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對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決策權、執行權的監督方式,是有效規范權力運行、防范經濟責任風險的管理評價機制。在審計全覆蓋要求全面推進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經濟責任審計仍然面臨獨立性欠缺、審計力量不足、結果運用成效偏弱的難題,因此,需要從提升獨立性、健全外聘機構考核、扎實審前調查、優化審計程序及注重成果運用五個方面研究經濟責任審計質效提升路徑,充分發揮經濟責任審計在高校干部監督管理工作中的杠桿效應。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 審計全覆蓋 質效提升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1-103-02
自2022年新審計法實施以來,各地各高校緊緊圍繞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要求,以組建審計委員會的方式,深化鞏固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不斷推進審計監督體系建設。經濟責任審計是監督和制約領導干部權力運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審計全覆蓋力度持續推進的趨勢下,各高校必須不斷提升內管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質量,使審計監督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從而有效促進高校內管干部勤政、廉政,從源頭上遏制腐敗風險。
一、文獻綜述
我國學者對于就如何提升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質效進行了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楊朝瓊(2021)提出了提高審計獨立性及權威性、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以及建立合理詳實的評價指標體系等優化經濟責任審計措施[1]。張莉莉(2023)認為應從明確審計發現問題整改的內外協調機制、開展研究型審計實踐等方面著手,提高內管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2]。馬淑紅等(2023)提出了建立健全組織協調機制、把握重點綜合評價、強化審計結果運用等優化建議[3]。喬傳萍等(2024)提出了分類審計、加大任中審計力度、多維度運用審計結果、創新審計整改等經濟責任審計質量優化建議[4]。李美(2024)從“內強素質夯實基礎”和“外把關口重在管理”內外路徑出發探索了研究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提升方法[5]。羅曼莎(2024)從增強審計獨立性、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質量、建立和完善科學統一的評價標準以及加大審計結果公開力度四個方面對提升高職院校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成效提出建議[6]。
二、經濟責任審計現狀分析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人員對本單位所管理的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監督、評價和建議活動[7]。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審計體制實現了系統性、整體性重構。各地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體制不斷健全,審計工作的政治屬性不斷增強,審計監督更加有力,但是對標當前審計工作新要求以及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使命,高校在全覆蓋式推進高質量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內部審計獨立性欠缺
目前,部分高校內部審計機構依舊存在參與所屬單位具體經營管理活動的情況,如審簽采購文件及合同、參與經濟業務決策、審核進度款支付等。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涉及上述由內部審計機構所直接參與的經濟業務,這種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行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審計獨立性,使得內部審計機構受限于“參與者”身份,無法對被審計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發表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制約了內部審計監督職能的充分履行。
(二)審計全覆蓋要求與審計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
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的目標是審查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執行情況,被審計單位要向審計人員提供審計工作全覆蓋所需要的資料,并保證資料的安全性和真實性[8]。蘇審發〔2022〕1號中明確內部審計力量不足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購買社會審計服務并對采用的審計結果負責。各類第三方社會審計機構質量參差不齊、對高校業務流程了解局限,且不同程度的存在“重攬活、輕質量”現象,而高校本身對外聘第三方機構的管理考核機制尚不完備,導致其獲取的初始審計證據鏈不完整,增加了內部審計人員執行后續審計程序的難度和工作量。因此,在審計人員數量不足、外聘第三方審計機構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如何高質量扎實推進內管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審計結果運用成效偏弱
第一是審計結果質量不高。內部審計機構受制于內部組織機構的考核機制,同時在高校“熟人社會”關系網及“老好人”思維的影響下,審計評價結果往往以模板化、籠統化的正面評價為主[9]。第二是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不充分,尤其是對于“先離后審”的干部群體約束力較弱。第三是審計整改力度不足,整改長期成效不明顯。第四是“紀巡審”協同監督合力作用不明顯。“紀巡審”監督內容和檢查重點存在差異,導致協同監督執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信息不對稱、交流不充分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在協同監督機制中的充分運用。
三、經濟責任審計“1+1+1”模式概述
目前,各高校主要采用“審計組組長+主審+項目負責人”的工作組模式,即“1+1+1”模式來開展工作。其中,審計組組長為高校內審機構相關負責人,通常以部門副職負責人(不含主持工作)或科室負責人擔任。主審為內部審計機構工作人員,項目負責人為外聘社會審計服務機構(以下簡稱外聘機構)現場工作組項目負責人。
四、經濟責任審計質效提升路徑分析
2023年10月,江蘇省審計廳、江蘇省教育廳在對省屬高校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專項檢查中發現,大部分省屬高校審計項目主要聘請社會中介機構實施,不同程度地存在“托而不管”“一托了之”的現象。在審計全覆蓋要求與審計力量不足之間矛盾突出的情況下,提升經濟責任審計質效需要從機構整體和具體業務兩個層面入手。
(一)明晰權責定位、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獨立性
