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卡培他濱聯合放療治療老年食管癌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醫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8例。對照組給予放療,觀察給予卡培他濱+放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腫瘤標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和癌抗原19-9(CA19-9)]以及生存情況。結果 觀察組疾病控制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隨訪1年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CEA、CA19-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CEA、CA19-9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6、12個月生存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卡培他濱聯合放療治療老年食管癌可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提高患者治療生存率,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關鍵詞:食管癌;卡培他濱;放療;癌胚抗原;生存率
食管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生在食管且來源于食管上皮細胞,發病率與病死率較高[1]。食管癌發病原因尚未明確,誘發因素可能為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胃食管反流病會增加機體患食管癌風險[2]。早期患者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出現咽下困難以及其他典型癥狀,因該病起病隱匿,癥狀極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及時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治療延誤可能導致癌癥細胞出現轉移和擴散,進而影響患者身體健康與生存時間[3]。老年食管癌患者,特別是晚期患者,身體機能較差,合并多種慢性疾病,無法進行手術治療,放療是其重要治療方式,能夠有效延緩病情進展,但有研究顯示,單一放療患者5年內生存率較低,且放療不良反應多,可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臨床多給予聯合治療方案[4]。本研究旨在探討卡培他濱聯合放療治療老年食管癌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食管癌早診早治專家共識》[5]關于疾病的診斷;在詳細了解本次研究方案后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齊全。
排除標準:年齡< 60歲;存在食管氣管瘺;食道有出血、穿孔征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放療治療:叮囑患者擺正體位、呈仰臥位,雙手抱頭,使用熱塑體膜將其固定,根據食管造影與食管鏡檢查結果觀察腫瘤位置與大小,并在軟件中勾畫出靶區,臨床靶區為腫瘤病灶頭腳外擴2.8 cm,前后左右外擴0.6 cm,計劃靶區在臨床靶區基礎上外擴0.5 cm,選擇6MV-X射線進行放療,采用4~7個共面野進行照射,每日2 Gy,每周5次,共32次,總劑量64 Gy。
觀察組給予卡培他濱+放療治療:放療治療與對照組一致,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口服卡培他濱片(規格0.5 g/片),每次2片,每日2次。兩組均治療2個月。隨訪12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疾病控制情況:治療后病灶完全消失,且維持時間超過4周,為完全緩解;治療后病灶縮小至少50%,維持時間超過4周,為部分緩解;治療后患者病灶增大或縮小范圍低于25%,維持時間超過4周,為穩定;治療后病灶擴散[6]為進展。疾病控制=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2)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如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等。(3)比較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治療前后檢測癌胚抗原(CEA)和糖抗原(CA19-9)水平。(4)比較兩組生存情況:治療后3、6、12個月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疾病控制情況比較
觀察組疾病控制率為96.43%,高于對照組的78.5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CEA、CA19-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CEA、CA19-9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4。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2.14%,觀察組為42.8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2.4 兩組生存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后3個月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6、12個月生存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5。
3討論
食管癌發現時間越早,其治療成功率越大[7]。咽下困難是該病典型癥狀,隨著腫瘤細胞逐漸生長與擴散,患者還會出現脫水、無力等癥狀。臨床關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有手術治療與放化療,但對于晚期出現遠處轉移的食管癌患者來說,手術治療已無法滿足臨床需要[8]。放化療適用范圍較廣,已成為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療方式,放療可穩定患者病情,但是單一治療后患者5年內生存率較低,需聯合治療。化療可協同發揮放療治療效果,減少遠端轉移,進一步提高患者5年內生存率。常見化療藥物有卡培他濱,其屬于氟尿嘧啶類藥物,具有毒性小特點,不僅可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生長,還可提高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疾病控制率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于晶[9]研究結果相近。提示卡培他濱結合放療可提高食管癌疾病控制率。放射治療是運用游離輻射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案,其發射出的輻射可破壞腫瘤細胞的染色體,進而可抑制細胞生長,從而可消滅癌細胞;調強放療與患者腫瘤病灶高度匹配性高,故可有效控制疾病[10]。卡培他濱屬于氟尿嘧啶類化療藥物,能夠減輕放療造成的腫瘤負荷,減少腫瘤體積,可抑制腫瘤組織營養供應,進而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11]。將卡培他濱結合放療可進一步擴大放療的治療效果,可有效控制腫瘤細胞生長。此外,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2.14%,觀察組為42.8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調強放療較二維放療方案而言,能夠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細胞的損傷,從而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同時,卡培他濱能夠修復放療后造成的潛在損傷,提高放療敏感性,保證效果,且該藥物可在胸腺尿嘧啶磷酸酶下進行轉化,其中該酶僅在癌細胞中呈現高表達,在正常細胞中影響小,故安全性高[12]。
兩組治療前CEA、CA19-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CEA、CA19-9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后3個月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6、12個月生存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卡培他濱結合放療治療可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放射療法可通過放射輻射殺滅癌細胞,卡培他濱生物利用度較高,可在人體轉化為
5-氟尿嘧啶,進而發揮抗腫瘤功效;兩者聯合能夠增加化療敏感性,使食管癌細胞受損后無法修復,進而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清除機體殘留的轉移病灶,抑制遠端轉移以及病灶復發,提高患者生存率[13]。
綜上所述,卡培他濱聯合放療治療老年食管癌可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提高患者治療生存率,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參考文獻
[1]曾心靛.湖南省某三甲醫院2015—2019年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住院患者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病案,2022,23(3):68-71.
[2]張成峰,孫琦,劉葉果,等.替吉奧或卡培他濱同步放療治療晚期食管癌86例的療效分析[J].腫瘤學雜志,2023,29(6):525-529.
[3]趙瑩.三維適形放療聯合卡培他濱同步化療治療老年食管癌臨床效果及毒副反應分析[J].當代臨床醫刊,2021,34(4):10,31.
[4]杜峰,王光明,魏曾曾.調強放療同步替吉奧或卡培他濱化療治療中老年晚期食管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刊,2022,57(4):389-392.
[5]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早診早治學組.中國食管癌早診早治專家共識[J].中華腫瘤雜志,2022,44(10):1066-1075.
[6]李黎,蔡利娟,崔秀敏.多西他賽、奈達鉑聯合放療對食管癌術后患者生存期及腫瘤標志物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2,46(2):179-181.
[7]葉宏勛,尹小祥,趙鶯,等.阿帕替尼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晚期食管癌效果觀察[J].腫瘤研究與臨床,2020,32(3):170-173.
[8]孫長俠,劉玲,賈海燕.卡培他濱聯合同步放化療治療中晚期食管癌的臨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3,17(17):11-15.
[9]于晶.卡培他濱化療聯合三維適形放療對食管癌患者疾病控制及預后的影響[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2,3(13):154-156.
[10]唐雅婷.卡培他濱聯合不同調強放療治療食管癌術后局部復發的加速器跳數、近期療效及放化療相關副反應觀察[J].臨床研究,2020,28(10):71-72.
[11]高嶺,楊增強,趙明,等.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放療后卡培他濱維持治療療效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39(3):197-200.
[12]肖宏衛,許曉峰,鮑玲麗,等.阿帕替尼+卡培他濱小劑量聯合放療治療老年食管癌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26):128-130.
[13]薛萬里,孫蕊,邵磊.安羅替尼聯合卡培他濱同步放療治療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探討[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0,20(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