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敘事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在醫院接受治療的50例乳腺癌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敘事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惡心/嘔吐、疲勞、食欲、睡眠質量、焦慮和抑郁、自尊心/自我效能感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惡心/嘔吐、疲勞、食欲及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自尊心/自我效能感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敘事護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改善不良因素,增強患者日常生活體驗,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乳腺癌;敘事護理;生活質量;化療;抑郁
乳腺癌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常見治療方法有手術和化療,旨在控制病情發展,延長患者生命周
期[1~2]。化療是指通過化學藥物殺死或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然而化療藥物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也有一定程度的損害,且化療藥物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心理情緒[3~4],患者治療期間渴望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和社會關愛。敘事護理基于敘事醫學的理念,強調傾聽患者的故事,理解其生命經歷和情感體驗。通過傾聽和引導患者分享個人故事和經歷,能夠幫助其識別并表達情感,促進心理調適和情緒釋放以及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此外,通過敘事的方式還能幫助患者重新構建自我認知,發現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提高其應對疾病的能力和生活質量[5]。本研究旨在探討敘事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在醫院接受治療的50例乳腺癌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均為女性。對照組年齡50~60歲,平均年齡(53.01±1.26)歲;臨床分期為Ⅰ期10例,Ⅱ期10例,Ⅲ期5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3.15±0.23)年。觀察組年齡50~61歲,平均年齡(53.12±2.22)歲;臨床分期為Ⅰ期10例,Ⅱ期9例,Ⅲ期6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3.12±0.2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自愿參與研究;確診為乳腺癌并接受化療治療;認知清晰,可正常溝通,能夠配合研究。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的認知或溝通障礙;患有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如心臟病、腎病等;存在精神疾病史或精神疾病癥狀;既往接受過類似的敘事護理干預或心理支持干預。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生活護理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敘事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建立信任關系:醫護人員需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展現出真誠、關心和尊重;主動詢問患者的感受和需求,表達對其關注和理解;建立共同語言,避免使用專業術語,確保溝通順暢。
(2)傾聽與理解:與患者交流時,醫護人員需給予患者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其自由地表達內心想法和感受;表現出專注和傾聽的姿態,通過肢體語言和眼神交流傳遞理解和支持;避免打斷患者講述,讓其自主決定分享的內容和節奏。
(3)重構故事:引導患者回顧自己的經歷,分析其中的積極因素和成長機會;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幫助患者思考不同的角度和解釋方式;鼓勵患者將負面經歷轉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培養積極的心態和生活態度。
(4)提供支持:根據患者需求,醫護人員為其提供心理咨詢、心理支持或社會資源信息;協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案,幫助其應對生活中的挑戰;營造支持性的環境,鼓勵患者尋求外部支持和資源,增強應對能力。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惡心/嘔吐情況:采用CTCAE標準評估,分為1~5級,由10個條目組成,將所有條目分數相加得到總分(0~40分),分值越高表明惡心與嘔吐程度越嚴重。(2)比較兩組疲勞程度:采用疲勞評估量表(FACIT-F)評估,包括13個問題,患者根據過去1周內的感受和經歷選擇最符合自己情況的答案,總分為0~39分,分值越高表明疲勞程度越嚴重。(3)比較兩組食欲:采用短期營養評估問卷(SNAQ)評估患者食欲狀況,包括4