內部審計獨立性是指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在內部審計工作中,不受到任何干擾和限制,保持客觀公正、獨立自主的狀態[10]。提升內部審計獨立性能夠促進內部審計人員客觀性的提高,減少不必要的精力分散和判斷干擾,從而能集中審計力量資源全面推進審計全覆蓋。因此,高校應對照新審計法和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將內部審計機構從具體的管理經營活動中剝離,明確內部審計人員權責配備、職能定位,退出參與可能影響審計獨立性的業務流程,如采購文件審簽、項目決策驗收、款項支付審核等涉及被審計對象經濟責任范圍內的具體管理活動,有效提升固化內部審計機構在監督體系中的獨立性,為后期對內管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對象發表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夯實基礎。
(二)完善頂層設計、健全外聘機構考核機制
2022年,江蘇省新出臺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辦法明確,對所購買的社會審計服務加強質量監督,并對采用的審計結果負責。強化社會中介機構委托審計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可以有效完善從業務承接起點至審計結果出具的閉環流程。在業務委托承接階段,通過明確審計項目的類型、重難點及復雜對潛在受委托中介機構進行篩選、評估,確保承接業務機構具備相應的專業勝任能力,并按年度對委托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確定是否續聘以及下一輪委托的審計業務類型。建立健全對社會中介機構委托審計工作的管理考核機制,優化高校內管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頂層設計,能夠有效從整體層面降低審計項目“托而不管”“一托了之”的風險。
(三)扎實審前調查、充分做好審前準備工作
在正式實施校管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前,可通過走訪座談、問卷調查方式了解被審計校管干部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對被審計對象管轄范圍內條線工作涉及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規、進行梳理,并結合任期內經濟業務所涉及的合同文書、賬表資料及以前年度審計檢查結果,分析主要特征、薄弱環節和可能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風險。將前期調查了解情況與外聘中介機構充分溝通,并就上級主管文件規定、校內主要管理制度對外聘中介機構進行系統性培訓,從而為編制切實可行高效的審計實施方案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提高審計工作前瞻性和精準性。
(四)優化審計程序、精準界定審計評價結果
各高校應在充分考慮干部監督管理需求及審計資源力量的基礎上,科學制定經濟責任審計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堅持關口前移,以任中審計為主,推進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審計全覆蓋。
在開展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時,應厘清干部履職范圍、經濟事項審批權限,根據其管理職能差異將被審計干部劃分為二級學院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二級學院行政主要負責人、機關部門(群團組織和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三類,在對被審計干部定性問題及責任時,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注重業績成果與管理行為分析相結合,注重規定執行和探索創新相結合,使標志性成果信息與經濟業務活動數據相互關聯、印證,在強化對權力運行監督與制約的同時,保護被審計領導干部在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中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五)注重成果運用、充分發揮巡審聯動效能
在分類實施審計、確保審計結果精準度的基礎上,將審計結果在一定范圍內公開,為干部任期考核、輪崗換屆提供決策依據。審計組對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進行跟蹤督查,積極指導協助被審計干部及所在部門開展整改工作,針對需要長期整改的問題制定方案路線、明確時間節點,避免“一陣風式”的表面型整改。必要時審計組可對審計整改情況開展跟蹤審計,有效防止已整改問題的反彈、回潮。
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應就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加強與紀檢監察部門的溝通互聯,以函件詢證形式實現結果共享,即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可以被運用到確定被審對象所屬黨政機構巡察重點范圍中,在確定被審計對象審計重點及風險領域時可將以前年度巡察結果涉及的問題作為參考要素。通過強化“巡審聯動”,做到巡審前互相告知,巡審中互相交流,巡審后互相反饋,使經濟責任審計組和基層黨組織巡察工作組能夠及時掌握雙方各自發現的問題和疑點,暢通工作對接渠道,實現問題線索雙向印證和監督效能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楊朝瓊.市州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措施[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1,23(06):77-79.
[2] 張莉莉.新時代協同視角下內管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研究——以高校為例[J].商業會計,2023(22):50-53.
[3] 馬淑紅.審計全覆蓋視角下高校處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J].商業會計,2023(23):82-85.
[4] 喬傳萍.新時代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實踐探索與優化路徑研究——以Z大學的中層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為例[J].經濟師,2024(04):123-129.
[5] 李美.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提升路徑探析——基于“社會審計+管理”模式[J].新會計,2024(181):26-28.
[6] 羅曼莎.高職院校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探析[J].投資與創業,2024,35(04):191-193.
[7]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第2205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經濟責任審計[EB/OL].https://www.ciia.com.cn/cndetail.htmlid=35616.
[8] 吳寅初.審計全覆蓋理念下經濟責任審計組織方式的創新研究[J].商業會計,2021(24):32-34.
[9] 金海燕.加強自我約束破解高校“熟人社會”監督難題[J].中國紀檢監察,2021(05):14-15.
[10] 云兆嶸.國企公司內部審計獨立性保障機制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5(04):116.
(責編:賈偉)
[作者簡介:郁曉丹,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責任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內部控制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