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高校教育評價體系逐步完善,校友日益成為評價指標的重要構成要素,校友會的重要作用已得到高校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認可。當前,關于校友會的討論和研究主要以綜合性大學校友會的資源開發、利用,組織運行和管理機制為主,很少涉及獨立建制的醫學院校校友會的全面研究。本文通過對長三角13所獨立建制普通本科醫學院校校友會進行調查,考察獨立建制醫學院校校友會現狀和存在問題,并對其優化路徑提出建議。
1 獨立建制醫學院校校友會工作現狀
長三角三省一市醫學本科院校共有28所,其中綜合性大學醫學院校15所,獨立建制醫學院校13所,約占一半。經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查詢到長三角地區共有11所獨立建制醫學院校在相應的組織機構注冊備案了校友會,目前業務狀況正常,另外2所未經注冊,但有自己的校友組織,維護學校校友工作運行。
1.1 雙重行政管理機制,激勵機制缺乏
各高校官方網站和校友會章程可以看出,目前在國家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醫學院校校友會辦事機構均與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合署辦公,受所屬民政部門和學校雙重管理。校友會按照國家民政部門對社會團體管理的要求制定規章制度、開展業務活動,并接受主管部門監督、管理和指導。同時,又受學校行政管理和資源調配,辦事機構工作人員多為學校職能部門人員兼任,他們日常工作繁忙,能夠分配到理事會的工作時間有限,理想的治理效能難以實現。
當前,教育部對高校工作的有關考核涉及校友工作,教育教學和專業認證的相關評價標準也會涉及優秀校友評價指標,然而在雙重管理、合署辦公體系下,13所獨立建制醫學院校校友會不僅未能形成完全獨立自主、系統化的工作體系,也未能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部分院校甚至對二級學院和地方校友會的校友工作不開展考核。有效考核激勵機制的缺失使校友工作持續健康發展難以實現(見表1)。
1.2 缺乏與綜合性大學醫學院校的競爭性
雖然我國目前高等醫學教育基本形成了綜合性大學醫學院(部)與獨立建制醫學院校并存的二元格局。但最新公示中,僅4所獨立建制醫科大學進入一流學科名單。第四輪學科評估中,4所獨立建制醫科大學進入A級,A+的僅1所(南京醫科大學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綜合性大學辦醫學院、醫學專科學校升本對優質醫療資源和傳統服務領域范圍的爭奪日趨激烈,對老牌的獨立建制的醫科院校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尤其是地處欠發達地區的醫學院校,更是面臨著環境欠優、資源不足等諸多劣勢與挑戰。
當前國內高校校友會仍依賴所在學校的資源支持,各高校對校友會工作的關注和支持度大不相同,獨立建制醫學院校校友會更處于劣勢。
1.3 醫學畢業生職業特殊性的影響
13所獨立建制醫學院校2021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告可以看出,醫學院校畢業生大部分從事醫療衛生服務行業。2017年關于《中國醫生生存現狀調研報告》指出,曾一周工作時長超過50小時占77%,一周工作時長超過80小時占24.6%;且由于職業特殊性,醫生休息時間仍主要用于學習、科研。因此,醫學畢業生集中返校參與校友活動的次數勢必大大降低。
翻閱13所院校校友會網頁、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可以看出大部分院校校友會以軟件公司設計的基本功能開展活動,幾乎沒有以醫學院校畢業生為導向而設計、開展的活動,這就導致醫學校友,尤其是處于職業上升、業務繁重期的校友參與集體活動積極性不高,校友會活性不足(見表2)。
1.4 全員參與意識不強,工作缺乏系統性
目前,13所院校校友會仍以校友周年返校、校友風采宣傳、各地市校友組織動態報道、捐贈鳴謝等后置類服務工作為主,且工作重心多以畢業多年后的校友為主,很少關注“準校友”群體;學校部分職能部門未充分調動全校師生參與,形成合力。很多時候,學校只有在需要校友時才會借助校友會平臺與校友們聯系,主動服務校友意識不強,導致校友們情感得不到回應,校友們的歸屬感和反哺意識無法長期維持。
由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院校設有國內外地方分會,部分院校設有地方和二級院系校友分會,但存在覆蓋地市、院系不全,注冊會員數不均衡(部分地市不足10人),專職工作人員缺少(大部分為兼職),校友斷層,組織力度不夠等問題(見表3)。
