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明社會的智能化與智能社會的文明化

2024-11-08 00:00:00王水興
理論月刊 2024年10期

[摘 要] 人工智能的應用和人工智能本身是兩回事,人工智能的資本主義應用和人工智能的社會主義應用更是兩回事。智能文明包含“文明社會的智能化”和“智能社會的文明化”兩個向度,其本質是世界的人化。人類之所以在奔向智能文明的進程中伴隨各種煩惱和苦痛,是因為社會還不夠智能和文明。文明社會的足夠智能化和智能社會的足夠文明化賦予歷史唯物主義以更加真實、鮮活和豐富的內涵。在智能文明時代,與其說人工智能將取代人類,不如說人工智能將解放人類。智能文明深度發展,向社會提出了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要求。深刻認識智能文明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有助于人們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信念,增強歷史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

[關鍵詞] 人工智能;新質生產力;智能文明;資本主義;共產主義

[DOI編號] 10.14180/j.cnki.1004-0544.2024.10.010

[中圖分類號] A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544(2024)10-0078-08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人工智能威脅論’的馬克思主義批判研究”(23BKS039)。

作者簡介:王水興(1974—),男,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為一種匯聚性、顛覆性技術,人工智能的大規模應用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隨著人工智能和社會的彼此深度嵌入,智能文明作為一種新的文明形態就有了出場的可能,這樣一種文明包含文明社會的智能化與智能社會的文明化兩個向度。能否走向這種文明,不僅取決于人工智能技術本身的成熟程度,還取決于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方式。就前者而言,西方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具有先發優勢,如美國OpenAI公司先后發布了ChatGPT和Sora,Figure在此基礎上推出了加載OpenAI大模型的機器人Figure 01,谷歌也發布了新的人工智能模型Gemini,相關技術突飛猛進,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熱潮。而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起步較晚,錯過了第一次人工智能發展浪潮,但經過奮起直追,近幾年在人工智能研究論文和技術專利方面成績亮眼,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企業紛紛發布了自己開發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文心一言、通義、混元、盤古等。但整體而言,中國同美國目前在人工智能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技術差距。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日臻完善和主要國家技術差距的縮小,另一問題即人工智能的應用方式將會凸顯出來。此問題關乎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上限及未來形態。那么,對于智能文明的生成而言,人工智能的資本主義應用和社會主義應用何者更優?共產主義要求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而人工智能作為強勁的技術引擎,是否和共產主義有著內在的一致性,能否和共產主義深度嵌合,從而推動其實現?

一、智能文明與共產主義

人工智能是人的本質的外化和對象化,是人的高階創造能力的物化。隨著基于大數據和算法技術的現代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和大規模應用,人類社會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日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由此,智能化就有了從一種技術形態的社會活動上升為社會整體性的新文明樣態的可能性,有必要以統攝性的“智能文明”概念來描摹和刻畫人工智能時代人類社會發展的全貌。

(一)智能文明的基本內涵

“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驅動下,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1人工智能是科學技術體系化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生產力顯著躍升的集中體現。智能文明作為人工智能的發展目標和集中體現,刻畫了人工智能等匯聚性技術深度嵌入現實社會全部領域后所呈現出的人工智能與人類歷史彼此交融的文明圖景。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是一場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也正在引發更深度的社會革命。正如亨利·基辛格等所闡明的,“人工智能將能擴展我們對現實的了解。它將改變我們溝通、聯系和共享信息的方式,也將改變我們發展的理論和部署的戰略”2。

任何技術的發明和應用都伴隨著社會關系的建構和治理過程。如果我們把人工智能作為一種顛覆性技術所塑造的新型文明樣態稱作智能文明,那么其內在地包含著“文明社會的智能化”和“智能社會的文明化”兩個具體的向度。在實踐中,二者相互建構,共同塑造著智能文明圖景。從生產力維度審視,“文明社會的智能化”表征了智能技術與社會實體融合,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物質生活向智能化演進。其本質是人工智能技術對全部社會物質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塑造,意味著人工智能技術大規模的普及和應用,以及對人類社會物質生產、政治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全方位嵌入。從生產關系維度審視,“智能社會的文明化”體現了智能技術的社會規訓進程和智能技術演化的合目的性,意味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實現人本化的應用以及智能社會真、善、美的發展趨向。

