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開展繪本閱讀活動可以幫助幼兒探索世界、獲得知識,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它融合了社會、語言、科學、藝術等領域的知識,為幼兒打開了一扇觀察世界的獨特窗口。通過閱讀繪本,幼兒能夠吸收相關知識,產生情感共鳴,并從中獲得成長。然而,在傳統的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傾向于為幼兒講述故事內容,忽視了引導幼兒觀察插圖和解析其含義,導致幼兒無法充分展開想象,閱讀活動無法取得理想效果。為了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文章探討五育融合理念下幼兒繪本閱讀活動游戲化的實踐。
一、五育融合理念下幼兒繪本閱讀活動游戲化的實踐目標
(一)多線閱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在五育融合理念下,游戲化繪本閱讀活動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多元智能理論、全語言學習理論、兒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依據。它從人的角度、事件的層面、時間的維度及空間的范圍等方面進行考量,構建了一個多維、立體、開放的“大學科”“大閱讀”“大課堂”體系。該活動旨在實現從單一的語言學習向綜合學習的轉變,從“教授幼兒閱讀”向“通過閱讀來教育幼兒”的根本性轉變,以促進幼兒自主閱讀、終身學習、持續發展,進而培育出新時代人才。
(二)花樣閱讀,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五育融合理念下的游戲化繪本閱讀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掌握閱讀技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教師應將閱讀與幼兒的游戲活動結合,確保幼兒能在游戲活動中積極地學習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達成浸潤幼兒心靈、豐富幼兒情感體驗的教育目標。
(三)立足幼兒,尊重幼兒閱讀的特點
幼兒學習的主要特點是在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因此五育融合理念下的游戲化繪本閱讀活動應基于幼兒的年齡、認知水平及經驗來開展。任何有效的教育活動都必須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以調動他們在活動中的積極性。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閱讀活動應具備實際操作性。
二、五育融合理念下幼兒繪本閱讀活動游戲化的實踐策略
(一)多區聯動,打造融合式游戲化繪本閱讀空間
區域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強調幼兒的自主性,并根據幼兒的成長特征及需求,有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來營造適宜的教育環境。因此,教師應積極整合區域內的資源,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繪本閱讀活動。具體而言,活動區域可以包括“閱讀繪畫”“閱讀表演”“閱讀探究”等。
1.閱讀繪畫區域。旨在引導幼兒通過閱讀、理解、選擇進行美工創作,將繪本故事融入繪畫書寫等活動。該區域的游戲目標包括:一是幼兒能夠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以前書寫的方式表達對繪本內容的理解;二是幼兒能在閱讀中體驗樂趣,并向不同對象寫信,從而提高閱讀表達能力。在閱讀繪畫區域,幼兒在閱讀完繪本后,可以運用前書寫或繪畫的方式在信紙上表達自己的愿望,可以向教師、同伴、繪本中的角色、繪本作者等對象寫信。
2.閱讀表演區域。旨在引導幼兒挑選繪本故事中的角色,運用語言、肢體動作等表演元素,借助道具,再現繪本內容。該區域的游戲目標包括:一是幼兒能夠運用語言、肢體動作來展現繪本故事的情節;二是扮演觀眾的幼兒應認真觀看表演,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在閱讀表演區域,幼兒有機會閱讀繪本,深入理解故事內容。他們與同伴合作,分配角色,并進行排練。在表演環節,幼兒嘗試將故事情節搬上舞臺。表演結束后,教師應引導幼兒評選出表現最佳的表演者,并給予適當的獎勵。
3.閱讀探究區域。繪本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載體,它以豐富多彩的畫面和生動的語言啟迪幼兒的智慧,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幼兒年齡較小,科學教育對他們而言較復雜且枯燥,包含許多他們難以理解的深奧理論。在這種情況下,充滿趣味性、具體性和豐富性的繪本能夠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科學活動“我的影子”中,教師可以將繪本《我的小影子》投放在班級閱讀區,供幼兒自主閱讀。教師還可以組織圖書推介活動及師幼共讀活動,引導幼兒理解繪本故事的主要情節,通過提問引發幼兒的思考。
(二)深度學習,開展項目式游戲化繪本閱讀活動
