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是提高其認知、觀察、想象、思維、語言等多方面能力的基礎。教師必須掌握并優化開展早期閱讀活動的策略和方法,引導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文章探討了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意義和方法,以期激發幼兒參與早期閱讀的熱情,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提高他們的早期閱讀能力。
一、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意義
閱讀是一種深度的智力活動,體現了語言與思維的相互作用,涉及從文字符號中提取信息并理解其深層含義的過程。幼兒時期是個體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激發幼兒對書籍和閱讀活動的興趣,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早期閱讀能力。同時,幼兒認知世界的途徑有限,閱讀能拓寬他們的視野,引領他們深入探索世界的奧秘。
培養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實際上是在激活他們的內在動力,鼓勵他們在閱讀活動中展現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閱讀成為幼兒促進自我成長的主動選擇。教師在閱讀活動中巧妙設問,能激發幼兒的思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閱讀的深入,幼兒能逐漸形成對閱讀的獨特見解,并通過閱讀構建個人的認知體系,樹立獨立發展的意識。
二、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加強師幼互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在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起始階段,教師的任務是深入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準確掌握他們目前的狀況。教師應加強與幼兒的互動和溝通,建立親密無間的師幼關系,為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奠定基礎。
以貝貝熊系列叢書《上學》為例。教師可以提出“是否懷有對校園生活的向往”“初次踏入幼兒園大門時,心情是激動還是緊張”“在園內的學習和探索中,哪些時刻帶來了歡笑,又遇到了哪些小挑戰”等問題,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經歷,暢談對上學的初步印象。在幼兒的分享中,教師會發現他們對未知的學校生活既充滿期待又夾雜著不安。對此,教師可以適時引導,讓幼兒明白面對新事物時人們普遍的心理反應——恐懼。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閱讀《上學》這一故事。在閱讀過程中,幼兒會發現小熊妹妹也因未知而害怕上學,從而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接著,教師可以巧妙地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扮演小熊妹妹的哥哥或姐姐,分享自己多姿多彩的幼兒園生活,向小熊妹妹傳達上學的樂趣。
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能積極分享個人成長的喜悅,還能學會用語言清晰地表達內心的情感。同時,這種互動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氛圍,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受特定環境與氛圍的影響。鑒于幼兒專注力易分散的特點,營造寧靜且充滿吸引力的閱讀環境顯得尤為重要,這能使幼兒專注于繪本閱讀。為此,教師要改造繪本閱讀區,融入趣味性元素并輔以溫馨的提醒標識,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同時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還要秉持家園共育理念,做好幼兒園與家庭在閱讀教育上的銜接工作,確保繪本閱讀活動的連貫性、協同性和持久性,從而提高其閱讀能力。
在實踐中,教師可以精心布置閱讀區,用生動可愛的卡通元素進行裝飾,并搭配充滿趣味的桌面布置,為閱讀空間增添魅力。教師還可以在教室一隅打造“迷你書屋”,放置符合幼兒身高的低矮書架,便于其自主取閱,營造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在繪本的選擇上,教師應定期更新繪本種類,以豐富多樣的內容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確保閱讀材料既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又能持續激發其閱讀熱情。
(三)了解繪本的結構,增強幼兒的閱讀意識
在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引導他們自發地踏上閱讀之旅,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成長。教師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與幼兒共同探索繪本的奧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營造積極向上的閱讀環境。
教師可以挑選適宜的繪本,并與幼兒一同閱讀,讓幼兒了解閱讀的內容和方法。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色彩豐富、畫面精美的繪本故事,讓幼兒在對比手中書籍與屏幕畫面的過程中,直觀感受繪本的結構,以增強繪本閱讀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先介紹繪本的封面與封底,將它們比喻為繪本的“門戶”,引導幼兒理解封面為“前門”,封底為“后門”,形象地傳達閱讀開始與結束的象征意義。隨后,教師可以介紹書籍的頁碼,讓幼兒認識頁碼的順序性,學會利用頁碼引領閱讀之旅,精準定位內容。