概言之,“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社會的素質” 3。人工智能是人的實踐產物。人在智能社會實踐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智能文明內在地遵循著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的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由此,智能文明作為以匯聚性科學技術為基底的文明形態,其發展促進著人類文明的整體性躍升。智能文明所代表的足夠智能和足夠文明的發展,意味著人類社會有能力創造足夠發達的生產力和足夠先進的社會生產關系,以及人們可以共同支配自身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這就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創造著充分的條件。

(二)馬克思恩格斯對共產主義的界定

列寧認為:“馬克思的全部理論,就是運用最徹底、最完整、最周密、內容最豐富的發展論去考察現代資本主義。自然,他也就要運用這個理論去考察資本主義的即將到來的崩潰和未來共產主義的未來的發展。”4可見,馬克思對于共產主義的論述包含著一種朝向未來的指向,且這種未來社會并非虛無縹緲的想象,而是有著堅實的現實基礎。

就其現實性的一面,1845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強調,“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這個運動的條件是由現有的前提產生的”1。 1847年為批駁小資產階級民主派卡·海因岑對共產主義的攻擊和污蔑,恩格斯強調:“共產主義作為理論,是無產階級立場在這種斗爭中的理論表現,是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理論概括。”2就其未來性的一面,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馬克思就對共產主義高級階段作出預見:工人的勞動將由機器接手,生產力將極大提高。“……直接從科學中得出的對力學規律和化學規律的分解和應用,使機器能夠完成以前工人完成的同樣的勞動。”3恩格斯強調,在共產主義社會,每個社會成員將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通過社會化生產,不僅可能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這種可能性現在第一次出現了,但它確實是出現了。”4由此可見,在約150年前的機器大工業勃興時代,恩格斯就敏銳地預見到人類社會有能力創造一切社會成員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條件,并且明確指出,這種條件實現的可能性“確實出現了”。而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些預見無疑已經十分逼近我們對智能文明的構想了。

總而言之,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共產主義的闡述是建立在對現實社會問題,尤其是階級斗爭問題的關注的基礎上的。共產主義不能僅被理解為單純的信仰問題,它還是有著深刻經濟根源和現實需要的問題。在馬克思主義視域中,共產主義社會呈現為隨著人類社會歷史展開的、可以通過人類自覺努力而建構的美好社會。“共產主義作為人類最終理想,它實際上是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在更高層次上的再現。”5共產主義不是單純的精神活動,而是與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爭取自由而全面解放的斗爭歷史緊密相連的。馬克思、恩格斯對共產主義的論述不僅勾畫出未來社會的藍圖,而且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科學的方法,指明了通向未來社會的道路。

(三)智能文明的共產主義意蘊

人類創造技術的歷史,同時伴隨著治理技術的歷史,技術發展及其治理的歷史本身就包含在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進程中。任何技術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社會生產關系中得到應用和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也不例外。從唯物史觀出發,智能文明的興起及其深度發展,歸根到底體現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矛盾的辯證運動,體現為整個社會物質生活方式的不斷變革和發展。

正如馬克思所強調的,“利用機器的方式和機器本身完全是兩回事”6。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應用也是兩回事,人工智能的資本主義應用和人工智能的社會主義應用更是兩回事7。人工智能的資本主義應用創造的文明可被稱作資本主義智能文明,人工智能的社會主義應用創造的文明可被稱作社會主義智能文明。從根本上講,它們都是人類創造的智能文明的組成部分。資本主義智能文明歸根到底是“資本的文明”在智能時代的呈現,它以更加隱秘的方式實現資本增殖和對勞動人民的剝削與統治,因此它既不足夠智能,也不足夠文明,并非真正的和最終的智能文明。

生產和消費是一體兩面的,沒有消費就無法維持生產。當智能化生產創造的財富只在少數人中間被使用(消費)的時候,社會生產是無法實現持續和穩態發展的。因此,只要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存在,資本邏輯占支配地位的資本主義智能文明就內在地具有歷史暫時性和局限性,也就不可能具備足夠的智能和文明。當代資本主義所遭遇的政治民主危機、經濟社會危機、文化和價值觀危機正是這一點的確證1,而其“悖論式發展”和“創造性破壞”則不斷為資本主義累積更深度的危機和矛盾。資本和人工智能的“聯姻”,一方面以空前的速度和深度壓縮著資本主義存在的空間,另一方面為社會主義智能文明創造著日益充分的物質準備。從根本上講,只有生產力被全社會共同占有并造福全社會,社會生產和社會消費實現有機協同和統一發展,人類社會才能實現穩態和可持續發展。在智能化生產普遍發展的情勢下,走向社會主義具有歷史和邏輯的必然性。社會主義制度為智能文明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發展社會主義智能文明是智能文明走向新形態的必然選擇。在這樣的智能文明時代,與其說人工智能取代人類,不如說人工智能將解放人類。

