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護理干預應用于圍產期的效果觀察。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醫院進行產檢的80例圍產期產婦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剖宮產率、孕期健康知識評分、經陰道分娩信心評分及焦慮/抑郁情況。結果 研究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健康知識水平和經陰道分娩信心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前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圍產期應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剖宮產率,提高產婦孕期健康知識和經陰道分娩信心,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
關鍵詞:分娩;孕期健康知識;健康信念模式;圍產期護理;剖宮產率
剖宮產雖然能有效解決部分難產及并發癥問題,但相較于自然分娩,其對產婦身體恢復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1]。研究顯示[2],剖宮產術后切口憩室發生率為19.4%~88.0%,產婦產后恢復慢會給予母嬰健康帶來風險,加重醫療負擔。常規圍產期護理方法多在于滿足產婦生理需要,忽視其心理健康和健康信念。健康信念模式是預測和解釋個人健康行為的心理行為理論之一,為臨床護理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3]。在圍產期護理中,健康信念模式可以作為一種理論指導,幫助醫護人員了解產婦對分娩方式和術后康復的態度,及時發現和解決產婦存在的健康信念障礙,增強其對自然分娩的信心和意愿[4~5]。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護理干預應用于圍產期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醫院進行產檢的80例圍產期產婦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兩組年齡、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年齡22~35歲;單胎妊娠;產程相對順利,未出現嚴重并發癥;能夠理解和遵守研究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或其他嚴重慢性疾病;患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無法理解臨床研究內容及評估方法。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圍產期護理
指導產婦遵醫囑定期產檢,為其提供孕期常見疾病預防醫療保健,預防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提供關于生育過程的信息和教育,包括分娩方式的選擇、分娩過程的了解等,幫助產婦做好生育準備。
1.2.2 研究組給予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護理干預
(1)增強產婦對剖宮產風險的認知:基于產婦的健康狀況、家庭和偏好,制定個性化的教育計劃,詳細討論剖宮產導致長期和短期的健康問題,恢復時間長、手術風險等潛在影響等。向產婦提供書面材料、視頻或在線資源,詳細介紹剖宮產和自然分娩的利弊,資料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統計數據,幫助產婦基于證據做出選擇。邀請婦產科醫生舉辦講座,分享自然分娩知識,讓產婦更直觀地理解自然分娩的過程,以及如何通過呼吸和放松技巧來管理分娩時的疼痛。
(2)強化產婦對健康行為的感知利益:開展有關健康飲食、適量運動和充足休息的教育活動,強調這些行為如何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和整體妊娠健康。提供專門為產婦設計的運動課程,說明運動對于維持適當體重、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以及緩解分娩疼痛的重要性。提高個性化飲食指導,講解如何通過營養豐富的飲食來支持孕期健康和胎兒發育,以及如何通過合理飲食控制孕期的體重增長。提供一個分享經驗、互相鼓勵和學習的平臺,創建產婦微信群,鼓勵產婦之間分享經驗。
(3)減少產婦對自然分娩感知障礙:利用模型、圖表和視頻資料,詳細介紹自然分娩的各個階段,包括早期階段、活躍階段以及產后恢復,減少對未知的恐懼。鼓勵產婦伴侶和家庭成員參與分娩準備課程,學習如何在分娩過程中提供支持和安慰,增強產婦的安全感和信心。與產婦一起設定具體、可實現的分娩目標,并制定達成這些目標的步驟,通過正面心理訓練和自我肯定的練習,幫助產婦建立積極的心態。
(4)持續支持和反饋:向產婦提供詳盡的分娩準備清單,孕期末期需準備的物品、分娩時需攜帶的文件、家中需做的準備等。定期面對面咨詢或遠程通信方式,跟蹤產婦的健康狀況和準備進展,提供個性化建議,解答產婦的疑問,并及時調整健康計劃。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詢服務,幫助產婦應對孕期的壓力和焦慮。在產婦達成每個小目標或表現出積極健康行為時,給予正面反饋和表揚,建立緊急聯系機制,確保產婦在有需要時能夠迅速獲得專業幫助。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自然分娩率和剖宮產率。(2)比較兩組孕期健康知識水平和經陰道分娩信心:采用自制孕期健康知識水平和經陰道分娩信心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問卷總計100分,分數越高代表產婦孕期健康知識水平越高、陰道分娩信心越高。(3)比較兩組焦慮抑郁情況:采用焦慮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6~7]評估。SAS總分為50~100分,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SDS總分為40~100分,40~49分為輕度抑郁,50~59分為中度抑郁,60分及以上為重度抑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自然分娩率和剖宮產率比較
