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公立醫院內部財會監督的基本概述入手,闡述了內部財會監督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并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了內部財會監督體系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從而有效提升公立醫院內部財會監督的效率和效果,促進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公立醫院 財會監督 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1-072-03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財會監督已逐漸被納入黨和國家的監督體系之中,賦予了其新的定位,財會監督既有對財經工作監督的經濟屬性,也具備了保障監督的政治屬性,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支撐性的作用。公立醫院作為公益性的事業單位,應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依法監督,協同聯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財會監督體系,健全完善財會監督工作機制,優化醫院內部資源配置,加強監督效能,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
一、新時代內部財會監督的基本概述
財會監督作為九大監督中發揮著基礎和支撐作用的監督,新時代賦予其前所未有的高定位和高職責,財會監督包括財政監督、財務監督和會計監督,三方監督力量有機融合,共同依法依規監督單位的經濟活動和會計行為。新時代內部財會監督是指單位對自身財會活動、經濟業務活動和會計行為及相關事項的內部監督,屬于單位內部的自我監督,打破了外部監督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這就要求公立醫院賦予其前所未有的頂層設計,守正創新,確保內部財會監督體系的戰略地位和監督獨立性,全流程全覆蓋地跟蹤監督單位財經政策的執行、全面預算和內部控制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財會信息數據的準確性等,并及時追責問效,糾正偏差。
與傳統的會計監督相比較,新時代內部財會監督不再僅局限于會計日常工作和會計行為的監督,其內涵和深度均有所擴大,監督對象和內容擴大到單位的經濟業務、財務活動和會計行為等方面,因此,構建高質量的財會監督體系,可以充分發揮財會監督的職能,規范單位行為,優化資源配置,規避財務風險,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和運轉效率的最優化。但與此同時也絕不可隨意擴大財會監督的內涵,財會監督與審計監督和紀檢監督都是監督體系的一部分,有機貫通、相互協調,財會監督不可替代審計監督和紀檢監督,也不可用審計監督、紀檢監督替代財會監督。
二、實施背景和現狀分析
F醫院是一家國內三級甲等的專科醫院,集醫療、預防保健、科研教學于一體。多年來,該院一直在開展會計監督檢查工作,這對提升會計信息質量、保障財稅政策執行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2020年經濟管理年活動的啟動,醫院的經濟行為進一步規范,經濟管理的科學化和專業化也更加提高。面對新時代財會監督專項行動的開展,醫院具備較為扎實良好的財務工作基礎,為專項工作的有效貫徹落實奠定了基石。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財會監督工作,醫院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對照上級部門的實施方案要求,圍繞財會監督的工作重點,對標對點進行了認真的自查,深入剖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判定可能的風險點。當前公立醫院的財會監督已不適應新時代財會監督的內涵,新時代財會監督對監督的政治定位、監督的適用范圍和監督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的財會監督已經在諸多方面或多或少地出現了問題,務必要從以下方面引起高度重視。
(一)要提高對財會監督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財會監督的監督廣度和深度均已有所突破,從廣度上而言,打破了傳統會計監督僅具有經濟屬性的觀念,新時代財會監督在財政監督、財務監督和會計監督的經濟屬性的基礎上,已被賦予了在國家監督體系中發揮重要基礎性、支撐性作用的政治屬性,從深度上而言,財會監督的戰略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論從監督廣度上,還是監督深度上,都要求醫院的領導層和各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財會監督工作,理順工作機制,與審計、紀檢等部門形成監督合力,做好協同監督的頂層設計,建立有效的財會監督結果運用機制,有效提升監督能力,共同監督經濟活動和會計行為,筑牢整個監督體系的基礎防線。
(二)要提升財會監督的信息化水平
新時代財會監督體系建設面臨著數智化時代的新變革,有效的財會監督必須要以強大的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為支撐,需要強大的信息系統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F醫院自2020年開始上線業財一體化系統,目前已上線的模塊有預算管理模塊、網上報銷模塊、合同管理模塊和綜合繳費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業財融合,加強了內部控制。但針對財會監督工作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在此基礎上,分級分類完善財會監督的基礎數據庫,提高信息化的質量,加強財務分析模塊的建設,通過對重點指標的日常監測,及時識別預警重大風險。
