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模式在心胸血管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德陽市人民醫院心胸血管外科護理教學的實習護生56名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傳統護理帶教組(28名)實施常規護理帶教,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組(28名)實施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比較兩組帶教效果。結果:帶教4周后,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組的心胸血管外科護理理論考試分數、護理操作技能考試分數、護理評估和診斷能力評分、護士綜合素質能力評分、護理帶教參與積極性、護患溝通能力評分、護士核心能力評分、護理帶教滿意率,均高于傳統護理帶教組(P<0.05)。結論:在心胸血管外科護理教學中,實施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更好。
關鍵詞:護理實踐教學模式,標準化,心胸血管外科,護理教學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0.062
0 引 言
心胸血管外科的護理工作具有精細化、專業化的特點,護理不當,容易增加麻醉、圍術期創傷、并發癥等風險,需要提高對心胸血管外科的護理質量的重視[1]。目前,心胸血管外科的護理人才比較缺乏。對于實習護生而言,進行心胸血管外科護理教學,是有效的鍛煉機會,也是培養心胸血管外科護理人才的有效途徑[2]。實施良好的護理帶教模式,指導心胸血管外科護理教學,才能有效提高實習護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實現帶教目的[3]。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模式是臨床應用非常成熟的一種教學模式,可指導心胸血管外科護理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模式在心胸血管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德陽市人民醫院心胸血管外科護理教學的實習護生56名為研究對象,分為傳統護理帶教組和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組,各28名。傳統護理帶教組:男4名,女24名,年齡范圍18~24歲,均值(22.41±1.28)歲。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組:男3名,女25名,年齡范圍18~24歲,均值(22.79±1.41)歲。
1.2 方法
傳統護理帶教組采取常規教學。每周一、三、五進行理論教學,周二和周四統一進行護理操作練習,主要方式為帶教老師教,實習護生學習。
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組實施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具體方法如下:
(1)帶教前三天。了解心胸血管外科的護理層面的相關制度,組織了解科室環境、平時的護理工作,熟悉科室物品的擺放及管理,了解醫療用品的具體管理路徑,掌握護理帶教安排計劃。
(2)帶教第1~2周。重點在于學習心胸血管外科的護理理論知識,同時實施護理技能實踐訓練。其中每周的周一、三、五安排進行理論學習。每周的周二和周四進行護理帶教實踐教學。實施情景模擬帶教,主要根據本周的護理理論知識,以典型的心胸血管外科疾病患者為基礎,構建情境劇本,選取合適的標準化病人,開展情景模擬教學。
(3)帶教第3~4周。實施護理帶教實踐教學,以護理查房等模式進行,由實習護生直接與患者接觸,實施護理操作,鍛煉護理溝通技能。
(4)教學后階段。針對實習護生在護理帶教過程中的表現,加以分析和評估,給予中肯的建議,鼓勵實習護生自主學習,解決薄弱環節,對于掌握不足的技術方面可以實施一對一帶教,使學生充分掌握技能。
1.3 評價指標
(1)比較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護理評估和診斷能力、護士綜合素質能力、護理帶教參與積極性、護患溝通能力、護士核心能力評分,均采用問卷星設計自制量表,最高設置100分,分值越高,代表以上指標越佳。
(2)教學滿意率。向護生發放教學滿意度調查表,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22.0系統軟件中進行計算,( ±s)為計量方式,予以t檢驗,n (%)為計數方式,予以χ2檢驗。P﹤0.05,表明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兩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對比
帶教4周后,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組的理論知識、護理操作技能考試分數更高(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護理評估和診斷能力、護士綜合素質能力對比
帶教4周后,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組的護理評估和診斷能力、護士綜合素質能力更高(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兩組護理帶教參與積極性、護患溝通能力對比
帶教4周后,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組的護理帶教參與積極性、護患溝通能力評分均更高(P﹤0.05),詳細數據見表3。
2.4 兩組護士核心能力評分比較
帶教4周后,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組的護士核心能力評分更高(P﹤0.05),詳細數據見表4。
2.5 兩組臨床護理帶教滿意率比較
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組教學滿意率更高(P﹤0.05),詳細數據見表5。
3 討 論
現階段,臨床護理帶教是培養心胸血管外科護理專業人才的有效措施[4]。但常規的護理帶教模式對實踐層面的帶教不夠充分,且教學模式缺乏標準化,難以取得良好的帶教效果[5]。且在常規模式下,實習護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容易影響學習效率[6]。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模式在臨床上應用,其以標準化教學理念為指導實施教學,具有循序漸進。因此,本文分析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在心胸血管外科護理教學的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開展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各考核指標水平均高于傳統護理帶教組(P﹤0.05)。這表明,在心胸血管外科,實施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效果更好。這是因為,護理帶教前首先要及時了解參與本次護理帶教實習生的水平狀況,發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優勢,明確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的要點。護理帶教中,除了充分重視護理理論的學習外,需要更加重視實踐教學,選取標準化病人,充分利用情景模擬的優勢,幫助實習護生掌握操作技能,并開展護理查房課程,提供與患者充分接觸的實踐機會,讓實習護生有興趣學習,并真正有機會參與心胸血管外科護理工作,利用所學的知識,鍛煉護理操作技能,提高各項護理能力。
綜上所述,在心胸血管外科護理教學活動中,建議實施標準化護理實踐教學模式,以獲得更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鐘美濃,龍小芳,黃師菊,等.標準化病人介導的案例教學法在護生臨床綜合能力訓練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23,22(8):70-75.
[2]李亞琴,董新寨,潘博,等.三維重建技術在心胸外科新入職護士臨床教學培訓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398-400.
[3]范靈敏,龔月香,顧玉英. 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在心胸外科護生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 20 23,30(5):164-167.
[4]申登華.早期護理干預措施對心胸血管外科手術患者康復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3):115.
[5]鄭煜芬.早期護理干預措施對心胸血管外科手術患者康復治療效果的影響[J].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9,8(4):206-207.
[6]潘丹丹.品管圈教學模式對心胸外科護理質量和實習生綜合能力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35):165-167.
作者簡介
王麗,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心胸血管外科護理帶教。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