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構建溯源系統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已逐漸被大眾認可。基于國內外相關文獻,對不同技術、背景、主體及農產品類型的溯源系統進行綜述。本文總結各類技術在提高溯源系統存儲量、查詢效率、數據隱私及可信度等方面的作用。通過對比不同背景下農產品溯源系統,發現其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會助力農業發展;在電商背景下會促進企業產品銷售;在明確責任劃分背景下會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對比不同搭建主體的農產品溯源系統,發現農業公司側重于特定農產品,第三方科技公司傾向于搭建普適性平臺,而政府組織多方參與的情況主要出現在鄉村發展背景中。從不同農產品類型的角度綜述相關研究成果發現果蔬類農產品溯源數據存在共享困難等問題;肉蛋奶類農產品需要提高溯源標準;水產品類的文獻較少,仍處于初始階段。綜上,本文提出以下建議:進一步降低溯源系統成本,擴充可追溯性農產品種類,關注前端及溯源末端環節的數據造假問題,建立統一的溯源標準與平臺。
關鍵詞:農產品;溯源系統;區塊鏈技術;供應鏈;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4)18-0001-09
收稿日期:2023-10-02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科計劃一般項目(編號:SM202010037008)。
作者簡介:王曉平(1977—),女,山東濰坊人,博士,教授,主要從事農產品流通、物流信息化、電子商務與物流等研究。E-mail:bjwxp2004@163.com。
近年來,國內外不斷涌現出不同程度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如蘇丹紅鴨蛋事件、地溝油事件等,這使得人們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度居高不下。對于農產品而言,其生產源頭及加工運輸等整條供應鏈的質量是否安全可靠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只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得以保障,人們才能“吃得安心”。“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國家及各部委的諸多舉措充分體現出國家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也非常關注。如在2002年12月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國務院于2015年、原農業部于2016年分別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全國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的有關要求;此外,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近年來,我國在全面推進溯源業務一體化、信息共享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綜上,本研究根據關鍵詞檢索的方式將農產品溯源體系分為“不同方法下的農產品溯源系統”“不同背景下的農產品溯源系統”“不同搭建主體的農產品溯源系統”“不同農產品類型的溯源系統”等4個方面,分別梳理各部分的發展現狀,并進一步總結現有農產品溯源體系存在的問題,以期為促進我國農業類溯源平臺建設與發展提供建議。
1 農產品溯源研究趨勢及分類
1.1 農產品溯源
農產品溯源始創于20世紀70年代的歐美發達地區[1]o6BDJMGpdpPs6DQIyBWy63xDdp3C/ftjHNYl2E12rmk=。隨著各國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亞洲發達國家如日本相繼建立了完善的農產品溯源體系。原農業部于2006年提出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戰略目標。該目標的不斷普及,促進了我國農業現代化和食品安全事業的發展。這一時期的農產品溯源系統更多地是作為質量安全保障的有效措施被引入食品工業領域,并涌現出包括《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食品生產企業建立食品追溯制度的指導意見》在內的多項食品追溯相關的法律法規[2]。
農產品溯源是指農產品供應的整個過程中對信息進行記錄存儲的質量保證系統,通常包括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儲存、二次加工、銷售等相關信息。通過溯源系統,可以確定農產品的來源,保證生產加工過程中的質量安全,追究問題產生的責任,并建立快速的召回機制[3]。
