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館辦刊物的定位、欄目設置、辦好館辦刊物的新舉措及明確辦刊方向、創新館刊形式、創新欄目設置、增強與讀者互動等方面歸納了辦好館辦刊物的新思路,指出高校圖書館應更好地開展館刊工作,充分發揮其在閱讀推廣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 館辦刊物 《閱海》 海洋 閱讀推廣
中圖分類號:F061.3;G2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11-187-02
現代高校圖書館的宣傳工作,關系著高校圖書館及其提供的資源和服務能否充分發揮效能的問題,也是圖書館服務狀態的體現[1]。《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教高[2015]14號)規定:圖書館應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采用新媒體,開展閱讀推廣等文化活動[2]。由于大學生群體在整個社會閱讀群體中占據較大比例,且校內推廣閱讀本就屬于全民閱讀推廣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的地位極其重要[3]。
在國家提倡“全民閱讀”的時代背景下,作為收藏人類文化典籍、傳播知識與信息的主力,圖書館義不容辭地肩負著閱讀推廣的重要使命。近些年,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形式多樣,如圖書推介、讀者征文比賽、名家講座、讀書漂流、講座、展覽、報告、比賽、學術研討等。閱讀推廣刊物作為促進社會閱讀的重要手段,受到越來越多圖書館的關注與重視。通過網站調研筆者發現,在全國42所一流建設高校中,共有23所高校圖書館編印了館刊,占比高達54.76%。館刊作為圖書館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雖屬于傳統的閱讀推廣方式,但在其發展中卻具備持久的活力。
一、館刊定位
《閱海》是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于2016年主辦并推出的閱讀推廣刊物,館刊旨在依據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涉海學科精英人才的首要目標,充分發揮學校海洋特色,以圖書館豐富的涉海文獻特藏為基礎,關注涉海社會熱點,傳遞海洋科技與人文信息,為讀者甄選優質涉海書刊、視頻資料、影視作品等文獻資源,報道海洋事業發展動態,傳播海洋文化與知識,激發廣大師生的閱讀熱情,營造濃厚的校園書香氛圍。
館刊以“海”為主題,是我國高校第一本海洋專題的閱讀推廣刊物,每年出版1~2期,迄今已出版至第10期。曾在中國圖書館學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出版界圖書館界全民閱讀年會”上被評為“閱讀刊物的閱讀推廣實例”優秀獎。
二、欄目設置
館刊在第1~5期設有8個欄目,分別為:“書海漫拾”——以書評、書摘或讀后感等形式推介館藏涉海文獻,包括人文篇和科技篇,同時勾勒館藏涉海文獻基本面貌,為讀者博覽群書提供參考;“海史遺珍”——選取涉海古籍,圖文并茂推介涉海古文獻;“海韻光影”——以海洋為主要媒介或敘事對象,選取涉海電影,圖文并茂推介涉海影視作品;“海洋聚焦”——選取海洋社會熱點,圍繞涉海話題,旁征博引、博采眾長;“海洋博聞”——將文化、歷史、軼聞趣事熔于一爐,知識性與娛樂性融為一體,講述海洋有關知識;“海鮮匯”——宣傳涉海人文科技新聞;“海外風”——主要報道國際涉海文化新聞;“悅讀榜”——選取近期上榜好書,推介新購館藏新書,引導讀者多讀書、讀好書。
自第6期開始,“書海漫拾”欄目更名為“書海擷珍”;自第10期開始,館刊增設“海大文萃”與“刊海漫拾”兩個欄目:“海大文萃”——推介海大人著作,內容主要包括文獻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等;“刊海漫拾”——推介涉海期刊,內容主要包括刊物發展、期刊特點、推薦理由、投稿指南等。
三、辦好館刊的主要舉措
(一)明確編印部門
館刊的編印需要專門的資金支持,因此需要獲得學校及圖書館領導的重視與支持。《閱海》的編輯審稿工作從創刊以來均由圖書館的資源建設部為主負責,讀者服務部與報刊閱覽部配合、輔助。由于資源建設部在業務上主要負責圖書館的圖書采訪、編目工作,對圖書館的紙質圖書能夠第一時間掌握一手信息與資源,采訪及編目工作人員均具備專業的業務素質,在館刊的組稿、編輯工作中具備獨特優勢。而讀者服務部可以充分調動讀者的參與積極性,報刊閱覽部也可在涉海刊物推介上進行館刊內容的補充與完善,部門間有主有次、分工協作,從而更好地保證館刊質量。
(二)嚴控稿源質量
《閱海》采用“編稿+征稿+約稿”相結合的多元組稿形式,除了相關館員針對所負責的版塊與欄目進行編稿外,館刊定期面向全校師生宣傳與征稿,同時,館刊結合圖書館舉辦的4·23世界讀書日“閱盡千帆——我的讀書故事征文”等閱讀推廣品牌活動,廣泛收集讀者的優秀稿件,此外還面向校內專家等特定學者進行部分稿件的約稿工作。多管齊下,充分保證館刊稿源的數量與質量。
(三)完善審稿流程
館刊采用三審三校的審稿制度,每個板塊分別由1~2名不同的館員擔任欄目責編,各自對負責板塊內容初步把控及組稿、編輯;副主編由3名部門正、副主任擔任,負責館刊整體內容的編輯、審稿與校對;主編由2名圖書館領導擔任,負責館刊最終的審稿工作。審稿流程完成后,由圖書館擅長設計與美工的館員專門負責館刊的排版、設計。從各個環節充分保證館刊的成刊效果。
四、可借鑒的新思路
(一)明確定位,明晰辦刊主題方向
