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呼吸功能鍛煉配合護理干預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醫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治療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6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呼吸功能鍛煉,比較兩組干預肺功能、運動耐力、生活治療、滿意度和感染率。結果 兩組干預前,肺功能與運動耐力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干預后肺功能與運動耐力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感染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呼吸功能鍛煉配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肺功能,提高其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降低感染率,且整體滿意度高。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呼吸功能鍛煉;肺功能;運動耐力;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造成肺部氣道壁增厚、管腔狹窄等誘發的一種常見疾病[1]。呼吸道感染、環境暴露、吸煙等均會增加該病發生風險,早期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加重,患者肺功能會逐漸下降,進而出現反復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者可合并肺源性心臟病、呼吸衰竭等[2]。該病無法完全治愈,但通過治療和康復干預可有效控制病情,延緩病情進展[3]。呼吸功能鍛煉可有效降低呼吸肌對能量的消耗,改善異常呼吸模式,增強運動耐力,促進病情好轉[4]。本研究旨在探討呼吸功能鍛煉配合護理干預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醫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治療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見表1。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指導患者多攝入高蛋白、富含維生素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與心理狀態,給予其關愛與支持;向患者介紹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發病原因、治療方法等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與家屬進行溝通交流,鼓勵其多關心患者,使其感受到愛與歸屬感及安全感,消除其對疾病產生的焦慮、不安等情緒;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如太極、散步等,叮囑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戒煙。
1.2.2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呼吸功能鍛煉
(1)腹式呼吸:囑患者呈立位,體弱者可呈半臥位或坐位,指導其將左右手分別放置在上腹部與前胸部,吸氣時使用鼻吸入,并挺腹,呼吸時使用口呼出,并收腹。
(2)縮唇呼吸:囑患者閉嘴并使用鼻子緩慢吸氣直至無法吸氣為止,后囑其撅起嘴唇呈吹口哨狀慢慢呼氣。
(3)借助呼吸助力器訓練:通過三球儀指導患者進行阻力訓練,引導其含住三球儀呼吸助力器咬嘴并經口呼氣。
(4)呼吸功能訓練:囑患者定期進行上下樓梯或短距離步行訓練,必要時可指導其進行彎腰呼吸、轉體呼吸等。所有操作每日3~4次,每次15 min。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肺功能與運動耐力:肺功能指標為最大呼氣峰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運動耐力通過6分鐘步行試驗評估。
(2)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簡明調查表(SF-36)[6]評估,每項100分,分數高則生活質量高。
(3)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與感染情況: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7]進行評估,95分為非常滿意,57~94分為滿意,<57分為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干預前,肺功能與運動耐力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干預后,肺功能與運動耐力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和感染情況比較
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為呼吸內科常見肺部疾病,與吸煙、長期與化學物質接觸、空氣污染等有關,積極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咳嗽、咳痰、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促進病情好轉。若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不足,治療后未有效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可影響治療效果,不利于預后[8~9]。
腹式呼吸可降低患者呼吸頻率,減少呼吸肌對能量與氧氣的消耗,進而減少心肌耗氧量,有效改善呼吸困難癥狀。縮唇呼吸可避免患者呼氣時病變部位出現塌陷情況,進而增加氣道阻力,改善呼氣過程,增加潮氣量,減少肺部殘氣量,降低呼吸速率,促進呼吸順暢。呼吸功能訓練以及借助儀器呼吸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運動耐力[10~11]。正確呼吸訓練可使患者肌肉放松,減少不協調呼吸,進而進行有效呼吸;同時,在呼吸功能鍛煉上加以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緩解焦慮及其他負性情[12]。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干預前肺功能與運動耐力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干預后肺功能與運動耐力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感染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呼吸功能鍛煉配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院內感染率。呼吸功能鍛煉可提高患者膈肌活動量,改善內循環與肺通氣功能,進而減輕不適癥狀。縮唇呼吸可增強氣道內壓,有效避免氣道受壓,進而延長呼氣流速,改善肺部缺氧狀況及肺部功能,加速病情好轉。護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理與心理的舒適度,減輕心理壓力,進而可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保障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呼吸功能鍛煉配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運動耐力和生活質量,降低感染率,且整體滿意度高。
參考文獻
[1]楊夢詩,范習康,蘇健,等.蘇州隊列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狀況及其危險因素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3,44(6):868-876.
[2]程燕玉,方寶蘭.基于Orem支持的綜合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3,34(11):1723-1725.
[3]申彩紅,牛璐,張閩,等.分期呼吸訓練結合家庭有氧運動在老年COPD互動達標式肺康復中應用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18):4613-4616.
[4]胡偉強,劉菲.營養支持聯合社區全民呼吸操鍛煉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22,44(8):1391-1393.
[5]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g31RMFRMVJ3u7uHj/1it2m4VtlDZGA3FPqhx+BKq39o=會心胸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檢查及評價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23,57(6):600-607.
[6]董建紅.呼吸功能訓練結合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老年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的影響[J].臨床研究,2024,32(2):185-188.
[7]趙亞,王旭東.多元化中醫健康教育在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四川中醫,2020,38(11):214-218.
[8]劉幸幸,尹朋波,王丹.呼吸功能強化訓練結合心理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3,9(6):9-12.
[9]賀艷.呼吸功能訓練結合護理干預影響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老年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的研究[J].黑龍江醫學,2021,45(4):371-372,375.
[10]楊青,孫延梅,崔婧,等.呼吸功能訓練結合綜合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2,8(1):88-90.
[11]謝琴.呼吸康復操結合護理專案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氣腫患者心理適應性、肺功能的改善作用[J].吉林醫學,2023,44(6):1661-1664.
[12]彭樂蘭,江新麗,劉秀英,等.呼吸功能訓練聯合舒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吉林醫學,2022,43(5):1431-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