在幼兒初步掌握繪本的結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他們深入探索內容,通過觀察圖畫的色彩、情節、人物及其動作等,理解并闡述故事脈絡。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并教授他們關聯詞的使用技巧,幫助幼兒串聯信息,增強其表達的連貫性,從而讓幼兒在深刻理解閱讀價值的同時,樹立積極的閱讀意識。
(四)巧用指導方法,幫助幼兒掌握閱讀技巧
高效的閱讀策略和技巧對幼兒來說至關重要,掌握高效的閱讀策略和技巧能顯著提高幼兒從書籍中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教師應根據幼兒的不同成長階段和個性化需求,靈活選擇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情景模擬、朗讀、聯想配對、提問引導等,以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和深入閱讀的興趣。教師還應教會幼兒正確的閱讀姿勢,引導他們逐步掌握閱讀的順序、技巧和精髓,幫助他們消化知識。
以《丑小鴨》這一經典故事為例。一些幼兒在閱讀后可能對內容記憶模糊,這通常是因為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缺乏明確目標的引導,信息記憶不牢固。對此,教師可以在閱讀前精心設計“丑小鴨真正的身份是什么”“為什么它最初無法融入同伴”等問題,引導幼兒帶著問題閱讀,幫助他們深層次理解故事。面對初次閱讀后未能全面解答的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再次閱讀,從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識。
(五)開展趣味游戲,豐富閱讀體驗
游戲為幼兒的成長歷程增添了斑斕色彩,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煥發生機與趣味。在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充滿趣味的游戲元素,豐富幼兒的閱讀體驗,使他們在游戲中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以《逃家小兔》這一故事為例。教師可以先根據故事內容設計一系列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體驗并領悟母愛的真諦,為后續的閱讀活動奠定情感基礎。隨后,教師可以引入《逃家小兔》,引導幼兒探索小兔子與母親之間那場充滿愛與追逐的奇妙旅程,讓幼兒跟隨小兔子的腳步,感受其逃離的沖動,體會母親不離不棄、智慧應對的深情。閱讀結束后,為了進一步鞏固閱讀教學成果,教師可以創新性地引入“木頭人”游戲,結合繪本內容引導幼兒進行趣味互動,讓幼兒深刻體會故事中的情感張力,從而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加深他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六)組織親子閱讀活動,發揮家庭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正面引導作用。在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激發家長的參與熱情,并充分利用家庭環境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以《第一次上街買東西》這一故事為例。教師可以與家長合作策劃并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正確的金錢觀念。在活動中,家長可以先通過朗讀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境,幫助他們初步理解購物行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接著,家長可以介紹購物流程,讓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閱讀《第一次上街買東西》,并提出一系列啟發性問題引發幼兒的思考,如“小慧媽媽給小慧提出了哪些購物注意事項”“小慧是否成功為弟弟買到了牛奶”“在購物途中,小慧偶遇了哪位朋友”“是什么原因導致小慧不慎跌倒”等。同時,教師可以記錄幼兒的回答,并將這些記錄分享給家長,以便家長能及時了解幼兒的閱讀進展,承擔監督和陪伴的責任,從而確保閱讀活動的持續性和有效性。
(七)注重正面反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外部的鼓勵與肯定是幼兒建立自信的關鍵。教師應運用這一策略,提高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并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以《狐貍的冬日冒險》這一故事為例。教師可以事先準備預習指南,將其分發給每名幼兒,鼓勵他們根據指南獨立探索故事內容,思考小狐貍在冬季的愿望是什么以及其是否實現了愿望,然后與家長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讓家長在預習指南上提供反饋,記錄幼兒預習的細節。接著,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預習成果進行個別點評,使用鼓勵性的語言認可他們的努力,增強他們的閱讀成就感和自豪感。之后,教師可以開展故事分享會,讓幼兒挑選并講述自己最喜愛的故事片段,并細致評估每名幼兒在語言表達的流暢性、情節敘述的完整性、動作設計的創意性等方面的表現,特別強調他們的獨特之處,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此外,教師應持續追蹤和記錄幼兒在閱讀旅程中的成長軌跡,并通過前后對比讓幼兒直觀感受閱讀帶來的積極變化,深刻理解閱讀的價值,從而激活他們的內在動力,使他們自發進入閱讀世界,逐步養成長期閱讀的良好習慣。
結語
幼兒時期形成的閱讀能力會對其后續的閱讀態度、語言能力和長遠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深刻理解早期閱讀在幼兒成長中的重要價值,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和教學規律,探索并實施高效且適宜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為幼兒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塔里木大學小胡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