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芳香療法聯合雷火灸在肺癌晚期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方法:納入2021年11月1日~2022年12月1日收治的120例肺癌晚期化療患者進行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芳香療法聯合雷火灸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前后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結果:干預后,兩組RPFS、PSQI評分低于干預前(Plt;0.05),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lt;0.01)。結論:芳香療法聯合雷火灸干預可有效改善肺癌晚期化療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狀態,提高睡眠質量。
【關鍵詞】
肺癌晚期;化療;芳香療法;雷火灸;癌因性疲乏;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9.045"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9-0145-03
由于肺癌在早期通常無明顯癥狀或癥狀不具特異性,導致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展至中晚期,從而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病死率較高,治療多依賴于化療與放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手段,控制病情進展、緩解癥狀并延長患者生存期[1-2]。部分患者出現對治療不配合的情況,進而削弱機體免疫力,加速病情惡化,增加死亡風險,如何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確?;颊吣軌蛴凶饑赖厣?,已成為當前臨床研究備受關注的課題。癌因性疲乏屬于肺癌晚期患者化療期間的常見不良反應,一旦發生便會迅速發展、加重,對患者軀體狀態、睡眠質量、心理健康等產生嚴重不良影響。肺癌嚴重損害患者身心,治療過程常誤傷正常細胞,加重負性情緒,影響治療信心與積極性,導致癌因性疲乏加?。?]。隨著人文關懷理念的逐步深入和廣泛傳播,臨床醫學領域確實越來越重視患者的個人感受[4]。目前,臨床針對癌因性疲乏癥狀的干預手段較為豐富,且隨著中醫技術的興起,針灸、中藥、穴位按摩等中醫相關干預形式也獲得了良好的干預效果。研究顯示,芳香療法[5]及雷火灸[6]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本研究從中醫護理角度出發,對肺癌晚期患者實施芳香療法聯合雷火灸干預同樣獲得了良好的干預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根據公式:n1=n2=2[μα+μβδ/σ]2+0.25μ2α
計算納入對象數量,設α=0.05(雙側)、β=0.10(雙側),查表得uα=1.96、uβ=1.64,以癌因性疲乏評分作為主要參考數值,δ/σ=0.742,帶入公式獲得n1=n2=48,考慮20%的脫落率,需納入60例,總計納入120例。
研究對象納入時間為2021年11月1日~2022年12月1日,采用便利抽樣法納入120例接受化療的肺癌晚期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病理檢查確診為肺癌,病理分期Ⅲ~Ⅳ期;年齡≥18歲;認知功能正常;首次接受化療;溝通能力正常,能夠親自確認并簽署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卡氏功能評分(KPS)≤60分;病情已發展至終末期,預計生存期不足3個月;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合并抑郁癥等疾?。恢w殘疾;合并過敏性鼻炎。剔除標準:自行退出;同時接受其他臨床研究或藥物治療;對研究存在異議或不配合干預操作。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實驗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40~75(55.93±6.27)歲;受教育程度:小學及初中8例,高中及中專12例,大專及以上40例;病理類型:腺癌26例,鱗癌22例,大細胞癌12例;TNM分期:Ⅲ期44例,Ⅳ期16例。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42~75(56.18±7.51)歲;受教育程度:小學及初中9例,高中及中專16例,大專及以上35例;病理類型:腺癌29例,鱗癌21例,大細胞癌10例;TNM分期:Ⅲ期41例,Ⅳ期1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由研究者牽頭成立晚期肺癌護理干預研究小組并擔任組長,職稱為主管護師,負責課題擬定、數據統計及分析、論文編寫及總結。此外,小組成員包括:副主任中醫師1名,負責提供理論知識支持、技術指導及數據統計分析、質量監控;主管護師1名,負責統計資料、統計分析數據、安排臨床任務;副主任護師1名,負責臨床技術指導、質量監控;護師2名,負責根據護理方案實施臨床護理操作。小組成員根據自身臨床經驗及相關臨床文獻制訂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計劃。兩組患者均從化療第1天開始連續干預至化療結束后5 d,連續干預3個化療療程。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入院后,為患者及家屬講解肺癌晚期化療期間常見不良反應、發生原因、應對不良反應的注意事項。著重講解化療期間癌因性疲乏癥狀、睡眠障礙發生的原因及常見護理操作,以保障患者具有良好的護理依從性。同時,為患者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疏導,并進行常規營養及飲食干預(包括飲食推薦及飲食禁忌等)。
