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兒童疾病中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早期癥狀可能不明顯,如果未能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導致嚴重的腎臟損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尿路感染的相關知識,積極采取防治措施,對于保護孩子的健康至關重要。
小兒尿路感染的發生原因
尿路感染是由細菌侵入尿路并在其中繁殖所引起的,主要致病菌為大腸桿菌,約占全部病例的85%~90%。其他病菌如克雷伯氏菌、變形桿菌等也可能引發感染。
結構和生理因素
兒童,尤其是女童,由于其尿道較短,且尿道口與肛門距離較近,容易受到腸道細菌的侵襲。尿路感染還與一些解剖結構、功能異常密切相關,如膀胱輸尿管反流和尿路梗阻,會導致尿液回流至腎臟,增加感染風險。此外,憋尿、便秘等行為習慣也可能誘發或加重尿路感染。
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
小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病原體的抵抗力較弱,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尿路感染的癥狀表現
(1)腎盂腎炎?:這種感染在嬰幼兒中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全身感染中毒癥狀,如高熱(體溫常高于38.5 ℃)、驚厥或寒戰以及面色蒼白、嘔吐、惡心、腹瀉等。年長的兒童可能會出現腰痛,新生兒則可能表現出敗血癥癥狀,如體重下降、喂養困難、黃疸、發熱或體溫不升等。
(2)膀胱炎?:主要影響年長的女孩,表現為尿頻、尿急、排尿困難、排尿不盡、下腹不適、恥骨區疼痛、尿失禁等。這種感染通常不會引起發熱。
(3)無癥狀菌尿?:這是一種無任何感染臨床癥狀的尿路感染,幾乎只發生在女孩身上。如果未經治療,可能發展為有癥狀的尿路感染。
小兒不同年齡段的癥狀
嬰幼兒的癥狀
嬰幼兒往往癥狀不典型,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的發熱,且體溫常超過39℃。此外,還可能表現出煩躁不安、食欲減退、嘔吐或腹瀉等全身性癥狀。由于嬰幼兒無法清晰表達不適感,家長需特別注意這些非特異性癥狀,并及時就醫。
學齡前兒童的癥狀
學齡前兒童可能出現更加明確的癥狀,如尿頻、尿急、尿痛,或尿液渾濁、異味等。此外,他們還可能訴說腹痛或下腰痛,提示感染可能已經蔓延至上尿路(如腎臟)。
學齡兒童的癥狀
年齡較大的兒童能夠更清楚地描述不適感。除了尿路癥狀外,常伴有全身癥狀,如疲勞、惡心、嘔吐等。如果感染累及腎臟,可能出現發冷、發熱、側腹痛等。
尿路感染的診斷方法
為了準確診斷尿路感染,醫生通常會通過以下幾種檢查手段進行綜合評估。
尿液分析
尿液分析是一種常規的檢查方法,通過檢查尿液中的細菌、白細胞、紅細胞和其他指標來判斷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此外,還會進行尿培養,以確定具體的致病菌種類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從而更好地指導醫生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治療方法。
尿液細菌培養
尿液細菌培養是確診尿路感染的金標準。通過培養尿液樣本,醫生可以確定具體的致病菌種類,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采集尿液樣本時,需注意無菌操作,避免污染。
影像學檢查
對于反復尿路感染或懷疑有解剖結構異常的患兒,醫生可能建議其進行影像學檢查,如腹部超聲、靜脈尿路造影(IVU)或膀胱輸尿管造影(VCUG),以評估患兒的尿路是否存在梗阻或反流等問題。
尿路感染的治療方案
抗生素治療
抗生素是治療尿路感染的首選藥物。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醫生會選擇最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常用的口服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頭孢克肟或復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TMP-SMX)。對于癥狀較重或不能口服藥物的兒童,可能需要靜脈注射抗生素,如頭孢噻肟或頭孢曲松。治療時間的長短取決于感染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一般情況下,急性膀胱炎的治療時間為3~7 d,而急性腎盂腎炎則需要10~14 d的治療。
支持治療
除了抗生素治療,支持治療也非常重要。應鼓勵患兒多喝水,以幫助沖洗尿路并排出細菌。此外,家長還應注意保持患兒會陰部的清潔和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清潔用品,以免加重感染。
癥狀緩解和護理
在治療期間,家長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幫助緩解患兒的癥狀。例如,溫水坐浴可以減輕尿道的灼熱感和疼痛。對于較大的患兒,家長應鼓勵其盡量排空膀胱,避免憋尿。此外,保證患兒充足的休息和適當的營養攝入,有助于增強免疫系統,促進其身體康復。
尿路感染的預防措施
良好的衛生習慣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尿路感染的關鍵。家長應教育孩子正確的如廁方式,尤其是女童,排便后應從前向后擦拭,以避免腸道細菌進入尿道。此外,勤換尿布、保持會陰部清潔和干燥也是預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飲食和生活方式
鼓勵孩子多喝水,確保每天有足夠的尿液產生,幫助其沖洗尿路。避免長時間憋尿和便秘,因為這些行為會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避免給孩子穿緊身衣物,以免對會陰部產生摩擦和刺激。
定期體檢和早期篩查
對于有尿路感染高風險的兒童,如有家族病史、既往有尿路感染史或存在尿路解剖結構異常,定期體檢和早期篩查尤為重要。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早期發現可能存在的尿路問題,如膀胱輸尿管反流(VUR)或尿路梗阻,并及時采取預防性的措施或治療。
特殊情況下的預防
對于已確診有膀胱輸尿管反流或其他尿路解剖異常的兒童,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長期低劑量抗生素預防性治療,以減少感染的發生。此外,定期隨訪和影像學監測有助于評估患兒的病情進展,必要時采取手術干預。
尿路感染的并發癥與長期影響
如果尿路感染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1)腎膿腫:感染擴散至腎臟深部組織,導致膿腫形成,可能需要手術引流。(2)腎功能損害:反復發作的尿路感染可導致腎臟組織損傷,形成瘢痕,影響腎功能。(3)敗血癥:細菌進入血液循環,引發全身性感染,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4)高血壓和慢性腎臟病:長期尿路感染引起的腎臟瘢痕可導致高血壓和慢性腎病,影響孩子的長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