由此可見,“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2,而“‘智能磨’將產生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3。智能文明愈發展,貧富分化、勞資對立的資本主義制度愈難以為繼,資本邏輯的內在矛盾性和勞動邏輯的歷史合理性愈能得到確證。人類社會從漁獵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演進到信息文明和智能文明的歷史表明,實現協同性、交互性和互助性發展是人類社會呈現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4將會成為智能文明時代的鮮明特征,文明社會的足夠智能化和智能社會的足夠文明化必將賦予歷史唯物主義更加真實、鮮活和豐富的內涵。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的共享經濟、智能經濟的深度發展,將會創造出按使用(需要)分配生產生活資料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式。事實上,智慧社會的實踐已經觸及共產主義的物質生產方式和精神生產方式。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無產階級只要不斷增強歷史主體意識和階級自覺意識,就能夠不斷推動人類自由和解放歷史深入發展。

總而言之,對人工智能的社會主義應用更加契合人工智能技術的自身本性和未來發展,能夠導向一種真正的智能文明。這樣的文明形態以人工智能技術為現實推力,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價值依歸,同馬克思恩格斯構想中的共產主義是一體兩面的。而智能文明的兩重維度——文明社會的智能化與智能社會的文明化——也正對應著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到此為止,我們對于智能文明的論述還僅停留于抽象層面,下面還需要繼續沿著上述兩個維度進行具體展開,考察智能文明究竟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帶來哪些變化,以進一步揭示智能文明和共產主義的親和性。

二、文明社會的智能化:智能文明對新質生產力的賦能

在馬克思主義文明論視域中,勞動是人的存在和發展方式。人類進行怎樣的生產勞動,就會創造怎樣的文明形態。人類文明形態表現為人類存在和發展方式。在具體的社會形態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方式決定了占統治地位的人類文明形態。人工智能對全部社會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塑造,意味著智能文明日益成為一種占統治地位的人類存在和發展方式。

(一)智能文明與新質生產力的互構

作為一種匯聚性技術,人工智能對整個生產力系統的滲透使“許多人協作,許多力量融合為一個總的力量” 5。人工智能把許多人的智慧熔鑄在生產過程中,從而把原先單個人的創造力變成了聚合性生產力。人與人之間的協作關系通過技術系統能催生出比單個人生產力之和更大的新的生產力。這種基于技術創新和生產要素協作而形成的生產力是新質生產力,是塑造智能文明的根本動力。

智能文明不僅能創造新的產業形態和社會發展形態,還為豐富和發展勞動手段、開拓勞動對象提供著充沛的條件。人工智能不僅超越了人的肉體對勞動的束縛,還在繪畫、文學、金融、社交、教育、司法、管理等精神生產領域展現出強大能力。“大數據和機器智能可以讓我們整體的社會環境乃至文明程度都有質的飛躍。”1在創造智能文明的歷史進程中,通過不斷增強人類能動性和歷史主體性意識,科學駕馭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科技力量,加強全球范圍的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價值導向的勞動制度變革,人類完全可以迎來一個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社會。

智能文明的發展、智能機器的應用不僅能為社會創造強大的生產力,還能為整個社會提供綠色、共享和可持續的生產力形態。智能社會的真正實現,意味著人與自然可以形成和諧關系。“物理、數字與生物世界的融合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這樣的融合為節約資源、提高資源效率提供了巨大機遇……未來個人、組織和政府不僅有望減少自己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而且還有可能利用技術和智能系統設計來修復并重建我們的自然環境。”2智能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融合發展形成的能源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普及應用,將改變傳統能源生產和社會分配方式。物聯網技術與太陽能技術融合發展將形成智能化可再生能源網絡,隨著其使用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不斷成熟,人類將可能進入免費能源供應時代3。在智能文明高度成熟的時代,獲得發達的綠色、共享、可持續的生產力不僅僅是可能的,而是非常現實的。