1.2.2 實驗組 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實施芳香療法聯合雷火灸干預。芳香療法:為患者提供天然薄荷香精進行嗅吸,每次30 min,1次/d。雷火灸干預:患者取仰臥位,取中脘穴、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足三里穴(雙側),采用趙氏雷火灸艾條(每支25 g,每盒3支)進行干預,將艾條點燃并將點燃一端向下插入手柄中,蓋好灸具頂部蓋子并置于上述穴位上,根據患者對溫度的耐受程度將艾灸條點燃端與皮膚間的距離控制在3~5 cm,固定好灸盒并用大毛巾覆蓋整個灸具,維持20~30 min;然后,患者取俯臥位,取肺腧穴、脾俞穴實施雷火灸干預,方法同上。
1.3 質量控制 兩組患者的臨床干預工作均由同一護理團隊實施干預;為患者發放調查問卷時采用統一指導語指導填寫,調查問卷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并初步檢查問卷填寫是否存在漏填、錯填、多填等會導致問卷失效的問題,若存在則重新為患者講解問卷填寫規則,并重新發放、填寫、回收問卷。問卷由2名研究小組成員分別實施統計并核對統計結果,若統計結果一致則錄入統計系統中,若結果不一致則重新統計至結果一致。對數據統計者采取盲法,以保證數據統計結果的有效性。
1.4 觀察指標
1.4.1 一般資料 研究小組根據臨床經驗及研究資料自擬一般資料調查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背景資料以及病理分期等病情資料。背景資料由統計者提問患者或其家屬回答,病情資料由患者的臨床醫生根據各項檢查診斷結果進行填寫。
1.4.2 疲乏癥狀 分別在干預前后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進行評估,該量表共包含22個條目,每個條目予以0~10分評分。量表將患者的疲乏癥狀分為行為疲乏、認知疲乏、情感疲乏、軀體疲乏4個維度,各維度評分及量表總分為所含條目評分之和除以條目數,0分為無疲乏,1~3分為輕度疲乏,4~6分為中度疲乏,7~10分為重度疲乏[7]。
1.4.3 睡眠質量 干預前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進行評估,該量表包含9個自評問題(19個條目)及5個他評條目,其中只有自評條目進行計分,每個條目予以0~3分評分,從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效率等7個維度進行評估,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質量越差,評分≥7分表明患者存在睡眠障礙[8]。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正態分布驗證,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RPFS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見表2。
3 討論
有研究顯示,肺癌化療期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處于中等水平,患者在軀體與情感層面的疲乏感最為顯著,認知方面的疲乏程度則相對較輕,可能與化療藥物引發的不良反應有關[9]。湯雅潔等[10]研究顯示,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越嚴重,其睡眠質量和生存質量越差,強調干預和緩解癌因性疲乏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性?;颊咴诨熜Ч盎熕虏涣挤磻杀憩F出顯著的個體差異性[11]。雷火灸是一種中醫干預手段,在臨床應用范圍較廣,在多種疾病的治療干預中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該療法通過燃燒艾條在不完全接觸皮膚的狀態下,通過熱力將中藥藥效傳遞至體內,從而達到調和、補氣的作用。芳香療法通過多種精油,利用香氣刺激大腦相關區域,促進內啡肽釋放,抑制5-羥色胺,從而產生愉悅感,達到舒緩情緒、緩解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該療法針對個體需求,作為輔助療法,有助于提升肺癌化療患者的生活質量[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RPFS評分表明肺癌晚期患者癌因性疲乏癥狀處于重度疲乏水平,而PSQI評分表明其存在嚴重的睡眠障礙,提示肺癌晚期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睡眠質量亟待改善。分析原因:雖然肺癌患者發病早期無明顯癥狀,但其病情進入晚期后,腫瘤對周圍神經的壓迫、對周圍組織的侵襲均會導致嚴重疼痛,而失去手術治療機會對患者而言代表失去徹底治愈的希望,加之癌癥晚期及化療造成的機體功能虛弱,在多重因素的壓力下,晚期肺癌患者的疲乏程度加劇,疼痛及化療不良反應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并與癌因性疲乏癥狀相互干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