由圖1可知,農產品溯源就是要根據需求對農產品流通的全流程或局部進行跟蹤和記錄。通過正逆向追溯來收集農產品種植養殖、生產加ZU/JUoEEc8SYWJXSUISJKlarlMDLYiPmx5WmvPPRVzY=工、運輸和銷售相關的信息,以確保農產品的質量。這種追溯工作包括農產品的商流、物流與信息流。通過農產品溯源,消費者可以了解到農產品的真實信息,農產品生產與經營者可以追溯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相對于國外許多農業發達國家,我國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制度的建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基本形成與國外主流研究保持同步的趨勢[2,4]。同時,我國農產品溯源的主要方法可以分為利用技術手段搭建溯源平臺以及利用農產品中的同位素進行溯源的農產品追溯方法。本研究主要分析利用技術手段搭建溯源平臺的農產品追溯方法。
1.2 農產品溯源研究趨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可追溯系統的搭建越來越受到我國學者的關注,搭建農產品溯源系統的技術手段也愈發成熟。在知網搜索“農產品溯源”,可得到該主題近年來的文獻數量以及2023年的預計文獻數量(圖2)。可見,2006—2023年我國農產品溯源相關研究文獻呈現迂回上漲的趨勢,相關的學術關注度也相對較高。
隨著溯源體系的不斷發展,王東亭等對于搭建農產品溯源平臺的各項問題進行研究并認為,我國可以在歐盟等其他國家完善的法律法規基礎上制定農產品溯源相關的標準體系[5-6]。
1.3 農產品溯源的主題分類
在知網中輸入“農產品溯源”的相關主題詞,在所有已發表中文期刊中進行檢索,可獲得2006—2023年的期刊論文共743篇,將關鍵詞生成詞云圖(圖3)。
在刪除“農產品”“農產品溯源”“溯源系統”等不具有劃分意義的關鍵詞以及“穩定同位素”“穩定同位素技術”等與本研究無關的關鍵詞后,根據關鍵詞的異同點歸納總結成4個主題(表1)。由于刪除的關鍵詞占比較高,本研究統計的論文共有396篇,僅為全部論文的53.32%。
主題1包括“區塊鏈”“物聯網”等與搭建技術相關的關鍵詞,共計150篇論文,約占統計論文的37.88%。國內外農產品溯源體系目前主流的搭建方法為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信息收集并呈現;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信息加工存儲。因此,將主題1部分命名為“不同方法下的農產品溯源系統”。主題2包括“農產品電商”“農產品質量”等與搭建背景相關的關鍵詞,共計133篇論文,約占統計論文的33.59%。根據搭建背景的不同,這些關鍵詞可以進一步分成鄉村振興背景、電商平臺背景、劃分責任主體背景等3類。故將主題2部分命名為“不同背景下的農產品溯源系統”。主題3包括“產地溯源”“安全溯源”等與搭建主體相關的關鍵詞,共計66篇論文,約占統計論文的16.89%。根據搭建主體的不同,這些關鍵詞可以進一步分成企業、第三方、多方主體等3類。故將主題3部分命名為“不同搭建主體下的農產品溯源系統”。主題4包括“生鮮農產品”“特色農產品”等與農產品種類相關的關鍵詞,共計45篇論文,約占統計論文的11.36%。因為此類文章大多都是針對某一種農產品來進行農產品的搭建、方向劃分較仔細,所以較難統計。故將主題4部分命名為“不同農產品類型的溯源系統”。以下文獻梳理將圍繞這4個主題進行。
2 農產品溯源相關文獻梳理
針對表1中的分類結果,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從中可以系統地了解不同主題下溯源系統的研究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2.1 不同方法下的農產品溯源系統
目前,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主要呈現上游分散、下游零售渠道并行的情況,各環節間易出現信息不對稱且缺乏信任等問題,難以確保信息的安全性[7]。為解決以上問題,國內外學者在搭建農產品溯源系統時引入區塊鏈技術來提升供應鏈各環節的透明度,以增加溯源數據的可信度。同時,為解決溯源前端數據采集較困難、可信度低等問題,許多學者在搭建溯源體系時選擇引入物聯網技術。基于上述方法所實現的農產品溯源體系架構見圖4。
2.1.1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農產品溯源體系
自“區塊鏈”一詞進入大眾視野之后,我國農產品溯源體系的發展也來到了新的高度。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區塊鏈技術以其獨特的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安全追溯性和數據保密性等天然優勢,成為當前溯源系統的理想技術之一[8]。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存儲數據、通過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使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安全、且由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技術手段[8]。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區塊鏈技術也越發成熟,許多學者將農產品溯源與區塊鏈技術結合起來以解決以下問題。
2.1.1.1 溯源數據存儲量與系統查詢效率問題
