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市向陽鎮中心校是一所鄉鎮小學,距離同江市區僅幾公里。采訪當天,天氣晴朗,碧藍色的天空中飄動著朵朵白云,進入校園就能看到道路兩邊綠樹成蔭,再往里走,不大的校園里種有各種農作物,棋盤式的小塊土地上滿是黃色、粉色的鮮花,教學樓前的五星紅旗隨風舞動……這一切,讓我對教學樓里充滿了美好的想象。然而,當劉艷紅帶著她的一個學生迎我進入班級時,我恍惚了一下,腳步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這是您的班級嗎?”我敢肯定沒有人見過這樣的班級,一個黑板,一張書桌,一把椅子,一張床,一架電子琴,一個小滑梯。是的,這就是劉老師和她的唯一的學生小博的班級,一個更像是一個小家的班級。在這里,劉老師已經和小博共同學習生活了一年。看出我的疑惑后,劉老師笑著說:“是不是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教室里還要有床?因為小博中午的時候需要睡覺,他時常會吵鬧,所以為了不打擾到其他老師和學生,我就陪他在這里休息。”然后,劉老師讓其他老師幫忙照看一下小博,她才有空和我講起了她的故事。
劉艷紅原來是困境生琳琳的班主任,她悉心照顧著這個智力發育遲緩、自理能力較差的孩子,從反反復復教她學說話入手,無論是上課、下課都寸步不離地帶在身邊。琳琳的語言發育較晚,吐字不清晰,為了能夠讓琳琳學會簡單的日常交流,劉艷紅利用卡片、圖畫、發聲掛圖等教她發音、說話。除了學習之外,劉艷紅還要陪琳琳吃飯,給孩子洗衣服,哪怕是上廁所也要陪著,還要幫助清理。當第一次聽到琳琳說出“劉老師好”的時候,她還是沒有止住留下的淚水,高聲回答到:“好!”劉艷紅不僅在學校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當得知孩子家中有困難的時候,也是主動提出可以抽出更多時間幫忙照顧孩子,而且還購買了米、面等生活必需品送到孩子家中,并且在孩子生病住院的時候還墊付了醫藥費。劉艷紅自己家里生活也不寬裕,但卻主動提出幫琳琳繳納保險……在她的堅持下,現在琳琳已經畢業,可以正常與人交流,生活和學習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劉艷紅的這份師者父母心的真情,得到了家長、學校和社會的高度認可。2022年,向陽鎮中心校接收了一名困境學生明明。毫無意外,這個孩子的家長就是聽說了劉老師的事,專門奔著劉老師來的。望著那雙渴望上學、渴求溫暖的雙眼,劉艷紅沒和家人商量就把明明領回了她僅有兩間草房的家里吃住,使得原本就不寬敞的三口之家居住空間更為緊張。于是,她就把自己大學畢業準備考公的兒子寄宿到了別處,一心一意地照顧別人家的孩子。上班帶入課堂,下班回家要做飯、輔導孩子功課……之后她再沒睡過一次安穩覺。沒過多久,又有一名困境學生亮亮被送到了劉艷紅的班級。從此后,在這條鄉間小路上每天都能看到她左手領一個、右手牽一個歡笑相談的身影。她晚上洗衣做飯、輔導孩子們學習,還要給其中有皮膚病的孩子按時擦藥膏、沖藥。有時候孩子生病發高燒,她徹夜不眠地在床頭照顧守護。所有這些吃住、買藥等花費都是劉老師負責,她沒有向孩子家長要過一分錢。學校為了減輕她家里的負擔,向教育部門申請維修改造了老舊的食堂和宿舍,從那以后,所有困境的學生就有了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劉媽媽家。從此,每天清晨在學校的第一縷炊煙中,“劉媽媽”迎來了一天緊張的工作:準備早餐、叫學生起床、一起跑步、洗漱、整理內務、打掃宿舍……上課鈴聲響起,她急忙放下拖布,甩甩手上的水漬拿起粉筆走上講臺……
數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照顧過這么多困境學生,這些都沒有讓劉艷紅有過一絲一毫想要放棄的想法。她說:“也許是因為父親、公公、丈夫都是教師的原因,我從沒想過自己除了當老師還能去做什么,也許是因為我所做的這些有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才使我堅持到現在,再或許是因為我只想把學生教好,想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一個不求對社會有多大貢獻,但能夠不給社會添麻煩的人。”
