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決定》指出: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本期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邀約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黃蓉生教授團隊、綿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周鵬副研究員團隊,分別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重要論述的思想蘊涵、理論特征及實踐價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貢獻和指導意義”展開研討,現刊出有關成果。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結合實踐要求和時代特征針對調查研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是一個思想深邃、內涵豐富、邏輯嚴整的理論體系,涵括了調查研究的重要地位、調查研究的著力方向、調查研究的戰略意義等主要內容,體現出鮮明的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調研目標、以思維為指向轉變調研方式、以實踐為取向轉化調研成果的理論特征。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躬行撲下身子問計于民、履行解剖麻雀摸清情況、踐行分析矛盾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在注重實踐、強化實踐中切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關鍵詞:習近平;調查研究;主題教育;思想蘊涵;理論特征;實踐價值
[中圖分類號] D61;D64 [文章編號] 1673-0186(2024)010-0066-01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碼] 10.19631/j.cnki.css.2024.0101.005
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堅持把調查研究置于黨領導治國理政實踐的重要位置,多次就調查研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要調查研究、調查研究什么、如何開展調查研究”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馬克思主義調查研究理論作出了中國化時代化貢獻,為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建設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論指導。2023年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1]8的總要求。這一總要求作為一個聯系緊密、內在貫通的有機整體,深刻蘊含著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的辯證關系。其中,“重實踐”是確保其他三方面要求得以最終實現的關鍵支撐,更是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的重要保證。立足新時代新征程,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有助于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將“重實踐”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成效。
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研究現狀,成果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曾建平、羅紅平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有著深厚淵源,是理論賡續、文化滋養和實踐體悟的有機統一[2]。朱小玲認為,馬克思主義調查研究理論、中國共產黨的調查研究傳統、解決國際國內突出矛盾和現實問題的需要,奠定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思想基礎、歷史基礎、現實基礎[3]。李麗、陳健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形成發展,經歷了萌芽、形成、成熟再發展三個時期[4]。二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內涵要義。王高賀從全面、準確、深入的總體要求以及增強黨性修養與提高執政本領的基本保障角度,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內涵要義進行解析[5]。聶瑞筠、朱小理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包括堅持問題導向的問題論、解決主要矛盾的重點論、發展黨和人民事業的作風論、打牢領導干部調查研究基本功的能力論和指明實踐路徑的方法論等內容[6]。柴秀波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呈現出對象的廣泛性、內容的全面性、手段的多樣性、效果的指導性等新特點[7]。三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價值意蘊。吳懷友、陳陽波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蘊含著堅持人民至上、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思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科學指導[8]。胡代松認為,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調研思路、調研方法、調研技巧,為新時代科學謀劃工作和精準決策提供了根本遵循[9]。劉先春、李金玲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揭示出開展調查研究的實踐訴求,闡明了調查研究的價值意蘊,是新時代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的根本指南[10]。
總體來看,現有研究成果主要從形成過程、內在邏輯、科學內涵、核心要義、時代價值和方法論意蘊等方面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展開研究,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豐富內容,彰顯出鮮明的人民性與黨性高度契合、理論性和實踐性辯證統一、集中性與常態性有機結合的時代特色,是邏輯嚴整、語言生動、聯系實際的調查研究理論體系,對深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具有難能可貴的借鑒參考價值,但也要看到,現有研究少有基于思想蘊涵、理論特征、實踐價值等視角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有鑒于此,通過系統分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這一深邃思想體系,深入揭示貫穿其中的鮮明理論特征,對于豐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注重實踐、強化實踐中推動解決現實問題,更好肩負起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啟迪意義與實踐應用價值。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思想蘊涵
