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衡陽市作為湖南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其制造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科技革命的不斷推進,制造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傳統的生產模式和產業結構已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為衡陽乃至全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文章就在這一背景下,如何找準衡陽制造業的發展定位,充分發揮其產業優勢,突破發展瓶頸,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衡陽制造業 數字化產業 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1-130-02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求產量的增加,更強調質量效益的提升、創新能力的增強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這需要湖南省衡陽市在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從制造向創造轉變,從速度競爭向質量效益競爭轉變,從制造業大市向制造業強市轉變。
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發展的內在需求
(一)推動制造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
制造業的結構優化升級是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必然選擇。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傳統制造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技術含量低、自動化程度不足、生產效率低下成為制約傳統制造業發展的主要瓶頸。隨著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已成為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的關鍵。通過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自動化設備,傳統制造企業不僅能夠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還能夠在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上實現質的飛躍。結構優化升級是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的必要條件。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傳統的大批量、低成本生產模式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制造業需要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實現生產的靈活性和定制化,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產品需求。此外,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制造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比如新能源、生物制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這些領域不僅符合未來發展趨勢,也是市場需求增長的熱點。制造業的結構優化升級是應對資源環境約束的有效途徑。面對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傳統制造業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向綠色、低碳、循環經濟轉型。這不僅有助于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實施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制造業可以在保障經濟效益的同時,貢獻于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加快制造業的結構優化升級還需要強化政策支持和激勵機制。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投資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支持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同時提供稅收優惠、資金支持等激勵措施,降低企業轉型升級的成本和風險。此外,加強與國際先進制造業的交流合作,引進外資和技術,也是推動制造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效途徑。
(二)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這要求從提高供給系統質量出發,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人才能力提升和管理創新來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具體而言,要著力于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通過深化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制造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是關鍵。這不僅需要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還需要通過加大財政、稅收等政策支持,引導資本投向研發和產業化領域。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制造業基地,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的內部協同和優化升級,實現產業的集群化、高端化發展。實施產業鏈招商和重點產業鏈培育行動,對于優化經濟結構和轉換增長動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明確發展目標和方向,加強與全球產業鏈的對接和合作,積極吸引國內外優勢產業集群和高端人才,共同推動產業鏈整體提升和優化升級。此外,重視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領域,不僅能夠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還能推動經濟結構向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方向轉型。依托現有優勢產業布局特色產業園區和特色園區,構建產業集群,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特色產業園區不僅能夠提供專業化、高效率的服務和環境,還能夠促進產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集聚和協同,通過產業鏈條的延伸和完善,形成較強的產業集群效應,提升整體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提高服務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需要
建設國家及省級創新平臺是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的關鍵。這些平臺不僅能集中優勢資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還能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是應對消費升級的必然要求。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趨勢日益明顯,傳統的產品和服務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鼓勵企業擴大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不僅能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還能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實施科技金融創新行動計劃,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產品,對于加快服務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萍冀鹑趧撔履軌驗槠髽I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加快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進程。同時,通過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可以促進產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提高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統籌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融合發展對于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也至關重要。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要注重提高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還要著眼于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通過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通過創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試點城市,不僅可以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經驗,還能為實現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推動衡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策
(一)推進數字產業化