創辦館刊首先要明確定位與宗旨,辦刊宗旨引領館刊的發展方向,是館刊的靈魂,為編輯、組稿提供依據,還涉及館刊的讀者群和欄目設置。館刊要結合圖書館的工作實際及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情況,充分考慮讀者的需求和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情況[4]。《閱海》以“海”為主題,以“海”為特色,各個板塊與欄目的設置均圍繞海洋主題展開。把握館刊的主題、特色,可使館刊在眾多刊物中找準定位,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對讀者而言也更具不可替代性。
(二)創新形式,加強電子館刊建設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服務更加豐富多樣,如何突破現有經費不足的客觀現實,借助館刊做好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是現代圖書館的一項挑戰。圖書館在紙質館刊推出的同時,通過圖書館主頁等網絡平臺廣泛宣傳電子版館刊,通過上傳PDF形式的電子版館刊,面對經費不足的客觀現實,提升電子館刊的宣傳范圍和社會影響。未來,圖書館還將探索推送H5形式等電子館刊,支持電腦、平板、手機等設備的閱讀、分享,嵌入圖書館微信服務號、網站、抖音號等,并對往期館刊做好數字化處理,保證良好的閱讀效果,不斷擴大館刊的宣傳及影響力。
(三)與時俱進,創新館刊欄目設置
圖書館應及時在讀者間進行調研,并根據讀者反饋不斷創新與改良館刊的欄目設置。《閱海》自第6期開始,“書海漫拾”欄目改名為“書海擷珍”;自第10期開始,增設“海大文萃”與“刊海漫拾”兩個欄目,這都是對館刊的優化與創新發展。同時,館刊還可將固定欄目與臨時欄目相結合,從而使內容更加靈活、多樣,同時不失其傳統、品牌與特色。圖書館依托“閱盡千帆——我的讀書故事征文”等閱讀推廣類活動,收集優秀的讀者文章,不僅提升了館刊內容的豐富性、互動性、趣味性,同時還調動了讀者的參與性、積極性與關注度。
(四)增強互動,發揮閱讀推廣作用
館刊是高校閱讀推廣工作的重要一環,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與其他閱讀推廣工作密切聯系、協調并進。《閱海》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文化交流、心靈碰撞的平臺,自創刊以來得到了海大師生及校外讀者的廣泛關注與好評。近年來,在穩步提升文稿質量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編印數量,現已增加至創刊之初的兩倍。除了將館刊放置于各校區圖書館門禁處供讀者自行取閱外,圖書館還加強與校團委及院系團委的聯系,依托院學生會、研究生會等學生組織和圖書館指導閱讀推廣社團——閱海書友會的力量,將館刊作為閱讀推廣的橋梁,使其走進班級、社團和宿舍。
同時,圖書館自2023年開始,配合年輕讀者的興趣與喜好,在三校區同步推出文化章打卡服務,截至目前已推出十余款內容豐富、形式美觀的文化章。館刊在設計上與此服務相結合,在正文內容后設計十余頁自由頁,邀請讀者參與閱讀推廣類活動并在館刊的自由頁上蓋章打卡。自文化章打卡服務推出以來,《閱海》更加受到校內外讀者的喜愛,每期編印后均很快被讀者“一搶而空”。此外,圖書館還結合新生季、畢業季,充分利用迎新活動廣泛宣傳館刊,增強館刊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并通過圖書館畢業季活動,為畢業生帶去一份有溫度的畢業禮物。
五、結語
誠如國際圖聯的大都市圖書館委員會在調研報告中所指出的:推廣活動已經成為影響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新指標[5]。高等教育具有四大職能,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創新。通過編印館刊,推進校園閱讀文化建設,將有助于深化高校圖書館在四大職能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發揮文化育人功能,在校園營造積極向上的書香文化[6]。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將繼續秉持“一切為了讀者”的理念,不斷探索與實踐辦好館刊的新思路與新舉措,使其發揮其文化滋養、教育宣傳屬性,以期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同時也為推廣海洋文獻,傳播海洋文化,營造書香校園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武麗娜,李潔芳,莊玫.高校圖書館館辦刊物建設的新思路和新舉措——以清華大學圖書館刊物《圖書館與讀者》為例[J].現代情報,2011,31(10):136-138.
[2] 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通知[EB/OL].[2018-07-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3] 李沛.全民閱讀視角下的高校圖書館優秀館刊解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9(06):92-96.
[4] 張博.“雙一流”高校圖書館館刊現狀調查與分析[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2,40(06):98-106.
[5] 吳建中.新常態新指標新方向——2012中國圖書館年會主旨報告[J].圖書館雜志,2012(12):2-6.
[6] 周婷,錢軍.論高校圖書館導讀性館刊的時代使命[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11):27-31.
(責編:呂尚)
[基金項目:本文系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中國海洋大學圖書情報研究基金項目“學生社團依托下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品牌化建設策略研究”(202453002)成果之一。]