(三)要加強財會監督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作為國家監督體系中的專業監督,財會監督對財會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財會監督涉及醫院各個層面的經濟業務活動,復雜而全面,但由于醫院的財務人員職權有限,不可能全面參與到醫院各項經濟活動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財會監督的難度。因此需要擴充財會監督人才隊伍,強化財會人員專業化建設,提供專業化的培訓,加強財會人員對新技術和新工具手段的運用能力,增強財會監督人員的職業敏感性。
三、公立醫院內部財會監督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黨對財會監督工作的領導,高度重視財會監督工作,將財會監督工作作為提升醫院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落實履職履責的重要抓手,切實提升醫院內部財會監督的效能。
二是確保監督體系的獨立性。醫院內部財會監督體系應當保證一定的獨立性,確保監督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會受到醫院相關部門和個人利益的侵擾,確保監督工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三是確保監督全面規范。醫院內部財會監督體系應涵蓋醫院的各個經濟領域,整個體系的建設應建立在明確的規章制度的基礎上,確保監督活動的全面性、規范性和一致性。
四是堅守可持續性原則。財會監督體系的建設要遵守國家有關規定,符合醫院自身的實際情況,隨著外部環境變化和醫院經濟活動的變化、管理要求的提升,及時調整和改進監督策略和方法,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公立醫院內部財會監督體系建設的實施
醫院要圍繞財會監督專項行動的工作重點,以經濟活動全流程管控和業財融合為核心,制定活動方案,落實單位內部財會監督主體責任,聚焦突出問題,完善制度、規范行為,加強對醫院經濟活動、財務管理、會計行為的日常監督,確保財會監督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堅持黨的領導,突出政治屬性
醫院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黨對財會監督工作的領導,將財會監督工作作為提升醫院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落實履職履責的重要抓手,切實提升醫院內部財會監督的效能。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壓實主體責任,明確工作任務,細化具體的實施方案,不斷深入推進。加大宣傳力度,統一思想,提高醫院領導層和全體員工對財會監督的認識,利用院周會、專題工作會議、院內OA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財會監督相關的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加強醫院文化建設,確保醫院財會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健全監督機制,落實主體責任
做好醫院的頂層設計,完善健全醫院的財會監督機制,建立健全醫院制度建設,規范和加強授權審批的風險管控,使得財會監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確定財會監督工作由一把手負責,明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和各部門職責。為落實財會監督的主體責任,醫院應強化日常監督,財務、紀檢、審計、資產管理部門、采購中心、醫保辦等各部門協同配合,建立分工清晰、規則明確、可以有效運行的財會監督體系,清晰地劃定出各部門的職責范圍,制定并共享各部門的監督計劃,統籌安排,避免重復監督,造成監督資源的浪費。搭建各部門監督協作平臺,建立院內統籌協同機制和聯合會商機制,定期召開溝通會議,通報財會監督結果,加強監督成果共享,形成監督合力。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針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醫院內部建立管理和監督有機融合的財會監督制度體系,確保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相結合,切實提升監督效能,推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三)聚焦重點事項,加強財會監督
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聚焦重點事項,重點排查內部控制、全面預算管理、資產管理、政府采購等領域的風險排查,針對薄弱環節,有效落實監督舉措。
1.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監督,推進業財融合。高度重視預算編制工作,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和恰當性在一定程度決定了預算執行的有效性。醫院編制年度預算時,必須依據單位的長期發展戰略目標和本年度的短期發展目標,業務部門、歸口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充分溝通合理編制,按照最終批復的額度嚴把預算執行關,加強日常監督,杜絕無預算和超預算支出等問題,年終及時準確編報年度決算,并按規定對有關預決算事項進行公開。