傳統溯源體系由于數據量較大,導致系統響應時間長且查詢效率低。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學者們采取分離數據的解決方案以實現數據的高效查詢。陳明等建立多鏈存儲結構,將大量數據存儲于子鏈中,主鏈中僅儲存少量的映射數據,將溯源系統效率提高約92.9%[9]。弋偉國等設計一種“數據庫+區塊鏈”雙存儲方案,將大量數據存儲在數據庫中,提高了溯源系統的整體效率[10]。劉孝保等設計圖區塊鏈映射模型,不僅實現果蔬供應鏈的深度溯源,也提升了系統的運行效率[11]。李瑩等采用多區塊鏈技術減輕系統的存儲壓力,還促進了溯源系統的查詢效率[12]。可見,通過引入區塊鏈技術并融合不同的數據處理方法,可以進一步優化農產品溯源系統的數據存儲量,進而提高系統效率。
UNNIDaxm825yxmDhIwudv0jBtFjxGdizL1YXts8MUTU=2.1.1.2 溯源數據隱私與共享問題
傳統的區塊鏈技術雖具備“去中心化”的優勢,但鏈上數據的實時共享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企業的商業機密等敏感信息,從而難以保證企業對于數據共享的隱私性。該因素成為阻礙供應鏈數據共享的一個核心問題。現階段許多學者采用在區塊鏈中加入各類算法或采用多鏈結構隔離數據以保證用戶的隱私安全,進而更好地實現數據共享。李瑩等建立數據隔離和保密的多條供應鏈,將企業中的隱私信息隔離保密,保護企業權益,促進了數據安全共享[12]。Yang等在保證私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區塊鏈網絡中的供應鏈數據安全共享[13]。孫傳恒等將數據劃分為公開溯源數據與商用隱私數據,再對其進行處理,保證隱私數據的安全[14]。通過提高數據的可信度和安全性,促進數據更高效、可信、便捷的共享。總之,區塊鏈數據隱私與共享技術的研究尚需不斷探索,以實現更好的效果。
2.1.1.3 前端數據可信度問題
農產品溯源體系要求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完整的信息錄入,并要求錄入的信息是真實可信的。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在于可以保證數據在上鏈后的真實性,但上鏈前數據的準確性難以得到保障。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在溯源系統中運用多種技術手段,如劉雙印等將前端數據自動加密成不可逆轉的哈希值(hash值)再上鏈,保證農產品溯源前端信息難以篡改,從而提升了溯源系統的可信度[15]。李佳利等將區塊鏈技術與HACCP體系加以融合,構建上鏈機制改進方法,提升了前端數據的可信度[16]。高陽陽等采用多方驗證的模式將信息進行上鏈,有效避免了數據篡改、丟失等問題[17]。因此,在溯源系統中綜合運用多種技術與區塊鏈技術相輔相成,能進一步提高數據的可信度,促進系統發展。目前,區塊鏈技術與農產品溯源系統的結合已經達到較完善的程度。與傳統的溯源系統相比,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農產品溯源系統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具有顯著的潛力。
2.1.2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產品溯源體系
物聯網主要指通過使用各種不同類型的傳感器,采集需要監控、互動、連接的信息,并通過各種類型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連接,實現感知、識別和管理的智能化,讓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對象組成互聯互通的網絡[18]。物聯網技術的核心主要包括無線射頻技術(RFID技術)、二維碼技術、傳感器技術、GIS技術等。基于物聯網技術對農產品進行信息追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以下問題。
2.1.2.1 人力成本與數據源頭真實性問題
在農產品溯源中,源頭數據采集的可行性與真實性一直是痛點之一。傳統的農產品溯源技術常人工手動錄入數據,不僅成本較高,且數據的真實性難以保證。物聯網技術普及后,部分學者利用傳感器網絡獲取光照、土壤溫濕度等信息,減少人工干預、降低人力成本,確保數據源頭的真實性[19-20]。同時,利用RFID技術將農產品進行全球唯一編號,實現信息自動采集和農產品自動識別,從而保障供應鏈各環節源頭數據的真實性。陳光曉等基于RFID技術對農產品采摘、倉儲、物流、銷售等流通數據進行自動記錄,不僅改善了人力成本問題,還進一步提升了溯源系統的效率[19,21-22]。通過傳感器技術可以實現前端數據采集的自動化和透明化,而RFID技術的運用則會進一步降低人力成本。隨著2種技術的不斷完善,可以提升系統的整體效率與可信度。
2.1.2.2 溯源信息可呈現性問題
在農產品溯源過程中如何將溯源信息展現出來也是一個難點。二維碼技術為農產品溯源提供了快速、高效的解決方案,大部分學者選擇使用二維碼標簽來呈現整條供應鏈的溯源工作。在二維碼中嵌入多種信息,用戶可以方便地獲取該農產品的溯源信息,也可以直接訪問相關公司的網頁,從而有效提升溯源系統的用戶體驗。同時,也可以通過二維碼溯源平臺實現農產品信息的在線交互,極大地方便了相關數據的查詢。此外,王昆通過給農產品建立激光標簽識別二維碼,不僅實現了農產品的準確定位識別,還提高了溯源的準確性和效率[23]。馬騰等將監測網站存儲于二維碼中,并將數據進行加密,不僅解決了數據的安全問題,也保障了溯源信息的可呈現性[24]。農產品溯源系統目前已經成功融合了區塊鏈技術和物聯網技術2種相對成熟的技術。未來隨著更多創新技術的不斷融入,農產品溯源系統將進一步完善,為農業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2.2 不同背景下的農產品溯源系統
