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在日常教育實踐中,我觀察到一些幼兒在社會性發展方面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不愿分享玩具或不熟悉輪流發言的規則,這或多或少體現出他們在同伴交往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不足。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社會規范、提升交往能力,我利用幼兒喜歡的角色扮演游戲,創設適宜的戲劇情境,讓他們扮演現實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體驗不同立場下人們在想法和行動上的差異,從而更有同理心,更能接納周圍那些跟自己的“不一致”,為其交往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賦能。
二、案例描述
(一)活動目標
1.體會不同社會角色的特點和意義,發展溝通和交往能力。
2.能夠理解他人的行為,愿意接納跟自己的“不一致”,遵守社會規則。
3.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二)活動準備
1.超市購物、醫院就診、公交車乘車等多個日常生活場景及相關道具和服裝。
2.提前設計好的角色扮演指南,包括每個角色的基本職責和行為準則。
(三)活動過程
活動之前,我先向幼兒大致介紹了游戲內容和規則,旨在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我強調:這場游戲中,每個人都需要像真正在工作的人那樣,認真工作、與人和諧相處、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為了進一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和參與意愿,我先用超市和醫院里發生的故事做導入,同時展示了一些好玩的游戲道具和服裝,幼兒一看就熱血沸騰,迫不及待地想玩。
接著,我簡要介紹了各個角色的基本職責和行為規范,以保證幼兒對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定位清晰明了。在角色分配上,我們會考慮幼兒的經驗和游戲意愿,從他們能勝任的角色開始切入。比如:有些幼兒家里有人在醫院工作,對醫護人員的工作內容比較熟悉,就先請他扮演醫生;而有些幼兒計算速度快且性格開朗,可以先請他扮演收銀員或者商店老板。我還準備了人物提示卡,把角色的主要職責、行為指南都詳細地羅列出來,幫助幼兒對自己的任務有更好的認識。
隨后進入人物經歷階段。扮演顧客的幼兒在“超市”場景中挑選商品,然后付款給扮演收銀員的幼兒。他們可以通過這個過程學習到數學基礎計算,對金錢有更為感性的認識。而在“醫院”場景的幼兒,則把自己就醫的經驗遷移進去,從掛號、候診,到詢問病情、用聽診器檢查身體,再到抽血、掛水等,煞有介事地忙碌著。我在旁邊默默觀察,保證幼兒的安全和游戲順利進行。
此外,我還安排幼兒進行角色輪換,如“老板”和“顧客”互換,“醫生”和“病人”互換,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不同情境和工種之間也應互換。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幼兒體會不同的工作,加深對角色的認識,學會換位思考。
活動結束后,我組織幼兒圍坐成一圈,一起重溫這次游戲的過程,分享心得。我先請幼兒介紹自己扮演了哪些角色、做了哪些“工作”,然后引導幼兒對游戲過程進行反思,比如:這個游戲最好玩的地方在哪里,怎樣配合得更好,遇到分歧怎么辦,等等。最后,無論是成功的喜悅,還是遇到的麻煩或挑戰,我都鼓勵幼兒把親身的感受和體會自由地表達出來。對于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孩子,我會給予感謝;而對于遇到難題的孩子,則會提供支持和鼓勵。
三、案例反思
通過這次角色扮演游戲,我真切地體會到這種方法在促進幼兒的情感與社會性發展方面的顯著作用。
在游戲中,幼兒必須攜手合作去完成任務,這一過程讓他們拋下“自我”,學會觀察并回應別人,磨煉了他們的團隊精神,還教會了他們如何與人有效溝通。例如,在“超市”場景下,扮演超市工作人員的幼兒需要像生活中看到的那樣,對顧客禮貌問好;扮演顧客的幼兒需要有序進入超市,在貨價前挑選商品時,輕拿輕放,不給別人帶來麻煩。在一來一往的互動中,幼兒不再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而是隨時根據對方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因為只有這樣游戲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同時,我也觀察到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出了換位思考的能力。當進入不同的社會角色后,他們必須從這些角色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例如扮演醫生的幼兒需要耐心傾聽病人描述癥狀,并給予適當的意見。這種身臨其境的學習模式,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別人的情緒和需要,培養同理心。
這種學習方式受到大多數幼兒的喜歡,他們表示: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自己學到了許多實用的資訊和技巧,體驗到多樣的職業樂趣。比如,有的幼兒在扮演的過程中學會了基本的算術操作,還有的幼兒在扮演醫生的過程中自然地掌握了一些基本健康常識。
當有幼兒在游戲時遇到困難,我和其他幼兒會及時發現,主動提供協助和支持下。例如,有幼兒因為計算能力弱,在擔任收銀員時顯得有些吃力,但其他幼兒并沒有不耐煩,而是在一旁友善提醒,或者立馬轉換為“助手”“老板”等角色上前解圍。在同伴的幫助下,幼兒在游戲中掌握了新的能力、解決了問題,收獲了友誼……
這次角色扮演游戲,既讓幼兒在輕松快樂的游戲中獲得諸多方面的發展,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游戲化教學”的意義和成效。今后,我將嘗試繼續開展更多類似活動,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在游戲中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