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強調:閱讀教學,應以學生自主閱讀活動為主。引導學生了解閱讀的多種策略,運用瀏覽、略讀、精讀等不同閱讀方法,設計、組織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建立讀書共同體,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經驗。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閱讀課時有限,教師容易忽視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更多重視閱讀知識與表達的課堂傳授,教師機械地講,學生機械地記,一味要求立竿見影。這種以教師的閱讀體悟代替學生閱讀感受的方式,磨滅了學生對閱讀的好奇心、求知欲,無益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基于此,筆者在《水滸傳》名著閱讀教學中,以精讀和跳讀為主,輔以小組合作、綜合評價等活動,把閱讀課堂還給學生,力爭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在表達中學會表達。具體策略如下——
初“讀”名著,“讀”出興趣
《水滸傳》是一部大部頭的古典文學名著,將近百萬字,卷帙浩繁,讓十四五歲的初中生捧著書讀進去比較困難。為了調動學生對《水滸傳》的閱讀興趣,筆者先從比文字描寫更形象化的影視劇入手,建議學生在八升九年級的暑假,觀看2011年播出的由張涵予主演的電視劇《水滸傳》。
電視劇《水滸傳》的版本有很多,之所以選擇該版,是因為:一是編劇將長篇故事進行了濃縮,擇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進行演繹,舍棄了一些次要人物、次要事件,對學生來說,重點更突出;二是整部劇在選景、布景、人物服裝、拍攝畫面質感上更精美;三是主要演員中有一些學生熟悉且至今仍活躍在熒幕的面孔,這種親切感更易拉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四是一些經典情節更加注重細節刻畫,如宋江潯陽樓題反詩,被黃文炳告發,宋江和戴宗想盡辦法也無法逃過一劫,兩人被押送刑場,這時給了宋江一個特寫鏡頭:他坐在囚車中,眉頭緊鎖、表情嚴肅,心想這下自己完了,一輩子就到此為止了……諸如此類細膩的表演,更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讓他們對經典情節印象深刻。經過這樣一個直觀化的過程,有些學生被《水滸傳》栩栩如生的人物、扣人心弦的故事所吸引,就可能會主動找書去讀,教師也就達到了激發閱讀興趣的目的。
前測作業,考查基礎
筆者通過設計基礎和表達兩類前測作業,多角度考查學生已有的閱讀基礎。基礎類問題可以利用書面測試單或問卷的形式,進行摸底調查。題目設計如:“《水滸傳》知多少:《水滸傳》創作于什么朝代?作者情況?版本情況?題材?主題?你了解哪些根據《水滸傳》改編的影視劇、動畫片、戲曲?”教師對摸底結果進行歸納,并在班級進行評價總結。表達類問題則需要學生進行口頭表達展示,要求語言清晰、舉止大方。題目設計如:“《水滸傳》‘一句話故事會’:我介紹梁山好漢____(姓名),綽號____,他的武器是____,絕技為____,經典情節有____。”
精讀名著,讀出精彩
《水滸傳》回目眾多,內容浩瀚,初中生很難逐回精讀,這就需要發揮教師的指導性作用。筆者將魯智深、林沖、楊志、宋江、武松、李逵等重點人物的相關章回作為精讀文本,提供精讀范圍,讓學生自主選擇精讀內容,認領一個人物的一個故事,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結合記敘文的六要素對情節進行概括,形成發言稿,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第一位發言的學生全程以評書的方式脫稿講述“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章節。由“話說魯提轄……”開始,聲音洪亮,語言連貫、精準、幽默,在講到教訓鎮關西時,還輔之以動作表演,活靈活現,最后以“要知魯提轄能否順利逃脫,且聽下回分解”為結束語,留下懸念,激發大家的興趣。當他講完時,全班學生情不自禁地報以熱烈的掌聲。這位學生提到他并沒有寫成書面發言稿,而是通過反復熟讀名著在頭腦中形成故事脈絡的方式,進行記憶。筆者及時肯定他的認真態度,表揚他“給全班開了一個好頭”。在該學生的帶動下,后面發言的學生都盡己所能地積極準備,沒有一人敷衍了事,有一半學生能做到脫稿講述,不能脫稿的學生也對書稿內容進行了充分準備,做到了流暢朗讀。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每位學生發言結束后,除了評價發言情況,還要引導學生提煉情節中的主干部分,并結合具體情節來分析人物形象,加強對人物的理解,形成閱讀筆記。經過多次訓練,學生對名著材料的取舍更加得當,閱讀后的交流與表達也更具感染力。
跳讀名著,讀出異同
跳讀,就是根據自身的閱讀目的,有選擇性地閱讀作品的部分內容。教師需要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跳讀,跳讀的好處有哪些,怎樣跳讀等。閱讀過程中的跳讀,能快速捕捉作品的關鍵點和核心觀點,減少次要問題的糾纏,更準確地進行內容分析和理解,有助于建立多個作品之間的聯系,促進思維發展和創新。通過特定的跳讀方法,如首尾跳讀、標題跳讀和關鍵詞跳讀,可以更好地掌握作品的結構和主旨,同時也能提高預習和復習效果。
筆者采用章節跳讀法,指定學生閱讀“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鄆哥大鬧授官廳 武松斗殺西門慶”“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云浦”這四回,對林沖和武松、魯智深和李逵這兩組人物,進行橫向比較閱讀。提取其中的重點語段,指導學生采用圈點勾畫批注法,主動探究文本,自主進行個性化閱讀,深入揣摩人物性格特點,感知人物形象,從而讀出梁山好漢性格的異同。
小組合作,動手實踐
訓練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能力,充分激發思維碰撞。將全班學生以《水滸傳》作者、主題、人物、語言等類別進行分組,每個組自行擬定主題,組內學生分工合作,繪制手抄報,推舉代表反饋和展示學習成果。
綜合評價,共同成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要求落實語文教學評價。《水滸傳》人物故事講述和小組繪制主題手抄報都是需要學生投入一定時間和精力的活動,必須及時給予相應反饋。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做好后續跟進工作,可以將閱讀活動做細、做實,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
如制作由“評價內容”“評價要點”“評價結果”三項組成的閱讀評價表。“評價內容”包括“人物故事”“主題手抄報”兩項,其中“人物故事”的評價要點有“聲音洪亮,語言生動、流暢,取舍恰當,舉止大方,有感染力”五點;“主題手抄報”的評價要點有“切合主題,內容詳盡,字體規范、版面設計合理美觀,插圖得當,構思新穎”五點。“評價結果”設“自評”“互評”“師評”三個評價維度,每個維度最高五星,每一星對應一個評價要點。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而名著閱讀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師要按照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積極創新,探索更符合學情、更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不斷增強語文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