智能文明時代,任何動搖勞動者主體地位,不能促進整個社會互利共贏發展的生產力形態都是過時的。新質生產力本質是一種全社會共享的生產力,是建構人類美好生活、美好社會的生產力,是具有人文向度的生產力。智能文明離不開這種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也離不開智能文明的演進。“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一種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4智能文明塑造的新質生產力是社會化的生產力,是培育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的生產力。“大數據新生產力正在根本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直接社會化的生產向縱深推進,使借助網絡而實現的深度協作普遍化,為人們節省時間和空間,使人們普遍地從煩瑣勞動中解放出來,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公正,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的解放和自由。”5質言之,新質生產力與新質態的社會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二)智能文明的發展催生新的財富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地球上的物質資源必然越用越少,大量耗費物質資源的傳統發展方式顯然難以為繼。”6停留在工業文明層次理解馬克思主義是不夠的,智能文明的發展將為人類實現生產、生活資料的充裕和增長提供條件,能夠更好印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論斷。

智能革命發生以來,數據資源成為關鍵生產要素的代表,催生著新的生產要素和財富形態。數據資源的生成邏輯決定了每個社會主體都既是數據資源的生產者,又是數據資源的消費者。只要建立合理的數據資源財富收益機制,每個人都可以共同享有智能社會的發展機遇。財富形態的改變標志著人類創造了向共產主義社會轉變的可能條件。

馬克思在分析科學的生產應用對財富形態的影響時,曾提到:隨著機器體系的不斷完善,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地位也會有所變化——“人以生產過程的監督者和調節者的身份同生產過程本身發生關系……不再是生產過程的主要作用者,而是站在生產過程的旁邊”。而這樣一種智能化的勞動形態帶來的結果是,“在這個轉變中,表現為生產和財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勞動,也不是人從事勞動的時間,而是對人本身的一般生產力的占有,是人對自然界的了解和通過人作為社會體的存在來對自然界的統治,總之,是社會個人的發展”1。在泛在數據化、智能化環境中,“共享優于擁有”2將日益成為整個社會的價值共識。在智能化生產力驅動下,物化的財富將極大豐富。人類的財富觀念將不可避免地發生革命性變化:物化的財富的權重將持續降低,而人的創造能力、知識、經驗、信息資源等非物化財富將逐漸成為主流財富形態。這就會使非物化財富的創造力極大提高,為全社會共享財富和生產要素提供可能條件,從而使人類獲得無限的財富增長能力。智能文明時代,人們的需要越向高層次發展,就越表現為非物質的需要。物質生產力的智能化發展和精神財富的極大豐富,使社會按需分配成為可能。

(三)智能文明發展有助于使勞動成為人的本質活動

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私有制條件下的物質生產方式時多次提到,未來社會將“消滅勞動”。其實質是指,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將消滅“雇傭勞動”“異化勞動”及形形色色的令人痛苦的勞動3。也就是說,只有當勞動成為豐富人、發展人、實現人的本質活動的時候,人類歷史才真正進入文明時代。“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種手段。”4 “在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在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社會才能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上:各盡所能,按需分配!”5智能文明時代,人機融合勞動將成為主要勞動形態。智能社會深度發展將迎來勞動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勞動作為豐富和發展人的個性的需要將在諸多領域涌現出來。

隨著智能文明的深度發展,人的勞動將主要集中于智能機器無法替代的創造性的、審美性的、豐富和發展人的本質的活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融合發展已經催生出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云網智能運維員、數據工程師、機器人協調員等新職業,這些勞動有別于傳統勞動,主要依靠信息資源進行。此外,創客(Maker)將會大量涌現。創客式勞動將自身創意的實現作為勞動的目的,是勞動者自覺的、創造性的勞動。隨著創客式勞動的豐富和發展,整個社會勞動將逐漸轉變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活動。

1870年馬克思在《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關于普法戰爭的第一篇宣言》中提出:“同那個經濟貧困和政治昏聵的舊社會相對立,正在誕生一個新社會。”6在這個新社會,人類只有“同一個統治者——勞動”7。從根本上講,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人類完全有可能擺脫一般的謀生性勞動。勞動復歸為人的本質活動已經在智能文明時代有了經驗性現實,勞資關系的顛覆性變化預示著作為人的本真生命活動的勞動即將到來8。智能文明對新質生產力的賦能歸根到底體現為對人的高質量生存和發展方式的賦能,對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賦能。

