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從長時間的坐位或臥位突然站起時,會感到頭暈、眼花、黑蒙、乏力、 惡心、視物模糊、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甚至出現意識喪失、跌倒。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直立性低血壓。
直立性低血壓的定義、病因、誘因及診斷
直立性低血壓的定義
直位性低血壓指人體從躺臥位或坐位快速轉變為站立位時,由于血液在重力作用在體內重新分布,身體下部的血液量會增加,而身體上部分的血液量會減少,特別是下肢和腹部的血液積聚,使得回流到心臟的血液量暫時減少,從而引起血壓下降的現象。患者可出現一過性頭暈、黑蒙、意識喪失,發病特點為發作和體位改變密切相關,且發生快速,持續時間一般不長,改變體位(如坐位、臥位、蹲下)后可自行恢復,一般不會有后遺癥。
人體由平躺轉到直立位時,有500~800 mL血液會隨著重力作用轉移到身體下部,此時血壓會下降,腦部供血減少。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會快速做出精準調節,使心臟跳動加快,心臟總泵血量增加,保障動脈血容量,同時會增加血管收縮性,使血壓升高,從而保障腦部供血。但如果這個調節機制出現故障,腦部供血沒跟上,就會出現頭暈、黑蒙,甚至暈厥等情況。
直立性低血壓病因
直立性低血壓的病因復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自主神經系統負責調節人體的血壓、心率等生理指標,當其功能受損時,血管無法及時收縮以維持血壓穩定,從而導致直立性低血壓。
(2)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壁逐漸硬化,彈性變差,使得血管在體位變化時無法迅速調整以適應新的血壓需求,老年人尤其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3)某些藥物,如降壓藥、利尿劑、抗抑郁藥等,可能導致血壓調節功能受損,增加直立性低血壓的風險。
(4)糖尿病、帕金森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或血管調節能力下降,易出現直立性低血壓。
(5)長期臥床、營養不良、貧血等也可能導致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生。
直立性低血壓的誘因
直立性低血壓的誘因包括各種原因造成的機體血容量減少,如不吃早飯、長期坐位工作后站起來、大量應用利尿劑而沒有補充所需的體液者,還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病等。
直立性低血壓的檢查方法及診斷標準
直立性低血壓檢查方法有:(1)測量平臥位血壓和測量直立后血壓簡單初步診斷。(2)直立傾斜試驗檢查,即受檢者躺在直立傾斜檢查床上(由束帶固定),測量平臥位血壓、心率,調整檢查床位置到70°(頭高腳低位),同步監測血壓、心率變化和受檢者的癥狀。此檢查特別適合曾發生過暈厥癥狀,考慮為體位性低血壓者,可進一步鑒別是否合并其他暈厥的疾病。
直立性低血壓的診斷標準為在體位改變后血壓迅速下降,收縮壓下降至少20 mmHg或舒張壓下降至少10 mmHg,常常在站立后3 min內發生,同時伴頭暈、眼花、黑蒙、乏力、 惡心、視物模糊、面色蒼白、出冷汗、現意識喪失等。
直立性低血壓的分類
根據病因的不同,直立性低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1)原發性直立性低血壓:病因不明,可能與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有關,患者通常無其他明顯疾病,但癥狀較為突出,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2)繼發性直立性低血壓:由其他疾病或藥物引起,如糖尿病、帕金森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長期服用降壓藥、利尿劑等藥物的患者。
根據低血壓出現時間不同,又可分為3種類型。(1)速發型直立性低血壓:站立 15 s內血壓短暫性下降,伴先兆暈厥或暈厥。(2)經典型直立性低血壓:站立 3 min內,收縮壓持續下降≥20 mmHg 或舒張壓下≥10 mmHg,伴先兆暈厥或暈厥。(3)延遲型直立性低血壓:站立>3 min,甚至可以在出現在體位改變后半小時乃至更長時間,血壓持續下降≥20 mmHg(或仰臥位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 30 mmHg),或舒張壓下降≥10 mmHg,伴有伴先兆暈厥或暈。
直立性低血壓的危害
直立性低血壓在體位改變為臥位或者坐位后癥狀可自行恢復,危害不大。但是嚴重時會出現意識喪失、暈厥、跌倒,可能引發意外傷害,如摔傷、骨折等。特別是從事某些特定行業者,如司機、高空作業者需要引起關注。
直立性低血壓的日常防治
飲食調理
