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2024移動通信高質量發展論壇消息,5G已經覆蓋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4個,5G等相關技術促進了產業升級與社會的進步,成為數據資源暢通循環的關鍵支撐。5G消息是對傳統短信服務的全新升級,也是新聞傳播的新賽道,通過研究5G消息數據運營對短彩信渠道新聞傳播的影響,深入分析構建5G消息數據庫的必要性,并通過案例分析法,探討媒體和移動運營商進行深度聯合,升級新賽道,占領新陣地,實現主流媒體的全媒體傳播。
【關鍵詞】5G消息;數據安全;新聞傳播;新賽道
2024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24年第4號文件——《5G消息不同運營商業務互通總體技術要求》,并于7月1日開始實施,該行業標準規定不同運營商網間5G消息業務的互通架構、互通點及路由組織、互通功能、互通協議、安全和網間結算等要求。6月初,蘋果公司宣布在2024年支持RCS(富媒體信息),終端普及率的問題正穩步解決,標志著5G消息發展進入快車道。
一、建議建設5G消息數據運營管理實驗室
2023年3月印發的《2023年河南省數字化轉型戰略工作方案》提出,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核心產業壯大為突破、融合應用創新為引領、數治能力提升為關鍵、數字生態優化為保障的“五位一體”格局進一步成型。全省數據中心機架數超9萬架,鄭州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總帶寬擴容至2120G,打造全國重要的信息通信樞紐和信息集散中心,為設立5G消息數據運營管理中心提供基礎能力[1]。成立5G消息數據運營管理實驗室是進行媒體數字化轉型、帶動全省媒體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一)提升社會效益
5G消息是推進媒體融合、服務政務民生、占領輿論陣地的新賽道和新抓手,富媒體、智能化、交互式、廣覆蓋、強觸達等優勢為媒體融合提供了新思路、新場景和新平臺。通過建設5G消息數據運營管理中心,將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能夠牢牢掌握全媒體時代輿論場主動權和主導權。例如,2024年端午節當天,長沙晚報聯合長沙市文旅廣電局,向十萬外地游客發送十萬張“城市名片”,“城市名片”以5G消息的形式發送到游客手機上,包含圖片、視頻、文字,點擊后跳轉到公眾號、小程序、APP等平臺,可直觀了解長沙的人文特色、著名景點、美食民宿等,讓眾多游客感受到文旅+科技的滿滿誠意。5G消息數據運營管理實驗室的建設能夠推動媒體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革新,在服務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二)增加經濟效益
5G消息的出現為媒體產業轉型升級和業務拓展提供新的機遇,通過與用戶建立強連接,媒體機構能夠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數據背后的價值。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以及5G消息的傳播渠道,媒體擴展服務邊界,涉足行業服務、用戶服務等領域,將傳統傳播媒介轉變為綜合性服務媒介[2]。例如,川網傳媒在幾年前就開始探索通信技術與傳播方式的融合,四川手機報經歷了從文字版到短視頻手機報四川彩屏的升級,再到推出5G消息版的“5G彩屏”,展現了媒體對新技術應用的不斷探索和嘗試。
(三)維護網絡安全
黨媒及各類國資企事業單位的數據資源屬于國有資產,數據的保護和管理應納入國資監管和統一管理范疇,在“媒體云”作為“國資云”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背景下,實驗室應與三大運營商緊密合作,共同在未來的5G消息生態領域中,對用戶數據進行全面把控和精準分析,確保數據安全性和合規性。
二、5G消息數據運營管理實驗室的實踐案例
2022年10月起,河南手機報聯合河南聯通打造“豫民生”大數據+5G消息賦能民生服務平臺,發揮河南聯通的渠道、大數據能力以及河南日報社內容生產的優勢,以5G消息為載體,利用廣覆蓋、強觸達、便捷、安全的特性,在原有短彩信業務基礎上實現智慧升級,進一步推動5G消息等運營商新興產業生態發展,推進媒體融合,服務政務民生,占領輿論陣地。“豫民生”定位于“新聞+政務+民生服務平臺”,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將圖文、音視頻等可視化信息,精準推送給有需要的目標群眾,提高群眾認知程度;另一方面,通過5G消息強大功能,簡化常態化便民服務的使用,在固定菜單提供如暴雨天氣下的積水點提醒、公交地鐵運行情況、隨手拍等功能,使群眾獲得更加便利的服務體驗。
(一)生活服務平臺整合
以“豫民生”為例,作為一站式生活服務平臺,核心在于打破傳統的信息和服務隔離墻,將新聞傳播、應急服務和民生服務三大板塊無縫對接,構建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體系。這一體系的構建得益于5G消息技術的兩大特點:開放性和可擴展性。“豫民生”提供基本的新聞資訊服務,整合應急響應系統,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向用戶傳遞重要信息,指導應急行動。此外,平臺還特別開辟教育、市民熱線等專項服務通道,旨在解決民眾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從政策咨詢到生活援助的全方位支持。