三、智能社會的文明化:智能文明對新型社會生產關系的塑造

智能文明所指向的生產力是社會集體的、交互活動形成的生產力,而人工智能的資本主義應用不僅無法促進,反而阻礙著這一生產力的形成。因此,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終將被智能文明舍棄。隨著智能文明的展開,共產主義生產關系將逐漸成為社會化大生產持續運行的基礎和條件。

(一)智能文明為整個社會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創造條件

“未來幾十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同人類社會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工程科技進步和創新將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1全球經濟不斷走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社會生產關系正醞釀著顛覆性變革。隨著智能文明的日益發展,人類社會絕大多數物質資料生產將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物質生產力的突飛猛進,零邊際成本的信息生產的普及和推廣,為未來整個社會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創造著條件。當前智能社會的發展已顯示出生產資料社會所有的征兆,最具代表性的是作為全球核心信息資源交互樞紐的互聯網的公有化趨勢。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建立共產主義實質上具有經濟的性質,這就是為這種聯合創造各種物質條件,把現存的條件變成聯合的條件”2。當前,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的平臺經濟、分享經濟、數字經濟、創客經濟、智業經濟、人文經濟等新經濟業態的涌現和發展,體現出共產主義社會“聯合”的物質條件。參與新經濟業態的社會主體在這個過程中既可實現自身社會價值,又能滿足自我的物質或精神需要。基于網絡透明、自愿原則的新經濟業態的成功運行表明:新技術創造的新質生產力要求改變資本對勞動的統治關系,要求全社會實現生產和消費的有機統一,要求全社會共同占有和支配生產力,要求尊重勞動者的社會和歷史主體地位。

隨著智慧社會建設的不斷推進、分享經濟的飛速發展,人類的分享活動將從消費領域擴展到生產領域,從一般的器物共享擴展到精神財富共享。智業經濟、智慧社會的發展必將為“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并且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3的自由人聯合體的出現創造現實條件。

(二)智能文明為社會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4全球興起的智慧社區、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建設能夠為人類創造便捷的通信和交往平臺。隨著全球智慧治理的完善和發展,以及數據鴻溝、信息貧困等問題的消除,人類經濟活動、精神活動將全面走向數字化、網絡化。高度發達的智能文明將為每一個人提供全方位的信息通信服務以及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機會。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物質勞動和精神勞動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鄉村的分離”5。隨著全部社會勞動形式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物質勞動與精神勞動的差別將趨于消失。尤瓦爾·赫拉利甚至預測,在發達的智能時代,隨著基因編輯、算法以及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人類將徹底解決饑荒、瘟疫和戰爭三大威脅人類的難題,人類將不僅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設計自己的身體和延長自己的壽命,還將消除一切殘障、貧困和疾病6。這樣一來,人對人的剝削就會消失,階級對立和民族之間的敵對關系也隨之消失。“當階級差別在發展進程中已經消失而全部生產集中在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手里的時候,公共權力就失去政治性質。”7由此,現代階級對立意義上的國家就不復存在了。但是,“要使國家完全消亡,必須有完全的共產主義”1,沒有完全的共產主義,國家就仍然具有存在的條件。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2,能夠創造使國家走向消亡的條件,而這些條件隨著智能文明的發展將會逐漸浮現出來。

智能文明的發展會催生巨型跨國網絡企業,信息、互聯網技術組織,以及各類國際行為體。就其實際運行的方式來看,它們本質上具有超國家性質,不但能構建全球性的交互聯系的平臺,而且擁有巨量的數據資源,其所擁有的資源駕馭能力甚至具有為全球社會服務的性質。“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無疑讓人切身感受到這一歷史事實:越來越多的人,普普通通的人,成為歷史的自覺的主人,社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宏大壯闊場面向前發展。傳統的資本主義日益衰落,而社會主義的未來越來越具有經驗現實性。”3智能文明內在地要求人類更加主動地實現和諧發展,按照美學原理發展。實現互利、合作、共贏、共享發展,既是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美好社會、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三)智能文明為社會生產協調發展創造條件