農產品溯源系統的搭建在不同背景下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本研究將搭建背景按照其目的分為以下3類進行闡述。
2.2.1 以ce9cbc9c36084a82c5149cd6e715306f促進農產品產地經濟為目的的鄉村振興發展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加速我國農村的繁榮發展,各級政府紛紛采用農產品電商直播帶貨,并搭配完整的農產品溯源系統的營銷模式,在促進銷售的同時也能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目標。汪強等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例探討溯源體系對農產品銷售的帶動作用,結果發現,通過溯源等手段不僅能增加農產品的銷售效益,還能激發農民的積極性,提高農產品的質量[25]。錢秦月等以江蘇省的調研情況為例,將農產品溯源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并提出建立統一溯源平臺、統一溯源標準的建議[26]。張舉將農產品溯源與電商平臺充分結合,以蘇北地區鄉村發展為實證,進一步解決三農交鋒的難題,推進鄉村發展[27]。可見,建立溯源體系對農產品的銷售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農產品溯源是推動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措施之一。
2.2.2 以促進農產品銷售為目的的農產品電商背景
為促進農產品的銷售,許多電商平臺和自營企業都選擇搭建溯源系統。如天貓等電商平臺采用統一監管的溯源碼,而像燕窩等高價值產品的自營企業則選擇搭建自己的溯源體系。Lee等認為,跨境電子商務中的溯源體系可以有效防止假冒商品的擴散,進而更好地促進銷售[28]。黃毅英認為,有效的溯源體系對電商復購銷售起促進作用[29]。趙丙奇等通過比較大型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模式、“電商+追溯體系”模式、地理標志農產品模式、政府組織推廣模式以及農業龍頭企業模式等5種不同模式下的追溯體系,提出要協調人、物與技術的關系,因地制宜地分類實施數字農產品追溯體系的不同模式[30]。因此,農產品溯源系統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促進電商平臺的銷售,還能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保障,使虛擬的電子購物方式變得可信,也更貼近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2.2.3 通過明確劃分責任主體以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背景
農產品的流通環節十分復雜,包括種植、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涉及人員眾多,往往在農產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時,責任都難以明確。因此,明確劃分責任主體在農產品溯源體系中顯得尤為必要。孫傳恒等提出馬鈴薯防竄溯源模型,有效地解決了馬鈴薯竄貨的風險問題[31]。張學旺等在農產品溯源體系中引入公平盲簽名技術,將數據傳輸者匿名化,可以有效避免責任方陷害問題的發生[32]。景旭等通過在交易合同中引入編號,再將其與農產品數據、責任人與責任企業相關聯,為農產品溯源體系提供了更全面且系統化的保障[33]。
通過建立有效的溯源系統,可以清晰地劃分責任主體,并在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快速追溯相關批次,進而實現迅速召回。這種追溯和召回機制有力地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為消費者提供了可靠的保護。農產品溯源系統在不同背景下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未來的發展中,農產品溯源系統的作用將繼續不斷創新和完善,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2.3 不同搭建主體下的農產品溯源系統