(二)媒體轉型
“豫民生”是一個綜合性生活服務平臺,更是媒體轉型探索的先鋒,在5G消息的強大技術支撐下,“豫民生”展現出媒體轉型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媒體通過“豫民生”平臺,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內容,如通過沉浸式的新聞報道、互動式的新聞體驗等形式,吸引用戶的注意力,提高內容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豫民生”平臺的建立,標志著傳統媒體在融合轉型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傳統媒體通過與“豫民生”等平臺合作,擴大自身影響力,借助5G消息等新技術,探索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實現從單一的內容生產者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者的轉變。
(三)數字民生的數據驅動
“豫民生”平臺在大數據的應用上展現巨大的潛力和價值,通過與河南聯通共享的龐大數據庫,實現數字技術與民生建設的深度融合,為民生保障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豫民生”靈活運用5G消息、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推動政府服務模式創新,例如通過5G消息的即時通信能力,政府部門快速響應民眾的需求,提供即時服務支持。大數據分析結果有助于政府部門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民生保障的供給能力,促進民生保障實效的指數式增長,使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有力。“豫民生”作為國內5G消息應用鮮有的產品,為5G應用,尤其作為數智化賦能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通過5G消息項目“豫民生”的探索,找到5G消息項目的落地場景,積累項目運作經驗,在國家和省里大力支持發展5G通信的背景下,成量級發送5G消息將成為現實。
三、5G消息數據運營管理實驗室的實現策略
(一)制定行業標準
5G消息數據運營管理實驗室實現省內乃至全國5G消息領域最大規模用戶覆蓋,具備規模化優勢,保持新生態領域先發優勢,為進一步推動全省各廳局、事業單位、大中型國有企業、省轄市媒體、大專院校等單位的全覆蓋提供了可能[3]。實驗室應持續進行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究,將技術融入5G消息開發運營中,作為區別于其他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參與或主導制定5G消息相關數據格式、接口協議、安全規范等行業標準,通過標準化工作提升整個行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積極申請與5G消息相關專利,保護實驗室創新成果,形成知識產權壁壘,防止技術模仿和侵權行為;建立完善的內部培訓、外部引進和合作交流人才培養體系,保證實驗室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團隊。
(二)培育市場需求
建立用戶認知、培養用戶使用習慣,借助5G消息手機報推送,快速實現運營商5G消息產品的大規模用戶覆蓋,形成5G消息產業的規模效應和標桿示范作用,為5G消息市場數據化運營提供指導。通過用戶行為反饋、統計分析,協助運營商完善產品形態、交互邏輯和終端適配性。針對不同行業和企業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5G消息解決方案,幫助客戶解決實際問題,增加產品的市場吸引力;與電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廣告代理商等建立廣泛的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發市場,擴大5G消息應用范圍和影響力;建立有效用戶反饋機制,收集用戶意見和建議,不斷優化產品功能和服務,提升用戶體驗,增強用戶黏性;利用社交媒體、線上線下活動等多種渠道進行市場推廣,結合大數據分析,精準定位目標用戶群體,提高營銷活動的效率和效果。
(三)構建核心競爭力
1.黨媒優勢
以《河南日報》為例,其作為黨媒,具有深厚的政治背景和強大的公信力,對信息傳播和市場推廣至關重要,黨媒通常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和廣泛的社會聯系,能夠有效整合政府、企業、媒體等多方資源,為5G消息的應用提供有力支撐,更容易獲得政府關注和支持,在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為5G消息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4]。黨媒的品牌效應幫助5G消息產品迅速建立市場認知,吸引更多的用戶和合作伙伴。依托黨媒的用戶基礎,快速積累5G消息的用戶群體,形成規模效應,作為黨媒,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5G消息傳播正能量,服務社會公共利益。
2.技術能力
