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百年來,悠悠黃河之水哺育了數(shù)不清的中華兒女,也孕育出了燦爛輝煌的黃河文化。在廣袤的黃河尾閭,有一種傳統(tǒng)舞蹈以其獨特的韻律和風格,傳頌著深厚的黃河文化底蘊,這就是來自東營市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鼓舞(陳官短穗花鼓)。
鼓舞(陳官短穗花鼓)2006年被列入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
中華鼓舞多以鼓譜豐富、情緒熱烈、底蘊深厚見長,從原始的“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到后世各種流派遍及大江南北,中華鼓舞始終一脈相承,綿延不絕。
短穗花鼓屬于鼓舞的一種,以鼓為主要樂器,以打擊樂镲配合。它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縮影,飽含他們對生活辛酸的提煉。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陶鼓(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時期)是在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五村遺址中出土的。
陳官短穗花鼓又名打花鼓、秧歌鼓,起源于明清時期,其創(chuàng)始人是東營市廣饒縣陳官村民間藝人張延水,在東營市廣饒縣一帶特別是陳官鎮(zhèn)流傳甚廣。因張延水所創(chuàng)制的花鼓在鼓槌的尾端系有鼓穗,且能以穗擊鼓,故得名“短穗花鼓”。舊社會流浪藝人借短穗花鼓以乞討謀生,年谷不登之時,藝人們便背起花鼓各地逃荒。表演時一人打鼓, 一人伴唱, 伴唱者手擊小镲, 伴唱一些傳統(tǒng)段子, 唱腔都是鄉(xiāng)味十足的民間小調。花鼓唱詞內容龐雜,但大多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比如,代表曲目《串九州》中將“花鼓”比作“花大姐”,“不洗臉也不洗頭,背著花鼓就去串九州”反映出北方農(nóng)民的豪邁,也是藝人生活滑稽中帶有悲傷的體現(xiàn)。此外,《串九州》曲調低沉,也從側面生動地呈現(xiàn)了漂泊藝人通過賣藝維持生活的艱苦。
隨著時代的變遷,短穗花鼓成了一種深受群眾喜愛的藝術表演形式。在東營市,每逢傳統(tǒng)節(jié)日、廟會等活動,陳官短穗花鼓的表演總是能吸引大量觀眾駐足觀看。它獨特的韻律和表演形式,讓人們在欣賞中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和藝術魅力,成為展示當?shù)匚幕厣囊粡埩聋惷?/p>
陳官短穗花鼓的表演形式獨具一格,具有極高的觀賞性。通常一人擊鼓而舞,一人擊镲伴奏。舞者需掌握復雜的舞蹈動作和擊鼓技巧,如“打場腳微顛,八字腿弓箭”等;伴唱的人手擊小镲,唱一些鄉(xiāng)味十足的傳統(tǒng)的民歌曲調,具有濃郁的地域民族色彩。

表演前,舞者敲擊著“跑鼓點”做“二龍彈須”或“金絲纏葫蘆”等動作,上場繞場數(shù)圈,稱作“打場”。待人群穩(wěn)定后,舞者站在場中央,表演正式開始。表演一般按單劈叉、雙劈叉、蘇秦背劍、鯉魚打挺、喜鵲登枝等動作順序進行,一個動作可做數(shù)遍。舞者做完動作后,原位站立敲擊“短點”節(jié)奏,然后選唱《串九州》《報喜歌》《勸人歌》等曲目,每唱完三句詞,鼓镲擊“短點”,再接唱最后一句。出場時,需要繞場走出扣手、卷白菜心、繞八字、左右“月牙”、吊花籃等圖形的動作。每個圖形走完都要回到場中央,再繼續(xù)下一個動作。表演尾聲,舞者會做展現(xiàn)技藝的高難度動作,速度隨著表演收尾越來越快,在高潮處結束。
陳官短穗花鼓的特別之處在于其用以打鼓的不是鼓槌,而是系在鼓槌一端的鼓穗,即表演者要以穗擊鼓。三寸長的短桿上系著短鞭,短鞭的中心兩個貓耳朵上配有兩個燈籠穗,使得表演時能夠隨風飄舞,鞭頭加工成疙瘩穗,實現(xiàn)穗頭擊鼓。表演時,隨著激昂的鼓點,兩條穗纓子上下翻飛,隨著舞步左右旋轉,穗纓子像兩個大花球一般飛轉,精彩絕倫。
張?zhí)m青是陳官短穗花鼓代表性傳承人,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短穗花鼓。陳官短穗花鼓第一代傳人張延水系張?zhí)m青祖父,第二代傳人張洪果系張?zhí)m青父親、張洪祥系其叔父。
作為新時代的傳承人,張?zhí)m青將對陳官短穗花鼓的熱愛融進了骨子里。為更好地傳承與發(fā)展這一民間藝術,使陳官短穗花鼓舞后繼有人,本著“免費教授、傳承與發(fā)展”的理念,多年來張?zhí)m青主動廣收學員,不收取任何費用。同時,張?zhí)m青還將陳官短穗花鼓引進校園,在廣饒縣第一、第二實驗小學和陳官中、小學開設了“短穗花鼓校本課”,免費給學生們傳授技藝,并在陳官鎮(zhèn)中心小學成立了培訓基地——“快樂敲擊吧”,開展短穗花鼓的普及培訓。
為了使陳官短穗花鼓適應市場的新潮流,張?zhí)m青還對表演形式進行了改進和創(chuàng)新,突破原來一人打、一人唱的傳統(tǒng)表演形式,成立了一支60人的表演隊伍,購置配備了表演用的花鼓、服裝和樂器等器材。改進創(chuàng)新的陳官短穗花鼓,加配了大鼓、鑼、鈸等樂器,可以更好地營造歡慶的節(jié)日氣氛,適應廣場表演、節(jié)日慶典等活動。多年來,陳官短穗花鼓這一民間舞蹈在市縣鄉(xiāng)等各種喜慶節(jié)日活動中匯報展演上百場,豐富了群眾生活。
2017年,張?zhí)m青入選“山東省非遺保護十大模范傳承人”,2018年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