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的缺失或腫痛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困擾,如吃飯時影響咀嚼、前牙缺失影響美觀而不敢張口等。種植牙作為人類第三副牙齒,已經逐漸成為當今臨床使用頻率較高的缺失牙修復方式。
口腔種植牙較傳統假牙的優點
(1)更加穩定和牢固;(2)較傳統固定修復具有不損傷鄰牙;(3)咀嚼效果更加良好;(4)外形美觀并且無異物感,對發音影響不大;(5)不但可以解決單顆或者多顆牙齒缺失問題,對于全口缺牙且活動義齒修復固位不好的患者也是一個最佳方案。
口腔種植的術前準備
首先,評估患者全身狀況。詢問是否存在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有無種植手術禁忌證。口腔種植前還需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生化和傳染性疾病(乙肝、梅毒、艾滋病)排查。
其次,進行口腔常規檢查。對缺牙區間隙進行評估,決定是否可以種植以及種植體直徑的大小。檢查植入區牙齦是否健康,有無潰瘍、炎癥、瘢痕、贅生物,再決定是否需要牙周基礎治療。重點檢查頜骨的大小、牙槽嵴的形態及對合牙列、上下頜牙的咬合關系、頜間距離等。通過口腔CBCT了解種植區頜骨寬度、高度和密度,上頜竇有無炎癥,竇底位置及形態,頦孔、下頜管的位置,植骨區軟組織厚度。
再次,完善計算機檢查。對于缺牙較多、較復雜的病例,還需要通過計算機輔助檢查,設計并確定種植體植入的方向、位置及數目。根據規劃與設計的結果,制作外科種植導板進行種植。
最后,對口腔內的余留牙進行徹底檢查、治療,并常規做牙周潔治。
需提醒,術前對患者的心理建設很重要。醫生需要進行充分溝通解釋,讓患者了解種植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取得其積極配合。尤其是高齡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在病情沒有控制好的情況下是不能做種植手術的。另外,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需另行安排手術時間。
口腔種植全過程
種植牙分為種植體、基臺、牙冠三部分。首先植入種植體,使種植體與牙槽骨形成完全的骨結合后,再行基臺,以及牙冠或冠橋的修復。術前,進行口腔CBCT檢查,以確定牙槽嵴與下牙槽神經管/上頜竇的距離,還要確定頜骨的寬度、骨密度以及與鄰牙之間的距離,以制定最佳的種植方案。種植方案包括常規種植、GBR種植、骨劈開種植、上頜竇提升種植、Onlay植骨術、鈦網骨增量術。
不同的種植系統配備的不同的種植系統工具盒,如i-prf制備機、CGF制備機、種植機和種植手機、口腔3D掃描儀、儲存材料的冰箱、制作個別托盤的光固化機及材料、灌模震蕩機、控制種植體周圍炎的鉺激光治療儀等。種植外科手術中,還必須配備器械和耗材,如Bio-oss骨粉、鈦網、骨膠原、生物膜CGF、I-PRF、4-0/5-0可吸收線、種植導板、種植導板專用工具盒、上頜竇提升工具等。
種植手術是在缺牙區切口牙齦,翻瓣,顯露牙槽骨,在牙槽骨上定點;擴孔,植入種植體;用配套的手術工具進行旋緊,使得種植體頂緣與骨面保持在同一個平面上,種植體上用覆蓋螺絲或愈合基臺擰緊;最后縫合牙齦切口,讓牙槽骨與種植體更好地結合。種植手術后3~6個月,種植體與牙槽骨就完全結合了,需進行種植二期手術。在種植區切開牙齦,顯露覆蓋螺絲,更換愈合基臺,縫合牙齦,使連接種植體的愈合基臺露出牙齦,形成牙齦袖口。而頜骨條件好,就不需做二期手術,在種植手術中,種植體上直接安裝愈合基臺,形成牙齦袖口。最后取模,換成永久修復基臺,全瓷冠粘接固位,完成種植牙治療。
口腔種植術后的護理
術后注意事項
在完成口腔種植手術后,患者需要緊緊咬住傷口上覆蓋的紗布,并在緊咬30 min后吐出,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術后傷口出血。在口腔種植術
24 h內,患者要盡量少喝水,不能經常吐口水、刷牙、漱口等。在飲食過后,可以含有少量水漱口清除食物殘留,但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引起傷口出血。手術24 h后,可以正常刷牙、漱口。刷牙時不能用力刷傷口處,漱口要保證每天3次以上。此外,如果患者在術后手術部位出現疼痛、腫脹,要按照醫囑服用消炎止痛藥。手術后第2天如出現下唇麻木,需及時就診。
飲食注意事項
在口腔種植手術完成24 h內,為了保證進食時不對種植牙產生影響,患者應以流食為主,不能吃過熱的食物。
(1)保證足夠的營養:術后恢復期間,身體需要更多的營養來支持傷口的愈合和身體的康復。建議攝入高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豆類、蔬菜和水果等,以促進傷口愈合和增強免疫力。
(2)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隨著傷口愈合,患者可以逐漸過渡到正常的飲食模式,但仍需避免攝入過硬、過熱或過冷的食物,以免刺破傷口或影響種植體的穩定性。
(3)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適量的水分攝入有助于保持口腔內清潔,促進傷口愈合,同時也有助于減輕口腔干燥不適。
在這段時間,患者在咀嚼食物的過程中,要盡量避開種植牙部位,更不能用種植牙進行咀嚼,以免使種植牙感染或松動。在手術完成100 d后,患者可以正常飲食,但仍需勤漱口,不能用種植牙拒咀嚼堅硬的食物,以免影響種植牙穩定。
局部冷敷
在種植牙手術完成后,患者按照醫生要求對手術區外部表面進行24 h冷敷。術后2 d如面部出現明顯腫脹,患者可以遵醫囑進行熱敷或者服用藥物治療,預防傷口感染。
術后用藥
在種植牙手術前和完成初期,患者需要按照醫生要求服用抗生素藥物。如口腔種植牙的數量是1~4顆,且手術時間不長、患者身體健康,建議術前半小時和術后2 d內口服抗生素即可,有助預防種植區感染。但是,在進行復雜種植牙或全口種植時,除術前口服抗生素外,術后醫護人員會為患者靜脈輸液進行抗生素治療,以防種植區感染。
術后運動
口腔種植后1周內,患者要盡量減少身體運動,適當延長休息時間,這樣既可以避免手術傷口裂開,對傷口恢復也有幫助。特別是種植手術后2周內不要游泳,因游泳易造成口腔感染,導致種植體脫離。
術后維護
種植牙生存率與術后維護有關,患者需定期復診。一般術后2個月、半年、1年、2年、3年、5年、10年復診,檢查種植牙有無松動,有無牙齦炎、牙周炎,拍牙片了解種植體周圍頜骨有無吸收。由于種植牙生存率與患者不良習慣有關,比如吸煙易引起種植體周圍炎,導致種植體脫離,所以患者術后需減少吸煙量,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