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育構建國際消費中心的試點城市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產業發展腹地,體育產業的發展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起重要支撐和促進作用。從政策背景、消費行為、產業經濟等理論角度探討體育產業的發展,嘗試提出促進體育產業發展和構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結論與建議。
關鍵詞:體育產業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消費形態 體育產業鏈 體育產業生態群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1-016-03
一、政策背景
《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商運發〔2019〕309號)文件指出“大力培育發展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教育、文化、體育、旅游等服務業。”“鼓勵大型體育場館、老舊工業廠區等改造為消費體驗中心、健身休閑娛樂中心等綜合性新型消費載體。”文件指出“體育服務業”和“體育場館”是構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產業經濟的角度分析,無疑“體育產業”對于構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產業經濟中,不可缺少,非常重要。
2024年7月18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指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文件指出“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人類演化的進程中“體育”伴隨著人類一起演化進步。比如原始人在抓捕獵物時追逐和投擲標槍演進成體育項目“田徑”和“射箭”;在對抗搏擊活動中產生“擊劍”“拳擊”等項目;在水域活動中產生“游泳”“跳水”“賽艇”等項目;在陸域雪地活動中產生“雪車”“滑雪”等項目。“體育”活動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從人的全面發展和健康發展來講,體育活動是不可缺少的必要組成部分。正如李倩、朱建紅(2024)提到“積極生活”(Active Living)的體育理念被各國廣泛接受,積極生活是一種體育活動受到重視并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種生活方式。
不難發現,在推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人的全面發展”進程中,體育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活動”和“體育產業”必然是重要的和必要的,特別在構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理論基礎分析
(一)消費形態的發展
把消費者在社會消費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對消費內容、消費結構、消費習慣等的綜合表現稱為消費形態。在消費者消費活動過程中,可支配收入水平影響決定著消費者消費的內容、結構,甚至習慣,從而影響著消費形態。
社會群體性文化理念可以推動和促進消費形態的發展。比如“穿金戴銀”在某些社會群體中成為社會地位和高貴形象的象征性飾品,在某些社會群體則被認為是“俗不可耐”“庸俗低級”,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消費文化和理念直接決定著金銀飾品的消費活躍度。也有稱體育價值觀控制著體育的發展方向(李倩、朱建紅,2024)。
體育產品服務的消費形態同樣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和群體性體育文化及觀念的影響。在國際消費中心培育城市,整體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較好,通過積極塑造培育良好的群體性體育文化和觀念,應該會推動和促進國際消費中心試點城市中體育產品服務的積極消費形態,從而推動和促進體育類產品服務消費經濟的蓬勃發展。
(二)體育產業經濟形態
體育產業屬于第三產業中較為新型的產業經濟形式,是現代社會中不斷增長的新型產業形態,是促進消費的重要產業經濟形態。體育產業的發展會隨著人們的收入高低而變化,這是一種正比例影響,彈性值為正(朱正天,2024)。在國際消費中心培育城市,地區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具備了體育產業發展的居民收入基礎條件。
從經濟結構軟化規律分析體育產業,體育產業要素中,勞動力要素和資源要素影響越來越少,更多地體現了體育服務、體育技術、體育科技等“軟”性要素影響越來越重要;再加上體育產業鏈、體育產業生態群中的“軟”性因素表現更為明顯和多樣。比如某項運動中,體育訓練的科學性問題、項目體能科學、項目運動員營養指導等。體育產業中“軟”性因素的增多,給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契機,也增加了復雜性,增加“體育+”融合發展趨勢。這也正是體育產業經濟形態的魅力所在,也是體育產業在構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重要性體現。
體育產業與經濟發展緊密聯系,二者在相互促進的同時實現了它們之間的緊密耦合(肖年東、周道平、李國兵、張勇,2024)。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經濟發展和體育產業關系,也不例外。培育構建國際消費中心的試點城市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產業發展腹地,體育產業的發展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起重要支撐和促進作用。
