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研究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聯合手法松解治療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選擇2020年1月—2023年6月南充市中醫醫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4例,均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52例)實施常規藥物治療,試驗組(52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手法松解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10 d后,試驗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肩關節綜合功能評分、臨床療效優良率,對比對照組均更高(P﹤0.05)。治療10 d后,試驗組疼痛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對照組更低(P﹤0.05)。結論:對肩周炎患者實施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手法松解治療,療效更佳。
關鍵詞: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手法松解,肩周炎,療效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0.064
0 引 言
肩周炎是關節囊、周圍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癥,嚴重影響肩關節功能。本病的病因比較復雜,可能與軟組織退行性病變、肩部勞損、肩外因素等相關。患者多伴有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肩部怕冷等表現,使生活質量降低[1]。若不及時治療,患者可能因肩關節功能障礙,失去日常生活能力。目前,針對肩周炎患者,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建議采用藥物治療,能夠消炎,減輕疼痛[2]。但單純實施藥物治療,在部分患者中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對于此病,還可實施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手法松解治療。研究表明,早期的康復治療方法,對肩周炎患者而言,具有良好的促康復價值,可以幫助患者更快地緩解臨床表現,促使患者更早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并降低遠期后遺癥的風險。實施手法松解治療,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和緩解肌肉緊張作用[3]。因此,本文研究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手法松解治療肩周炎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023年6月南充市中醫醫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4例研究,均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男32例,女20例,年齡范圍50 ~74歲,平均(63.64±3.25)歲。體質量指數19.88~24.12k g / m 2,平均(2 2 . 4 2±1 . 3 8)k g / m 2。病程均值(10.33±2.41)個月(8~14個月)。試驗組,男30例,女22例,年齡范圍51~71歲,平均(63.75±3.32)歲。體質量指數18.74~24.78 kg/m2,平均(22. 33±1. 56)kg/m2。病程均值(10.46±2.52)個月(7~15個月)。
納入標準:(1)確診肩周炎;(2)簽署知情同意書;(3)臨床資料完善;(4)符合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手法松解治療適應證;(5)初次發病。
排除標準:(1)不能正常交流;(2)資料缺乏;(3)不認可治療方案;(4)拒絕治療;(5)曾有肩周炎病史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策略,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吲哚美辛等),局部注射醋酸潑尼松龍等治療。
試驗組實施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手法松解治療。(1)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1)中頻電治療。20min/次,1次/d。2)超短波治療。15 min/次,1次/d。3)按摩治療。以推法、揉法、按法、拍打法等,對肱二頭肌腱、三角肌、肩峰等位置實施按摩治療。20min/次,1次/d。4)康復訓練。行肩關節前屈、后伸、外展、聳肩、環繞等康復訓練,20 min/次,1次/d。(2)手法松解。取去枕仰臥位,其中1名治療師按住患側肩峰,并托著同側肘部,另1名治療師采用雙前臂按壓患者下肢,指導行環形被動運動、患側肩關節前屈運動、被動外展運動,1次/d,共治療10 d后,評價效果。
1.3 觀察指標
(1)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0 d后評價。(2)疼痛評分。最高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厲害。(3)肩關節綜合功能評分。最高360分,分值越高,肩關節功能越好。(4)臨床療效優良率。優:疼痛消失,肩關節功能正常。良:疼痛明顯改善,肩關節功能明顯改善。可:疼痛有所改善,肩關節功能有所改善。差:病情未改善。優良率=〔(優+良)/ 總例數〕×100%。(5)并發癥:感染、惡心嘔吐、患肢麻木、其他。
1.4 統計學分析
用 SPSS 22.0 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 ±s)表示,行t 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對比
治療10 d后,試驗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疼痛評分對比
治療10 d后,試驗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兩組肩關節綜合功能評分對比
治療10 d后,試驗組肩關節綜合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3。
2.4 兩組臨床療效優良率對比
試驗組臨床療效優良率更高,P﹤0.05,詳細數據見表4。
2.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 05,詳細數據見表5。
3 討 論
肩周炎的臨床發病率較高。肩關節功能障礙、疼痛是其主要特征,其病因復雜,在50歲以上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該病病情是長期的,若不重視,疼痛會不斷加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4]。實施早期治療,有利于控制肩關節障礙的嚴重程度,減輕疼痛,改善生活質量。藥物在本病的臨床治療中比較常用,但用藥時間過長,容易引起副作用,且有藥效下降風險[5]。因此,對于該病,除實施藥物的治療外,還需要重視其他方面治療,以期改善療效,最大限度改善肩關節功能,盡快控制疼痛。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手法松解在治療本病方面的臨床應用非常廣泛。研究表明,肩周炎患者可以通過康復治療,來改善肩關節功能障礙等狀況,提高生活能力[6]。另有研究表明,對肩周炎患者采用早期康復治療,其療效得到提高。此外,針對肩周炎患者,實施其他康復策略,如手法松解后,更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復[7]。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手法松解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肩關節綜合功能評分、臨床療效優良率更高(P﹤0.05);疼痛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均更低(P﹤0.05)。結果表明,對肩周炎患者實施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手法松解治療,療效更佳。這是因為,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治療肩周炎能夠促使氣血運行,改善局部循環,緩解肢體腫脹、疼痛癥狀。同時,配合手法松解治療,能夠使粘連的軟組織得以充分松解,促使肩部肌肉放松,緩解肌肉緊張作用,改善患側肩部生物力學。兩者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增效作用,能夠更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反應吸收,從而改善肩關節功能,促使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減輕疼痛,并且有利于降低并發癥風險。
綜上所述,對肩周炎患者實施標準化早期康復理療+手法松解治療,療效更佳。
參考文獻
[1]李杰.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手法松解術聯合小針刀治療肩周炎患者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24,22(10):15-18.
[2]袁明峰,顧漢瑞,周巍巍,等.超聲引導臂叢阻滯下手法松解聯合肩胛上神經脈沖射頻治療肩周炎的近期療效[J].中華疼痛學雜志,2022,18(4):515-519.
[3]李赟赟.麻醉下手法松解聯合中醫綜合法治療重癥凍結期肩周炎的療效分析[J].青海醫藥雜志,2022,52(1):56-57.
[4]李瓊,郭文軍,葉慶明,等.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小針刀聯合手法松解術治療肩周炎的療效及對活動功能改善的影響[J].世界復合醫學,2021,7(11):62-64+69.
[5]常紅俠,景桂霞.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下麥肯基手法松解術對肩周炎患者疼痛及肩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0,24(3):108-110+114.
[6]李春廣,周秋碩.探討麻醉下手法松解聯合中西醫綜合法治療重癥凍結期肩周炎的臨床療效[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9,31(6):1145-1148.
[7]趙亮,蔣子云,楊芳,等.運用MRI三維重建模擬技術全麻下精準針刀聯合手法松解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0):42-43+45.
作者簡介
冉小蘭,本科,主管康復治療師,研究方向為肩周炎康復。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