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會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水平。目前,我國治療肺癌的手段較多,以手術為首選方法。然而,手術并不是意味著根治,術后依舊需要關注病情,防治并發癥,保證預后效果。
肺癌的概述
肺癌為惡性病變,病灶主要來源于肺、支氣管、氣管、腺組織等部位。該疾病的發生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包括空氣污染、遺傳、吸煙、肺部基礎疾病等。肺癌早期沒有任何癥狀,但是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患者會出現咳嗽、咳痰、咯血等表現。臨床將肺癌主要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
針對肺癌,若無遠端轉移,患者病情許可,通過手術可徹底清除病灶,有希望痊愈。手術后,受壓迫的肺部及支氣管能夠得到修復,患者的呼吸狀態會明顯改善。不過,在手術治療之后,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與手術相關的并發癥,對康復產生很大的影響。
肺癌術后常見并發癥有哪些
(1)心律失常:在老年肺癌患者中,心律失常在術后的發病率最高。
(2)呼吸系統并發癥:對肺癌患者而言,術后呼吸系統相關并發癥一般是由于肺部有痰栓阻支氣管所致。
(3)呼吸衰竭:統計發現,肺癌術后呼吸衰竭的發生風險在4.7% ~7.9%。該并發癥相對嚴重,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4)支氣管胸膜瘺:氣管胸膜瘺往往出現在手術后的7~14 d,但部分患者也可能是數天到數年才會發生。該并發癥的發生風險相對較低,目前臨床上報道的發病率僅為1%~4%,但死亡率卻非常高。
(5)肺部感染:感染的發生可能是因為手術后傷口出現了疼痛,呼吸受到抑制,導致無法正常發力咳嗽,使得肺和支氣管內分泌物持續堆積。也可能是因為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沒有進行預防性抗感染干預所致。
(6)胸腔出血:有資料顯示,在手術過程中,有0.69%~1.53%患者會發生胸腔出血表現。若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生命威脅。
(7)血管栓塞:在肺癌術后,患者可能出現血管栓塞現象。這要是因為手術期間,患者制動時間過長,導致機體血流緩慢,再加上相應的創傷,導致凝血功能受影響。
肺癌術后常見并發癥的防治手段
心律失常的防治
(1)加強對患者的術前診斷和預后評價,對原發性疾病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進行手術治療方案的細化。
(2)手術結束后,立即進行輸氧術,增加血中氧氣濃度,提高心臟和全身組織的氧氣供應。同時,還需注意保護呼吸道的暢通,防止因肺炎而引起的心律不齊。此外,術后還需加強心肺功能的監控,以便盡早發現心律失常的征兆,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療。
(3)手術后,患者很容易發生水、電解質和酸堿失衡,這也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一個主要因素。所以,術后要注意補液、補鉀、補碳酸氫鈉等,防止心律失常的出現。
呼吸系統并發癥的防治
通過對咳嗽的治療干預,可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
術后患者應正確咳嗽:首先清喉嚨,然后深深地吸氣,再用力咳嗽,使肺部的痰液能夠被有效地排出。如果咳嗽時,手術切口疼痛感明顯,可以用兩只手抱著一個枕頭按住患處,有助緩解疼痛感。若患者因傷口疼痛而不能合作,醫護人員或家屬需加以協助。可以讓家人幫助拍打背部(叩背),要注意力量均衡,沿著支氣管的走向自上而下、由外至里,有節奏地拍打。同時,患者應通過咳嗽、深呼吸等方法,盡可能將阻塞在支氣管里的濃痰給咳出來。
呼吸衰竭
(1)為更好地評價患者的術后耐受性,在術前應進行全面的肺部功能檢測。做好呼吸系統的護理,鼓勵患者戒煙,減輕對肺的刺激。建議定期使用抗生素藥物,以減少感染發生率。
(2)手術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存周圍的健康組織,降低手術對人體的損害。通過適當的輸液方式及輸液藥物,保持體液平衡,保證患者的各項指標平穩。
(3)注意觀察手術過程中的呼吸功能變化,以便及早診斷。采用支氣管舒張劑、霧化吸入、鎮痛等治療方法,維持氣道的暢通,多鼓勵患者咳嗽。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建議及早進行氣管切開術,給予呼吸機支持。
支氣管胸膜瘺
(1)在手術之前,要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糾正低蛋白血癥,改善患者的飲食習慣,注意營養補給。術前要注意相應的肺功能訓練,以利于術后肺功能的康復,為術后訓練奠定基礎。若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術前還需嚴密監控血糖,使之處于穩定狀態,以降低手術后的并發癥。
(2)在手術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腫瘤組織在斷端殘余,預防腫瘤復發引起瘺道。
(3)手術后應給予適當的營養,以加速創面的恢復。為防止感染,應及時給予足夠劑量的抗菌藥物。另外,術后應注意引流通管的暢通,并將胸腔中的積水、氣體等排除。
肺部感染
一般經過積極的抗感染,患者的病情都會有所改善,但是也有個別患者會發展成為膿胸。因此,如果診斷為肺部感染,術中和術后應用抗生素進行預防和控制。手術后應立即清除氣道內的異物,可用負壓吸引法,并指導患者將異物從氣管內排出。另外,還需配合使用化痰藥物進行霧化治療,達到降低痰量、排痰阻力、感染率的目的。必要時,還可以采用纖維鏡吸出痰液。此外,患者在術后早期應該多下床運動,以提高肺功能,降低術后的肺損傷風險。
胸腔出血
(1)術前,一定要做好凝血功能的檢測,發現有任何異常,要立即進行治療。
(2)在手術過程中,先用電刀對被剝脫的傷口進行多次觀察,然后進行足夠的電凝和止血處理。對于大的出血部位,還需進行包扎和止血。
(3)為保證大血管的穩定性,術后應采用結扎縫合的方法。另外,手術后需要嚴密監護,如果發現有胸腔出血,要及時治療。如有大量的膿血仍未減少,或有初期的休克,應立即進行急診手術,開胸止血,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及術后的康復。
血管栓塞
術后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加速機體血液循環。臥床期間,可使用相應的彈力襪等工具預防血栓。若患者存在高危風險,可采取抗凝藥物預防和治療。針對已經出現嚴重肺栓塞的患者,需采取溶栓方案進行治療,但期間需要嚴密監測體征,預防相關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