2023年9月,劉艷紅又接收了一名新生小博,對,他就是現在班級唯一的學生,是一個孤獨癥譜系障礙的孩子。這孩子看上去白白胖胖的,但是有的時候情緒卻很暴躁,手里也總是離不開類似于繩或線的細長的東西,然后放在嘴里嗦來嗦去,時不時還會搖起來。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時開心得直跳,有時又會煩躁地高聲喊叫,說話更是費勁,吐字不清晰,也聽不明白他在說什么,想讓他規規矩矩地坐下來學習非常困難。面對這樣的孩子,其他老師都束手無策,孩子家長也不愿將孩子送到特殊學校,他們只相信劉老師。為此,劉老師二話不說,從家長手中接過孩子,開始了她的一師一生的教學。
每天劉老師都會寸步不離地和小博在一起,觀察著他的變化: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先觀察他為什么發脾氣,然后再去問他。他雖然表達不清楚,但劉老師都會耐心傾聽,然后給他一個擁抱。有的時候擁抱可以緩解他的情緒,有的時候他會拒絕,這時劉老師會用溫柔的語氣慢慢地和他交流,或者是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他慢慢安靜下來。在教室里,劉老師專門為小博設置了一張小床、一個滑梯、一架電子琴。這3件物品都是孩子最喜歡的,她希望小博在這樣的環境中能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一段時間的接觸后,劉老師發現小博特別喜歡聽音樂、喜歡彈琴,雖然彈不出什么曲調,但是他能堅持很長時間安靜地坐在那里彈琴,彈琴時的表情是愉悅的、享受的,有時還會跟著節奏搖晃身體。中午,劉老師會打開音樂和小博一起躺在小床上,輕輕拍著他,盡量讓他躺下休息一會兒,緩解一下疲勞,穩定一下情緒。慢慢地,小博在班級里的情緒狀態變得平靜了許多。
為了讓小博吐字清晰,能夠和同學、老師正常交流,劉艷紅每天教小博學發音、學說話、背古詩,鼓勵他要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每當小博能夠清晰地發音時,她都特別興奮,她會用各種方式與小博慶祝。在一聲聲鼓勵、一次次擁抱、一遍遍擊掌中,她與小博之間建立起了相互的信任。但是,小博畢竟不是正常的孩子,總有些時候會突然地生氣、暴躁,也會做出傷害自己和別人的事情。于是,劉老師在她與小博之間制定了明確的規則,設定了界限。比如,當上課叫名字的時候,要先起立喊“到”;生氣時不能咬自己或者是咬別人,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如果想要的話必須先征得別人的同意。對于做出破壞行為,如摘花盆里的花,小博是知道這樣做不對的,所以,他在要去摘花的時候,眼睛會先看向劉老師。這時,劉老師只要也看著他,一邊做“不”的手勢,一邊說“不可以”,他就會把手收回來。如果這時候他并沒有停止,劉老師會數1、2……通過制定這樣的規則,以及長期的訓練,這兩個數字像是兩人之前的暗語,小博聽到后會立刻收回手并站好,有的時候還會和劉老師一起數,然后便能聽到兩人的笑聲。
劉艷紅說:“對于像小博這樣的孩子,我們要做到四心:耐心,愛心,細心,信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漂亮的花,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地等待。讓我們用愛澆灌,靜待花開吧!”
劉艷紅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師,在她眼里也沒有什么困境學生或特殊學生,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學生。她也不是特教老師,也沒有什么專業的教學方法,只是在工作中不斷地摸索,找到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更快地進步。
就是這樣將別人的孩子視如己出,甚至比對自己的孩子付出了更多的愛的劉艷紅,成了同江市的“好人”,也正因為有了劉艷紅,才有更多的家長愿意將孩子托付給向陽鎮中心校,使這所小學由原來的一名學生到現在的十四名學生。她的師愛成為全校所有老師學習的榜樣,大家都踴躍地和學生結成對子加入“老師媽媽”的團隊。
愛如朝陽噴薄而出,劉艷紅及“老師媽媽”團隊將以飽滿的熱情、以博愛的胸懷堅守鄉村的教育事業,用熾熱的激情和汗水呵護每一株幼苗茁壯成長,讓一朵朵芳香四溢的希望之花扎根同江熱土,向善生長,向陽而升!
編輯/楊馥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