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聯合早期肺康復鍛煉在腦卒中患者肺部感染預防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82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在早期肺康復鍛煉基礎上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早期肺康復鍛煉基礎上聯合實施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分,護理后3、6、9 d的肺功能指標【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積(FEV1)、FEV1/FVC】,1個月內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護理30 d后,兩組SF-36評分高于護理前(Plt;0.01),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兩組肺功能三項指標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存在交互、組間、時間效應,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1個月內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結論:預見性護理聯合早期肺康復鍛煉能夠明顯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
【關鍵詞】
腦卒中;肺部感染;肺康復鍛煉;預見性護理;生活質量;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9.043"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9-0140-03
腦卒中是目前臨床一種較為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且病死率較高。肺部感染是卒中后的主要感染并發癥之一,是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增加其死亡風險的重要因素,被認為是卒中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預測指標[1-2]。早期肺康復鍛煉是一種常用的康復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肺功能、呼吸模式和肺活量,預防和減少肺部感染的發生。僅依靠早期肺康復鍛煉可能無法完全預防腦卒中并發肺部感染,因此,預見性護理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預見性護理可以提供早期干預和個性化的護理計劃,旨在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預見性護理模式是指通過提前預測護理風險,及時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目前該模式已廣泛應用于腦卒中患者及肺炎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可改善患者病情,減少并發癥,促進神經功能和活動能力恢復[3]。本研究旨在分析預見性護理聯合早期肺康復鍛煉在腦卒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同時為臨床提供基礎數據參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醫院收治的82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顱腦CT以及顱腦磁共振成像(MRI)診斷,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4]的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腦卒中;預測存活時間>1個月;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依從水平差;入組前存在相關并發癥;合并腎功能不全。將患者設定1~82數字編號,以1∶1的比例開展隨機不重復抽樣,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觀察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51~79(65.42±2.75)歲;疾病類型:缺血性腦卒中22例,出血性腦卒中19例。對照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50~82(66.01±3.02)歲;疾病類型:缺血性腦卒中20例,出血性腦卒中2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早期肺康復鍛煉。①輔助排痰:利用本院專業醫療儀器設備(如振動排痰機)進行排痰處理,1次/d,每次5 min。②吞咽功能訓練:通過飲用少量溫水,了解患者的吞咽功能,每日按摩患者臉頰與咬肌部位,間隔3 h進行1次,監督患者重復訓練吞咽動作。③咳嗽訓練:訓練開始前,患者保持舒適體位,由護理人員講解、示范咳嗽方法與動作,指導患者完成訓練,3次/d。④呼吸訓練:采用腹式呼吸鍛煉法,取仰臥位,將重量1 kg的負重設施置于患者上腹部,指導患者完成挺腹運動,并嚴格要求患者呼氣與吸氣時間按照1∶2進行反復練習。
1.2.1 對照組 在早期肺康復鍛煉基礎上給予常規護理干預。①病情觀察: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體溫等生命體征,以便及時發現、處理異常情況。②定時翻身:腦卒中患者常需要長時間臥床,易導致壓力性損傷和肺部感染,護理人員應該定期協助患者翻身,保持舒適,確保床墊干燥和清潔。③飲食護理:根據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為患者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部分患者需要通過管飼或吞咽訓練滿足營養需求。④患側護理:不同腦卒中類型患者可能出現肢體癱瘓或感覺障礙,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定期變換肢體的位置,保持關節的靈活性,進行康復訓練,以促進肢體功能恢復。⑤康復訓練:根據患者的康復需求,開展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康復訓練,有助于恢復肌力、平衡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⑥用藥護理:遵醫囑管理藥物,包括抗凝血藥物、降壓藥物等;確保按時給藥,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⑦情緒支持:腦卒中可能對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造成影響,提供情緒支持,鼓勵患者參與康復活動,與家屬及專業心理人員合作,以保證患者保持良好心態。⑧家庭教育:向家屬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導,使其了解腦卒中的病情、康復過程和護理要點。
1.2.2 觀察組 在早期肺康復鍛煉基礎上聯合實施預見性護理,該組基礎護理內容、觀察時間同對照組。①生命體征監測:每隔6 h檢查1次呼吸情況,觀察有無呼吸困難或咳嗽等癥狀;及時清潔患者口腔、鼻腔和喉部,避免積聚痰液和細菌;使用吸痰機等輔助工具清除呼吸道分泌物。②風險評估:采用腦卒中風險評估量表(A2DS2評分)[5]進行評估,對高危患者遵醫囑給予預防性抗生素,以降低感染發生風險。③護理方案制訂:結合患者的風險評估情況及實際病情制訂相應護理方案。④護理方案實施:a.體位管理。將患者床頭抬高30°~45°,保持合理體位。b.護理工作人員嚴格遵守本院規章制度,確保無菌操作;間隔8 h對患者進行1次口腔清潔,針對機械通氣患者,需定時更換呼吸機的管路,加強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c.呼吸功能鍛煉。入院1 d,由責任護士幫助患者完成縮唇呼吸訓練;入院2 d,與上述內容間隔1 h后開始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入院3 d同步開展胸部擴張運動訓練,同時利用呼吸訓練器開展呼吸功能強化訓練,間隔時間為1 h。隨時間推移,可延長訓練時間,擴充訓練組數,具體強度需結合患者恢復情況進行調整。d.適當飲水,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確保患者足量飲水,避免脫水情況發生。⑤出院隨訪:患者情況符合出院標準后,為其辦理相關手續,同時建立跟蹤交流平臺,間隔1周進行1次跟蹤隨訪,了解患者當前疾病狀態,指導家屬日常護理措施,提供科學化的改善建議。