思想蘊涵一般指某種思想所蘊含的深層內容和觀點,常以完整的體系結構呈現出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多重角度針對調查研究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不僅內容全面、說理深刻,而且邏輯嚴密、系統完備,是一個嚴整的思想體系。進一步而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涵括了凸顯調查研究的重要地位、指明開展調查研究的著力方向、規明調查研究的戰略意義等方面,這為全黨正確認識和開展調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導。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這一思想體系,準確理解和把握貫穿其中的精髓要義,對于指導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鞏固主題教育實踐成果意義重大。
(一)“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
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11]8調查研究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在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中的不同階段都發揮了重大作用。作為科學決策施策的前提基礎,調查研究亦是中國共產黨人做好各項工作要練就的扎實基本功。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在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奮斗歷程中,調查研究對于黨完成革命、建設和改革各項任務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秉持“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12]109的科學理念,基于調查研究所掌握的真實國情,指明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通過開展大量調查研究,寫出《論十大關系》等著作,精準把握了當時的國情,為開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了極具針對性的理論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3]。江澤民十分重視調查研究,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更沒有決策權”[14]的科學論斷。胡錦濤針對黨的作風建設提出:“要把加強調查研究作為一個切入點和重要環節,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1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將調查研究貫徹于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之中,總結了豐富的調查研究經驗,提出了一系列科學論斷,在理論和實踐上將黨的調查研究傳統加以繼承與創新。
調查研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一方面,做好工作決策需要以扎實的調查研究為基礎,因為“調查研究是正確決策的基本功”[11]9。一項工作要做到科學決策,必然離不開調查研究,離不開對實際情況的準確把握。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回答好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不能閉門造車,不能靈機一動,而是要深入進行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作出理論概括和政策設計”[11]26。只有通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做到察民情、聚民意,才能做好政策謀劃,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正確政策指導。另一方面,一項工作的貫徹落實同樣需要在深入調查研究中實時跟進。“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11]115客觀環境是不斷發生變化的,推動工作落實的每一步都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查明實情,根據客觀變化趨勢,及時跟進調整實踐舉措,如此才能不犯本本主義的錯誤。事實證明,調查研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事關黨能否作出正確決策部署并加以有效貫徹落實。因此,面對當今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全黨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充分開展調查研究。
(二)“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
調查研究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為更好開展調查研究,在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務實的作風,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16]535。這“五個下功夫”,是對調查研究實踐活動經驗的高度總結,又在實踐中不斷加以運用、提煉與升華,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智慧成果。
“求深”即深入群眾。深入群眾是調查研究的根本要求,開展調查研究是黨堅持走群眾路線的生動體現。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親近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11]51。只有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才能夠真正了解群眾,制定出的政策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時,深入群眾也是以人民為師的必然要求。只有深入群眾、深入基層中廣納民意、汲取智慧,才能讓作出的決策兼具民主性和科學性,并有效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求實”即作風唯實。唯實的作風是調查研究的關鍵要求,做好調查研究必須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見之于客觀必須以腳踏實地的實踐活動為媒介,把調查研究做深做實是把情況摸準摸透的前提,這是開展調查研究的態度問題,事關調查研究能否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走馬觀花式、蜻蜓點水式的調研難以察實情。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要“把調查研究做深做實,避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17]526。必須摒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端正開展調查研究的態度,“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做到聽實話、摸實情、辦實事。
“求細”即細致全面。細致全面掌握情況是調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只有細致全面才能真正讓調查研究走深走實,進而做到“求準”,最后達到“求效”。因此,務必要從多個層次、方位、渠道細致全面地開展調查研究,調研對象要上至機關干部,下至基層群眾,“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18],不僅到工作局面好、成效顯著的地方進行經驗總結,更要到困難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進行問題研究,做到既看“門面”和“窗口”,也看“后院”和“角落”,聽取不同意見,深入分析問題,全面細致地掌握真實情況。
“求準”即把握本質。準確把握事物內在本質是調查研究的重點要求,調查研究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做到“準”,即“調查”和“研究”兩者皆須講求客觀、實事求是。在全面掌握實情的前提下做到“求準”,離不開對調研材料進一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17]527的深入分析與思考,如此才能準確“找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17]527,將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進而把握事物本質,形成規律性認知。“求準”要以“求實”和“求細”為支撐,并在此基礎上對事物本質規律進行提煉歸納,從而作出科學決策。
