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換牙”事件——班本課程的開始
1.關注幼兒生活中的問題,引發幼兒的思考
午餐時間,平時吃飯很快的文杰今天變成了最后一名。孩子們很疑惑,便問他:“你怎么還沒吃完呀?”文杰尷尬地笑了笑說:“我門牙沒了。”最近班里有許多孩子開始換牙,他們有的感到興奮,有的感到害怕……針對這個話題,我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掉第一顆牙齒時發生的事情。
筱漪:我的第一顆牙齒是在滑滑梯滑下來的時候掉的,我很興奮,興奮到爆炸!
琪琪:我在啃雞爪的時候掉了第一顆牙,我嚇了一跳。
文杰:我吃蘋果的時候把牙啃掉了,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艷艷:我的第一顆牙是媽媽用線幫我拽掉的,我很開心,因為拽完可以吃冰激凌。
筱漪:我掉牙,牙齒飛了出來,我很傷心,把它埋進了土里。
雨欣:我的第一顆牙是媽媽用紙巾給我擰掉的,流了很多血,但我忍住沒哭。
在引出孩子們的共同經驗后,我提出新的問題:換牙是一件什么樣的事呢?
有人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壞了的牙掉了,長出來的新牙就很干凈了。”“因為這表示我馬上長大了。”“我的牙掉了之后我會獲得金幣。”“因為我很期待我的新牙齒。”
也有人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牙松了會流很多很多的血,我害怕。”“換牙會很疼。”“我的牙齒要很久才能長出來,我沒有牙齒不開心。”“我覺得不好,我的牙齒還沒掉新牙就長出來了。”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語言領域關于大班幼兒的發展目標中提到要“能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一件事”。幼兒對于“換牙”這個話題十分感興趣,在提及換第一顆牙的經歷時,很多幼兒都印象深刻,可以回憶掉牙時發生的事情,也非常樂意與老師和同伴分享。講述時,幼兒的描述大多為牙齒掉落的過程,只有個別幼兒能夠主動說出當時的心情和感受。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分享換牙時的感受,啟發他們思考。
2.兒童哲學初現,思考的深度進一步顯現
這個時候我提出了第二個問題:換牙到底好不好?
我引導幼兒現場對不同意見進行了統計,覺得換牙是一件好事的,把自己的學號寫在笑臉的這邊;覺得換牙是一件壞事的,把自己的學號寫在哭臉的那邊。結果顯示,有15個人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有7人覺得這是一件壞事。選擇是好事的幼兒們開始歡呼:“耶!我們人多!‘好事’贏了!”選擇“壞事”的幼兒聽了后說:“哼!可是我就是覺得不好啊,會流血怎么好了?”
換牙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事情。每個幼兒的經歷不同,對換牙的感受不同,自然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并且能夠根據生活經驗和經歷來表明自己的理由。《指南》社會領域目標3要求幼兒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與別人的看法不同時,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并說出理由。”在投票時,幼兒沒有人云亦云,而是能夠堅持自己的選擇。
二、兒童哲學——班本課程的推手
換牙到底好不好?既然誰都說服不了誰,不如來一場辯論賽。在辯論賽開始前,幼兒通過詢問家長、查閱網絡資料等途徑了解辯論賽的規則。
雨夕:辯論賽是有正方和反方的。
語苒:辯論賽就是一個人說一句話,另一個人打破它。
安然:辯論賽就是對方說了一句話,要反駁他,不然就失敗了。
宇鵬:別人在說的時候要聽好,要一個一個說。
文杰:支持一個觀點的人坐在左面,支持另外一個觀點的人坐在右邊。
基于幼兒們對辯論賽的認識,我們便趁熱打鐵,開展了一場班級辯論賽。
辯論賽的模式帶給幼兒區別于集體教學活動的體驗,這樣的學習是主動的、深入的。在一個幼兒說話的時候,其他幼兒會主動傾聽,聽完后再站起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幼兒對于自我觀點的堅持與闡述,與同伴在言語和思維上的交鋒讓現場充滿張力。
這次辯論賽毫無疑問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幼兒生活中的話題能夠激起他們的表達欲。結束后,我請幼兒再次選擇支持的觀點,大多數幼兒認為換牙是一件好事,有4個幼兒認為換牙不好。換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關鍵是面對“換牙”這件事時,幼兒們的心態以及對新牙的愛護。
三、建構經驗——班本課程的效果
辯論過后,幼兒自發討論了一個話題:如何保護新長出來的牙齒呢?
籽赫:換牙后,如果牙齒才長出來一點不能一直去舔,不然會長歪。
安然:可以用牙刷保護牙齒。
舒陽:睡前要刷牙。
宇鵬:要保護牙根。
文姝:不能多吃糖,要多吃飯。
米陽:要營養均衡,不能貪吃糖。
梓妍:牙刷要及時更換,沒有了要去買。
佩霖:刷牙要刷得很仔細。
艷艷:如果覺得牙齒不舒服一定要去醫院看。
幼兒們在經過對換牙的思考后,越來越發覺保護牙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只有平時多注意,才能擁有健康的牙齒。
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是在充分感受的前提下產生的。隨著課程的發展,保護牙齒也變得十分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幼兒吃完點心主動去漱口,這是平時做再多口頭提醒也達不到的效果。由于班級里還有個別幼兒沒有換牙,我邀請換牙的幼兒制作“我的換牙小故事”記錄本,用作經驗分享,供沒換過牙的幼兒了解并參考。
四、思考評價——班本課程的反思
1.抓住教育契機,多次談話引起幼兒共鳴
課程是從一個幼兒因為缺牙不方便吃飯的話題而展開的,我抓住這一契機,采用個別談話、小組談話、集體談話的方式,和幼兒回憶、討論了“第一次換牙是什么樣的”“去醫院看牙、拔牙是什么樣的”等話題。在與幼兒的談話中了解他們的感受、心情,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
2.傾聽、尊重兒童,給予充分自主思考空間
想要了解幼兒的想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傾聽。在辯論賽中,我們可以看到大班幼兒的表達欲特別強烈,都想說出自己對于換牙的看法和理由,也樂意去反駁、回應對立的觀點,并且跟隨著話題的變化而不斷思考。
3.家園合作共育,發揮課程的價值
換牙是一個隨機事件,這件事可能發生在幼兒園里,也可能發生在家里。幼兒除了在園期間直接與老師、同伴分享換牙感受外,也可以和家長討論相關話題。后期換牙的護理、保護牙齒計劃的實施,家長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