,指導患者學會測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做好血糖記錄,血糖控制目標是FPG 3.3~5.3 mmol/L,餐后1 h血糖≤7.8 mmol/L,或2 hPG≤6.7 mmol/L。d.建立監測體系。要求家屬做好日常監督,限定患者飲食,檢查患者血糖檢測和服用降糖藥物情況;護理人員要定期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對出現焦慮、妊娠抑郁癥等不良心理的患者,針對性給予心理護理,并提醒家屬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看護,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使其能積極面對疾病,避免孕期不良情緒的產生。e.建立糾正措施。若患者飲食不規范或出現不良行為,要求患者或家屬積極與護理人員反饋,對出現不良行為的患者,給予健康教育指導或分享妊娠結局較好、血糖控制效果較好的病例,為患者樹立正確的康復信念,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干預。f.建立驗證程序。定期回院復查,了解孕婦及胎兒發育情況,對出現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和胎兒異常的患者,及時給予藥物干預,同時更改飲食管理計劃,以滿足現階段孕婦實際需求。g.目標優化。實施飲食、行為、運動等相關護理指導,了解患者日常行為習慣,積極干預患者不良行為,增強患者康復意識,同時告知孕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糾正患者錯誤認知和偏見,使其最大程度配合護理工作。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干預前后兩組血糖控制情況,采用便攜式血糖檢測儀檢測患者FPG和2 hPG水平,并結合其胰島素水平計算患者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②比較干預前后兩組妊娠壓力,使用修訂后的妊娠壓力量表進行評估,抽取3個主要因子,分別命名為健康安全壓力、角色壓力和身體外形與活動壓力,每個因子均含10項評分題,每項均采用0~3級評分,總分0~90分,分數越高說明孕婦妊娠壓力程度越大。③比較干預前后兩組自我管理能力,使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6]進行評估,包括自我管理意識(8項)、孕期管理(10項)、血糖管理(14項)、家庭社會支持(5項)4個維度,每項均采用0~4級評分,總分0~148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強。④統計兩組妊娠結局。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3.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滿足或近似滿足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妊娠壓力比較 見表2。
2.3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見表3。
2.4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 見表4。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正處于妊娠期,為維持胎兒生長發育,其飲食和生活習慣較妊娠前會出現較大變化,多數患者通過合理的飲食調節、運動干預和藥物干預,可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但由于部分患者專業知識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弱,不重視或不愿遵守飲食和血糖控制原則,同時因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后,孕婦出現明顯焦慮和妊娠抑郁癥狀,影響自身內分泌,其血糖控制效果較差,因此,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緩解不良情緒尤為重要[7-8]。
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通過對妊娠期飲食進行識別、評估,再根據日常血糖控制目標進行區分,將其歸為可攝入食物和不可攝入食物,并嚴格限制其日常攝入量,以預防高糖飲食的危害;同時設計血糖控制目標,優化日常行為干預措施,能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不良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FPG、2 hPG、HOMA-IR較干預前均有降低(P<0.05),且HACCP組低于同期對照組(P<0.01),提示其血糖控制效果較好。分析其原因,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指導患者規范服藥,遵醫囑服用相應降糖藥物,糾正患者服藥偏見和偏差,避免患者出現高血糖癥狀;同時以血糖控制為主要目標,制訂相應飲食、行為、運動等控制措施,并進行日常血糖檢測監督和自我管理,強化血糖控制效果,有效預防或降低高血糖的危害,進而達到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妊娠期糖尿病多見肥胖者,患者一旦確診,知曉其并發癥和發生不良妊娠的危害后,易產生較大的妊娠壓力,嚴重時甚至影響妊娠期激素分泌,高血糖還可能影響胎兒心臟發育,進而影響妊娠結局[9]。本研究發現,干預后,兩組妊娠壓力量表評分低于干預前(P<0.05),且HACCP組低于對照組(P<0.05,P<0.01),說明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能降低患者妊娠壓力。其原因可能是在護理干預模式中,通過健康教育指導,向患者講述妊娠期糖尿病病因、治療、并發癥及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解答患者疑問,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度,使其正確認識妊娠期糖尿病,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同時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囑咐家屬給予關心、關懷,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使其能積極面對糖尿病和妊娠,避免孕期不良情緒的產生,從而有效降低患者妊娠壓力。本研究還發現,干預后,兩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評分高于干預前(P<0.05),且HACCP組高于同期對照組(P<0.01,P<0.05)。與邵雪芹等[10]研究結果相似。這可能是因為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以血糖控制為主要目標,實施飲食、行為、運動等相關護理指導,增強患者健康意識,干預患者日常行為習慣,改變患者不良行為,使其能最大程度配合護理工作,有利于樹立健康康復信念,促使患者進行自我管理,進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妊娠期糖尿病治療期間,若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會嚴重影響孕婦和胎兒安全,孕婦易發生感染、高血壓等并發癥,胎兒則可能出現流產、早產、巨大兒、發育畸形等不良妊娠結局。本次研究中,HACCP組正常妊娠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能改善妊娠結局,可能與妊娠期血糖控制效果有關。因采取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限定患者飲食,指導患者血糖檢測,規范患者服藥,強化日常血糖管理,減少妊娠期高血糖的發生,并且在妊娠期積極復查,檢查胎兒發育以及孕婦身體狀況,有利于提前預防不良情況的發生,進而改變不良妊娠結局。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基于HACCP的目標優化干預,能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減輕妊娠壓力,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時還能改善妊娠結局,對患者預后有利。
參 考 文 獻
[1] 夏雪萍.高齡產婦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因素與干預措施[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7):20-22.
[2]王彬蘇,周秋明,盛望望,等.中國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及妊娠結局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刊,2019,54(9):1014-1019.
[3]張晶,袁苑,王潔.早期精細化護理干預對頭胎妊娠糖尿病產婦二胎妊娠期血糖和妊娠結局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2,31(23):3343-3346.
[4]李彩菲,陳玉靜,劉通.多元化社會支持的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生期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2,19(6):831-833.
[5]陳佳,李映桃,王振宇,等.2018年美國婦產科學會與201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妊娠期糖尿病指南比較[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9,46(3):336-341.
[6]張霞,張鑫,萬晶晶.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自我管理評價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華護理雜志,2020,55(10):1509-1513.
[7] 姚琳琳,賴婷,李俊萍,等.心理干預聯合營養指導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及新生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5):62-65.
[8]李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對血糖控制情況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及產后轉內科情況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1):3689-3691.
[9]李彥領,張曉娜,張雪,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胎兒圍生期不良結局的危險因素分析[J].生命科學儀器,2023,21(6):156-158.
[10]邵雪芹,黃麗雅,趙靜.King互助達標理論下精細化護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9):97-100.
本文編輯:董永陽" 2023-10-25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