個問題,涉及食欲、食物攝入、體重變化等方面,每個問題有3~4個選項,總分為0~20分,分值越高表明食欲越差。(4)比較兩組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進行評估,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果、睡眠障礙等內容,總分為0~28分,分數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5)比較兩組焦慮/抑郁:采用HADS量表評估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包括14個項目,分為焦慮子量表和抑郁子量表,每個子量表包含7個項目,每項目0~3分,總分0~21分,分值越高表明焦慮和抑郁程度越嚴重。(6)比較兩組自尊心/自我效能感:采用RSES量表評估,包括10個關于自我感受和態度的陳述,總分為0~30分,分數越高表示個體對自己的自尊感和自我肯定愈強。(7)比較兩組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總分為0~10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惡心/嘔吐、疲勞、食欲及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惡心/嘔吐、疲勞、食欲及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惡心/嘔吐、疲勞、食欲及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焦慮/抑郁及自尊心/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焦慮/抑郁及自尊心/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自尊心/自我效能感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3 結論
乳腺癌的常見癥狀有排便異常、失眠、疲倦、形象改變等,可導致患者產生顯著的負性情緒,以焦慮和抑郁為主,對患者的生存和預后有重要影
響[6~7]。排便異常為乳腺癌治療中的副作用,如化療藥物或放療對腸道的影響,或與激素治療相關的消化道問題;失眠和疲倦可能是由于身體狀況的改變、治療帶來的副作用,或由焦慮、抑郁等心理因素造成的。此外,化療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負面影響主要包括脫發、惡心、嘔吐等毒副作用,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8~9]。形象改變,如乳房喪失、禿發等,對乳腺癌患者身體形象和自尊心有很大的影響,從而引發負性情緒。此外,焦慮和抑郁可能進一步加劇患者癥狀,同時影響其生存和預后。因此,在乳腺癌治療過程中,除了關注腫瘤本身的治療,還應關注患者心理健康。
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惡心/嘔吐、疲勞、食欲及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自尊心/自我效能感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敘事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干預效果。護理人員通過敘事護理鼓勵患者表達,傾聽其感受,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支持和安慰,減輕心理壓力[10~11];幫助患者認識自己在應對疾病過程中的能力和成就,提高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增強患者的自我護理能
力[12~13];幫助患者在面對困難時保持積極的心態,將注意力從病痛中轉移出來,關注生活中的美好時光;重構患者生命故事,提高其應對疾病的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促進其與醫護人員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14~15]。
綜上所述,敘事護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改善不良因素,增強患者日常生活體驗,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王崴崴,喻姣花.照護者參與乳腺癌相關淋巴水腫患者自我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23,38(6):19-22.
[2]栗亞磊.基于達標理論的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手術患者出院準備度影響的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23.
[3]陽麗容,李燕輝,黃芊. 基于賦能理論的行為轉變護理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23,29(4):52-55.
[4]陳倩倩,唐音,王英姿,等.人文關懷和疼痛護理對惡性腫瘤臨終患者生命質量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8):3411-3414.
[5]李丹,李文靜,程琳博.敘事療法對肺癌患者疼痛應激,心理彈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癌癥進展,2021,19(23):2471-2475.
[6]姜洋,魯子毓,高玉潔,等.“互聯網+”居家運動處方在乳腺癌術后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23,23(12):972-977.
[7]廖芳,藺波,李萍.敘事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疾病適應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23,23(3):163-167,194.
[8]金翠鳳,練亞琴,毛雙瑋,等.基于扎根理論的護理干預在乳腺癌化療患者植入式輸液港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3,20(22):3362-3368.
[9]陸寧寧,路莉靜,馬珠月,等.敘事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5):681-687.
[10]楊潤蓮,劉維燕,鐘國堅,等.敘事療法在焦慮癥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19):130-132.
[11]薛晶晶.基于敘事醫學模式的心理疏導對冠狀動脈搭 橋術患者應對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21,11(10):69-70,76.
[12]張玉環,逄冬,陳冬,等.敘事療法在精神疾病患者心理調適中的研究現狀[J].護士進修雜志,2021,35(22):2051-2054.
[13]韓英.敘事療法應用于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心理月刊,2019(13):70.
[14]胡耀華,林明欽,程文桃,等.敘事療法結合PDCA循環管理在精神分裂癥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17):168-170.
[15]姜小黎,胡艷艷.基于敘事療法的心理護理在早期胃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21, 29(23):1382-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