農產品溯源系統搭建需投入較高的成本,而不同農產品的不同特點會進一步增加成本。因此,政府、從事特定農產品經銷的農業公司以及第三方科技公司都需要考慮在搭建農產品溯源系統上投入資源。盡管各個主體的目的不盡相同,但他們都希望通過此系統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本研究將搭建主體分為以下3類進行闡述:第1類是以從事特定農產品經銷的農業公司為搭建主體的溯源系統。農產品溯源體系目前已成功應用于高端農產品,如燕窩、大閘蟹等領域,這些農產品溯源體系的搭建主體大多是其自營公司。鄭琪等構建供應商和生鮮電商分別投資溯源系統時的供應鏈決策模型發現,當供應鏈投資追溯技術時,總利潤可以獲得顯著提高[34]。韓楊等認為,通過農產品溯源可以幫助企業擴大影響,實現更大的利潤[35]。第2類是以第三方科技公司為搭建主體的農產品溯源系統。當前我國農產品溯源體系仍面臨一些問題,如由于溯源體系建設的主導方各自采用不同的溯源標準與平臺,導致不同品類的農產品無法實現統一監管。為解決此問題,許多學者嘗試搭建統一的以第三方科技公司為搭建主體的通用型溯源平臺。馮一川設計出可行的溯源體系,進一步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并為第三方電商模式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36]。孫傳恒等設計一種面向全體果蔬類農產品的溯源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監管鏈,實現了主體鏈數據的共享與監管,進而為果蔬類農產品的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37]。第3類是由政府牽頭多方主體參與的農產品溯源系統。在農戶、企業等參與方對農產品追溯支付意愿相對較低的情況下,溯源系統的主要推動力來自國家各級政府。然而,由于政府無法直接搭建平臺,故經常出現政府牽頭多方主體參與的情況,以此共同搭建農產品溯源系統。修文彥等分析農產品追溯體系的相關主體發現,政府獎補政策對推行農產品追溯效果明顯,并從推行動力、環境等角度提出相應的建議[38]。
不同搭建主體決定了農產品溯源系統的效果多樣化。由農業公司搭建的溯源系統大多是為其公司中的特定產品服務的。由第三方科技公司搭建的溯源系統更像是針對大多數農產品搭建的普適性平臺。由政府牽頭多方參與的溯源系統更多地出現在助力鄉村發展的背景中。每個不同的溯源系統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價值,共同推動農業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
2.4 不同農產品類型的溯源系統
當前我國農產品溯源體系中的溯源主體按照其生長環境及流通標準大致可分為3類:起點為農田種植且對運輸要求較普通的果蔬類農產品、起點為農場主養殖且流通過程中涉及保鮮問題的肉蛋奶類農產品、起點為水產養殖且對運輸要求較高的水產品。本研究分別梳理上述3種不同溯源主體的發展現狀。
2.4.1 果蔬類農產品溯源研究進展
在果蔬類農產品供應鏈中,由于其供應鏈的各環節主體之間處于一種利益博弈關系,且各環節間信息資源不對等,造成追溯難等問題。
目前,我國大多數果蔬類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仍是專門針對某一種農產品開展的,覆蓋面仍然較窄。盡管國內外學者已針對各類農產品設計出專屬于其的溯源體系,如獼猴桃[33]、芒果[39]、藜麥[40]、野生農產品[41]等,但真正將設計轉化為實踐的農產品種類卻較少,主要是貴價或特色有溯源需求的農產品,如燕窩、紫陽富硒茶[42]等,該現象主要是由溯源體系的成本問題所導致的。因此,如何降低溯源成本、使其適用于更多農產品,仍然是農產品溯源發展的重要問題。
基于我國適用于全體果蔬的農產品溯源體系較少的現象,孫傳恒等搭建溯源鏈、共享鏈、隱私鏈、監管鏈的主體鏈追溯區塊鏈系統,能夠滿足不同果蔬類農產品追溯主體的查詢驗證需求[37]。同時,國內外也有許多學者以果蔬類農產品作為溯源系統的主體來探究區塊鏈溯源體系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如溯源系統效率低[10-11,39-40]、溯源數據真實性[10,14,42]、溯源數據共享隱私[11]、存儲數據壓力過大[14]等目前溯源系統存在的普遍問題。通過搭建果蔬類農產溯源系統將其流通的全過程進行連接,保障果蔬類農產品的質量安全[43]。可見,針對果蔬類農產品的溯源系統建設面臨多方面的挑戰,未來仍需進一步完善和推進。
2.4.2 肉蛋奶類農產品溯源研究進展
不同于果蔬類農產品的種植環節,養殖環節是肉蛋奶類農產品供應鏈的起始點。在此類農產品的溯源體系中,主要問題在于源頭數據自動獲取較困難,且由于養殖環節中的行業人員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導致采集的數據質量與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國內外許多學者采用物聯網手段來突破該問題。龐超等基于現有的溯源系統,設計出一種將RFID技術與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無縫隙結合的新信息采集技術方法,增強奶牛養殖溯源系統的信息采集效率[44]。任守綱等設計基于RFID技術和GIS技術的肉品銷售跟蹤及追溯體系,將農產品信息與地理節點進行整合,實現信息的自動化采集[45]。同時,肉蛋奶類農產品也易受溫度等環境因素影響導致變質,故在運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其保鮮程度,而養殖過程中也會涉及復雜的生態環境和生長管理。上述問題引起許多學者的關注。Bumblauskas等詳細介紹雞蛋類農產品的溯源體系,進一步保證肉蛋奶類農產品的質量、提升供應鏈全過程透明度,建立更加快速的退返召回機制[46]。劉應等設計針對鮮奶供應鏈特點進行專門優化的溯源體系,有效提高生鮮奶產品的溯源精度和透明度[47]。