研究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孕期健康知識水平和經陰道分娩信心評分比較
研究組健康知識水平和經陰道分娩信心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SDS和SA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SDS和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SDS和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剖宮產指的是通過手術而非自然產道實現分娩,產婦產后恢復較慢,控制剖宮產率為現代圍產期護理的重要議題[8]。健康信念模式用于解釋和預測個體對于健康相關行為的態度、行為選擇,強調個人健康行為的改變受到其健康信念的影響。該模式包括感知到的易感性(個體認為自己患病的可能性)、感知到的嚴重性(個體認為疾病帶來的后果有多嚴重)、感知到的利益(采取行動所帶來的好處)、感知到的障礙(采取行動所面臨的障礙)、自我效能(個體對自己采取行動的信心)以及行動線索(促使個體采取健康行動的外部提示)[9~10]。健康信念模式作為一種行為變化理論,強調個體對健康問題的認知和信念在決定其行為的過程中的重要性。在圍產期護理中,通過教育和指導幫助產婦建立正確的健康信念,認識到自身健康和胎兒健康之間的密切聯系,意識到積極的健康行為對妊娠結局的重要性,對降低剖宮產率具有重要意義[11]。
本研究發現,研究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健康知識水平和經陰道分娩信心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前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健康信念模式通過塑造產婦對健康問題的認知和信念,使其更加注重自身健康及胎兒健康,進而采取積極的健康行為。在圍產期護理中,產婦接收到關于自然分娩的相關知識和信息,強調其對產程自然進程的信任和接受。健康信念模式強調個體對影響健康行為因素的認識以及采取行動的意愿,產婦在接受醫護人員的指導和建議時,可能會考慮自身傾向于選擇自然分娩。此外,健康信念模式強調了個體對健康行為的評價,產婦會根據自身的健康信念,對自然分娩和剖宮產進行評估,更傾向于選擇自然分娩[12]。健康信念模式指導下的圍產期護理注重個體差異性,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產婦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心理狀態等因素都會影響其對分娩方式的選擇,通過與產婦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健康信念和行為動機,醫護人員可以為產婦制定更符合個體需求的護理計劃,進而提高其選擇自然分娩的意愿和可能性。積極的行為決策有助于提高產婦經陰道分娩信心,減少焦慮/抑郁情緒的發生。
綜上所述,圍產期應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剖宮產率,提高產婦孕期健康知識和經陰道分娩信心,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
參考文獻
[1]楊春杰,武澤.剖宮產術后遠期并發癥及其對輔助生殖妊娠結局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華生殖與避孕雜志,2022,42(5):513-517.
[2]肖慧彬,林曉燕,盧文岳,等.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血腫與子宮瘢痕憩室的相關性[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23,26(12):1029-1032.
[3]張麗娜.IKAP模式健康教育降低初產婦剖宮產率的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12):2172-2173.
[4]李媛,梁瑋倫,魏薇.基于IKAP健康教育模式的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9):117-119.
[5]王芳,李璐,范超超.知信行教育對自然分娩產婦配合度產程進展及產后出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2,37(21):4064-4067.
[6]王思梅,侯怡.基于閱讀療法的心理重建對生殖道B族鏈球菌感染孕婦產前焦慮和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2,30(11):2499-2503.
[7]楊紅,于巧萍,趙莎莎,等.短期正念行為訓練對復發性流產孕婦身體意象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3,29(21):2916-2920.
[8]杜小花,張菲,王姣.基于IMB模型的IKAP健康教育及護理措施在妊娠期高血壓孕婦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22,33(21):2824-2827.
[9]廖瑜,盛晶瑩,姚玲飛.基于知信行的孕期保健行為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及靶器官損害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2):2876-2879.
[10]陳林一,劉菊芬,丁怡,等.山西省孕期未服用葉酸婦女的葉酸水平、人口特征及行為原因分析[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21,32(6):553-556.
[11]陳志芳,張潔,孫曉琴,等.基于king達標理論結合孕婦組群式孕期保健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3,42(13):2461-2465.
[12]宋榮紅.妊娠晚期孕婦胎動自我監測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