(三)政策理論分析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簡單分析,“供給側結構”其實就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生產供給端的結構。對比國際體育產業發展情況,中國全社會產品和服務供給構成中,體育類產品和服務供給結構比例有待提高,需要刺激和促進體育類產品和服務供給發展和增長。公眾對體育資源的需求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孟國正、王鑫偉,2024)。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體育活動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這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無限的發展機遇(劉嫣然,2024)。中國“競技競賽”類體育事業發展很好,然而從“全民體育”“全民健康”的角度來講,發展需求空間仍很大,仍需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進行刺激和促進。一方面對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育產業發展空間巨大;另一方面,體育產業供給側端從總量上需要刺激和促進,從內在結構上需要優化和改善。
體育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體育產業的新質發展,必然要有匹配的基礎條件。第一,體育產業發展必然要求經濟收入水平相匹配,因此,必須要根據區域居民收入水平因地制宜地發展體育產業。第二,體育產業發展的硬件基礎條件是體育基礎配套設施的發展,要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第三,體育產業的發展一定要從“競技競賽”文化觀念發展成為“全民體育”的體育消費文化觀念,這就要求進行創新性地完善發展體育服務業體制機制,塑造群體性全民性體育消費文化觀念,把體育變成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三、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
(一)體育產業發展的出發點
對于“體育產業”“體育產業發展”,應該更多地從體育產業為推動人民美好生活建設角度出發考慮,從當地體育產業實際狀況出發,從體育產業促進地方消費經濟良性發展出發,這樣探討會更有實際意義和價值。
商業化運作是體育產業保持活力的根源,美國體育產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高慶勇、彭國強、程喜杰,2019)。比如歐美澳日都把“商業價值”作為主要評判標準,這是全球體育行業上百年探索出的寶貴經驗,中國作為國際市場中的重要一員對此自然也不能偏廢(蕭深,2024)。任何體育產業(或企業),必須要有存在的合理商業價值,不然任何產業或企業的發展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實現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良性運營的體育產業(或企業),才能夠為促進當地消費經濟發展起到切實的推動作用。
具有市場價值或商業價值實現市場良性循環是體育產業(或企業)發展的內源性本質和商業性生命本質。從目的性要求講,體育產業一定要能夠促進人民美好生活的建立和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從營銷理論來講,任何體育類企業都必須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供適銷對路的體育產品或服務,才能夠真正實現其商業價值,達到促進人民美好生活建立的目標,形成市場良性循環。對于體育產業分析,位于產業鏈上的體育企業,一定得滿足各類企業產業需求,也就是滿足群體性產業需求,這樣整個體育產業鏈或體育產業生態群才是一個良性健康的體育產業鏈,才是具有“生命力”的體育產業(或企業)。
(二)體育產業鏈和體育產業生態群
體育產業鏈是針對某個體育項目活動或產品,從要素投入開始到體育項目活動進行,到產生體育活動或產生體育產品服務成果結束的整個鏈式活動和過程。體育產業包括產品性體育產業和活動服務性體育產業。產品性體育產業鏈流程和邊界相對清晰;活動服務類體育產業鏈流程和邊界變得多樣性、融合性、模糊化。除部分產品類體育產業外,體育產業更多地是“體驗形態”“服務消費形態”,導致體育產業鏈的多樣性和融合性特點,其鏈式活動特點較弱。比如一場足球賽,投入設施、器材、運動員、電視轉播等,最后進行賽事活動,觀賽體驗消費,鏈式特點表現較弱;而足球鞋類體育企業,從原材料、技術投入生產出球鞋到購買者,鏈式特征較明晰。因為在體育產業活動過程中,呈現“體育+”的表現形式多樣,產業結合形式多樣,消費服務形式多樣,暫稱為叢生性體育產業鏈。
體育產業不僅涵蓋了傳統的體育賽事、健身休閑等領域,還涉及體育器材、體育科技、體育媒體等多個方面,形成了一個多元化、綜合性的產業體系(劉嫣然,2024)。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主要在技術、業務以及產品等方面進行融合發展,從而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竇延軍,2024)。現代社會生活形態的多樣性發展和科技應用場景日新月異導致體育產業不斷融合發展,也有稱為“體育+”。再加上體育產業活動的產業外延發展影響,比如大型賽事對于交通、酒店、餐飲等行業的間接影響,也導致體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比如高爾夫球場建造與草坪養護課程融合了藝術學、工程學、植物學等諸多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課程的內容體系龐大(駱娟,2024)。這樣看,“藝術”“工程”“植物學”“草坪機械”都有融合體育產業,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的外延、廣度、深度非常大。
不論體育產業到底融合了哪些類企業、行業、產業,應該以某個體育產品、體育活動、體育賽事、體育服務為基礎所涉及的產業都應納入“泛體育產業”考慮的范疇,或稱為“體育產業生態群”。高慶勇、彭國強、程喜杰(2019)提到美國體育在健康、休閑、娛樂、經濟、生活等領域的多元定位,推動了體育產業發展;美國體育賽事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體育產業鏈。在體育產業經濟探討中,若不能將相關體育產業生態群較完整較全面地考慮,終將導致后期體育產業發展乏力,體育產業發展跛足,體育產業經濟發展滯后,從而也阻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更好培育。特別是政府引導政策制定中,參考因素的全面性合理性有效性問題非常重要。