與果蔬類農產品相比,肉蛋奶類農產品的溯源系統建設研究較有限。但這些研究對于保障肉蛋奶類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至關重要,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保障。
2.4.3 水產品類農產品溯源研究進展
隨著水產品在我國農業經濟中的占比逐年增大,我國水產品的產量也在逐年增大。目前水產品交易中大多數的溯源體系還處于較傳統的狀態。
馮國富等將關鍵信息數據采用星際文件系統(IPFS)存儲的方式再上傳至區塊鏈網絡,使交易信息不易篡改,加強水產品溯源信息的可信度[48]。Zhang等提出一種冷凍水產品追溯系統,可以有效緩解數據集中管理效率低下、安全性差等問題[49]。李夢琪等設計主從多鏈水產品存儲模型,可以保障供應鏈各環節水產品企業隱私數據的安全[50]。趙海軍等針對進口水產品搭建溯源體系,完善我國進口水產品質量監管領域的空白[51]。
建立新型水產品溯源系統,有利于提升水產品全鏈各環節的質量安全,建立快速召回機制,明確責任主體。根據不同農產品來搭建針對此農產品的溯源系統是目前研究的主流方向。針對果蔬類農產品,研究者們致力于建立可信度高且高效的溯源系統;針對肉蛋奶類農產品,需要重點關注溫度監控和定位問題;針對水產品,研究者們在傳統問題方面做出了努力。綜上,針對不同種類的農產品,研究者們正專注于建立針對性的溯源系統,進而為農業產業鏈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3 農產品溯源研究述評
隨著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安全質量越來越關注,農產品溯源已經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利用區塊鏈技術和物聯網技術來實現農產品溯源已經成為一個熱點研究方向。本研究對農產品溯源相關文獻進行綜述,并對這些文獻進行梳理評價。第一,農產品溯源研究領域的文獻數量較多。目前在構建溯源體系方面,大部分學者采用區塊鏈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智能化手段。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提高溯源信息存儲量和查詢效率,解決數據隱私與共享問題。而物聯網技術可以進一步優化前端數據的可信度。第二,不同背景下的農產品溯源體系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溯源體系被視為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在電商背景下,農產品溯源更多地用于促進該企業的產品銷售或提升電商平臺的客流量;在明確責任劃分主體的背景下,溯源系統則是為了確定權責劃分、實現農產品的快速召回。第三,不同搭建主體下的溯源系統也針對不同的溯源對象。由農業公司搭建的溯源系統通常只針對1種或幾種特定的農產品,由第三方科技公司搭建的溯源系統則更適用于大多數農產品,由政府組織多方參與的溯源系統更多出現在鄉村發展背景下。第四,主體不同的農產品溯源體系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也不盡相同。對于果蔬類農產品而言,由于其溯源平臺各不相同,所以導致無法實現數據共享。對于肉蛋奶類農產品而言,其源頭數據的真實性需要進一步改善。另外,由于此類產品運輸的特殊性,所以對于溯源標準的要求較高。水產品溯源則存在相似的問題,缺乏統一平臺,同時溯源文獻較少,仍處在較原始的階段。綜上,農產品溯源是現代農業管理和消費者保護的重要任務,其研究和發展是非常緊迫的。但改進技術、完善政策、優化管理等工作還需進一步推進,以達到更好的農產品溯源效果。
4 未來與展望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上行,消費者對于可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逐年提升。為了更好地銷售農產品,生產商、供應商、銷售商等就要盡量滿足消費者的各類需求。搭建農產品溯源體系能更好地保障可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明確各方責任主體、建立快速的召回機制。
目前,我國農產品溯源體系主要是基于“物聯網+區塊鏈”技術來搭建的,創新點大多聚焦在技術創新上。未來應進一步降低農產品溯源系統成本,使價格相對較低的果蔬類農產品也可以采用溯源手段。同時,由于現在的不法分子造假手段多種多樣,如“真瓶假酒”、溯源的二維碼被復制等問題。這些問題目前還無法在農產品溯源體系中很好地解決。呂婧淑等基于此類問題提出采用不同技術相融合的方式來實現雙重驗證的模型[52]。但目前此技術暫時無法應用到農產品溯源體系中。因此,未來如何在體系中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數據庫等技術來改善該現象,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之一。未來應建立統一的溯源標準與溯源平臺,保證系統的兼容性,促進不同溯源主體之間的數據共享,形成農產品大數據庫,解決農產品供應鏈中的“信息孤島”問題。
參考文獻:
[1]楊信廷,錢建平,孫傳恒,等. 蔬菜安全生產管理及質量追溯系統設計與實現[J]. 農業工程學報,2008,24(3):162-166.