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推進數字產業化,特別是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在制造業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融合5G網絡技術,促進制造流程智能化升級,最終實現產業的數字化發展。加快打造5G網絡和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是推進數字產業化的基礎工作。這不僅能為制造業提供高速、可靠的網絡支持,還能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深度應用,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實現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數據分析和智能決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推動大數據智能化創新應用與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升級相結合,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促進制造業向智能化、服務化方向發展。加快推動全省工業網絡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對于保障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通過升級改造,不僅可以保障工業生產數據的安全,還能提高制造業對網絡攻擊的防御能力,保障制造業的穩定運行。進一步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及“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應用,是實現數字產業化的重要環節。通過推動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可以實現生產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1]。同時,“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應用,可以進一步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加大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經費投入的支持力度,對于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提供財政支持、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加快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對于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互聯網+先進制造技術”融合發展
加快建設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全連接能力的新型工業生產網絡是基礎工作。5G網絡的高速度、低延遲特性,結合工業互聯網的廣泛連接能力,為制造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網絡支撐。這種新型網絡不僅能夠保障數據傳輸的高效和安全,還能實現設備的全面互聯,為智能制造提供堅實的基礎。以智能裝備為支撐,加快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數字化產品,是實現融合發展的關鍵。智能裝備和系統解決方案能夠提升制造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和實時的監控,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以應用場景為導向,加快培育一批基于云技術的行業應用服務提供商,能夠有效推動“互聯網+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這些基于云的服務不僅可以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還能通過云平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進制造業的靈活性和響應速度。鼓勵支持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創新,是加快融合發展的重要措施。互聯網平臺能夠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通過平臺的數據分析和智能推薦,為制造業提供更加精準和高效的服務,推動產業升級和價值鏈重構。以行業為單位加大示范力度,發揮典型帶動作用,是實現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行業和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示范,不僅可以總結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還能通過示范效應帶動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實施“互聯網+人才”行動計劃和“芙蓉百才”計劃等舉措,建立高端數字人才引育機制,對于推進“互聯網+先進制造技術”的融合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建設及管理機制,不僅可以吸引和培養更多的高端人才,還能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能水平和創新能力[2]。
(三)完善數字產業化布局
逐步完善數字產業化布局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對于企業而言,建設數據中心和云服務平臺不僅是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的需要,也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通過自主研發或購買服務加速數據中心建設和云計算、大數據服務體系的完善,企業可以有效提高數據處理能力和業務響應速度,促進業務創新和模式創新。同時,對于湖南省的產業園區來說,實施智慧園區建設不僅能提升園區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還能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業入駐,促進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制造業作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充分利用政策紅利和產業基礎優勢,推動制造業智能化進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從需求側入手,首先需要大力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這不僅包括引入先進的制造設備和技術,還包括優化生產管理和運營流程,通過實施精益生產、柔性制造等現代制造模式,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對于傳統行業而言,通過數字化轉型不僅可以拓寬業務范圍,還可以創造新的業務模式和收入來源[3]。例如,傳統制造企業可以通過建立數字化平臺,實現在線定制、遠程監控和智能服務,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在供給側上實現制造業高質量增長,即以“制造強省”為目標,加快構建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硬核”動力機制。這需要從產業政策、資金投入、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入手,構建一個支持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綜合體系。政府應發揮引導作用,出臺相關政策支持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資金和技術研發支持,同時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培養更多的數字化人才。此外,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技術創新,也是推進數字產業化布局的重要途徑。通過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可以有效促進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應用,提高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推動衡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衡陽市需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鏈升級,加大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開放合作水平,為衡陽制造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動能。
參考文獻:
[1] 楊子瑤,續建軍,高佳薇.“三高四新”戰略背景下衡陽裝備制造業的升級路徑選擇[J].產業創新研究,2022(17):54-56.
[2] 張彩霞,肖望喜.衡陽市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2(01):42-43.
[3] 李長征.衡陽物流業與制造業協同聯動服務模式創新研究 [J].全國流通經濟,2021(02):145-147.
[4] 劉雪蕾,左麗,劉正,劉真真.數字經濟賦能湖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J].經濟師,2023(07):5
(責編:建峰)
[基金項目:1.2023年衡陽市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推動衡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3C015);2.2024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一般課題(課題編號XSP24YBC167);“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后勤服務育人功能提升研究;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3.2023年衡陽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23D001);“創文”視閾下衡陽市民文明素質建設研究;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曾海燕(1988—),女,漢族,湖南衡陽人,本科,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校財務管理、經濟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