以河南手機報為例,與國家5G消息標準相關參編單位的合作,標志著在技術能力方面邁出重要的一步,通過與技術領域的專家和機構合作,河南手機報能夠獲得最新技術知識和實踐經驗,在5G消息的平臺規劃、平臺開發、業務及用戶分析、業務運營等方面展現卓越能力。通過與國家5G消息標準相關參編單位的密切合作,能夠制定符合國家標準的5G消息發展規劃,確保技術的先進性和前瞻性。技術團隊能夠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最新的技術手段,進行5G消息平臺的開發優化,保證技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通過用戶分析和對業務運營的深入研究,準確把握市場動態和用戶需求,為5G消息業務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具備成熟的業務運營經驗和流程,能夠高效管理和運營5G消息業務,保證服務質量。注重人力和技術深度融合,通過團隊協作和知識共享,不斷提升技術團隊的整體實力。
3.內容平臺
河南手機報在內容平臺方面的成熟經驗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經過兩年的探索和實踐,河南手機報已成功建立自主5G消息內容發送平臺,這一平臺的建設,標志著在內容生產和分發方面達到新的高度[5]。平臺配備高效的素材管理系統,方便管理和更新5G消息所需的圖片、視頻、文字等素材,確保內容的豐富性和時效性;建立嚴格的內容審核流程,所有發送的5G消息內容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良好的信息傳播秩序;提供靈活的模板制作工具,使內容編輯者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快速制作符合需求的5G消息模板,提高內容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具備強大的場景構建能力,根據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偏好,設計多樣化5G消息交互場景,提升用戶體驗;平臺能夠承載百萬級用戶的穩定發送,即使在高峰時段也能保持流暢的消息推送,保證服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4.數據分析
通過對用戶數據深入分析,實驗室能夠洞察用戶行為、偏好和需求,優化內容架構、發送策略和交互邏輯,提升整體服務質量和用戶滿意度。平臺具備強大用戶管理功能,為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提供數據支持。通過實時數據統計工具對5G消息的發送量、閱讀率、點擊率、轉化率等關鍵指標進行監控分析,及時掌握消息傳播的效果。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調整內容架構,優化發送策略,改進交互邏輯,使5G消息更加貼合用戶需求,提高用戶參與度和留存率。
5G消息數據運營管理實驗室的建設是一項集成先進技術、市場導向和社會責任的多維度工程。通過確立行業標準,構建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應用框架,引導行業向更加開放和協作的方向發展,同時提升用戶體驗。市場需求的培育是實驗室持續創新的內在動力,應敏銳地識別市場趨勢,積極滿足消費需求,通過不斷的產品迭代和服務優化,適應用戶需求的多樣化演變。技術能力的持續提升是實驗室保持競爭優勢的技術基礎,內容平臺的構建和完善是連接用戶與服務的紐帶,數據分析的深化則是洞察市場、精細化服務的有效手段。
四、結語
隨著5G技術的成熟和商用步伐的加快,5G消息作為新一代的通信方式,正逐漸展現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社會價值。據預測,2025年至2027年,5G消息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0億元大關,這一數字背后是海量用戶的消費需求和對高質量通信服務的追求。在此背景下,提前布局建設5G消息數據運營管理實驗室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實驗室的專業研究和實踐探索,形成規模效應,將其打造成為5G消息應用的高地,推動5G消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深度融合,為構建數字中國、智慧社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賀霞.新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的轉型[J].時代人物,2021(15):1-2.
[2]盧迪,杜洋,韓沛玲.5G數字技術對智慧文旅發展的賦能路徑[J].媒體融合新觀察,2023(3):39-43.
[3]陳強.5G消息商業模式及在政務行業中的應用研究[J].長江信息通信,2021.DOI:10.
[4]盧迪,陳宇楠,邱子欣.5G消息在全媒體傳播中的價值、屬性與應用[J].傳媒,2023(7):46-49.
[5]石松林.我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開建[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9(1):1.
作者簡介:范娟華,河南手機報副總編輯(鄭州 450008)。
編校:王 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