“求效”即解決問題。把實際問題解決好是調查研究的旨歸要求,全面把握情況和準確掌握規律最終都要服務于有效解決問題。調查研究是否做好,“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19]。經過充分調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制定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如此方能達到開展調查研究取得實效的最終目的。因而,應當注重“調查”與“研究”的有機統一,推進調研成果的有效轉化,真正為解決實際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辦法,達到出實招、見實效的目的。
(三)“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歷來是黨面對重大發展難題、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的基本方針和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強調要通過調查研究“切實掌握真實情況和民情民意,使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各項決策部署符合實際、符合客觀規律”[11]119。2023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將大興調查研究作為在全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加以部署。這對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基于世情、國情和黨情的現實考量。從世情來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盡管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主題,然而影響世界局勢穩定的消極因素卻日益增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占據著世界秩序主導者的地位,對全球治理持消極態度,在國際社會中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推行霸權主義、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處于弱勢地位,缺少主導能力,為了保護本國利益滋生出極端民族主義,逆全球化思潮不斷加劇。面對這些短期內難以調和的深層次矛盾以及與日俱增的外部風險挑戰,“迫切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20]3。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成為黨和國家準確把握世情、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必然舉措。從國情來看,人口規模巨大、地域幅員遼闊、社會情況復雜是我國長時期的基本情況,如今又進入了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新的動蕩變革期。這使得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著諸多新矛盾,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從物質生產領域的穩定到意識形態領域的把控都存有不少挑戰。在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道路上,要克服這些困難,實現強國目標,就必須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充分利用調查研究來做到對風險挑戰的精準研判,為科學決策和精準施策提供有力保障。從黨情來看,黨的建設長期面臨不少頑固性、多發性問題,尤其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方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短期難以根除,這將會對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造成嚴重危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一個有效方法。”[11]118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其中第一條就是以調查研究為抓手加強作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深入研究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加強對黨建理論最新成果的研究”[11]15,為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顯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黨應變局、正黨風、強肌體的現實要求。
概言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深植于他本人開展調查研究的豐富實踐,繼承并發展了黨的調查研究優良傳統,既從戰略高度闡明了調查研究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又為全黨如何開展調查研究指明了“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的努力方向。從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地位到指明調查研究的前進方向,再到號召“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重要論述是一個逐步集成、蘊涵豐富的思想理論體系,這為全黨更好開展調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理論特征
理論特征通常是指某一理論呈現出的區別于其他理論的特質征象、顯著標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一方面繼承了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理論成果,具有堅持實事求是與群眾路線相統一等理論共性。另一方面,又結合新時代新征程上引領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宏闊實踐,對黨的調查研究理論作出了創新性發展,呈現出鮮明的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調研目標、以思維為指向轉變調研方式、以實踐為取向轉化調研成果的理論特征。準確把握這一理論特征,有益于學深悟透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
(一)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調研目標
問題是事物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克服的矛盾,本質上是最大的客觀實際。馬克思指出:“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21]問題作為時代的格言,體現的是這個時代特有的階段性矛盾和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是回應時代課題和解決現實矛盾必須遵循的科學方法論。調查研究作為把握客觀現實的實踐活動,當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調研目標,如此才能發現并解決真問題。強調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調研目標并非是說開展調研不分主次問題,而是強調要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進一步而言,開展調查研究要以現實問題為導向,圍繞黨的中心工作,聚焦重大現實問題,旨在務實解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在深刻把握時代發展大勢背景下,圍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中心工作,著眼于解決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凸顯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呈現出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調研目標的鮮明特征。
