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是一種使用口頭語言和非口頭語言進行思想交流、信息傳遞及思想和情感表達的活動,它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要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此外,新課標還強調教師應指導學生積極觀察和體驗生活,以“豐富語言經驗,培養語言直覺,提高語言表現力和創造力”。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還應深入探索如何為小學低段學生創設口語交際情境,以促進他們全面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一、情切,豐富鮮活體驗
(一)利用視頻,引發情感共鳴
情境教學法強調創設生動、典型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創設口語交際情境時,必須注重引發情感共鳴,喚醒學生的真實體驗,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剪輯各類視頻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展現特定的場景,讓學生細致地觀察視頻中人物角色的表情和動作,進而推斷其內心感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清晰地表達人物角色的內心感受。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咕咚》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動討論,探討如何細致地表達小動物的恐懼情緒。首先,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動畫,并讓學生對照課文,找出課文中描繪小動物的恐懼情緒的句子。通過閱讀,學生會注意到課文是通過描寫小動物的逃跑、尖叫等行為來表現恐懼的。其次,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思考除了這些方式,還有哪些方式可以用來表現恐懼。為了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可以展示一些影視劇中的片段,讓學生討論哪些場景體現了恐懼,是通過哪些細節來表達這種情緒的。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課文中小動物的內心感受,并通過口頭表達的方式將它們的心理活動具象化,嘗試補充和豐富課文內容。
(二)角色扮演,體會豐富情感
角色扮演是讓學生扮演特定角色,借助動作、語言、表情等細節,展現人物的情感。此類活動不僅能創設典型情境,促進學生語言和溝通技能的提高,還能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為例。《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飽含深情的詩歌,為了讓學生在誦讀時融入真情實感,教師可以設計角色扮演活動。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上網搜集資料,深入了解雷鋒的生平事跡,著重了解他樂于助人的小故事。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角色扮演,讓學生分別扮演雷鋒叔叔、老奶奶等不同角色,并體會他們的情感變化。再次,教師可以提出“老奶奶在尋找家人時感到無助,你能體會她那時的心情嗎”“當老奶奶得到雷鋒的幫助時,她對雷鋒抱有怎樣的情感”“為了幫助他人,雷鋒做出了許多犧牲,你認為他那時的內心情感是怎樣的”等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感受到主人公內心情感的變化。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流,討論自己在生活中受到他人幫助的經歷,并探討這些經歷帶來的情感變化。
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生可以與主人公產生情感共鳴。通過這種方式,他們能深刻體會到主人公的復雜情感,并用更加細膩和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
(三)模擬生活,感受真實反應
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尚不豐富,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先觀察或親身體驗,嘗試模擬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從而刺激他們真實的反應,以彌補學生生活經驗不足的問題。
例如,在策劃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圖書借閱公約”這一口語交際活動時,考慮到部分學生缺乏借閱圖書的經驗,教師可以采取模擬現實生活場景的策略,指導學生觀察圖書館的借閱流程,分析可能發生的問題及人們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觀察和回憶,模擬圖書借閱的場景,重現諸如遺失圖書、損毀圖書、借閱逾期等情況,引導學生觀察借閱者和圖書管理員的真實反應,讓學生意識到缺乏明確的公約會導致一些爭執,影響其他借閱者的體驗,破壞圖書館寧靜和諧的氛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使交流更加順暢。
二、意遠,培養審美意識
(一)藝術展覽,辨識美學風格
審美創造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的關鍵階段。在開展口語交際活動時,教師應創設一些富有深意的情境,讓學生參與豐富的實踐活動,以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策劃和參觀校園藝術展覽,指導他們辨識作品的美學風格,并鼓勵他們在口語交際中表達個人感受。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古詩《望廬山瀑布》和《登鸛雀樓》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國畫藝術展覽,引導他們辨識豪放派和婉約派這兩種藝術風格。具體而言,教師可以策劃“讀詩尋畫”活動,讓學生誦讀《望廬山瀑布》,感受其雄偉的自然景色之美,然后尋找描繪相似景色的國畫作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將詩與畫相結合,了解豪放派的風格。同樣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婉約派的詩歌與繪畫作品所具有的特點。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主賞析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欣賞畫作、交流感受,討論哪些作品屬于豪放派,哪些屬于婉約派,并闡述作出這種判斷的理由。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總結豪放派與婉約派詩畫風格的異同,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學會辨識不同的美學風格。