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是預防直立性低血壓的關鍵。水分不足會導致血液濃縮,血容量減少,從而增加低血壓的風險,建議日常每天攝入水分1.5~2 L。特別是在炎熱的天氣或進行體力活動后,可適當喝一些淡鹽水,以保證充足的血容量,能有效增加血漿容量和維持血壓水平。同時,要攝入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有助于維持血管健康和正常的血壓調節。少食多餐,不要暴飲暴食,因為進食過多,消化系統需要大量的血液幫助消化,可能導致血壓下降。
彈力療法
彈力療法是一種有效的非藥物干預措施,主要是通過穿戴特殊的彈力襪或彈力繃帶,幫助提供從腳踝到大腿的漸進式壓力,有助于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減少血液在下肢的滯留,從而在站立時幫助維持血壓穩定。彈力襪的選擇應根據醫生的建議,確保合適的壓力等級和尺寸,以達到最佳效果。穿戴彈力襪時應注意正確的穿戴方法,確保襪子平整無皺褶,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除了穿戴彈力襪,彈力療法還包括一些特定的腿部運動,如腳踝旋轉、抬腿運動等,可以增強腿部肌肉力量,提高靜脈血液回流效率。彈力療法的優點在于簡單易行,無需特殊設備。然而,對于某些患者,如存在下肢靜脈曲張或深靜脈血栓的情況,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使用。
彈力療法作為直立性低血壓的日常防治手段,通過促進血液回流和增強腿部肌肉,有助于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直立性低血壓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非藥物措施無法有效控制癥狀時。但藥物治療的選擇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常見的治療藥物包括以下幾種。
(1)氟氫可的松:這是一種鹽皮質激素,能夠增加腎臟對鈉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有助于提升血壓。
(2)麻黃堿:一種α-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能夠收縮血管,提高血壓,尤其在站立時效果明顯。
(3)紅細胞生成素:該藥物能夠刺激骨髓產生更多的紅細胞,增加血液的攜氧能力,從而提高血壓。
(4)補液治療:通過口服或靜脈注射含鹽溶液,增加血容量,有助于維持血壓穩定。
在使用藥物治療時,患者應嚴格遵循醫囑,定期監測血壓和藥物副作用,以確保安全有效。此外,藥物治療通常與生活方式的調整相結合,如增加水分和鹽分攝入、穿戴彈力襪等,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藥物治療并非適用于所有直立性低血壓患者,特別是由特定疾病引起的繼發性低血壓,應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故在開始藥物治療前,應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診斷。
調整生活方式
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著,定期變換姿勢,進行適量的腿部運動,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從躺臥或坐位起身時,應先保持坐姿片刻,再緩慢站立,以減少血壓急劇下降的風險。過度飲酒可能導致脫水,加重低血壓癥狀,需要避免。避免長時間暴露于炎熱環境或進行熱水浴、桑拿。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和減輕直立性低血壓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定期體檢
通過定期體檢,醫生可以監測患者的血壓變化,評估病情進展,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定期體檢不僅包括常規的血壓測量,還應包括心電圖、血常規、尿常規等檢查,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特別對于那些癥狀不明顯或病情復雜的患者,定期體檢可以幫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如心臟疾病、內分泌失調等,這些都可能與直立性低血壓有關。此外,定期體檢還可以監測藥物治療的效果和副作用,確保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日常活動/運動
平時在活動或運動時,避免快速站立,轉變體位時動作應緩慢。可采取簡單的措施減少血壓下降,如雙腿交叉站立、下蹲和緊繃大腿及臀部肌肉,能減少靜脈血在身體下部的蓄積,增加靜脈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幫助維持血壓穩定。
結束語
通過了解直立性低血壓的病因、誘因、機制、診斷和防治方法,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減少該病的發生率,維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