第一,圍繞中心工作。調查研究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這是由調查研究的性質和目的決定的。“如果脫離中心工作,遠離決策需要,其調研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16]537為此,“要注重調查研究的針對性,圍繞中心、貼近實際,忙在點子上、謀到關鍵處”[16]556。同時,亦要關照重大現實性問題,“調查研究要緊扣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緊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緊扣全面從嚴治黨面臨的現實問題”[11]11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上要“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22]17,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強調聚焦各主體、各領域的重大現實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重要論述抓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的鮮明問題導向特征。第二,聚焦調研目標。調查研究是帶著明確目的和問題去的,并“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20]5。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具有強烈的現實關切,強調要通過調查研究做到“察實情、出實招,充分反映實際情況”[23]334,彰顯了開展調查研究聚焦調研目標的強烈問題意識和鮮明問題導向,真正做到謀實招、出實效。
(二)以思維為指向轉變調研方式
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基于感知卻又超出感知的界限范疇,重點在于探索發現事物內部本質的聯系和規律,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活動過程,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人們可以通過思維對豐富感性材料進行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認識,進而達到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目的。調查研究作為一個主觀見之于客觀的實踐活動,如果沒有科學思維的指引,不可避免地會偏離實事求是的軌道,導致形而上的、片面的調研。因此,調查研究務必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指導,以科學系統的思維方式打破先入為主、經驗主義的思維定式,踐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獲取真實信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立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堅持以辯證思維、系統思維為指向轉變調研方式,堅決破除調查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篤行實事求是,體現出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征。
第一,從根本方法維度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蘊含著鮮明的辯證思維。通過開展調查研究掌握全面客觀真實情況,是破除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重要途徑,體現了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的根本方法論。事實上,調查研究的本質就是深入實際,“要了解實際,就要掌握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17]526。新時代以來,面對國內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和變幻莫測的外部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加強科學論證,防止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蠻干”[11]15。開展調查研究必須端正態度,“改進調研方式,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和單位調研”[1]13,“堅決反對在調查研究中走馬觀花、淺嘗輒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11]116。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以辯證思維為指向轉變調研方式的理論特征。第二,從原則方法維度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蘊含著鮮明的系統思維。基于世間萬物是相互聯系依存的客觀事實,必須樹立系統思維,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問題,才能探究清楚事物的真相和規律。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要求運用系統思維,綜合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等一系列的重大關系,進而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作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系。”[11]41只有堅持普遍聯系地、全面系統地、發展變化地去觀察事物,才能從普遍中找到特殊,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從復雜的因果聯系中把握問題的實質,吃透實際情況,這體現出鮮明的系統思維特征。
(三)以實踐為取向轉化調研成果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實踐是指人們能動地改L61iioKxc2Vet9WJCj4sYg==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是人類所特有的對象性活動。“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24],這決定了實踐是理解人類社會歷史至關重要的因素,必然成為解釋一切社會關系、社會結構、社會歷史發展的理論工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25]馬克思主義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這既為我們正確認識世界指明方向,又為我們不斷改造客觀世界提供武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正確認識和科學理論都是在實踐中產生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重要論述是在其深入基層一線開展的豐富調查研究實踐中形成的理論成果,同時又注重轉化,將調研獲得的成果用于指導實踐,推動取得更大成效,具有鮮明的實踐價值取向理論特征。
