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是金融工作的生命線,也是促進金融體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舉措。基于此,文章從實際情況出發,首先闡述了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融合的重要意義,進而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融合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最后針對性地提出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的融合策略。
關鍵詞:新形勢 思想政治工作 金融工作 融合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1-290-02
引言
新形勢下金融工作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為了加強金融工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就需要促進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的融合,確保金融工作貫徹黨和國家的金融政策,對于促進金融改革發展,促進我國金融事業長效發展具有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融合的重要意義
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的融合是一種對國際形勢變化的正確判斷與必要舉措。在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下,金融工作必然會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新情況與新矛盾,急需思想政治工作對新問題進行解決、對新情況進行處理、對新矛盾進行協調,充分理順新形勢下金融工作的邏輯進路與思維脈絡,為金融工作發展提供精神動力與思想保證[1]。
一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的融合能夠為金融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借助思政工作手段,能夠確保金融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政策方針與政策路線,確保金融工作開展能夠按照國家出臺的法律法規貫徹執行,在防止金融工作腐敗問題與金融行業不良風氣方面,也有著重要的規范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強有力實現,能夠解決金融機構相關干部職工的思想道德問題,堅定相關人員的政治立場與政治判斷,加強貫徹黨的金融方針政策的自覺性與自覺服從改革的大局觀。
二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的融合能夠為金融改革與發展提供促進力量。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意識形態建設與思想觀念轉變的功能,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的融合,能夠幫助干部職工樹立正確觀念的工作態度,為金融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助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的融合,為金融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保證。
二、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融合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金融改革的持續開展帶來了市場繁榮與經濟振興,傳統金融觀念也得到了一定的整改。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金融工作所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為了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就需要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政治引領與思想建設。但是,在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融合過程中,還存在一些較為困擾的問題,不利于金融工作的開展。一是市場經濟建立進一步催化了物質文明發展,但是因為新形勢產生的新變化,進一步阻礙了金融工作開展。在社會價值取向不斷傾斜的大背景下,消費主義、拜金主義以及極端個人主義所引發的不良思想浪潮,不同程度地影響了部分金融工作者的價值取向與思想建設,甚至出現金融舞弊、貪污腐敗等問題。二是金融工作缺乏科學指導所產生的路線問題。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金融單位較為注重思政形式而忽略了思政本質,大會報告、小會討論成為了思政開展的主要形式[2]。在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引下,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融合必然會面臨“走錯路”的問題,思政工作難以入耳入心。三是金融工作不同程度存在“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干起來不要”的現象。思政工作提不上日程,金融工作中的許多政工工作無法得到實際解決,金融工作者開展業務活動時缺乏積極性,不利于金融工作的長期發揮。尤其是政工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崗位的對接影響了金融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
三、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的融合策略
(一)要搞好四個結合
1.言傳與身教相結合。金融機構管理者與政工隊伍人員不僅是金融職工的領導者,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施教者,其外在形象與內在言行對于思政工作開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政工干部與金融結構管理者需要加強自身的思政意識,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身體力行,樹立良好的形象為后續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礎。“其身正,不令則行”。領導人員要做好垂范作用,利用領導標桿影響來感染人、影響人[3]。在工作開展期間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做好典范作用。在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上,加強思政覺悟、深化思政改革,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切身處地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效能,循循善誘,加強思政工作與金融工作的對接。