[2]錢建平,吳文斌,楊 鵬. 新一代信息技術對農產品追溯系統智能化影響的綜述[J]. 農業工程學報,2020,36(5):182-191.
[3]王曉平,張旭鳳. 農產品流通中的分階段追溯模式[J]. 中國流通經濟,2015,29(4):108-113.
[4]楊 京,劉伊明,張巧英,等. 中國農產品溯源現狀與對策[J]. 中南農業科技,2023,44(1):222-225.
[5]王東亭,饒秀勤,應義斌. 世界主要農業發達地區農產品追溯體系發展現狀[J]. 農業工程學報,2014,30(8):236-250.
[6]張 馳,張曉東,王登位,等. 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研究進展[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7,19(1):18-28.
[7]陳薇伶,黃 敏,郭 燕.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體系構建[J]. 商業經濟研究,2021(9):123-126.
[8]蔡曉晴,鄧 堯,張 亮,等. 區塊鏈原理及其核心技術[J]. 計算機學報,2021,44(1):84-131.
[9]陳 明,孫 浩,鄒一波,等. 基于區塊鏈的河豚供應鏈可信溯源優化研究[J]. 農業機械學報,2022,53(9):295-304.
[10]弋偉國,何建國,劉貴珊,等. 區塊鏈增強果蔬質量追溯可信度方法研究與系統實現[J]. 農業機械學報,2022,53(2):309-315,345.
[11]劉孝保,楊 林,易 斌,等. 面向果蔬供應鏈深度溯源的圖區塊鏈模型研究[J]. 食品科學,2023,44(17):1-10.
[12]李 瑩,瞿紅紅,王 佳,等. 區塊鏈多鏈防偽溯源模型設計與系統實現[J].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50(8):172-180.
[13]Yang X T,Li M Q,Yu H J,et al. A trusted blockchain-based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fruit and veget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J]. IEEE Access,2021,9:36282-36293.
[14]孫傳恒,于華竟,羅 娜,等. 基于智能合約的果蔬區塊鏈溯源數據存儲方法研究[J]. 農業機械學報,2022,53(8):361-370.
[15]劉雙印,雷墨鹥兮,徐龍琴,等. 基于區塊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信溯源系統研究[J]. 農業機械學報,2022,53(6):327-337.
[16]李佳利,陳 宇,錢建平,等. 融合HACCP體系的農產品區塊鏈追溯系統精準上鏈機制改進[J]. 農業工程學報,2022,38(20):276-285.
[17]高陽陽,呂相文,袁 柳,等. 基于區塊鏈的農產品安全可信溯源應用研究[J]. 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20,37(7):324-328.
[18]葛文杰,趙春江. 農業物聯網研究與應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 農業機械學報,2014,45(7):222-230,277.
[19]陳光曉,陳 輝,問靜波,等. 基于物聯網的農產品質量監管與溯源系統設計[J]. 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23,33(1):27-33,73.
[20]張雅倩,劉江平,陳 晨. 應用Hyperledger Fabric和物聯網技術的農產品溯源系統設計[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42(6):12-23.
[21]任守綱,徐煥良,黎 安,等. 基于RFID/GIS物聯網的肉品跟蹤及追溯系統設計與實現[J]. 農業工程學報,2010,26(10):229-2e53d66f95eec4837c9a977a311444b2123c1e512e9247c4b50494152c2a386d735.
[22]楊武川,鐘依柔,揣志增,等. 基于區塊鏈+RFID技術蔬菜溯源系統的研究:以吉林市為例[J]. 南方農機,2021,52(24):26-28.
[23]王 昆. 基于激光標簽的農產品追溯系統設計[J]. 激光雜志,2019,40(8):159-163.
[24]馬 騰,孫傳恒,李文勇,等. 基于NB-IoT的農產品原產地可信溯源系統設計與實現[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9,21(12):58-67.
[25]汪 強,鄭 光,3975c54f36cc8fc661610417d7b00dad723bb3a5d02da82d7c497c15aa183dd5席 磊,等. 基于F2C模式的農產品可視化溯源體系研究[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23,57(4):667-676,704.
[26]錢秦月,光靜奕,邵心怡,等. 數字鄉村建設中農產品可溯化的現狀分析與相關建議:以江蘇省為例[J]. 商展經濟,2022(9):27-32.
[27]張 舉. 大數據在農產品電商平臺創新運用研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19(9):84-87.