第一,明確調查研究是個實踐的過程,必須注重結果導向,并及時轉化。“調查研究是一門致力于求真的學問,一種見諸實踐的科學,也是一項講求方法的藝術。”[26]任何調查研究都應當在遵循調查研究特點和規律基礎上,掌握科學的調研方法,并在躬身實踐中提高調查研究的效率和效益。從本質上講,調查研究就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回應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實關切。從戰略擘畫“四個全面”到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從提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等中國經濟增長極建設到“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無一不充分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將調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貫穿于治國理政實踐全過程、各方面,且注重調研實效、把調研結果轉化為解決現實問題和推動工作落實的具體措施的戰略思維和偉大智慧。第二,明確調查研究“既不是純粹的理論研究,也有別于具體的工作部署,而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對策性應用研究,必須強調‘研以致用’”[16]538。衡量調查研究的實效性,關鍵是看調研成果是否真正運用于實踐、是否真正有助于解決現實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地方考察調研,堅持深入工廠、學校、社區、碼頭、田間地頭等基層一線,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不論是從祖國大陸最南端的廣東徐聞港到“神州北極”黑龍江漠河,還是從東部長三角地區的江蘇到西部邊陲新疆等,習近平總書記總是通過召開座談會、研討會、工作部署會等,切實將調研成果轉化為推動落實的具體舉措、解決問題的具體行動,嚴格要求各級黨委政府真抓實干,及時制定出符合實際、有效管用的工作方案,使調研成果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讓其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實踐價值
價值常泛指客體對于主體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實踐價值則是指實踐主體與客體雙向的能動活動及其成果對二者的發展與完善所產生的影響及意義。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1]8的總要求中,學思想是基礎,強黨性是關鍵,重實踐是重點,建新功是旨歸。其中,重實踐即要求自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以指導改造客觀世界、推動事業發展。“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27]貫徹執行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絕不是喊口號,更不能打折扣,而是必須經過深入調研,結合本地實際,形成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并加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的實踐價值,集中體現為躬行撲下身子問計于民,履行解剖麻雀摸清情況,踐行分析矛盾解決問題,切實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
(一)躬行撲下身子問計于民
躬行撲下身子問計于民,就是要做到心往基層想、腿往基層跑、勁往基層使,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和合理訴求,著力為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做到無愧時代、不負人民。只有撲下身子深入基層一線,深入人民群眾當中,方知民生冷暖、情況虛實,進而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調查研究就是走群眾路線”[11]54,“要堅持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傾聽基層干部群眾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11]95-96。這是深入調查研究貫徹落實“重實踐”的根本遵循。“重實踐”要求躬行撲下身子問計于民,真正走近人民群眾身邊、走進人民群眾內心。
第一,必須做到撲下身子。要切實鞏固、不斷拓展主題教育成果,進一步推動“重實踐”走深走實,離不開堅持走好黨的群眾路線,矢志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促進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22]56。廣大黨員干部只有端正干事態度、求真務實干事,才能在工作中搬開“絆腳石”、戰勝“攔路虎”、跨過“荊棘叢”,干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實效。為此,要堅持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注重工作環節,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做到對工作高度認真負責,確保工作的質量和成效。要培養務實的工作作風,勇于擔當、敢于負責,拒絕使用“跟著輪子、到個位置”“花里胡哨高調而來、蜻蜓點水甩手而去”“表面上熱熱鬧鬧,實質上空空洞洞,糊里糊涂”等不當調研方式,深深扎根“沉下身子、深鉆細研、掰開揉碎”的調研實踐,主動到偏遠落后、基礎條件差、問題矛盾最多的第一線深入調研,做到眼睛往下看、耳朵往下聽、腳步往下邁、工作往下做,更好地了解實際情況,更加從容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工作局面,更加務實地造福人民群眾。第二,必須做到問計于民。要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貫穿于“重實踐”的全過程、各方面、各環節,聚焦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緊扣關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調查研究作為基本功,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了解情況、問計于民。”[22]338堅持問計于民,關鍵是要立足本職工作,辦好群眾事、緊貼群眾心、解決群眾難,其核心點在于知民情曉民意。為此,在推進“重實踐”過程中,要充分知曉民情民意,誠心了解民之所思所需所憂,堅決摒棄臨場作秀“假調研”、走馬觀花“淺調研”、只聽順耳“篩調研”行為,真傾聽群眾呼聲、真反映群眾愿望、真關心群眾疾苦,確保“真正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上來”[28],做到心中有數。要善于從人民意愿、利益需求和實際情況出發,主動從中尋求良策,集眾智匯群力,制定出合民意、得民心的政策、方針與舉措,在強化“重實踐”中找到務實有效、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只有主動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沉下心來,甘當人民群眾的小學生,自覺“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23]112,才能把人民群眾經由實踐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并將之運用于改進工作、解決問題。
(二)履行解剖麻雀摸清情況
“解剖麻雀”是一種旨在根據調研目的,基于對需要調研的事物總體進行初步分析,通過選取具體典型進行深入研究,以小處見大處、從個別到一般、由個性到共性,從中找出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提高決策科學性的調研方法。摸清情況,是“一切工作的基礎”[29]234。履行解剖麻雀摸清情況,就是要用好“解剖麻雀”的調研法寶,把在實踐、在基層、在群眾中的“最鮮活情況”摸準摸透,做到“胸中有數,有的放矢”[11]42,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情況不明,政策就不正確,決心就不大,方法也不對頭”[29]253。鞏固拓展主題教育“重實踐”成果,要確保“情況明”的前提在于事先了解“情況實”。這就好比醫生給病人瞧病醫病,“開什么處方治什么病,首先要把是什么病搞清楚”[30]。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多深入基層尋計問策,多解剖麻雀小中見大”[11]46,“善于解剖麻雀,注重發現好的典型,對的就堅決干、盡快干,錯的就堅決改、盡快改”[11]104。只有精準掌握最鮮活情況,善于“解剖麻雀”,深入研究問題,才能增強工作預見性和實效性,真正行之有效地推進“重實踐”。