2.健全單位內部控制機制,防范經濟運行風險。醫院要不斷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健全風險防控機制,及時對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控制手冊進行更新和完善,多措并舉,建立風險研判、評估和防控化解機制,做好運行風險防控工作。每年開展內部控制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評價工作,重點核查日常收支、國有資產和政府采購及財政資金監管等重點業務領域,摸排重點領域的關鍵環節,查找風險點,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推動落實。不定期組織召開經濟運行風險防控會議,定期監測考核運營效率指標、經營風險指標,加強日常經濟運行風險預警,定期反饋,嚴格落實績效獎懲制度,提升醫院財務管理的工作質量。
3.規范資產管理,強化政府采購。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健全資產管理制度,醫院要明確資產管理部門及其職責和審批權限,按規定配置大型醫用設備,確保資產及時驗收,定期對資產進行清查盤點,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完整。醫院應加強對政府采購行為的監管,明確采購業務的審批權限,建立健全的采購管理制度,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有效監管政府采購活動中醫院內部權力的運行,嚴防采購過程中潛在的廉政風險。
4.加強會計行為監督,強化財經紀律剛性約束。通過不斷健全完善醫院的財務制度建設,確保醫院規章制度及時梳理業務流程、更新規章制度,做到全覆蓋、無死角。加強財經紀律的剛性約束,規范日常會計行為,對財政、審計、紀檢、價格、醫保等外部門及巡視巡察、自查自糾查出問題及時整改整治,堅決杜絕違法違規套取騙取財政性資金和違法違規采購、處置資產等突出問題,杜絕財務舞弊、會計造假案件,不存在偽造會計賬簿、虛構經濟業務等會計違法違規行為。
(四)強化保障措施,促進提質增效
1.構建監督評價體系,加強監督結果應用。建立財會監督評價工作機制,落實財會監督主體責任,明確權責劃分,強化追責問責機制,確保各管理部門的權力責任清晰,明確在財會監督中的具體職責和分工,在監督成果共享的同時,避免交叉監管和監督力量的浪費,也避免互相推諉,出現監督漏洞。建立監督臺賬,嚴格落實問責機制。
2.推進財會監督的信息化建設。結合醫院實際情況,應繼續借力數智化技術,將數智化技術引入財會監督領域,加強智慧財經建設,以業財一體化信息系統為平臺,探索自動監督的新變革,為資金風險防控和財會監督提供重要支撐,從而有效推進財會監督的效率和效果。加強基礎數據庫的管理和各系統之間的融合,夯實基礎數據庫的建設,促進各系統間的互聯互通,加強數據共享。加強業財融合,將內控風險點管控嵌入系統內部,建立數據模型,將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有效結合,挖掘數據的深層價值,通過對重點指標的監測,為重大風險識別預警提供有效支撐。充分挖掘數據資產的價值,加強行業和各醫院財會數據和成本數據的分析應用,對照分析查擺異常,科學精準地定位可能存在的問題點。注重信息安全的風險防控,提高信息防控的風險等級,采取有效的網絡防護技術,及時做好系統的備份和信息安全的應急方案。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是財會監督工作有效開展的基本保障,財會監督人才需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扎實的專業基礎、優良的職業道德和勤勉的敬業精神,為適應財務信息化轉型,財會監督隊伍還需具備守正創新的能力,如此才能真正發揮監督的力量。醫院要重視人才的選拔,增加財會監督人才的儲備,加強現有隊伍的日常培訓,有針對性地提高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選拔政治素養和業務素質都過硬的財會人員補充到醫院的財會監督隊伍中來。注重廉政建設,通過職業道德教育、廉政黨課和廉政教育基地參觀等多種方式,加強財會隊伍的抗腐能力,確保財會人員守法奉公、嚴守準則、守正創新的職業道德氛圍和風清氣正的良好工作環境。
五、結束語
財會監督專項行動不僅僅是財務部門一個部門的工作,而是需要醫院一把手高度重視,各部門共同努力,在提高政治站位的前提上,立足于醫院的整體規劃和發展,以問題為導向,統籌兼顧,精準發力,有效推動財會監督工作的開展和落實。因此,公立醫院在探索財會監督體系的建設時,要結合醫院自身特點,充分利用內部控制工作、大型醫院巡察和經濟管理年活動的既往工作成果,秉承問題導向的思維,梳理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點,守正創新,突出重點,與醫院黨辦、紀檢、審計等各部門形成跨部門聯席機制,將內部財會監督、內部控制的自我監督和外部審計、紀檢監督的外部監督有機融合貫通,形成切實有效的監督合力,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加財會監督人才力量的配備,從而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財會監督體系的建設,促進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賈云琪,徐田新.基于協同視角下公立醫院財會監督問題與策略研究[J].經濟師,2023(10):68-69.
[2] 周幼真.關于加強公立醫院財會監督的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23(11):129-131.
[3] 羅娜.面向財會監督的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路徑研究[J].經濟師,2023(10):70-71.
(責編:若佳)
(作者簡介:季磊,女,正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碩士研究生,財務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