(二)吟誦詩詞,浸染人文情懷
詩詞吟誦是一種介于朗誦和歌唱之間的音樂形式,它能更生動地展現傳統詩詞的韻律美與意境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詩詞吟誦活動,讓他們沉浸于詩詞的唯美情境,并組織他們賞析古詩詞,讓學生深入體會古詩詞中的人文情懷。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靜夜思》時,教師可以組織詩詞吟誦活動,先借助指揮暗示法,引導學生在節奏點暫停,感受古詩的韻律美。隨后,教師可以播放柔美的輕音樂,讓學生伴隨音樂吟誦,并在腦海中想象詩詞描繪的場景,讓學生沉浸在寧靜的思鄉氛圍中,與作者產生共鳴。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討論交流活動,先引導學生賞析《靜夜思》,探討哪些詩句流露出作者的思鄉之情,然后讓他們分享與之相似的感受,最后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他們交流如果要表達類似的情感,會采用怎樣的表達方式。
小學生的詩詞理解能力較弱,教師通過音樂開展詩詞吟誦活動,能讓學生切實體會作品的韻律美,讓他們在音樂的熏陶下感受作品的人文情懷。
(三)技術支持,拓展想象空間
數字技術具有搭建虛擬空間和進行智能對話的功能。教師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創設口語交際情境,幫助學生拓展想象空間。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羿射九日》為例,教師可以開展“推薦一部動畫片”活動。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借助數字技術,利用多媒體課件搭建一個想象空間。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展示多部動畫片的精彩片段,并融入一些評論,引導學生學會聽取他人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與AI程序進行智能對話,如詢問動畫片的類型,了解不同動畫片的內容和藝術風格。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享想法,引導學生結合想象描繪動畫片中的精彩畫面,并分享個人感受,或讓學生評價故事情節或主角行為,并反思其中的意義。
將數字技術融入小學低段語文課堂,能創設豐富的口語交際情境,提高教學效率,進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口語交流。
三、寓理,滋養生命態度
(一)問題式情境,學會尊重他人
在創設口語交際情境時,教師應注意寓理于情境,讓學生在提高交流能力的同時汲取生活智慧。教師可以創設問題式口語交際情境,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反思自己的人際交往態度,從而使他們學會尊重他人。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為例,教師可以創設問題式情境,通過多種形式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一是反問式問題,如“如果有人以命令的語氣向你求助,你會有何感受”,這類問題有助于學生調整說話方式,學會使用禮貌用語;二是發散性問題,如“在尋求他人幫助時,除了說‘請’,你還能想到哪些方式來表示尊重”,這類問題能引發學生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表達對他人的尊重;三是拓展性問題,如“除了在請求幫助時使用禮貌用語,你認為還有哪些場合同樣需要使用禮貌用語”,這類問題能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教師創設問題式口語交際情境,能讓學生反思自己表達中的不足,并思考如何在口語交流中恰當地表達對他人的尊重。
(二)分享式情境,承擔個人責任
分享式口語交際情境是指請教師、家長和其他成員參與學生的討論,向學生分享個人的生活經歷,并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教師可以選擇承擔社會責任、實現人生價值等主題,策劃口語交際活動。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長大以后做什么”為例,教師可以創設分享式口語的交際情境,邀請從事各行各業的家長走進教室,向學生分享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經歷。通過家長的分享,學生能意識到在青少年時期就應確立人生目標,并為之不懈努力。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動討論,分享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及如何履行社會責任。
這種分享式口語交際情境體現了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理念,能讓學生受到啟發,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在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會積極探討如何在未來更好地融入社會、建設國家。
(三)反思式情境,形成價值觀念
反思式口語交際情境是指展示一個真實的生活案例,讓學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言行,探討他們在價值觀念上存在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反思自己是否存在類似的問題,并讓學生嘗試提出解決方案。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蜘蛛開店》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文中蜘蛛的價值觀念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它為何無法堅持經營店鋪。通過探討,學生認識到蜘蛛在面對挑戰時缺乏恒心,易受誘惑,一遇到困難便輕言放棄,最終導致失敗。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并反思自己是否也像蜘蛛一樣選擇逃避。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探討如何通過自我監督和持續努力,成為一個堅持不懈的人。
通過案例分析,教師可以創設反思式情境,讓學生從多角度審視主角的內心世界,并思考其對自身成長的啟示。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并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有目的地創設教育情境,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引導他們主動學習,以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培養積極的生命態度,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程開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