第一,善用“解剖麻雀”。毛澤東指出:“要從個別問題深入,深入解剖一個麻雀,了解一處地方或一個問題。”“往后調查別處地方或別個問題,你就容易找到門路。”[29]260麻雀雖小,肝膽俱全。要深刻理解“解剖麻雀”方法的重要性,充分用好典型案例這一最直接、最直觀、最形象、最接地氣的“活教材”。同時,要從“細”處著手,抓住“解剖麻雀”之精要。要善于從個別典型中看出普遍性問題,“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統統捉來解剖,然后才證明‘麻雀雖小,肝膽俱全’”[31]。鞏固拓展主題教育“重實踐”成果,必須緊盯重點領域突出問題,通過典型案例解剖研究問題,舉一反三找準問題癥結,找出解決現實問題的新視角、新思路和新對策,并從中推而廣之探尋同類問題的共性規律,總結好的經驗做法,更好將一份份“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效清單”。第二,精準摸清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決策本身并不難,難的是對情況的準確把握。”[11]9“要真真實實把情況摸清楚。做好基層工作,關鍵是要做到情況明。”[11]38最鮮活的情況往往來自基層一線,不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必定遑論“獲得第一手資料,掌握最鮮活情況”[11]43。搞調研絕對不能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給什么看什么,而要深入基層一線、田間地頭和廠礦車間,通過綜合運用多種調查方式和手段,做到盡可能詳細地占有材料,真正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因而,鞏固拓展“重實踐”主題教育成果,必須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既要做到統籌兼顧、總體把握,又要做到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通過抓住和用好最具典型性的鮮活案例,善于運用“解剖麻雀”方法推進高質量調查研究,以促進對實際情況的精準、全面把握,在此基礎上系統研究分析、得出準確結論,防止出現“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片面化做法。
(三)踐行分析矛盾解決問題
踐行分析矛盾解決問題,是指開展調查研究必須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直奔問題去、帶著問題思、想方設法改。“重實踐”距離群眾近,關乎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能否有效落地、長期持續,要求做到直面矛盾不回避、解決問題不敷衍,堅持邊學習、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相統一,把分析社會矛盾、解決實際問題貫穿調查研究工作始終,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察民情、聽民意、紓民難、分民憂的實際成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工作要實打實、硬碰硬,解決問題要雷厲風行、見底見效,面對難題要敢抓敢管、敢于擔責。”[11]80這為我們通過做足調查研究工作,尋找分析矛盾、解決問題的辦法指明了風向標和著力點。
第一,善于系統分析社會矛盾。毛澤東指出,“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32]267,“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32]268。調查研究的過程實質上是科學決策的過程,要帶著問題深入調研,不斷“提高把握問題實質、把握矛盾規律的能力,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踏踏實實推動工作、解決問題”[11]6。通過調查研究洞察實情,進而鞏固拓展主題教育“重實踐”成果,從根本上講就是要直面現實矛盾、解決實際問題。抓住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以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方法。“調查研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29]26,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應當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矛盾觀精準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圍繞改革、發展、穩定重點工作,系統分析各方面各領域的各種矛盾,著力打通“重實踐”推進過程中的堵點卡點難點,促使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有序進行、穩步發展。要通過樹立系統思維和運用科學方法,堅持“既看‘高樓大廈’又看‘背陰胡同’”[1]13,敢于正視各種社會矛盾,并善于通過對矛盾的客觀分析,不斷實現對矛盾的認識由模糊到清醒的轉變,認清其本質,把握其規律,從而做到了然于胸,在精準把握中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第二,著力推進解決實際問題。調查研究的終點和目的是科學決策,找到“重實踐”的辦法,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毛澤東指出:“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12]110-111“重實踐”有沒有落實、落實得好不好,關鍵是看“重實踐”成果的運用,看“重實踐”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光靠從會議到會議、從文件到文件,是不行的,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16]534不解決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對問題聽之任之就會被人民所拋棄,其最終結果只能是誤黨誤國。因此,必須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不斷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真正把問題找準、分析透徹,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確保扎實有效地鞏固拓展主題教育“重實踐”成果。真正落實落地落細,增強鞏固拓展主題教育“重實踐”成果的“含金量”。
綜上所述,習近平總書記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針對調查研究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關于調查研究的理論成果,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調查研究理論的新飛躍。立足思想蘊涵層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努力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等新論斷,系統集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重要論述這一思想體系。立足理論特征層面,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重要論述呈現出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調研目標、以思維為指向轉變調研方式和以實踐為取向轉化調研成果的鮮明特征。立足實踐價值層面,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重要論述凸顯了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對于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具有以躬行撲下身子問計于民、履行解剖麻雀摸清情況、踐行分析矛盾解決問題確保不斷推進實踐的重大價值。歸言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既對馬克思主義調查研究理論作出了中國化時代化貢獻,亦為新時代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 曾建平,羅紅平.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重要論述探析[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3-10.