2.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困難相結合。思想政治工作與金融工作的融合必須要關注實際問題的解決,改變“假、大、空”的做法注重工作實效。在關注事情實務的同時注重思想問題的解決,形成具有團結、有愛、互相互助的良好風氣,增強凝聚力,打造出欣欣向榮的工作環境。
3.批評與表揚相結合。思政工作開展并非是單純的批判工作,而是批評與鼓勵相結合的一項工作。在金融工作開展期間,應堅持正面鼓勵為主,在表揚金融工作者優秀之處的同時指出其不足,進一步促進金融體系的進步成熟。
4.內部工作和外部工作相結合。對于金融工作者而言,具有家庭成員與金融工作者的雙重身份,其思想狀態自然也會受這兩方面影響。因此,金融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不僅需要注重內部工作開展,也需要家庭與社會等外部力量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對金融工作者在單位工作學習與思想狀態等情況進行整理并通報[4];另一方面,可以積極了解金融工作者在家庭中的生活與思想狀況,盡可能促進金融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
(二)建設信息系統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進一步促進了信息系統建設,金融工作通過引入新技術與新管理手段等內容,能夠進一步加強金融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力度更強,金融工作開展更加全面。一方面,是金融監管系統的建設。信息系統能夠對金融業務的預期信息進行全面收集,針對實際情況并搭建相關的數據分析體系,通過系統的高效數據整合能夠更加科學、精準地評價金融工作開展情況[5]。充分契合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促進金融工作的全面開展。除此之外,借助監管系統金融機構還可以對債轉股資產進行更加全面的判斷,加強資產管理凈化金融工作風氣。另一方面,建設金融資產管理系統,能夠進一步加強資產研判范圍。系統的高效信息整合能力能夠對資產種類與成本損益變化進行更加全面、精準的評估,金融資產真實價值判斷程度更明確。對于部分資質較差的資產,系統可通過劃入其他綜合收益種類的方式,避免出現損益增幅過大的情況,加強金融業務的規范性與科學性,減少金融風險。建立金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并加強新技術、新管理手段的引入,提高業務系統核算能力,對于加強金融工作效能發揮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
(三)加強數字普惠金融推進
對于金融工作來說,現階段的工作重點在于順應國家普惠金融發展政策要求,實現數字金融科技與普惠金融的充分對接。現代金融工作的開展在數字技術賦能下、以國家頂層設計的指導下,“數字普惠金融”已成為時代發展重點。因此,現代金融工作必須要加強現代技術的應用,使金融工作承擔起金融事業發展的重大責任,持續深化數字普惠金融的創新發展。一方面,應推動普惠金融與數字技術的全面對接,實現數字技術與金融業務的充分融合[6]。此過程中,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創新金融產品服務,為更多的客戶提供全面的產品服務。另一方面,需要穩步推進新型數字金融企業的創新。通過金融發展規律明確企業優勢,支持新型數字金融企業創新數字普惠金融產品。此后,可進一步帶動數字金融企業業務流程與經營模式的多方面創新[7]。這種情況下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實現實體經濟多層次的服務供給。數字普惠金融的低成本、廣普及優勢能夠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重點針對中小微企業、鄉村振興等實體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促進創業創新與消費升級的積極作用體現。數字普惠金融是當前金融工作對接國家需求、深入實體經濟發展所提出的一種新型金融模式。數字普惠金融的產品精準性、普惠性價值更加凸顯。首先,金融工作應充分發揮數字普惠金融的應有價值,凸顯金融工作的技術性與普惠性,實現資本的統一調配,促進實體經濟增長。與此同時,加強金融科技建設,統籌各方面因素,推動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8]。其次,金融機構需要發揮自身引導作用,針對數字金融“脫實向虛”等關鍵問題大力解決。通過規范數字金融企業的產品服務使其回歸實體經濟本源。此外,通過貨幣政策以及財稅政策等手段,鼓勵數字普惠金融資金流入實體經濟,推動實體經濟本源擴大,從而進一步夯實經濟發展基礎[9]。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金融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不僅是順應時代變化的一種應然之舉,也是在時代潮流下守正創新的必然之舉。在此基礎上,需要直面金融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搞好四個結合,建設信息系統,加強數字普惠金融推進,使金融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能夠科學結合、有效創新,為我國金融事業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黃愛民.引金融“活水”潤“三農”沃土——枝江市創新農村金融工作的做法與成效[J].中國農民合作社,2021(11)
[2] 王娜.習近平金融工作重要論述與馬克思主義金融理論的發展創新[J].財經科學,2019(10)
[3] 何斌,吳怡,李歆茗.互聯網金融營銷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究——以泰州學院互聯網金融專業為例[J].對外經貿,2023(06)
[4] 顧金偉,胡明,周彬.讓老百姓更好地享受到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中國工商銀行浙江分行創新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進行時[J].中國城市金融,2019(06)
[5] 陳學文.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的創新路徑——以廣東金融學院“黨建帶團建”實踐為例[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8,20(06)
[6] 鄭巖.謀局“十四五”助力“雙循環”——“十四五”金融科技發展態勢研判及重點工作展望[J].金融電子化,2021(01)
[7] 張樺.金融司法理念的嬗變:從形式主義到實質主義——兼論《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的創新[J].經濟法論壇,2020,24(01)
[8] 劉萬振,崔延強.金融改革發展穩定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向——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重要論述的邏輯內涵分析[J/OL].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1-15
[9] 吳迎春.突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決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J].現代商業銀行,2023(13):6-9.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