繪本中蘊含著豐富的學習元素,教師應引導幼兒將閱讀內容與多領域知識結合,開展深入的探究活動,通過項目式學習促使幼兒進行深度閱讀。例如,在游戲化繪本閱讀活動“蚯蚓的秘密”中,教師可以依據繪本內容,以項目式學習為核心,設計并開展項目式閱讀活動。
1.創設真實情境。教師應根據幼兒的成長需求,將幼兒繪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創設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情境,并確定活動的目標與內容。真實的情境能夠激發幼兒主動參與實踐過程,使幼兒熱愛閱讀、善于探究、勇于創新、樂于表達。例如,在某次晨練中,幼兒在操場上偶然看到了幾條小蚯蚓。“小蚯蚓真可愛!”“這些小蚯蚓是從哪兒爬出來的呢?”“我上次就在這里看到了好幾條蚯蚓。”“幼兒園里有這么多蚯蚓嗎?”幼兒對幼兒園里的蚯蚓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因此,筆者將課程的重點放在“探索幼兒園的哪些地方有蚯蚓”上,結合幼兒真實的發現,基于繪本《蚯蚓的秘密》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2.體驗參與。幼兒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對其成長至關重要。在尋找蚯蚓的過程中,幼兒發現只有在小菜園里挖到了蚯蚓,其他地方則一無所獲。在挖的過程中,他們注意到一些土壤中有洞,可能是蚯蚓爬行留下的痕跡。幼兒還觀察到,大樹屋和滑梯附近的土壤過于干燥,小菜園的土壤則更濕潤、松軟。通過首次探索,幼兒得出了初步的結論:濕潤且松軟的土壤中往往能找到蚯蚓。然而,他們也提出了問題:“濕潤松軟的土壤里就一定有蚯蚓嗎?”他們認為,一次的探索具有偶然性,可能其他地方有蚯蚓,但并未被他們發現。因此,幼兒決定第二天嘗試在社區里尋找蚯蚓。
3.再次驗證。在第二次的搜索行動中,蚯蚓小分隊將搜索范圍擴大到社區。在這兩次探索活動中,幼兒有了新的發現。他們注意到,在濕潤且松軟的土壤中,找到蚯蚓的可能性更大,因為蚯蚓喜歡陰暗和潮濕的環境。此外,即使是在同一片土地上,由于土壤條件的差異,蚯蚓的分布也會有所不同。
4.探究發現。教師將繪本內容融入實際的項目活動中,可以引導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掌握活動主題,通過自發探索和創意表達來解決問題,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豐富他們的經驗并提高學習質量。在探索繪本內容的過程中,幼兒發現蚯蚓通常藏在土壤中,它們能使土壤變得更加松軟。在學習了繪本之后,幼兒了解到蚯蚓即使被切斷也能再生,但這一過程是有條件的。如果被切斷的部分包括了重要的器官,它們就無法再生。
5.多元評價。教師不能僅以簡單的評分或等級劃分來評價幼兒的成果,而要將這些成果置于現實生活的背景下進行討論和評價。通過集體的深入思考和相互評價,幼兒能夠發現并解決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并借鑒同伴作品中的優點,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中。
(三)聯合實踐,開展研學式繪本游戲課程
研學活動旨在將知識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研學活動的意義在于,它通過集體生活的方式,幫助幼兒拓寬視野、掌握知識、深入探討學習內容。這種活動構成了生動的“第二課堂”,是幼兒園教育的有力補充。在眾多研學活動中,繪本閱讀作為一種有效的藝術啟蒙手段,能夠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拓寬他們的認知視野。基于此,筆者融合了游戲化的繪本閱讀元素,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實踐課程。
1.幼兒經驗分析。《小兔子學存錢》是專為幼兒設計的啟蒙繪本,介紹了主人公小兔子哈尼及其媽媽。繪本中一個巧妙的設定是將胡蘿卜作為貨幣。這種創意使得幼兒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錢”的含義。
2.繪本資源梳理。基于對幼兒經驗的調查,筆者梳理了以下繪本資源(表1)。
3.開展繪本實踐活動。筆者組織幼兒開展了“人民幣大調查”活動,引導他們認識人民幣的不同種類及其面值,從而對人民幣有了基礎的了解。隨著討論的深入,幼兒對“錢”這一概念的興趣愈發濃厚。筆者引導他們共同探究了貨幣的起源。繪本故事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筆者帶領幼兒閱讀繪本,并通過生動的講解,幫助他們逐步理解貨幣發展的階段。此外,筆者還組織了一次實地考察活動,讓幼兒親身體驗銀行的各項服務。經過這次深入的實踐活動,幼兒對銀行的運作機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回到區域活動中,他們繼續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探索與貨幣相關的各種知識,享受著學習的樂趣。
結語
在五育融合理念的引領下,游戲化繪本閱讀活動旨在打破學科間的界限,構建一個以幼兒為中心的同心圓式知識體系。該活動可以讓幼兒獲得愉悅的閱讀體驗,形成良好的幼兒園閱讀文化風貌,從而有力推動五育實現深度融合。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蘇州高新區玉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