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的邊陲,有一群默默耕耘的靈魂工程師,他們以教育為筆,以奉獻為墨,用智慧和汗水繪就教育的畫卷,用愛心和耐心培育著祖國的未來。何慧閔就是其中的一員,她在大學畢業后,來到了離家千里之外的雞東縣,成為了雞東縣第二中學的一名老師,成為了一名無比光榮的邊境縣教育工作者。從教以來,她用愛崗敬業精神培植事業之樹,用心血、汗水澆灌職業之花,她用自己的青春力量詮釋著教師這兩個字不一樣的分量。
2011年9月,何老師第一次踏上三尺講臺便當上了班主任。那時她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做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在三尺講臺上書寫光輝燦爛的青春。面對人生中的第一批學生,何老師把他們當作含苞待放的花蕾,以為只要精心呵護,一定可以綻放出美麗的花朵。但美好的夢想雖然像玫瑰一樣艷麗芬芳,卻也會因多刺而容易讓人受傷。雖然全情投入,班級還是狀況頻出,讓她手忙腳亂、應接不暇。為此她常常覺得食不甘味,就連在睡夢中都在處理班級的各種問題,身心俱疲。第一次月考,班級的成績在全學年中竟然排名最后,面對這種結果,何老師的內心是崩潰的,委屈的淚水不爭氣地往下流。想到身在異地他鄉的不易,面對當時的挫折困境,那時的她想過放棄、想過逃避。但校領導和同事們的鼓勵和幫助讓她有了堅持的勇氣,讓她明白,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她對自己做了規劃:1.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利用課余時間多聽一些老教師的課,用加倍的付出彌補經驗的不足。2.做好全程的陪伴,每個課間、每節自習課她都會準時出現在班級,晚上不管有沒有她的課,她都會陪伴學生們到晚自習結束。3.班級成績一點點追趕,力求在畢業沖進學年前三。功夫不負有心人,高三畢業時,在何老師的帶領下,班級成績最終名列學年前茅。
何老師不僅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規劃,還希望做學生職業生涯的“引路人”。2019年,何慧閔的班級轉來一名從大二回來復讀的學生。因為對大8dd3bf466693af121e5b433563bb760ac925b8dc78ff755995933fd6163be2a5學所選專業毫無興趣,這名學生在堅持了一年后還是決定回來復讀。這件事對她的觸動很大,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樣幫助孩子們在關鍵的人生節點做出讓自己無悔的選擇?怎樣才能讓他們學會認識自我,并能從興趣、能力、性格、價值觀等方面考量,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當時適逢全國各省陸續實施新高考選科走班制,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她在學校率先開始生涯規劃教育的學習和探索,爭做學生生涯道路的引路人。她曾赴哈爾濱、齊齊哈爾參加全省生涯規劃教育骨干培訓,參加各種網絡研修,并通過學習考取了職業生涯規劃師、高考志愿規劃師資格證書。學校每周有一節班會課,因為是高中,所以多數班級對該課的態度是要么當成自習或教學課,要么應付一下。但何老師卻把這當成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好機會,每次她都會精心準備,力求對她的孩子們做好職業引領。寒暑假,何老師還會組織學生們進行社會實踐。因為成績突出,她被評選為雞東縣生涯規劃學科帶頭人,多次對本校教師進行培訓,組織學校開展系統的生涯規劃課程,并承擔全縣生涯規劃展示課。她曾到縣里的一中,三中,四中給初三初四的學生講過生涯規劃課,還到鄉下的平陽中學,東海中學,永和鎮學校給那里的孩子開展過生涯規劃講座,以喚醒孩子們的生涯規劃的意識,學會探索和規劃自己的人生。她說,作為老師,我一定要做好學生生涯路上的引路人。
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是何慧閔老師一直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十年鉆研,十年琢磨。在教學工作中,她始終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勤于鉆研,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在新高考背景下,她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在班主任的崗位上,何老師一直不斷思考、創新,力求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拓展教育的寬度和厚度。在第二屆班主任的工作中,她開始探索學生小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踐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管理模式讓學生從聽從命令、服從指揮的被管理者成為擔當作為、躬行踐履的管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踐行,學生們不但成績提高了,能力也得到了極大地鍛煉。得益于高中的積淀,何老師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會迅速嶄露頭角,承擔各種學生干部工作。
提到何慧閔老師,學生們的一致評價是認真負責、要求嚴格,學生們管她叫“卷王”,評價她不但自己卷,還每天帶著她的學生們“一起卷”,笑稱她為不知疲倦的機器,永遠都是那么有力量,永遠那么不知疲倦。在教師節,學生們還將她的形象畫在了黑板上,小畫像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下面寫著,“閔閔,不要太辛苦呦!”正是有了何慧閔的帶動和感染,有了她的嚴格要求,才有了學生們在學習習慣上的不斷好轉,學習成績上的不斷提升。2023年高考中,她所教學生分別取得了全市第二名和第九名的好成績。學生們說,從何老師身上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學到了她永不服輸、拼搏進取的韌勁和精神,這讓他們受益終身。
如今,何老師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長為一名骨干教師,她將教書育人視作職責所在,將率先垂范視作使命所系,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他人、帶動他人。每年開學初,她都會為新入職的教師做崗前培訓,對她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將自己工作的經驗、方法與新教師無私分享,用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情懷感染著一批批新教師。
年輕教師們把她當作知心大姐姐,每當她們在班級管理中遇到棘手的問題,遇到不知道如何教育和處理的學生,他們都會來向她交流求教。每到這時,她都會熱心的幫助出謀劃策,將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和實用的教育方法傾囊相授;每當新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情緒低落時,她都會耐心地給予鼓勵和勸慰,幫助他們走出低落的情緒,重拾起工作的熱情。同組的雷老師說:“慧閔姐,我覺得你身上有種特殊的勁兒,對工作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有特殊的熱情,我一定要向你學習。”
何老師始終說:“踏上三尺講臺,成為人民教師,是我從小的夢想。能夠從事自己所熱愛的工作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能夠扎根在祖國的邊陲,成為邊境縣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為國家興邊富民政策略盡綿薄之力,更是感到無上光榮。”
作為邊境學生的“引路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何慧閔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和傳承“奉獻與堅守”的教師精神,詮釋師者的使命與擔當。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