1.3 質量控制 具體人員安排:設兩組醫護人員分別對觀察組與對照組實施相關護理干預措施,各10名,均有護士執業資格證,工作經驗均為1年以上,入組前均接受并通過預見性護理、早期肺康復鍛煉理論知識與技能培訓及考核,考核分數為95分以上。資料收集:收集資料,現場查漏補缺,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及時回收,對院外患者可通過跟蹤隨訪收集數據,隨訪方式包括電話隨訪、視頻隨訪、上門隨訪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隨訪方式,避免失訪對象產生。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護理前后健康調查簡表(SF-36)[6]評分。于護理前、護理30 d后采用SF-36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SF-36共8個維度,本研究選取生理職能、心理職能、精神健康、總體健康4個方面,每個方面各包含36條評分項目,分值0~100分,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量表Cronbach′s α為0.842。②比較兩組護理后3、6、9 d肺功能指標。利用本院相關醫療檢測手段,檢測兩組患者護理后3、6、9 d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積(FEV1)、FEV1/FVC,檢測數值越高,通氣功能越好。③比較兩組1個月內并發癥發生率,包括肺部感染、癲癇、氣道黏膜出血。
1.5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全部錄入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肺功能指標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護理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2。
2.3 兩組1個月內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腦卒中患者人數比例逐年攀升,因腦卒中致殘率、致死率較高,已成為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和第二位猝死原因[7]。腦卒中后肺部感染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并發肺部感染會加重患者痛苦,嚴重影響預后[8]。因此,預見性護理聯合早期肺康復鍛煉的實施顯得尤為必要。
傳統護理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控制患者病情發展,但缺乏明確的護理方向,護理內容偏向流程化,且護理人員予以相應處理,會進一步增加臨床風險。而預防性護理更注重超前干預,通過縮短生理監測時間,提升對患者的關注度,將護理工作由被動轉變為主動。預見性護理措施包括定期評估吞咽功能、實施適當的吞咽訓練、提供床旁護理和監測,并采取其他預防性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發生風險,同時聯合早期肺康復鍛煉,通過呼吸鍛煉和物理活動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能力,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模式、增強肺部功能,并增加體力和肌肉力量,從而提高日常活動的能力和功能獨立性,綜合提升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30 d后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5);兩組肺功能三項指標復測量方差分析顯示存在交互、組間、時間效應,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1個月內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表明預見性護理聯合早期肺康復鍛煉可改善腦卒中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同時預見性護理能夠進行有效風險評估,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進而全面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周璇等[9]研究表明,在常規急救護理基礎上實施預見性康復護理,能夠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經功能、運動能力、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改善預后。為確保患者的預后效果和生存質量,有必要及時對腦卒中患者進行評估,識別潛在的風險因素,并提供早期預警、預防和控制措施,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改善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10]。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聯合早期肺康復鍛煉干預對提高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質量、改善肺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良好效果,同時建議今后的研究可通過擴充樣本來源、擴大研究范圍和資金投入等方式,提升研究的真實性與合理性。
參 考 文 獻
[1] 秦文軍,蘇達京,李通,等.血管內治療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22(3):288-291.
[2]吳淑芳,顧志賢,芮雪,等.進展性腦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及預防對策思考[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9,37(11):51-52.
[3]桑春妮,師新娟.預見性護理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并發癥干預效果分析[J].貴州醫藥,2021,45(6):990-991.
[4]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8,51(9):666-682.
[5]姚陽陽,張夢,仝淑敏,等.A2DS2評分聯合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預測卒中相關性肺炎的價值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27):3451-3456.
[6]李燕娟.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行微創血腫清除術后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2):220-223.
[7]陳瑋,劉靜,劉麗娟,等.并發癥模擬體驗教育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7):100-103.
[8]鄭勇,鄭子亭.急性腦梗死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的影響因素[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23):7-9.
[9]周璇,張珊,陳文英,等.急救護理聯合預見性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康復和預后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9,26(3):342-345.
[10]楊杏珍,龔少逸,羅愛華.早期鼻空腸管腸內營養聯合風險預警護理模式在重癥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6):148-151.
本文編輯:趙 雯" 2023-04-22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