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問題導向和正念減壓訓練護理干預對胃癌根治術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方法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醫院收入的180例行胃癌根治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90例。試驗組接受問題導向聯合正念干預,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比較兩組壓力水平(壓力知覺量表)、正念水平(正念注意覺知量表)、抑郁情況(抑郁自評量表)、焦慮情況(焦慮自評量表)、滿意度(滿意度評分表)及生活質量(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結果 兩組干預前壓力水平、正念水平、抑郁評分、焦慮評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壓力水平、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正念水平、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問題導向聯合正念減壓訓練可有效改善胃癌根治術患者壓力和正念評分,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滿意度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問題導向;正念減壓訓練;護理干預;胃癌根治術;壓力;焦慮
手術切除是胃癌常用治療方法,但術后患者往往會受到生理及精神方面的困擾,如術后疼痛、不適,以及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均嚴重影響預
后[1~2]。因此,尋求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改善胃癌根治術后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具有重要意義[3]。本研究旨在探討問題導向聯合正念減壓訓練護理干預對胃癌根治術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醫院收入的180例行胃癌根治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90例。對照組:男50例,女40例;年齡28~65歲,平均年齡(45.13±4.36)歲。觀察組:男54例,女36例;年齡30~66歲,平均年齡(45.33±4.5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
納入標準:經病理檢查診斷為胃癌;接受胃癌根治術;意識清楚可配合研究;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或呼吸道疾病或其他嚴重并發癥;患有精神病;目前仍在進行其他類似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術后干預。即飲食干預、早期運動指導、心理教育和情緒疏導。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行問題導向和正念減壓訓練。具體內容如下:
1.2.1 問題導向護理
(1)成立護理小組:組長為科室護士長,其余護理人員為組員,并予以護理前專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問題導向護理的核心理念、正念減壓的原理和方法、溝通技巧、情緒管理、解決問題能力、模擬場景訓練、案例分析等,確保護理人員能夠理解問題導向護理和正念減壓的重要性,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
(2)問題描述與評估:護理人員于術前、術中和術后階段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評估,了解患者心理狀態、情緒變化和壓力來源,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3)目標設立與調整:根據評估結果,為每位患者設立個性化的心理健康目標,包括情緒穩定、壓力緩解、積極面對治療等。隨著治療進展,定期調整目標,確保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持續改善。
(4)運用成功案例:分享和討論之前的成功案例,激勵護理人員繼續努力,同時提供實際操作中的借鑒和啟示,促進經驗共享和團隊學習。
(5)反饋與評價:第一,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定期收集患者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和需求。同時,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變化,以客觀數據為依據,及時調整護理策略,確保其獲得更好的心理支持和關懷。第二,建模。描述問題,對胃癌術后患者進行基本情況和病情的全面評估;分析和評估患者心態,設立健康目標,明確告知患者術后早期活動的意義,于術后2 d輔助其運動;分析成功案例,運用成功案例宣傳方法協助患者對疾病護理了解;此外,注重反饋,及時對患者獲得的進步予以肯定和鼓勵,并適時調整健康目標;與患者溝通,評價其對疾病相關內容的掌握度,并建立后續期望目標。
1.2.2 正念減壓護理干預
(1)術后第1周。給患者講解正念內省的相關知識,向胃癌根治術后患者傳授正念減壓療法的理論知識、功能、注意事項和程序等內容,使胃癌根治術后患者能主動參與,并強調整個過程的重要意義。
(2)正念呼吸練習。在寧靜的環境中,讓患者采取坐姿,完全放松身體,拋卻所有煩惱,專注感受氣流的變化。在呼吸過程中,患者可感受到身體的上升和下降。
(3)術后第3周。患者在可耐受的情況下,開始做瑜伽的經典體式,并進行正念拉伸與鍛煉;引導胃癌根治術后患者正念冥想,根據音樂進行打坐,當遇到負面情緒時,保持冷靜和樂觀,并體會到呼吸運動帶來的安慰。
(4)正念游走入定。指導患者進入入定狀態,雙腳著地,體會自己在地上行走的感覺。在此過程中,以客觀的態度接受一切,培養觀察力。
(5)正念內省。引導患者運用內在的情緒和生理的變化進行自我反省,努力接納并增強自身的情緒掌控能力,以正面和恰當的方式應對當前的困境。
(6)溫習和鞏固。術后第6周,患者可以接受適量的身體鍛煉,并且在手術后6周進行自我鍛煉,通過微信、練習手冊等反復練習正確的練習方法,并持續鞏固,使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如地應用。每次訓練3 h,每周5次。干預6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壓力水平和正念水平:采用壓力知覺量表(CPSS)評估壓力水平,得分越高壓力越大;采用正念注意覺知量表(MAAS)評估正念水平,得分越高正念水平越高。(2)比較兩組SDS和SAS評分:SDS臨界值為53分,SAS臨界值為50分,分數越高焦慮、抑郁癥狀越嚴重。(3)比較兩組滿意度:采用醫院自行設計的調查表評估,包括滿意(>80分)、基本滿意(>60分)和不滿意(<60分)。滿意+基本滿意=總滿意。(4)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估,分數與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壓力水平和正念水平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MAAS評分高于對照組,CP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SDS和SAS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SDS和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DS和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滿意度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癌癥患者多伴有負性情緒,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影響治療依從性,不利于預后[4]。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開展護理干預可積極改善預后。問題導向干預對患者參與和協作十分重視,可增強其對治療及護理的積極性與信心,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其更好地應對康復期間的挑戰和困難,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促進康復進程[5]。正念減壓訓練可引導患者學會面對壓力和焦慮的有效方法,減輕其心理負擔,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6~7]。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壓力水平、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正念水平、滿意度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護理模式聯合使用可增強患者自我調節和康復能力。
綜上所述,問題導向聯合正念減壓訓練可有效改善胃癌根治術患者壓力和正念評分,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滿意度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秀戀,林愛蘋.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模式對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3,21(29):105-109.
[2]胡婷.以問題導向的護理干預模式對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心理狀態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23,24(10):1574-1576.
[3]范文麗,葉積壘.參與式飲食護理干預改善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營養指標、睡眠質量的效果觀察[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3,10(8):1949-1951.
[4]欒悅,任凱,王婷婷,等.自助式正念減壓訓練對精神科護士心理彈性及職業倦怠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 2023, 39(17):2332-2336.
[5]白翠云,王喜艷.基于信息-動機-行為技巧模型的護理干預結合知信行干預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健康行為、知信行水平、胃腸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36):172-174.
[6]林雄坡,劉云肖,馬京華,等.正念減壓療法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疾病進展恐懼,睡眠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24, 40(3):167-173.
[7]何興晶侯平.酸棗仁湯聯合正念減壓訓練對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睡眠質量,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藥物與臨床, 2022, 25(7):589-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