智能技術驅動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增長模式將推動全球范圍數字鴻溝、發展鴻溝不斷彌合,為全社會普惠、綠色、協調、共享發展創造現實條件。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催生著海量數據,使數據獲取更為便捷,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將有可能把市場經濟中“看不見的手”變成“看得見的手”,使社會資源的配置更加高效協調。“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滲透……經濟人必然向社會人演化,人們發現只有與他人平等協作才能獲得互利共贏的生存空間。”4由此,馬克思關于未來社會有計劃、有組織的社會生產的設想完全可以成為智能時代人類文明的發展路向。“當社會成為全部生產資料的主人,可以在社會范圍內有計劃地利用這些生產資料的時候,社會就消滅了迄今為止的人自己的生產資料對人的奴役。”5

質言之,共產主義的實質在于,不斷創造出自由的條件,使人在自然界和人類自身面前擺脫盲目力量的支配。只有到生產力高度發達、社會進入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雙重繁盛的共產主義社會,人類才能迎來真正的文明生活。智能社會的深度發展“使社會的每一成員不僅有可能參加社會財富的生產,而且有可能參加社會財富的分配和管理,并通過有計劃地經營全部生產,使社會生產力及其成果不斷增長,足以保證每個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滿足”6。

四、結語

智能文明正全面改變著整個人類社會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的智能活動以其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有機統一的方式改造著主觀和客觀世界,彰顯著具有無限可能的創造性力量。像歷史上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所經歷的一樣,人類在奔向智能文明的進程中還伴隨各種煩惱和苦痛。這是因為,社會還不足夠智能和足夠文明。隨著文明社會的智能化和智能社會的文明化,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方式必然會不斷向更高級形態演進。而這樣一個過程呼應著人類邁向共產主義的進程。人類走向共產主義不僅是物質生產方式演進的歷史和邏輯的必然結果,也是人類可持續運用和發展科學技術的必然要求。共產主義由理論形態發展到實踐形態、由地域實踐發展為世界性實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我們應不斷增強歷史自覺和歷史主動精神,在應用智能技術的同時切實加強監管和治理,扎實推進文明社會的智能化和智能社會的文明化。

責任編輯 羅雨澤

1《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119頁。

2亨利·基辛格、埃里克·施密特、丹尼爾·胡騰洛赫爾:《人工智能時代與人類未來》,胡利平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23年,第220頁。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7頁。

4《列寧專題文集 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5頁。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9頁。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72頁。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5頁。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9頁。

5劉建軍:《實現共產主義是人類在更高層上回歸故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年第7期。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頁。

7參見王水興:《人工智能應用的資本邏輯與勞動邏輯審思——基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與建構視域》,《哲學動態》2023年第11期。

1參見王水興、劉勇:《智能生產力與當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新變化》,《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4年第1期。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2頁。

3王水興:《人工智能的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審思》,《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年第5期。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頁。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3—134頁。

1吳軍:《智能時代:大數據與智能革命重新定義未來》,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第300頁。

2克勞斯·施瓦布:《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李菁譯,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第67—68頁。

3杰里米·里夫金:《零邊際成本社會——一個物聯網、合作共贏的新經濟時代》,賽迪研究院專家組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82—83頁。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28頁。

5張建云:《大數據技術體系與當代生產力革命》,《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年第4期。

6習近平:《論科技自立自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年,第69頁。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6頁。

2參見肖峰:《信息文明的哲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07頁。

3參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3、573頁。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頁。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5—436頁。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7頁。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7頁。

8參見王水興:《“軟工作”興起:智能+時代人的本質復歸》,《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1期。

1《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129頁。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74頁。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6頁。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0—541頁。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6頁。

6參見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林俊宏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年,第162頁。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頁。

1《列寧專題文集 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66頁。

2《列寧專題文集 論馬克思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65頁。

3張建云:《互聯網與人類社會未來》,《蘭州學刊》2013年第10期。

4楊培芳:《挽在一起的手 協同互利新經濟哲學》,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第212頁。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10頁。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0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无码一区18禁|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欧美在线|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在线五月婷婷|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 香蕉伊思人视频| 久久性视频|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伊人色在线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91无码网站|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h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最黄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国产精品一线天| 色精品视频|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国产男人天堂|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色爽网免费视频| 自拍偷拍欧美|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av永久| 欧美成人二区| 欧美日韩理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性影院|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第页|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乱视频网站|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国产精品第一区| 伊人网址在线|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国产99视频在线|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日韩AV无码一区|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