[3] 朱小玲.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0(10):11-19+107.
[4] 李麗,陳健.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及時代價值[J].湖北社會科學,2023(4):25-32.
[5] 王高賀.習近平調查研究思想初探[J].求實,2015(8):11-18.
[6] 聶瑞筠,朱小理.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6):3-12.
[7] 柴秀波.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思想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5):40-43.
[8] 吳懷友,陳陽波.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重要論述的方法論[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2(24):98-101.
[9] 胡代松.習近平總書記重視調查研究的實踐特點與啟示[J].湖南社會科學,2023(3):1-8.
[10] 劉先春,李金玲.習近平新時代調查研究重要論述述論[J].甘肅社會科學,2020(4):81-87.
[11]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論述摘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
[12]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 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14] 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8.
[15] 胡錦濤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26.
[16] 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17]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8]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90.
[19] 習近平.談談調查研究[N].學習時報,2011-11-21(1).
[20] 中辦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22]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3]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25]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9.
[26]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66.
[27] 人民日報評論部.習近平講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2.
[28]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20.
[29] 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0]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368.
[31] 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78.
[32] 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Thought connotation,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value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bstracts: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concepts, new ideas and new perspectives 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n light of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s a deep-thought, rich in connotation, and logically rigorous theoretical system, encompassing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direct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d other major content, reflecting the distinctive adherence to the problem-oriented focus on the goal of the research, the thinking of the change in the way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e-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style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e must adhere to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s a fundamental guideline and guide to action, practice getting down to the people and asking for their advice, fulfill the task of dissecting the sparrows to find out the situation, and practice analyzing contradictions and solving problems, and further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results of the thematic education on learning and implementing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n the Focusing on practice,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arty's innovative theories into the mind and heart, go deep and practical.
Key Words: Xi Jinping;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matic education; ideological implications;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practical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