本研究將兩種干預手段相結合進行干預,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干預后癌因性疲乏癥狀及睡眠質量均得到改善,且實驗組改善效果更明顯。提示癌因性疲乏與睡眠質量是可以通過有效護理干預進行改善的,芳香療法聯合雷火灸干預是一種可行性較高的干預手段。分析原因:從中醫學角度分析,癌因性疲乏癥狀屬于“虛勞”范疇,而雷火灸中的沉香、干姜、羌活等重要成分通過燃燒后隨著熱量由皮膚進入各個穴位,起到活血化瘀、調和氣血的效果;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足三里穴屬于溫中回陽穴,雷火灸后可溫經通絡、回陽救逆,灸中脘穴可起到溫中補氣,灸肺腧穴、脾俞穴可強健虛憊臟器。本研究在芳香治療的基礎上采取薄荷精油嗅吸的方式進行芳香干預,可刺激患者的神經系統,達到提神、緩解疲乏的效果,相比皮膚上推拿吸收,直接吸入可使精油更快進入機體循環,快速緩解患者的疲勞感,使患者白天保持更好精力,減少白日睡眠,更有助于提升夜間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對肺癌晚期患者實施芳香療法聯合雷火灸干預,不僅可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還可改善其癌因性疲乏癥狀。目前對芳香療法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臨床對于芳香療法用多于改善化療造成的嘔吐癥狀、負性情緒、睡眠質量等癥狀,忽略了該療法對癌癥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響。本研究不足在于患者的干預時間僅控制在3個化療療程中,未進行更加長久的跟蹤調查,未能了解患者對長期干預的依從性及長時間干預效果,導致對香療法聯合雷火灸的干預效果探索不全面。后續研究建議適當增加患者的納入數量,并進行長期跟蹤隨訪,以了解該干預方案的長期實施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劉青,蒲丹,吳強,等.放療聯合免疫治療在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及晚期肺癌中的應用進展[J].腫瘤預防與治療,2022,35(9):854-860.
[2]張凱,夏小軍,遲婷.心靜療法對肺癌晚期患者心理健康干預效果的質性研究[J].甘肅醫藥,2021,40(4):325-328.
[3]杜雪菲,楊瓊.晚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發生現狀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1,49(8):930-933.
[4]崔菲,楊艷平,趙銳瑾.安寧療護聯合五行音樂對改善晚期肺癌患者負性情緒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7):131-133.
[5]王維維,蔡小霞,劉贊,等.芳香療法對軀體疾病相關性疲乏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護理研究,2021,35(8):1322-1329.
[6]趙玉玲,黃沂,周艷瓊,等.恒溫雷火灸治療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觀察[J].廣西醫學,2021,43(4):498-502.
[7]李艷,徐象威,朱佩禎,等.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影響因素及其與生存質量相關性分析[J].浙江醫學,2020,42(4):361-364.
[8]朱冬冬,王楨淑.箱庭療法聯合氟西汀對輕中度抑郁癥伴失眠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21,31(18):60-63.
[9]宋巖,支修益.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與希望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癌癥進展,2021,19(5):525-529.
[10]湯雅潔,岳朝麗,許麗芬,等.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影響因素及與生存質量、睡眠質量的關系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0,20(22):4288-4292.
[11]覃芳媛,王理槐,彭廷云,等.雷火灸五臟背俞穴對氣虛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后癌因性疲乏的臨床療效評價[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3,23(8):1580-1583,1589.
[12]陳珊,龍玲慧,陸云,等.芳香療法聯合穴位貼敷護理對胃腸腫瘤患者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9):110-113.
本文編輯:趙 雯" 2023-06-25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