比如,世界三大灣區的體育產業生態群發展狀況,紐約灣區形成以“國際體育總部+體育賽事+體育服務”為特色的體育產業生態群,舊金山灣區形成以“體育+科技”為特色的體育產業生態群,東京灣區形成了“體育娛樂+體育賽事”為特色的體育業群(周良君、王釗,2024)。
(三)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
體育產業良性發展,應該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為終級目標,充分考慮體育產品或服務的消費者需求,實現體育企業或體育產業的商業價值和經濟價值,實現體育產業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同時,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也要充分考慮叢生性體育產業鏈和體育產業生態群的產業特征。
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必將促進當地消費經濟的發展,從而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建設。高慶勇、彭國強、程喜杰(2019)提到美國體育產業成為國家支柱產業。無論對比國外的體育產業發展情況,還是站在消費形態發展和產業經濟理論演進角度分析,體育類產品或服務消費和體育產業必然在居民生活和國民經濟結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和地位,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必然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培育和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
四、結論
嘗試地總結以下結論:一是人民生活品質提升,全民體育健康需求空間巨大,是體育產業發展的目標,也提供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二是從營銷理論和消費行為理論角度分析,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群體性體育文化和觀念是體育產業發展成功的關鍵所在。三是從產業經濟理論來看,體育產業的叢生性體育產業鏈特征和體育產業生態群廣度深度影響明顯,必須要重點關注,也是體育產業成功發展的重要因素。四是體育產業的融合發展,體育產業生態群的系統性發展,結合全球產業結構的軟化趨勢,體育產業發展中軟性的無形的、科學技術的、金融的消費形態特征等無形因素越來越重要。五是體育產業所生產的產品或服務一定要符合消費者受眾的消費需求特征,這點也是體育產業商業價值和經濟價值實現的決定因素,也是體育產業良性發展的本質基礎。六是國際消費中心培育城市為體育產業加速發展提供產業發展腹地,體育產業的發展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起重要支撐和促進作用。
五、建議
在推動和促進體育產業發展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進程中,試探討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要積極推動和發展體育產業。體育基礎配套設施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前提基礎,配套建設要與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引導和培育體育消費文化,崇尚體育運動精神,塑造提升生命健康質量的基本理念,讓體育成為高品質生活的一部分。二是政策性體制機制的引導對于體育產業發展至關重要,但政策性體制機制的制定一定要關注體育產業生態群特征,更加關注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比如消費形態、設計、科技、信息等體育相關聯產業,比如“體育+”的多產業形態和外部產業影響。三是政府要引導,要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實現體育產業的商業價值和經濟價值,實現體育產業的市場化良性發展。四是體育產業良性發展的基礎是要深入研究體育產品和服務的當地消費形態特征,充分尊重顧客消費習慣,提供真正符合當地消費形態特征的體育產品和服務。
參考文獻:
[1] 馮曉露,周良君.粵港澳大灣區體旅文商融合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體育學刊,2024(04)
[2] 駱娟.高爾夫球場建造與草坪養護課程考核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24(03)
[3] 孟國正,王鑫偉.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組合與困局紓解[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04)
[4] 朱正天.體育經濟政策視角下體育產業發展策略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0)
[5] 竇延軍.新發展格局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5)
[6] 周良君,王釗.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7] 肖年東,周道平,李國兵,張勇.中國體育產業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的時空特征[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4(07)
[8] 高慶勇,彭國強,程喜杰.美國體育產業發展經驗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9(09)
(責編:賈偉)
[作者簡介:喬建鋒,碩士研究生,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文體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