2 獨立建制醫學院校校友會工作優化路徑
2.1 構建扁平化管理結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
“扁平化”管理是校友組織實現既定目標的關鍵和必要,既能減少“自上而下”組織結構中的復雜性,簡化治理活動,明確和細化任務分工,又能實現統一領導下分工明確、治理有效的目標。扁平化的校友會結構能讓廣大校友清晰地了解校友會各部門的具體職責與功能,方便學校校友總會了解各部門的校友工作量,以便開展考核工作。
學校要將校友工作納入學校整體規劃和部署中,以明確的目標責任和具體可操作的評估標準來衡量,做到同考核、同獎勵。首先,根據校友工作實際設計考核指標,建立校友工作考核制度,將校友返校服務、校友滿意度、校友與高校合作等情況納入考核,細化評分標準。其次,校友工作沒有業務主管單位的硬性考核指標要求,有別于學校常規工作考核。校友總會、院系校友會、職能部門間應相互測評、相互打分,確保考核的有效性和真實性。最后,學校應建立校友工作激勵機制,參照學校教學、科研標準予以適度獎勵,考核與激勵雙管齊下,更好地拓寬學校與校友發展渠道。
2.2 打造精準信息化服務,提升核心競爭力
獨立建制醫學院校應借助其自身學科和專業的整體性優勢和保護醫學教育特殊性的急迫性,積極主動爭取資源。當前,實時連線國內外校友,實現校友間在線互動、及時溝通成為必要。獨立建制醫學院校學科、專業相對集中發展,其校友就業方向和地域也趨于集中和穩定,借助時下精準式信息化服務成為與綜合性醫科大學競爭的優勢之一。
一方面,及時搭建、完善一套具有完整機制的校友管理信息系統,方便查閱自己學校畢業后的學生流向、發展近況等,并通過精準式信息化手段與校友們實時互動,收集校友信息和資訊,為各級校友會發展、校友與校友間、校友與母校間聯系提供平臺和技術支持。
另一方面,在校友管理系統的輔助下,快速、充分了解、掌握校友分布的就業領域和地域,利用專業相對少且集中的優勢,建立、健全“學校—院系—地方”三級聯動的校友工作網絡,擴充精準化校友服務路徑;搭建多樣化的程序平臺,實現精準、個性化服務;以校友為主要視角,豐富活動內容,實現精準化服務。
2.3 以醫學畢業生需求為導向,規范發展行業、地方校友會
地方校友會是學校校友總會的分支,是區分各高校校友工作狀況和水平的重要體現。學校校友總會要給予切實的支持,例如物色骨干校友,規范、完善機構組織;加強學校、校友總會與0ZLiqFrtSdYjmxOjUcQn2w==地方校友會間的“產、學、研”全方位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新局面;要主動促進新老校友間的聯系和結合,規避因年齡和區域導致的交流斷層等問題。
行業校友會是由高校從事特定行業及相關領域的校友自愿組成的全國性、聯合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學校校友總會在指導和監督管理行業校友會發展的同時,要加強不同行業校友會之間的資源聯系與整合,促進不同行業校友會間深入對接,運用縱向、橫向校友會平臺搭建和打通不同行業間的上下游壁壘,適時引入醫學、科研等相關社會資源為平臺賦能,以助力校友、校友企業的成長與壯大,讓各行業校友們真切地感受到母校的支持和關心。
2.4 凝聚共識,全員全方位參與校友工作
增強校友工作的可持續性意識。學校職能部門應多維度聯合,在一定權限范圍內為廣大校友提供校資源支持,強化在校生與校友間的校友意識,將校友工作自然過渡到學校日常教學、科研中,使“在校生與校友”形成閉環。各級校友會要積極與學校校友總會對接,鞏固、維系好在校生與校友間的情感紐帶,積極關注畢業校友的后續發展,為其職業生涯發展提供幫助和支持。
強化全員、全方位參與意識。獨立建制醫學院校應廣泛調動并發揮二級院系校友會、專任教師、輔導員甚至退休教師的重要作用,組建一支覆蓋全面、陣容齊整的校友工作隊伍。各層級校友會可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與其相適應的長期或短期的志愿者工作機制。此外,各層級校友會辦公室還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勤工助學崗位,緩解校友會專職工作人員緊張壓力的同時,培養在校生的校友和服務意識。
本文系2020年度蚌埠醫學院科技項目(人文社會科學類)“長三角區域醫學本科院校校友工作現狀與推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0byzd212sk)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蚌埠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