[28]LeeH,Yeon C. Blockchain-based traceability for anti-counterfeit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transactions[J]. Sustainability,2021,13(19):11057.
[29]黃毅英. 面向東南亞的跨境電商農產品可追溯性對消費者復購意愿的影響:基于原產地的調節作用[J]. 現代商業,2022(36):52-55.
[30]趙丙奇,章合杰. 數字農產品追溯體系的運行機理和實施模式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2021,42(8):52-62.
[31]孫傳恒,魏玉冉,邢 斌,等. 基于智能合約和數字簽名的馬鈴薯種薯防竄溯源研究[J]. 農業機械學報,2023,54(7):392-403.
[32]張學旺,林金朝,黎志鴻,等. 基于新型公平盲簽名和屬性基加密的食用農產品溯源方案[J]. 電子與信息學報,2023,45(3):836-846.
[33]景 旭,秦源澤. 面向獼猴桃質量溯源的聯盟鏈跨組織鏈上合同交易機制[J]. 農業機械學報,2022,53(5):282-290.
[34]鄭 琪,范體軍,胡 斌,等. 前置倉模式下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追溯技術投資決策研究[J]. 管理工程學報,2023,37(4):165-178.
[35]韓 楊,陳建先,李成貴. 中國食品追溯體系縱向協作形式及影響因素分析:以蔬菜加工企業為例[J]. 中國農村經濟,2011(12):54-67.
[36]馮一川. 基于區塊鏈的農產品電商質量安全管控研究[J]. 現代食品,2022,28(19):122-124,149.
[37]孫傳恒,萬宇平,羅 娜,等. 面向追溯主體的果蔬全供應鏈區塊鏈多鏈模型研究[J]. 農業機械學報,2023,54(4):416-427.
[38]修文彥,田 巖. 對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思考:基于相關主體分析[J]. 農業經濟,2022(2):22-24.
[39]Wong L W,Leong L Y,Hew J J,et al. Time to seize the digital evolution:adoption of blockchain in operation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mong Malaysian SM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20,52:101997.
[40]韓珍珍,王 程,楊文煥,等. 基于區塊鏈的藜麥溯Ymw/DEWyZD+DXvM0+Wks6x9LdatDOcVSNNVQSMIzXs8=源系統應用研究[J]. 河北省科學院學報,2021,38(1):74-77,89.
[41]殷文杰,都 牧,賈凱文,等. 基于區塊鏈的野生農產品溯源系統[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22,24(5):88-98.
[42]楊 萌. 農產品供應鏈質量安全溯源體系的構建:以紫陽縣富硒茶為例[J]. 遼寧農業科學,2021(3):33-36.
[43]李旭東,楊千河,姚竟發,等. 基于區塊鏈的農產品溯源技術研究綜述[J]. 江蘇農業科學,2022,50(6):16-24.
[44]龐 超,何東健,李長悅,等. 基于RFID與WSN的奶牛養殖溯源信息采集與傳輸方法[J]. 農業工程學報,2011,27(9):147-152.
[45]任守綱,徐煥良,黎 安,等. 基于RFID/GIS物聯網的肉品跟蹤及追溯系統設計與實現[J]. 農業工程學報,2010,26(10):223udaTkc6ysHrVAWclQt5CAjelg/pOxdCWeg3CHRFq3Y=9-235.
[46]Bumblauskas D,Mann A,Dugan B,et al. A blockchain use case in food distribution:do you know where your food has bee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20,52:102008.
[47]劉 應,范洪博,馬首群,等. 基于區塊鏈的生鮮奶供應鏈可信追溯系統方案[J]. 電信科學,2021,37(5):148-159.
[48]馮國富,胡俊輝,陳 明. 基于區塊鏈的水產品交易溯源系統研究與實現[J]. 漁業現代化,2022,49(1):44-51.
[49]Zhang Y,Liu Y,Jiong Z,et al.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of blockchain-IoT-based traceability system for frozen aquatic product[J]. Journal of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2021,44(5):e13669.
[50]李夢琪,楊信廷,徐大明,等. 基于主從多鏈的水產品區塊鏈溯源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 漁業現代化,2021,48(3):80-89.
[51]趙海軍,王 偉,王紫娟,等. 區塊鏈在湛江進口水產品溯源的應用探索研究[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1,12(19):7831-7839.
[52]呂婧淑,操曉春,楊 培. 基于區塊鏈和人臉識別的雙因子身份認證模型[J]. 應用科學學報,2019,37(2):16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